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首长- 第8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包飞扬看了李显国一眼:“李总的分析有些片面了,将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与经济增速挂钩,在成熟经济体或许是有效的,但是在内地,集装箱远洋运输只能说是刚刚起步,浦江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也是刚刚起步,所以集装箱运输量的增速只会比经济增速更快。”

    包飞扬说道:“九零年浦江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只有45万标准箱,此后基本上保持着年增百分之二十以上的增长速度,到九三年达到93万标准箱,翻了一番,九六年达到197万标准箱,又翻了一番,九八年达到306万标准箱,今年上半年以及达到191万标准箱,全年达到400万标准箱应该没有问题,也就是差不多四年翻一番,如果按照这个速度发展,到二零零九年,浦江港的集装箱吞吐量不是突破千万标准箱,而是应该突破两千万标准箱……”

    包飞扬笑了笑说道:“我觉得这个估算可能还保守了,如果我们继续加大对浦江港的建设,将浦江港打造成为国际航运中心,那么这个增速可能会更快,有可能会达到2500万标准箱左右……”

    “2500万标准箱?”

    李显国不由愣了愣,2500万标准箱,相当于是去年浦江港吞吐量的八倍,十年翻了三倍,平均每四十个月翻一番!

    李显国不由摇了摇头:“都说包区长懂经济,我想包区长应该知道经济学中边际效率。浦江港的集装箱运输几乎从零开始发展,在几十万标准箱的基础上增长,增速自然会很快,到了几百万标准箱,还能保持每年百分之二十多的增长速度,也是在为过去补课,到了千万标准箱以上,还要保持每年两三百万标准箱的增长,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包飞扬笑了笑,现在的浦江港跟新城、新港相比,根本不是一个量级上的,只有它们的五分之一。新城、新港每年都保持了百万标准箱左右的增速,十年后新城港的集装箱吞吐量也能达到2500万标准箱以上,那也将是新城最后一次有机会问鼎世界第一大港口,再往后浦江港就将超过新城港,问鼎世界第一大港,并迅速将新城港抛在身后。

    至于新港,他们确实是受到浦江港等内地港口兴起影响最大的,他们的增速甚至还不如新城港,很快从与新城港并驾齐驱,到被新城港抛开,然后被浦江港超越,然后甚至被深城港超越,再被宁城周山港超越……而世界十大港口中,有七个属于华国,这意味着不仅仅是浦江港在快速发展,全华国的港口都在发展!

    届时浦江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三千多万接近四千万标准箱,这还是国际转运比例不到百分之十的情况下完成的。换言之后世浦江港在国际转运方面一直没有大的突破,其中的缘由很多,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阳山港的建设标准低了,尤其是跨海大桥,只有公路,没有铁路,导致运输效率偏低,成本偏高,影响了港城联动。

    也因为阳山港的建设标准比较低,所以阳山港始终没有成为浦江港的主力港区,高桥、高桥新港依然承担了超过一半的集装箱吞吐量。所以包飞扬也不得不承认,李显国提出的这个问题其实非常要命,如果不能处理好离岛深水港和高桥港的关系,那么势必影响洋山港发展成为国际转运港的努力。

    而阳山港的建设之所以没能达到应有的高度,个中的原因也很复杂。实际上浦江港扩容势在必行,航道问题也迫在眉睫,不过在新港区的建设问题上,一直存在多个不同的方案,一方面春山、春东新区希望继续对天江航道进行疏浚,加深航道,然后扩大沿江港区的规模。这个方案的优势在于建设成本可控,成本更低的同时,可以逐步进行港口建设和航道疏浚,一次性投入不大。

    另外一个方面,邻近的宁城拥有更好的航道和港口条件,他们一直在争取浦江港将转运业务放到宁城周山港,而浦江市显然不能接受。宁城也无法取代浦江在国际国内航运中的地位。

    除了宁城周山港,新港也不希望浦江港彻底取代自己的作用,另外新城港也同样不愿意看到浦江港发展国际转运业务。

    不仅仅如此,浦江转运集装箱的主要来源,天江沿岸的内河港口也希望与浦江港联手疏浚天江航道。这样他们的货物送到春山、高桥港区更近,而沿岸江港也能够靠泊更大的货轮。

    各方的权衡博弈,加上离岛深水港的建设投资巨大,就造成了浦江港扩容的方案迟迟不能够拍板。最终决策建设阳山港以后,也没有确立阳山港的主体地位,阳山港的投资不足,就无法彻底取代高桥港,也就造成了两大集装箱转运港相距太远,造成很多麻烦。而阳山港的建设力度不够,又无法跟上快速增长的集装箱运输需求,最终还是不断建设高桥新港,疏浚天江航道,等于是同时走了两条路。这种做法虽然稳妥,却也让阳山港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否则浦江港的发展态势会更好。

    “看来包区长对浦江港的发展非常乐观……”

    李显国笑了笑,显然不想在这个问题上与包飞扬继续争辩,尤其是当着杨成林的面。

    “浦江港的前景,确实非常好,浦江港也确实需要扩大港区,提升货物的吞吐能力。”

    “不过,离岛深水港看似解决了航道水深的问题,可以让浦江港拥有20米水深的天然航道,但离岛本身,却也限制了港口发展的空间。”

    李显国说道:“我们暂且不说离岛港口工程的难度,对水文环境的影响,离岛要通过跨海大桥与陆地连接,我们也不讨论跨海大桥工程的难度,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对天江生态的影响,也不讨论跨海大桥的通行能力会不会受到天气的影响,仅仅是通行的费用和效率,就会让通过离岛港出关的货物运输成本大幅度提高!”

