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工匠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百工匠心- 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说完指了指东边宫殿,笑道:“故宫在景仁宫特设景仁榜,历年来向故宫无偿捐献文物的人皆榜上有名。截至目前,捐献者向故宫捐献的文物已超过24万件,上榜者都能名垂千古,流芳百世。”

    鲁善工点点头,其实他也听过不少文物回流的消息,从近几年的拍卖市场看,故宫出手虽然不多,但每次都是大手笔。

    1995年以1800万收购张先《十咏图》;1996年400多万收购石涛《高呼与可图》;1997年600多万收购沈周《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最近的在2003年8 月,以2200万元从佳德买下隋人书《出师颂》。最可惜的是前几年年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因2300万的高价,故宫未敢买下,最后流落美国。

    三人边走边聊,耿宝昌继续道:“就唐、五代、两宋书画而言,宝岛故宫在数量上较京城故宫要多,但咱们的元代绘画的收藏量和完善品质堪称世界之冠。”

    “那边主要接收的是清宫旧藏历代书画,比如18世纪的扬州八怪、京江画派、四王四僧等许多流派,如今已是国之重宝。”

    “可惜的是瓷器收藏,宝岛故宫有25248件清宫旧藏瓷器,宋代五大名窑及明官窑均占优势,特别是康雍乾三朝珐琅彩瓷,绝大多数都在那边。”

    “特别是位列十大镇馆之宝的汝窑天青无纹水仙盆,全器釉面纯净无开片,犹如青玉般温润质感,正是宋人所欲追求如雨过天晴般宁静开朗之美,完美无缺,毫无瑕疵,乃传世唯一极品!”

    耿宝昌十分遗憾,如此国之珍宝居然流落他乡,岂能不令人扼腕叹息?

    丁老看师傅心情沉重,赶紧转化话题道:“说起来有好事之人总结过两大故宫各自的镇馆之宝,比如咱们这边,第一名不用说,当之无愧是清明上河图。”

    “然后还有青铜之宝酗亚方樽、宫廷之宝乾隆款金瓯永固杯、漆器之宝张成造款雕漆云纹盘、玉器之宝青玉云龙纹炉、珐琅之宝缠枝莲纹象耳炉、法帖之宝陆机《平复帖》等。”

    “至于那边青铜有毛公鼎、散氏盘,书画有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后半段。”

    “瓷器自然是天青无纹水仙盆和莲花氏碗,当然知名度最高的还是翠玉白菜,对了,还有那块东坡肉!”

    三人哈哈大笑,翠玉白菜一直是宝岛故宫的超人气明星,居国宝排行榜的第一名,跟肉形石一样全年无休。

    甚至官方都不敢随意换展品,即使国外有大博物馆想借展,故宫只能婉言回绝。许多岛内外游客一进故宫,首先就问翠玉白菜放在哪里,一定要看过翠玉白菜才觉得不虚此行。

    耿宝昌突然神神秘秘问道:“你知道咱们故宫真正的天字第一号藏品是什么吗?”

第82章 天字第一号() 
“天字第一号?”

    鲁善工十分好奇,能让故宫评为天字第一的宝贝会是什么?

    “来,我带你亲眼看看!”

    耿宝昌摆摆手,让鲁善工跟着来,丁老忍俊不止,示意赶紧去看看。三人来到展厅最西边的角落,终于见到神秘的宝贝。

    “这是……”

    鲁善工看着眼前的东西,大吃一惊,迷惑不解道:“踏脚的木门墩?”

    “哈哈哈,没想到吧?就是这个小凳子,它名副其实是故宫天字第一号!”

    耿宝昌和丁老开怀大笑,丁老解释道:“故宫文物最早编号方式以宫殿为单位,用《千字文》中一字为代号,如皇帝居住的乾清宫给“天”,皇后居住的坤宁宫给“地”,然后登记宫殿内陈设的文物,顺序再给以流水号。”

    “据说当时工作人员给文物作编号的时候,因为进门第一眼看到的东西就是这个小凳子,所以就把它列为天字第一号的文物,这个编号一直沿用至今。”

    “神奇的是不止如此,你知道宝岛故宫天字第一号是什么?”

