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鬼"为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与"鬼"为邻-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人产生“茉莉花喂牛”的感觉了。所以,在本看到“放题”二字的时候,往往让人感到心中一宽。所谓“放题”,与考试作弊无关,是语独创的词汇,意思是“随便吃不限量”。只是,以本商人善于小处精明的传统,大多数“放题”的价格都弄得颇为离谱,让你怎么也吃不回本儿来,比如神户的烤牛肉“放题”,就卖到一个人一万多元,合人民币一千块——倒要请各位想象一下,您怎么吃一顿能吃下一千块钱的牛肉呢?但是树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也有看来很善良的,我们办公室的同事拉莫士就碰上过这样一位。不过这位不是开饭馆的,而是种地的。本没有“农家乐”旅游,但到了季节大家去玩玩采摘也渐渐形成一种习惯,特别是有孩子的家庭,对自己去摘桔子、苹果之类就特别觉得有吸引力。拉莫士倒是没孩子,他是从菲律宾来的软件工程师,一个人吃饱了全家不饿,看到一则采摘草莓的广告,就来了兴趣。这是和歌山一家老板的广告,说是草莓熟了,欢迎大家来摘来吃,每位1500元。一百多块人民币吃次草莓,要从中国的价格来看,这近乎天价,然而在本却很有吸引力,因为本一盒半斤装新鲜的草莓卖价在500元左右,像拉莫士这样的大个子怎么还吃不了一斤半呢?从这个价格看,这兄弟应该是有杀无赔,于是乘着周末兴冲冲杀了过去,还说给大伙儿认认门,下个星期一起去。回来和小魔女一说这事,她马上说不可能,本吃草莓没这个价。萨把广告递过去,LP大人看都不看,摇摇头,说这里头有鬼。真的?这能有什么鬼?你不是对吃一向特有研究么?自己想啊。小魔女居然也卖个关子。不说就不说,明天我去问拉莫士。萨不由得被吊起了好奇心。第二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奔拉莫士,问问这家伙感受如何,拉莫士有些意兴阑珊,说地方挺好,空气好,风景好……好……好……好……嗯,就是不知道怎么回事,摘草莓只吃了一盒就吃不下了,算起来加上路费,比平时市场上买草莓吃贵好几倍。拉莫士挠头啊,说我平时的胃口不错啊,怎么关键时刻跟钱包过不去呢?“是不是里面草莓太少,不够摘?”萨想想LP大人还真是有先见之明。“不是,是我自己不争气。”拉莫士脑袋摇得像拨浪鼓,“草莓很多的,也很大,比市场上的好吃,嗯,我那天胃口不好。”“那是不是没有地方让你好好吃?或者你先吃饱了别的东西?”“没有没有,我开车过去两个小时,早饭都消化掉了,而且一次二十个人进去采,又排队一个多小时,应该可以吃很多啊。吃草莓是在大厅里面,每人一个小桌子,安静也舒服的环境,主人还给大家免费提供炼乳蘸草莓吃,很好的一个人。”“嗯……”萨忽然脑子里灵光一闪,“是不是你排队的时候喝了饮料什么的?”“是啊,主人免费供应桔子水。”拉莫士若有所悟,不过马上摇摇头,“我只喝了一杯,不会很占胃口的。”……这回我也想不明白了。带着满腹疑问,回来向小魔女请教。魔女大笑,说这个是本商人传统的把戏了,专蒙外行的,这个事情的关键,在哪里呢?告诉你,就在那免费提供的东西上面。桔子水,如果喝多了,自然就会胀肚,大多数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可是排队等待的时候,有免费的饮料,又有多少人能够控制自己呢?像拉莫士足够聪明了,所以喝得少,但本的奸商还有第二招呢,那就是炼乳。的确,草莓蘸上炼乳,味道会大好,唯独一样不好——牛奶本身就容易引起胀肚,炼乳在这方面更是效果显着。而且,一旦用草莓蘸炼乳吃了,再吃没蘸炼乳的,因为不够甜口感就会差很多,所以,拉莫士吃了一盒就吃不下,实在太正常了。本商人,用这个法子骗人摘草莓,已经有好几十年了……听完LP的叙述,萨不禁摇头苦笑,忽然想起了一句古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转头,看见小魔女在看公路交通图,忍不住问:“你这是准备去哪里?”魔女头也不抬——“看看路,周末咱们也去摘草莓。”“嗯?!!!”“你明天下班从中国超市过一下,买两瓶开胃的山楂果茶带上,哦,对了,还有一袋儿小白面包。”“小白面包?买那玩意儿干吗?”“草莓那东西不经饿,就吃上两斤一会儿也就下去了。小面包蘸炼乳填肚子啊,吃完草莓吃面包,反正……反正他不是免费提供的么?”错愕间小魔女已经转身而去,看着远去魔影,萨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星期天,假如那搞草莓采摘的商人懂得中文,只怕不免会想起那句名言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2006120221:29:57)