    “另外,离岛深水港限制了临港产业的发展。毕竟离岛的地方有限,仅仅是作为堆场就比较紧张,根本没有空间发展临港工业……”

    李显国说道:“所以我们更为看好高桥新港的方案,高桥新港与高桥港连成一片,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货物的调度,而且也方便天江沿线的江港货物的转运,而大量的腹地,也可以提供临港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港口对经济的带动作用。”

    李显国道:“杨市长,我们谈马锡非常看好浦江港的发展,也愿意投资建设高桥新港。我们在马士基、达飞海运等航运巨头都有良好的合作,可以说服他们一起参与高桥新港的建设,将高桥新港打造成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集装箱港口,并发展成为世界级的集装箱枢纽港……”

    杨成林不由面色微动,航运巨头参与港口建设,对港口的发展作用巨大。毕竟这些航运巨头旗下拥有大量的远洋货轮和航班,拥有制定航班、航线的能力。对浦江港来说,如果航运巨头们多开几条航班,提高的不仅仅是货物的吞吐量,还会吸引更多支线、主线的航班靠泊浦江港,帮助浦江港成为枢纽港。

    包飞扬笑了笑:“李总似乎很关心浦江港的建设?某种程度上来说,浦江港与新城港是竞争的关系……”

    李显国摇了摇头:“我确实很关心浦江港的建设,包区长应该知道,谈马锡一直都对港口的投资比较感兴趣,浦江港的高速发展和巨大潜力早就吸引了我们,我们也确定了要投资高桥新港的计划……”

    李显国笑了笑说道:“相比离岛深水港计划,我们更看好高桥新港。为了我们的投资计划不会落空,我们当然希望浦江市能够继续推进高桥新港的建设!”

    李显国说道:“至于浦江港和新城港的关系,我倒是觉得大家合作的机会更多一些。因为新城港是典型的国际转运港,而浦江港是典型的腹地港,所以大家更多的是互补,而不是竞争。新城港在港口的建设和运营方面,也拥有丰富的经验,这一点对浦江港的建设也是有帮助的……”

第1797章 彼之毒药,吾之蜜糖() 
广播已经在催促大家登机,李显国看了一眼杨成林,然后说道:“谈马锡一直在寻找投资港口的机会,也看到浦江港发展的前景,关于这个投资项目,希望有机会向杨市长作更详细的汇报……”

    李显国并没有继续喋喋不休地推广他的高桥新港方案,或者去诋毁阳山港的可行性,虽然他刚刚已经这样做了,但还算是点到为止。

    李显国坐的是头等舱,杨成林、包飞扬等人做的是公务舱,还有一些随行人员坐的是经济舱。公务人员出差的差旅标准在这个时候执行得还是比较严格的,超标虽然切实存在,但是对杨成林、包飞扬这样的中高级官员来说,还是要非常注意官声和形象。

    李显国也没有找人调换位置,继续在飞机上与杨成林、包飞扬进行交流,他表现得很随意,似乎只是在机场碰到,然后关心了一下公司的投资项目,如果继续纠缠,那就显得太迫切了。虽然在包飞扬看来,李显国刚刚的那一番话已经表现得非常急迫。

    上了飞机以后,没有再看到李显国,杨成林转过身对包飞扬说道:“新城方面,对离岛深水港的项目很紧张啊!”

    李显国自以为分寸拿捏得很好,没有继续纠缠下去可以让他表现得更淡然。但他作为一名高级经理人,在察言观色和喜怒不显这方面,并不会比一名县长更出色,杨成林每天要接触那么多精于此道的官员,早就练就了一副火眼金睛一般的洞察力,自然将李显国本身的意图看得一清二楚。

    包飞扬点了点头:“新城港的位置虽然得天独厚,但这些年新城港一直屈居新港之后,只是世界第二大港。而新港能够牢牢占据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港口的位置,可以说就是靠了内地这个强大的腹地,有了这个腹地的支撑,有了大量的货物和航线,就能成为枢纽港,成为枢纽港就能掌控更多的航班资源,吸引更多航班停靠,所以新港除了依靠内地货物的转运,国际转运业务每年也有三四百万标准箱……”

    包飞扬说道:“浦江港现在的规模还无法跟新港、新城港相比,但发展势头很好。过去浦江港严格来说只是一个支线港、喂给港,大量的货物是通过支线航班送到新港,在新港装上远洋货轮,往北美的货物也有不少是通过釜山港,日本的港口,甚至高雄港进行中转,不过这两年我们的远洋航班一直都在增加。仅仅是今年上半年,北美航班就从去年全年的30个航班,增加到了半年43个航班,欧洲航班也从全年26个航班,增加到半年30个航班,往澳洲的航班也从全年8个航班,增加到半年12个航班,远洋航线从去年全年的92个航班,增加到上半年的109个航班,下半年肯定还会继续增加,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速达到了近百分之四十……”