    耿宝昌笑谈道:“也是个小凳子,皇帝的踏脚凳,因为都是沿用这种编号方法,你说好笑不好笑?”

    突然耿宝昌手机响起,接听完笑道:“正好是大总管打电话,让我去聊天,走,带你去会会高人。”

    “故宫还有大总管?”

    丁老看着鲁善工满脸雾水,推推他道:“走吧,老梁可是这里真正的大总管,平时可是难得一见的大人物!”

    三人往养心殿走,见到一个老者正在指挥几个工作人员摆放文物,看见耿宝昌和丁老摆摆手,示意稍等片刻。

    “老爷子,那位是……”

    耿宝昌转过头,低声给鲁善工介绍道:“梁海生,文物管理处处长,一家五代都在故宫人,掌管180万件文物,你说是不是大总管?”

    “好家伙!”鲁善工看着不远处貌不惊人的老者,居然真是大人物,要说耿宝昌只是鉴定专家,这位才是大领导。

    “听说耿老今天在,正好有件事向您请教。”梁海生走过来,笑道:“老丁也在?正好一起来商量商量。”

    说完拉着耿宝昌就往办公室走,丁老摇摇头,梁海生就是这个脾气,工作起来六亲不认,绝对的顽固派。

    “要不我在外边等着?”

    鲁善工有些迟疑,自己毕竟是外人,贸然参与不太合适。丁老摆摆手道:“一起去,说不定是什么难题,有你在也多个人出主意,走!”

    拉着鲁善工也往办公室走,没办法,只能跟着去,到时候多看少说话,就算开开眼界。

    “这就是文物管理处?”

    刚进门,鲁善工有些吃惊,没想到堂堂故宫管理处办公室如此简单?不大的房间,只有两张桌子,几把椅子,一对沙发,仅此而已!

    “咦?这是……”

    耿宝昌一进门,马上被桌子上的一个东西深深吸引,赶紧走上前,吃惊道:“这是哪里来的?”

    梁海生走到旁边,把放大镜递给耿宝昌,解释道:“有人刚送过来,想要无偿捐赠,原本不用麻烦您老,可这种东西故宫还真没见过!”

    “这是……”

    “景泰蓝!”

    “可形制是?”

    丁老眼前一亮,也走到跟前,好奇打量着这件奇怪的东西。鲁善工悄悄上前几步,静静站在旁边,看看到底是什么东西能让几个专家都如此吃惊。

    “师傅,这不会是个冰箱吧?”

    丁老仔细研究半天,张张嘴,最后终于说出一个推测道:“景泰蓝掐丝珐琅的冰箱?”

    “嗯,十有八九,就是冰箱!”

    耿宝昌举着放大镜,前前后后,里里外外,看了半天,终于下结论道:“乾隆御用景泰蓝冰箱!”

    鲁善工听完十分惊讶,看着眼前七八十公分高的大家伙,倒梯形的箱体,六面全彩掐丝珐琅,艳丽耀眼。

    “你们看这里,底部一角有圆孔,冰化时水可流出。冰箱盖上还有两孔,可散发冷气,人坐在一旁还能消暑纳凉。盖子上印有一行小字,大清乾隆御制,算是底款,这种工艺民间可做不出来!”

    听完耿宝昌的话,就算给这件东西盖棺定论,梁海生长出口气,放松下来道:“清宫原本也有冰箱,都是柏木制成,外形如箱。内设格屉,放冰块,屉板上存食物,四壁铅皮包裹,热气进不去,冷气出不来,当年皇帝与爱妃们能在炎炎夏日吃上冰镇西瓜。”

    “要说掐丝珐琅的小东西,花瓶、首饰、熏香炉子,宫里常见,可景泰蓝冰箱?还真第一次见!”

    “嗯,别说是你,就连我都第一次见。”耿宝昌摸着景泰蓝问道:“什么来路?”

