《百工匠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百工匠心- 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没问题!”鲁善工笑着点头道:“英古斋不愧是百年老字号,底蕴深厚,鲁某佩服。难得杨掌柜孝心可嘉,这笔交易鲁某岂能推脱?”

    “好,好!”杨兰杰大喜过望,端起茶杯,感谢道:“多谢小友成全之恩,杨某谢过。”

    纪文峰看着两人开怀大笑,无奈道:“哎,你们倒是各取所需,可惜我们华诚又少一件宝贝上拍喽!”

    杨兰杰赶紧给纪文峰满上茶,笑道:“这次多亏华诚兄牵线搭桥,否则我们岂能如愿以偿?请放心,我不会让你吃亏,下次专门给英古斋准备一个小专场如何?”

    “一言为定!”

    纪文峰等着就是这句话,哈哈大笑道:“君子一言,快马一鞭,我等着你!”

    三人哈哈大笑,正事办完,开始喝茶聊天。对于纪文峰来说无所谓,也是成人之美的好事。杨兰杰还是次要,主要是让鲁善工满意,这小子不知道又在憋什么大绝招,一旦成功,华诚拍卖又能捡个大便宜!

第129章 这叫死忠粉() 
    吃完饭回到家,鲁善工拿起封门青和巴林彩石,能被英古斋珍藏必是精品。

    封门青,产于封门洞,传说古时有石农在此打洞采石,得冻石,洞被泉水淹没。复连开五洞,均被泉水淹没。

    所产冻石温润如玉,后人称为五塘冻。淡青色,微透明至半透明。肌理常隐有白色、浅黄色细纹。石质细腻,温润微结,不坚不燥,走刀爽脆适中。

    由于矿脉细,且扭盘曲折,游延于岩石之中,量之奇少,色之高雅,质之温润,性之中庸,号称君子石。

    鲁善工把玩着,他很喜欢青田石的淡雅,若鸡血、田黄以色浓质艳见长,象征富贵。那么封门青则以清新见长,象征隐逸淡泊,有种隐士高人的意境。

    民国时期2公分见方的上品封门青,市场价已经达到800银元,甚至高于当时宫廷画、官窑瓷器的价格。

    现在市场上10公分高2公分见方的较纯封门青章料,随便都是几十万起,手里这块颜色纯净如一,丝毫没有裂纹的更是价值连城。

    “巴林桃花冻!”

    拿起另一块,桃花满枝绽春意,艳粉留香染奇石。该石粉里透红,恰似桃花红透,笑留满面春风,故名桃花冻。

    田黄乃石中之王,鸡血是石中之皇后,封门青是石中君子,那巴林桃花就是石中少女,婀娜多姿,春情荡漾。

    “可惜啊!”

    鲁善工研究完两方印章,无奈道:“没办法,虽然是大师精品,可为修复松石苍鹰,只能委屈你们!”

    拿出砂纸,把印面放于其上,深吸口气,居然开始磨平!

    这也是无奈之举,封门青和桃花冻原石太难得,好容易运气好才从英古斋换来两方。要不是何朝宗更稀有,杨兰杰肯定不舍得!

    开玩笑,赵之谦的封门青,吴昌硕的桃花冻,随便上拍都是两三百万起的精品。

    所以这笔交易算是公平,何朝宗达摩按照鲁善工自己估计也就五六百万,用来换印石不亏,更何况还有两位篆刻大师毕生经验记忆,让他的水平更上一层楼。

    心痛也没办法,只能咬着牙磨平,如果被其他篆刻爱好者看见,恨不得把鲁善工碎尸万段,才解心头之恨!

    “搞定!”