    “浦江港正在加速成为远洋干线大港,受到影响最大的首先是新港,浦江港到新港的支线航班已经从四十多个减少到二十多个,以后还会继续减少。这就意味着浦江港送到新港再装上远洋货轮的转运箱逐渐被浦江港自己消化掉了,都直接在浦江港上船了!未来随着浦江港的货物越来越多、航班越来越多,基本上远洋货物都会在浦江港上船,不会再送往新港,包括宁城港以北的内地港口前往欧洲、非洲、中东的货物,都会在浦江直接中转,新港以前的腹地是华国所有的港口,以后只能依靠南方腹地,还要跟阳城港、深城港竞争。不过阳江三角洲的经济增速也非常快,至少近些年还能保证新港的快速发展,但是等到阳城港、深城港等内地港口发展起来,新港再不求变的话,恐怕就要被新城港甩到身后了!”

    “浦江港的发展对新城港也有影响,虽然不如对新港那么明显。浦江港发展起来,理想状态下,从闽省的金门港往北,前往澳洲、非洲、中东、欧洲的货物都可以在浦江中转,包括日本、釜山港的远洋航班也能够在浦江港靠泊,因为对枢纽港来说,货物和航班就是一切,只要货物够多,就能够吸引航班靠泊,只要航班密度够大,就可以吸引各地的货物进行转运……”

    “一旦浦江港横扫东北亚地区的远洋航班,这些航班的货轮没有继续补货的需求,就不会在新港、高雄和新城港接收转运箱,这对新港、高雄港的影响非常大,货轮虽然还是要经过马六甲,在新城港靠泊,但不会卸货装货,哪怕是效率的下降,都会让新城港很难说,会影响更多航班在浦江港进行满载!”

    包飞扬说道:“对远洋运输的巨轮来说,减少靠泊时间,减少靠泊次数,增加航行里程,就意味着效益,理想状态下,一艘货轮最好是直接在始发港装满前往终到港的货物,中间不需要卸货、补货,这是最经济的。不过现实情况下,哪怕是新港和新城港的吞吐量再提高一倍,也不可能保证每个航班可以点对点直航,补货周转的需求始终存在。”

    “所以远洋运输巨头们只能退而求其次,尽量让远洋货物集中到几个港口,尽量减少远洋货轮的靠泊次数,所以浦江港不但要争取始发的远洋航班的数量,还要争取首靠航班的数量,尤其是争取韩国、日本港口始发的航班首靠浦江港,然后让他们在浦江港进行一次转运,就能满载直达终到港的货物,这也是阳山深水港最重要的作用……”

    包飞扬说道:“一旦达成这样的局面,对新城港的影响就大了。所以新城方面肯定不希望我们这样做。相比高桥新港,阳山深水港在腹地转运方面毫无优势,毕竟到高桥转运要节省几个小时的航程,还有各种成熟的配套,所以新城方面肯定是明白我们建阳山港就是想要发力国际转运,他们当然会想办法阻挠!”

    阳山深水港也不是包飞扬第一个提出来的,实际上浦江市、江北省之前都有提到这个方案。不过并没有引起重视,因为之前浦江的春山、高桥港区足够使用,只是第六代集装箱船的出现让天江航道水深变得勉强起来,所以才有浦江港升级的讨论研究。

    因为泥沙淤积,天江口内侧的航道条件并不比上游这一段河道优越太多,所以上游的江南省、江北省都是希望继续疏浚天江航道,这样至少可以让近洋的货轮直接靠泊沿江港口。这种靠泊对浦江港的影响并不会太大,因为浦江要往国际枢纽港发展,重点是发展远洋航线,而远洋航线的巨型货轮想要满载,是不会去那些内河港口的,最多散货轮方面会有些影响,但也不会很大。

    不过疏浚天江航道涉及到几个省市,相互之间就有很多问题需要协商和协调。

    疏浚天江航道、通过宁城港分流、建设离岛深水港、建设高桥新港……几个方案争论不休,相比之下离岛深水港倒是并不怎么受到重视,毕竟作为腹地港来说,离岛深水港实在没有什么优势,而对方案选择有着很大影响力的浦江港,自然也会为春山港区、高桥港区既有利益影响,更倾向于疏浚航道,建设高桥新港,包括春东新区的态度也是如此。实际上如果不是包飞扬横插一杠,距离高桥新港方案最终落定也不需要多长的时间了。

    也就学术界有一些专家对离岛深水港比较看好,加上国际转运大港的这个前景对高层和一部分老港务人非常有吸引力,这个方案一直没有被废弃,时而被拿出来讨论两句,证明自己从未消失。

    浦江市的主要领导,包括杨成林在内,其实也倾向于高桥新港的建设方案,所以包飞扬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