    “东西是一个叫潘大卫的年轻人送来,说是他外公陆观虎的遗物。”

    梁海生介绍道:“陆乃民国京城第一名医,上世纪30年代,经徐世章介绍,以3500大洋从一个古玩商店购入这个景泰蓝冰箱。喜爱有加,据说每天擦拭。当时说冰箱原本是宫里之物,溥仪被逐出宫时将其偷带出去,因为太沉,就在路上卖了。”

    “老人遗愿就是想把它捐给故宫,我拿不准,所以请您老掌掌眼,现在确认是真品,那就可以走程序。”

    “嗯,这件东西路分不低,形制极其少见,最少是二级文物。”耿宝昌点头道:“看来景仁榜上又要多一个名字喽!”

    梁海生笑着点头,身为大管家最喜欢这种无偿捐赠,用笔填写好表格,猛地抬头,才看见不远处的鲁善工。

    “这位是……”

第83章 揭皇榜() 
丁老拍拍鲁善工的肩膀,介绍道:“鲁善工,瓷器修复高手,在琉璃厂自立门户。”

    “哦?你就是鲁善工?”

    梁海生轻咦一声,站起身,来到面前,上下打量道:“好年轻的小伙子,不错!”

    “你知道他?”

    梁海生看着耿宝昌迷惑的表情,笑道:“您老不知道,这段时间他在圈里可是名声鹊起,好几个人在我面前提到过善工堂,说琉璃厂又出现一位能工巧匠。”

    鲁善工走上前,抱拳行礼道:“梁老谬赞,善工不敢,以后还请前辈多多指教。”

    “嗯,小伙子果然不错!”梁海生点点头,难怪纪华诚对这个小家伙赞不绝口,原本自己不过是好奇,可今天对方居然跟着耿宝昌来参观故宫,这个不一般!

    老爷子是什么人?就连馆长都要客客气气请教的权威,故宫现在也只剩下这一个泰斗级大师,能入他的眼绝对非比寻常。

    “来,难得来故宫,坐下聊。”

    梁海生笑着摆摆手,让大家坐下,倒上茶,开始聊天。突然想起什么,转身从保险柜里拿出一件东西,放在桌上,让鲁善工过来。

    “看看这个,有几分把握?”

    鲁善工一愣,走上前,吃惊道:“成化斗彩天字罐!”

    “这么快就来?”丁老看了看耿宝昌,暗自道:“不愧是老梁,连废话都省了!”

    耿宝昌笑而不语,他对这个年轻人也很好奇,到底水平高到什么程度?正好借此机会称量称量。

    鲁善工看着眼前的罐子,胎体轻薄,直口,短颈,丰肩,腹以下略收,广底,圈足,底部用青花楷书“天”字。

    海水龙纹为主纹饰,辅以蕉叶、回文。以水緑和明黄为主色调,辅以大红,既艳丽高贵,又不失素雅。

    胎体洁白细腻,釉子温润如玉,捧之觉轻,抚之给人以熟透的感觉,是成窑天字罐的精品。

    “咦?盖子颜色不对,应该是后配的吧?”

    梁海生暗自点头,眼力不错,这么快能看出破绽,认可道:“原品缺盖,现在这个是雍正景德镇后仿,颜色和釉料有点差异。”

    鲁善工双手捧起天字罐,仔细研究着,这种宝贝在古代就十分珍贵,据清宫档案记载,乾隆九年六月十九日,养心殿造办处给督陶官唐英发一个缺釉的成化斗彩天字罐。

    并传旨:着将缺釉天字盖罐一件,着交唐英补釉。如补得,补好送来。如补不得,不必补,仍旧送来。钦此。

    唐英看到御旨后十分紧张,把这个罐带回景德镇,琢磨怎么能把釉补上。隔几个月,他重新做三对,连同原罐,一起带回给皇上。

    写下奏折:奴才伏察发到天字盖罐,系属成窑,迄今年久,火气消退,若将缺釉之处补色,必须入炉复火。恐炉火攻逼,于旧窑质地实不相宜,是以不敢冒昧补釉,谨赍至窑厂,仿照原罐款式大小,造成三对,恭折送京,并奉发原罐一并赍进,伏祈皇上请皇上睿鉴。

