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锦医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锦医卫- 第1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厅堂两边,陈列着高大的兵器架,架上满插刀、枪、剑、戟、槊、斧、棒、锏,以及椎、钯、镖、弓、箭等兵器,十六个头戴盔帽,身穿甲胄戎装的武士,雄纠纠地担任护坛差使。

    似乎这座大殿才应该是朱厚照心中的奉天殿的模样,但是朱厚照尽管有些荒唐,可毕竟还是不敢真得把奉天殿改成如此模样,于是才在皇宫之外的豹房,顺势建了个的“山寨版”奉天殿。

    原本,朱厚照不上朝的时候,都喜欢待在这间太素殿中,穿上金盔银甲,跟自己那些御前近卫,排一些布兵演武的“家家酒”,以此来过一过他一直想当大将军的瘾头。

    不过最近朱厚照却不怎么来这太素殿了,除了偶尔去篮球场打篮球,或者看大内侍卫分成两队比赛之外,朱厚照流连的更多的地方,却是在豹房一带新修起来的一条“主题街道”。

    对于这条主题街道,皇宫中的大多数宫女和太监都有些奇怪,因为这条街道不像其他街道,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而这条街道似乎跟北方的很多普通街道和京城里的那些胡同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实在不知道皇帝“又”吃错了什么药,为什么要大费周章地兴建这样一条街道。

    然而朱厚照身边的随侍太监罗祥却心中明白,这条街道完全是从天津卫的一条街道照搬而来,街道的中间,是那一个我们异常熟悉的刘芸所开的不起眼的包子铺,甚至在街道的尽头,还有一间“穿越”而来的白记药铺。

    街道刚建好的时候,朱厚照还饶有兴趣地为包子铺举行了个“开业典礼”,然后找来了大内御厨充当包子师傅,而自己和罗祥则亲任包子铺掌柜,开始在这个豹房主题公园卖起了包子,而包子铺的顾客则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宫女们,只不过他们都被要求穿上了各色的百姓服饰。

    可是,这样的游戏,朱厚照也仅仅是进行了两天,便悻悻然地停止了,虽然豹房里的这个包子铺,几乎跟天津卫那一个包子铺一模一样,可是朱厚照的心里却非常清楚,这个包子铺到底缺了其中一样最重要的东西缺了那样一个温柔、倔强的倩影,缺了一朵仿佛移自江南水乡,却傲然盛放在北方凛冽寒风中的小花,缺了那样一个被称作包子西施的老板娘

    朱厚照驱退了街道上所有的“群众演员”,一个人趴在包子铺里有些油腻的方桌上,看着包子铺外那似曾相识的风景,有些愣愣地出神。

    “罗祥,你说,她现在在干什么?这个时间,大概应该是刚卖完午间的包子,她一定也是如我这般,坐在这里看着外面的风景,略作休息吧?之后,她又要开始为晚上的包子做准备了”朱厚照虽然是在询问静静站在身后的罗祥,却更像是在自问自答。

    显然,朱厚照虽然身在京城,心却早已经飞到了天津卫,只不过因为年前时候的私自出京,朱厚照已经被御史言官们参了个“馒头蘑菇”,而大学士李东阳和王鏊两个土都埋到脖子的“老邦子”,更是几次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跪在朱厚照这个孙子辈的小青年身前,念着先帝圣训,仿佛大话西游中的唐僧一般,隔三岔五便来规劝小皇帝不要再置国家社稷之重于不顾,以天子之尊却微行于险地等等

    若说王鏊和李东阳还是苦口婆心的规劝,而以佥都御史林俊为首的那些言官们,则直接跪在午门之外,以头抢地,声称要抬棺死谏,让朱厚照恨得个咬牙切齿,他们是扮出了一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形象,可是却在京城里坐实了他朱厚照的昏君形象,似乎他去了一趟天津,便已经可以和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媲美,与夏桀、商纣一般,与胡亥、杨广无二了。

    可是偏偏虽然朱厚照气得牙根痒痒,却也拿这个林俊没有任何办法,只能让人出面安抚,然后老老实实地待在皇城里,一动都不敢妄动,待在豹房的包子铺中,百无聊赖

    “主子,您既然惦记着刘姑娘,那为何不差人去把那刘姑娘应进京?那刘姑娘家世清白,即便主子您纳她为妃,想必外朝的那些大人们也不会多说什么”罗祥有些小心地对朱厚照做出建议,大明朝自开国以来,为了限制后族,也就是外戚擅权,对于后妃的选择,往往都是选择小门小户人家的姑娘,所以罗祥这样一个建议倒也不是无的放矢。