捡个电视罚五百万
刚到本的时候,经常看到大街上某个角落扔着一台电视或者洗衣机,而且多半都是部件齐全,状态良好,还颇感诧异——这东西要在1980年代咱们叫原装本电器,是买不着的好东西呢,拿来修一修估计就能用啊,丢了多可惜?这样有时候就有弄一台回来修修的冲动。 毕竟咱们中国人有个习惯叫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习惯了。有人会说你捡人家的旧电器丢不丢人。萨的理解这一点儿也不丢人,从早年到现在咱们出国的学者都有在海外进行这种废物利用的传统。我们老爷子的同事——现在人家一说可是院士呢——20世纪80年代初到德国的时候,曾经捡回来一个不亮的29寸大电视,还是黑白的。不亮?不亮怕什么,中国那时候评一个工程师得通过党委评议,政治那一关当然重要,技术上也绝对不能差了。焊枪松香的一通鼓捣,不到一个钟头这玩意儿就恢复青春了。在当时这个尺寸堪称巨无霸,不要说国内没见过(那时候还时兴捎回来16寸的电视呢),德国鬼子也少见,以至于每有精彩的足球转播,房东老太太都跑来和他们一块儿看,一块儿叫好,一块儿砸玻璃——错了,砸玻璃仅限于老太太自己,她反正用不着赔的。虽然这巨无霸偶尔需要用拳头砸才能图像清晰,但论视觉效果它显然比老太太的18寸彩电好多了。今天我的电脑偶尔显像混乱,萨解决的第一办法就是拿拳头砸,从小习惯成自然的毛病,没辙。还有一种看法就是收拾这类东西,使它能够废物利用,对地球环境是一种保护。在美国工作的时候,到同办公室的一位美国同事家里做客,得知他家的家具,电器都是这样回收修复而来,但一切井井有条,整洁干净。此人是一个环保组织的成员,这个组织都以这种原则生活,并以此为自豪。萨觉得这样的人比那些没事儿就把墙围子扒了重新装修的要可敬得多。可是,把这个想法和老婆一说,却把个魔女吓得连连摆手,告诉我——萨,千万不要犯傻啊,你真捡个电视回来,闹不好会被罚五百万呢。五…百万?!五百万元就是三十多万人民币,买三百台电视都够了,捡一台就要罚五百万,也太过分了吧,至于吗?我这是修,又不是偷!小魔女啧啧两声——老外了不是?你捡电视的时候当然没人管你,其实你根本不用捡,很多本人都巴不得把他们家的电视白送你的,闹不好还能搭运费……怎么回事?白送你电视还搭运费,本人没这样好心眼吧?再说,这跟罚五百万又有什么关系?魔女懒得解释,拿来一张报纸,给萨一看,才明白她并非危言耸听,在本有人愿意白送你电视是真的,一个不留神还可以搭上空调冰箱,不过谅你不敢要。你要得起不假,扔的时候就麻烦了。原来,本在2000年刚刚颁布了新的垃圾回收法,规定凡是大件电器,当作垃圾扔掉的时候,垃圾站都要收费。扔一台电视,5000,冰箱,5000,空调好像是8000,要是您扔一辆汽车呢,那就要五位数了。所以,很多家里电器更新换代的本人,都憋着有人拿走他们家的旧电器呢——当垃圾扔,交钱肉痛,偷偷的扔,罚款高得吓人(当然从街上不时出现无主电视来看,这种偷偷摸摸的本人也不在少数)。那张报纸上,就是有个本人偷偷半夜把冰箱拉着扔到了山沟里,没想到车牌被路过的警车记了下来,查清之后罚款150万元。根据本法律,这种行为最高可以罚到五百万。所以,人家送你电器,绝对是请神容易送神难。卖破烂卖破烂,扔电视还要交钱,本干吗出台这样的政策呢?这不是抑制消费么?萨向小魔女表达了这个疑问。魔女倒是知道一点,经她解释才明白其中奥妙。原来,本出台这样的政策,也是不得已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本对这些大件电子垃圾的处理能力已经变成瓶颈。本已经进入高龄少子化社会,劳动力缺乏,像处理回收垃圾这样重体力,低收入的工作,能做的人越来越少,而本的政策对引进外来劳动力又一直疑虑重重。大件电器的回收工序繁杂,污染大,消耗工时多,回收利用的成本太高。在这种情况下,征收大件电器的垃圾抛弃费,就成为补贴回收成本的一种必要手段了。白给电视冰箱,却没人敢要。要搁二十年前,谁能信呢?不过,本也有对这些大件旧电器来者不拒的,那就是无家可归者,所谓的“浮浪人”,他们在公园,道旁自搭的帐篷周围,往往堆满破旧电器,随手抛弃更是家常便饭。但是,本警察极少找他们的麻烦。这是因为“浮浪人”本身就是一无所有,无论罚一百万还是五百万,对他们来说都是完全没有意义的数字。那,警察找他们干吗?不是跟自己过不去么?您说是不?(2007061322:46:21)

青春之门——日本的成人仪式印象