    小心翼翼检查过后,不愧是极品印石,就算磨平也没有丝毫痕迹,温润如玉,洗干净,又是一条好汉。

    赵之谦的印作,传世仅三百八十余方。从不为外人刻印,受印人多为知交师友。不管是兴致所至,往来唱和之作,还是姓名堂号之类,皆精心创作,绝无泛泛应酬之作。

    特别是二金蝶堂,代表十七世祖万里寻父金蝶扑怀的故事,感叹自己遭离乱,丧家室的遭遇,希望亡妻妻子也能像金蝶扑怀一般回到他的身边。

    至于吴昌硕,大师有两种:一种是自身登峰造极,然则独善其身,门人弟子惟仰望而已。

    另一种是自身强大,又善于启发引导,使晚辈后生,不断攀登,乃至超越。

    前者令人欣赏,后者让人敬佩,吴昌硕无疑就是后者。不但自己牛逼,还创立西泠印社,带出一大堆牛逼的人,这才是真牛逼!

    他是齐白石最崇拜的三人之一,另两位是徐文长和八大山人。岛国人最喜欢吴昌硕,九十年代初,大量作品流入岛国,至今也是藏印最多的地方。

    河井荃庐,吴昌硕唯一岛国弟子,在他的影响下,大弟子西川宁、松丸东鱼、小林斗盦以及再传弟子青山杉雨、再再传弟子高木圣雨都成为吴昌硕艺术的推崇和研究者,也一直占据岛国书道界的领袖地位。

    也就是说,吴老爷子不但自己牛逼,还带出一群牛逼哄哄的小号,就这还不过瘾,又收一个外国徒弟,结果把整个岛国的审美都一起影响至今。

    你问这个岛国徒弟崇拜老爷子到什么程度?

    连命都可以不要!

    1945年3月9日深夜,美军全面轰炸东京,除皇宫和基督教医院外,无任何差别进行炸,大收藏家河井荃庐的家也毫不例外。

    一场大火烧尽河井花30余年心血收藏的明清书法名画,包括赵之谦、吴昌硕的作品。他曾经策划纪念赵之谦没后60周年展览,仅他本人就轻而易举地拿出120件大件精品。

    一夜大轰炸,一片火海,不但东京被摆平,河井也被搞定。

    避难回家的夫人看到,全家房屋已烧成灰烬,河井荃庐手持水桶躺在屋前的地上一动不动,死了。

    他非为空袭直接至死,而是为灭火,抢救书画而捐躯,死前还拿着师傅吴昌硕的一枚印章,这才算真正的死!忠!粉!

    每年的3月10日,关东地区最大,也可以说是岛国最大最权威的书道团体,谦慎书道会的主要干部都去大德寺,祭奠祖师爷河井荃庐。

    祭奠宗师荃庐公,尊仰四绝昌硕翁,已成为岛国书坛不可动摇的安定现状。

    现在都说什么文化入侵?

    早在百年前,前辈先贤就已经把岛国洗脑到这种地步,你说牛逼不牛逼?

    鲁善工洗干净两方印石,现在四方印章已经得其二,还差一方田黄,一方鸡血大红袍,离目标更近一步。

    原本印石就是反复使用,不过现在还不是重新刻的时候,找机会再多吸收点前辈经验,融百家之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次结识杨兰杰,有机会去英古斋转转,毕竟是百年老字号,肯定还有很多压箱底的宝贝。随着金手指不断强大,能读取的记忆越来越多,吸收能力越发强大。

    只要用心练习,很快就能上手,特别是手感和刀工,瓷器是精细活,讲究精准和敏感。

    而篆刻是要求力道,方寸之间,别有洞天,讲究布局和章法。

    刚柔并济,龙虎相济,让自己的水平更上一层楼。现在回头再看齐白石,有种不一样的感觉。

    拿起一块普通印石,随心所欲下刀,布局从容自在,章法了然于胸,寥寥数笔,气势自成,一切尽在不言中。

第130章 寿山行() 
    每次吸收前辈经验对于鲁善工来说就好像一次次拼图,把原本空白领域逐渐填满,原来陌生的手法一点点熟练,很快形成体系,追根溯源,直达精髓。

    这个过程普通人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一辈子都不一定能达到圆满。可因为金手指,节省大量时间,让他在传统工艺领域里大杀四方,无往而不利。

    把封门青和桃花冻收进印盒,齐璜之印和三百石印富翁已经得到,只剩下田黄冻石和最稀有的鸡血大红袍,没办法,估计又要出门,去原产地碰碰运气。

    打电话给杨兰杰,说想去寿山县,看当地有没有朋友能领着转转?对方很爽快,马上联系朋友,留下电话,说到地方直接联系。

    说走就走,鲁善工收拾好行李,订机票第二天直奔目的地。手艺不能闭门造车,需要交流,特别自己有金手指,想起徽州捡漏百一砚的神奇经历,对这次寿山之行充满期待。

    “你就是钱哥?”