    看完唐英的奏折,乾隆大笔一挥,写下一个:览。目前收藏在各大博物馆的成化斗彩天字罐共有12只,其数量少于成化斗彩鸡缸杯。

    至于天字罐的“天”究竟代表什么意思?目前还没有令人信服的说法,有人认为,古代有一种按《千字文》的文字顺序来编排次序的方法,《千字文》开篇就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天代表第一号,也有天字第一号的意思。

    天字罐是成化年间首创,纹饰有海马纹、花草纹,惟独没有人物纹。罐底书写的天字,特征是无栏无框。

    因距今已有500多年,岁月沧桑,社会动荡,完整器物流传至今已属不易。罐,大口,鼓腹,用以储物、储水,因为是储存用途,原应有盖,故名盖罐。但因使用频率高,盖易损毁,今天存世明代盖罐多有罐身,而缺器盖。

    明代是瓷罐史上的鼎盛时期,由于罐与官谐音,罐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超过其他造型,寄托对门庭兴旺的美好寓意,用途与品位,随之得到提升。

    二十几年前佳实德曾在伦敦拍卖过一个天字罐残器,不但器口颈部磨平,还缺盖,成交价达到1130万元。很多藏家不惜万金以得一罐,作镇宅之宝。

    鲁善工放下罐子,沉思道:“清康熙、雍正两朝所盛行的仿品,与成化盖罐有明显区别,成化盖罐盖面显得微凸,而清代仿品则是平面,兼有棱角分明感觉。”

    一句话让几个老爷子暗自点头,这就是鉴定天字罐的关键秘诀,年轻人眼力不错,值得期待。

    “能不能配损?”

    梁海生盯着鲁善工,这点水平可达不到自己的期待值,逼问道:“可以把原始数据给你回去研究,时间不限,几分把握?”

    “可以试试!”

    鲁善工自然明白对方的意思,是骡子是马,凭手艺说话。微微一笑道:“正好最近要修复几件何朝宗,原料在路上,顺手的事!”

    “好小子,霸气!”

    丁老听完哈哈大笑,这句话牛逼,顺手修天字罐?

    “好,你等等。”梁海生眉头一挑,拿出天字罐所有资料交给鲁善工,他倒要看看这个年轻人水平有多高!

    “说起来又到一年一度发皇榜的时间了吧?”

    耿宝昌想起什么笑道:“今年咱们准备拿出什么东西招贤纳士?我记得去年瓷器是几件唐三彩和两个元青花?”

    鲁善工一愣,发皇榜?招贤纳士?

    梁海生哈哈笑道:“准备下个月发今年的皇榜,说白了就是向民间求助,故宫上百万件文物,大部分多多少少都有各种程度破损,光靠我们工作人员一百年都修不完。”

    “再说很多失传技艺连修复组都望尘莫及,所以只能向民间高手求助,包括瓷器、书画、雕刻、青铜等林林总总十几项,上百件精品用来招贤纳士,希望能吸引各路高手前来一试身手。”

    “怎么样?不来试试?”

    梁海生看着鲁善工,轻松道:“年轻人要勇于接受挑战,天字罐就算投名状,只要过关,今年我亲自邀请善工堂入皇榜如何?”

    鲁善工心头一震,看着几个老爷子期待的目光,慢慢挺直胸膛,坚定道:“晚辈自当义不容辞!”

第84章 任重道远() 
“好!”

    梁海生一拍手,欣赏道:“这才是年轻人应该有的冲劲和勇气,我看好你!”

    其他人哈哈大笑,这可是难得一遇的学习机会,故宫已经是最高平台,每年都聚集各路高手,在一起共同研究手艺,对于匠人来说可是千载难逢的盛会。

    梁海生看似轻描淡写,好像参加很容易的样子,其实不然!

    有资格参加的都是圈里知名高手,各个领域的绝对精英,平均年龄超过四十岁。毕竟手艺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沉淀,任何一门工艺,没有二十年以上的刻苦努力,很难有所成就。

    要不是鲁善工这段时间的确大出风头,得到很多资深行家的交口称赞,不光是琉璃厂,还有纪家和丁老,现在连耿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