上星期天出门,走在街上,感到街景有些特别,仔细看来,却原来道路两旁增加了许多花枝招展的女孩子,而且统统穿着镶有雪白毛领的宽袖和服,忽然醒悟,是本的成人节到了啊。说起本的成人仪式,人们通常会说它的起源来自中国的冠礼。中国古人在18或20岁时举行束发戴冠之礼,此后才被作为成人看待,这之前则披发不冠,称为“童子”,《论语》中提到“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反映的就是这种情况。三国名将周瑜被称作“十三岁披发为将”,说的就是他13岁即担任军队统帅,由于年龄没到成人,还没有行冠礼束发,上阵的时候只好披着头发了。这种礼仪从唐朝传入本,也成为本的重要仪式。不过,本的这种仪式只限于当时的贵族,民间对于成人则有着各种各样的标准,比如越后地方有风俗是“一天打一百二十斤柴,能自己挑去卖并至少卖掉二十五斤,才能算成人”,要照这个标准,贾宝玉同志恐怕一辈子也没法成人了。不过,冠礼只可算作本成人式的远祖,因为从中国传到本的冠礼,在明治年间,由于维新的兴起而被废弛。维新政府的大兵满街追索束发的贵族武士,而后就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种情况下当然不会有人继续坚持束发的冠礼了。特别是军国主义的盛行时期,青年尚未到冠礼年龄就被征入兵营,有些本人开玩笑地把当时的征兵体检称作“明治成人式”。今天的本成人式,是二战本战败后重新建立的制度,起源于本教育家高桥庄次郎1946年在琦玉县蕨市组织的“青年祭”,以成人式的方式激励青年认识到自己走向成人以后对社会的责任。当时正值战败后本社会萎靡不振,本政府认为这样的活动有利于激励国民精神,所以大力予以倡导,并在1948年将1月15定为“成人节”(后改为1月第二个星期一)。而各地成人节的仪式,也都是地方行政长官主持,在市政府等地举行,包括地方长官讲话,宣读成人誓约,到神社祈祷,赠送纪念品等程序,过程庄严隆重。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本社会早已不是那种咬牙创业的状态,这种仪式的庄重性因此大大削减,今天本热衷于电子游戏和手机文化的青年人也不再将其视为严肃的活动,而更多地把它看作一个大的纪念性聚会。最亮丽的风景线,就是身着称为“振袖”的传统和服的女孩子们了。正如旗袍使中国女子平添优雅一样,和服也似乎只有本民族最适合穿,本女孩子只有身着和服时,才特别让人想起徐志摩的那句诗——最是那一低首的温柔——沙吆那拉。振袖,就是和服中的极品,是本专用于成人式和婚礼的和服。它是一种用最好的丝绸织成的宽袖和服,其袖裾宽达三尺(114厘米),在面料上以手描友禅的技法绘制四季的花草,鸟兽,风景等,并加以金箔和刺绣的装饰,华丽优美,灿若云霞。对本的女孩子来说,振袖的魅力是难以阻挡的,看着一个个和服小女子意气风发地走在街上,加上路人不时的注目和祝福,让人恍然意识到,也许,这就是她们一生最为青春和风光的子吧。因为本社会的沉重压力,本的孩子们都有一种不愿意长大的情结,而这身着振袖的一瞬间,大概就是她们穿越青春之门时最美好的回忆。据说由于近年来反传统主义的盛行,本年轻人对成人式不以为然的越来越多,不过,这种反传统的年轻人中男性大大多于女性,这大概由于本的男孩们没有振袖可穿,只穿灰黑色的西服或者同样缺乏亮色的男式和服,成人式的魅力比女孩来说要小得多吧。不过女孩子热心于成人式也有它的问题,那就是女孩子生性活跃,在这种大型盛会上往往多年故友难得地聚在一起,自然是叽叽喳喳,对仪式的严肃性和纪律破坏威力极大。甚至引发过某市长对这种麻雀式的喧闹恼羞成怒,忍无可忍中断讲话的事情。看过路上如花蝴蝶一般飘过的女孩子,想起邻居家有个叫龙太的男孩子今年也是20岁,于是决定去拜访一下。龙太这孩子有中国血统,很有礼貌,我是去祝贺一下,同时,也是好奇打听一下成人节的过程。龙太的母亲来开门,这个时候有人来祝贺是很有面子的事情,她自然极高兴,说龙太的同学女朋友由纪也在,两人同年,自然也是一起参加成人式了。正说着,就看到由纪穿着普通的套装走了出来。咦,难道还有穿振袖穿腻了的么?萨不禁打趣一下小姑娘。听到这句话龙太的妈妈笑着解释——振袖是按照小时租的,已经还了。小姑娘由纪则挥挥手臂说,哎呀,这振袖穿着可真不舒服呢。细听解释,才知道一件高档振袖的价格达到一两百万元,因为价格昂贵,在成人式上,大多数家庭对这种一生只用一次两次的华服都采用租借的方式。有专门的商店提供这种服装,大约一年前就要预约了,到时快递公司会送上门来,送来和服以及配套的木屐、手包,服务周到,价格也昂贵,大约一个小时要两万元的样子。而拿到振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