    鲁善工下飞机,打电话联系,打车来到市中心约好的地方,见到四十出头的钱友光,是杨兰杰的多年老友,也是当地篆刻名家。

    钱友光很热情,拉着鲁善工上车,先去吃饭,边吃边聊。大致了解完情况后,介绍道:“我们当地传统开采石矿,都是由石农,即当地农民来开采寿山石。”

    “他们根据经验,在山中寻找矿苗的出露点,然后用钢锤在岩石上钻凿约50厘米深的孔洞,填进去火药将其爆破。”

    “每次填充火药量通常控制在500克以下,这样矿石不会受到强震而迸裂。再顺着矿脉走向打出的矿洞,蜿蜒纵深,狭窄之处只能容下一个人出入。”

    “采掘极为危险艰难,塌陷事故时有发生。采集石料,是用木杵接铁靴,人力捣取,一天每人最多能得到二三十斤,产量很低。”

    说完放下筷子,遗憾道:“千年以来寿山石就是文人雅士趋之若鹜的极品,世世代代的开采,导致岩层疏松,长年累月雨水台风的侵蚀,很多古矿洞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其实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们石友们陆续翻越群山,开始成系统地拍摄矿洞,就是为留下最后档案记录,别等彻底灭绝后再后悔!”

    鲁善工点点头,请教道:“这次来就是见识一下原矿,最后能收几块精品,还请钱哥多多指点。”

    钱友光摆摆手,笑道:“要说寿山石的矿系,主要分为高山系,旗山系,月洋系,其中高山系为主。高山两面基本融合大部分的矿洞,涵盖了天坑,田坑,山坑等三大类。”

    “寿山石是2亿年前大量火山爆发中产生,当岩浆从地下喷涌而出,渗进山体岩缝,经多年演化形成叶腊石,寿山石隐藏在其中。”

    “而它的矿脉就像人体的毛细血管,在山体中蜿蜒延伸,很难用仪器检测到,只能靠人工一点点地挖进去。”

    “我在寿山及附近几个村遍布线人,当地村民世世代代靠挖寿山石养家糊口,他们手机里一般都留着几百个寿山石买主的电话,每逢碰到好石头,马上打电话通知买主来看。”

    “偶尔有人从山里背出一块好石头,就会聚集十几个买主相互竞价。就在半年前,我还曾进过一次矿洞。”

    钱友光看见鲁善工跃跃欲试的表情,沉声道:“一般村里人都很排斥外地人进山,甚至还发生过流血冲突。但是由于我与当地人长期合作,定期给分红,所以双方早已成朋友。”

    “他们都是将被封的老坑口重新挖开,或者在附近再挖新坑口,然后连到老坑,进去之后发现,坑洞里面偶然还藏着好石头。”

    鲁善工暗自点头,幸亏有地头蛇领路,否则估计连洞口都看不见。好奇问:“不是听说最近寿山石走势不好?”

    “哎,这种话也就是骗骗外行人!”钱友光撇撇嘴,不屑一顾道:“随便一枚寿山水洞桃花印章,现在最少卖几百万,肯定是无数人疯抢。”

    “寿山石市场之所以被人说不再繁荣,是因为大部分开采者和收藏者的蛮干举动造成。奸商以次充好,进货时没有规矩,卖给买家各种瑕疵石头,如此恶性循环,扰乱市场。”

    “其实在销售寿山石的群体中,我们一般都有固定伙伴,相互之间存在信任,买家有足够财力支撑,都是私下进行交易,很多天价交易都是秘密进行,外人岂能知道?”

    “我三年前卖一块寿山荔枝石,当时230万,去年想回购,一直出到460万,对方都不肯卖,你说涨的快不快?”

    鲁善工心头一沉,没想到原产地的货源如此紧张,寿山石已经这样,那田黄岂不是……

    钱友光看出鲁善工的心思,举起酒杯笑道:“收藏这种事不好说,缘分很重要,老弟千里迢迢来一趟不容易,下午我带你进山,去实地看看就明白。”

    两人边吃边聊,一顿饭下来钱友光对鲁善工刮目相看,原本想着只是关系户,闲着没事来转转。没想到对方年纪轻轻,篆刻造诣深厚,难怪杨兰杰再三要求好好招待。

    吃完饭,两人开车,天气不错,直奔山里,亲眼见识一下田黄开采的过程。

    出市区北上,大约三十多公里蜿蜒的山路,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来到大名鼎鼎的寿山村,刚到村口,钱友光指着一尊女娲的雕像,介绍道:“传说寿山石是女娲娘娘炼五彩石补天所遗落人间,而田黄就是补田石中洒落的精华。”

    “根据史料记载,田黄大约从宋代开始被挖掘,历史上有过几次开采的高峰,但经过这些年我对学术和市场两方面研究发现,一千年以来,开采出来的田黄总共加在一起,可能也就仅仅只有1吨!”

    “其中还有不少质地不佳的大路货,如今顶级田黄每克单价早已经突破10万元,每年最少还涨百分之三十。”

    “说句不好听的话,即便是某些国际大牌拍卖行,他们上拍的田黄也很难保证全部都是真品。毕竟田黄只有这一块地方出产,那些老外专家可能很懂瓷器,但未必真懂田黄,因为他们能够上手的田黄实在太少。”

第131章 一夜暴富() 
    钱友光看着眼前不大的村落,感叹道:“世界这么大,仅仅只有寿山总共不到1平方公里的地域才出产独一无二的黄金宝石,我带现在带你去优质田黄的主产地,中坂田。数百年来,几乎绝大部分个头较大,质量上乘的田黄都出自于那块田中。”

    鲁善工有些兴奋,跟着对方往山上走,路上经过两个关卡,由村民把守,见到是熟人才放行,仿佛看守宝藏般严格。

    “看见没?要不是这几年没少给村里上供,这个地方还真进不来!”

    很快来到一片水田前,鲁善工好奇的看着眼前貌不惊人的环境,钱友光指着远处一片山林,介绍道:“这片中坂田附近废墟是始建于唐光启三年的广应寺遗址,相传寺中僧人收集田黄给附近的村民治病,这可能是最早采集田黄的一批人。”

    “但在元末战乱之时,广应寺因为收留过朱元璋而遭到元兵洗劫付之一炬,传说中寺庙中所藏的那些田黄石也不知所踪。”

    “所谓田黄,便是某种寿山石的山料滚落下来,通过数百万年的演变,形成独一无二的籽料。随水流的冲刷,逐渐磨蚀风化,又被埋藏于溪底或两岸的泥土之中。”

    “在水分温度以及酸性土壤的微妙作用下,经历千万年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颜色质地发生迷人变化,甚至进一步生成独具魅力的石皮、萝卜丝纹与红筋等特征,可谓山川之精、日月之华。”

    说完指着远处高山道:“后方右侧的这座锥形山便是高山矿洞所在,也就是田黄石的母矿!但是一件难以解释的事情随之产生,高山既然是锥形,那么通过风雨剥蚀脱落的田黄母矿应该可以从四周滚落。”

    “但现在仅仅只有高山东南的坑头溪两边的田坑里才能发现田黄,即便是距离坑头溪咫尺之遥的大段溪,却从来没有发现过一块田黄,你说神奇不神奇?”

    鲁善工遥望远处高山,也不由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天法地,地法人,人发道,道法自然,这就是万物运行之规律。

    钱友光来到溪水边,沿着往上游走,解释道:“全世界只有从坑头溪的源头到寿山溪的下游结门潭,全长八公里的小溪两边才出产田黄。上游到下游所出产的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