    “你又懂什么?我喜欢的人儿,是一个包子铺的老板娘,我若是遣人招她入宫,她便不再是那往日的刘姐姐,到时候,她又跟后宫那些看着便令人生厌的木头人有何区别?我喜欢一只雀儿,是喜欢它的自由自在,若是折断了它的翅膀,将它关入笼中,那不是适得其反了么?”每次一涉及到刘芸的事情,朱厚照总是会变成那个面对自己喜欢的人,有些患得患失的包子铺的小小少年,与所有的情窦初开的年轻人似乎没有任何区别。

    “主子,你既然不愿让刘姑娘知道身份,何不在招张先生入京的时候,顺便以之前的名义,去一封信,让他带着刘姑娘一起入京到时候,主子你也不必以天子的身份,而是以之前的身份,出宫去与他们相见,只要主子您不出京,外朝的大人们大概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此岂不一举两得?!”罗祥继续在朱厚照的身后建议。朱厚照听完罗祥的建议,摸了摸鼻子,似乎觉得这也是个折中之策

206章 萝莉皇后() 
距离豹房的包子铺不远,位于紫禁城内廷外西路隆宗门西侧的仁寿宫中――这座宫殿将在嘉靖年以后被改名成我们熟知的慈宁宫,也就是供前代皇帝的后妃居住的宫殿。

    午后的阳光透过宫殿的窗棱,照进这个有些冷清的宫殿中,却依然无法驱散这偌大宫殿的阴郁;淡淡的檀香味,弥漫其间,却无法给人以宁静的意味。

    宫殿正中央巨大的坐榻上,端坐着一位妇人,她细眉凤眼,脸若圆盘,鼻子俏挺,虽然已经有三四十岁的年纪,可是仍然风姿不减,看得出当年也是个极美丽的人儿。

    她穿着身着高襟的黑色宽袖外袍,缀以阴红绣纹,衣上的暗纹以暗墨萤亮之色丝线,一动一转,身上的流纹活的一般,仍然乌黑的头发用一串细碎的珍珠挽起,妆容端得是庄重肃穆。

    细看这妇人的面容,虽然已经人过中年,却保养的十分得当,皮肤白皙紧致,只有仔细观瞧,才能看见这妇人眼角上微微的鱼尾纹,只是她眉间的三道川字纹,透漏出这位妇人有些严厉的性格。

    这位正是弘治皇帝的遗孀,正德皇帝的母后,如今的张太后。

    “皇后,皇帝今天又去豹房了?”张太后用有些严厉地语调,询问着一旁恭谨侍立的宫装女子。

    这女子头上斜插一支雕花青玉簪,盘了一个并不显华贵的云髻,眉心一点朱砂,淡扫娥眉,一身鹅黄色的对襟振袖收腰丝制罗裙宫装,系了一条翠色葬雪上等宫绦,裙摆淡淡的星点着墨色的茉莉,宽大的水袖反衬出她娉婷的身姿。

    女子站在太后的身前,低着头,仔细看去,就能发现她长得一副精致的瓜子脸,眼睛、鼻子和嘴都不大,虽没有什么特点,却也让人挑不出任何毛病,搭配起来,更是显得恰到好处,这女子虽然第一眼看过去不会极美,可是却耐看得很,越看越觉得她的面容极富韵味,怎么看也不会腻,算是一个标准的第二眼美女。

    这位宫装女子也正是朱厚照的正牌妻子,当今的皇后,夏恬。

    “回太后话,万岁爷他这会儿正是在豹房那边,大概是在处理朝政要务”夏皇后低着头,小声地回答张太后的问话。

    这位夏皇后年纪不大,比朱厚照还有小上半岁,如今刚刚17岁出头,再加上她个头不高,脸盘又小,倒显得仿佛只有十四五岁一般,用如今的话来讲,这位夏皇后是一只标准的“小萝莉”

    夏彤是大兴人,入宫之前,算是一个小家碧玉,她的父亲夏儒在女儿入宫之前也不过是屡试不第的落魄读书人,女儿入宫之后,他才被封了个锦衣卫指挥使的荣衔,到了女儿被册封为皇后之后,又加了个庆阳伯的爵位,不过却仍然没有任何实际的官职,算是个领着厚禄的闲人。

    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皇后,自然不可能有什么心机手腕,每次来见张太后,都显得有些唯唯诺诺,很让张太后有些恨铁不成钢。

    “哼!处理政务?!哀家看是在吃喝玩乐才是真的!皇后,皇帝已经多长时间没有去坤宁宫了?”张太后习惯性地皱起了眉头,盯着站在那里的夏皇后问道。

    “回回太后话万岁爷他他有好些日子没有来坤宁宫了”夏皇后瘪了瘪嘴,似乎有些小幽怨地小声说道。

    “好些日子?!哀家看连皇帝自己都忘了自己多久没去坤宁宫了吧?!哀家看他连自己还有个皇后都忘了!真真是不成体统!”原本张太后还在喝茶,听完皇后没出息的回答,生气地重重将茶碗拍到一旁的小茶几上,让一旁的小皇后吓了一跳。

    “万万岁爷他也是忙于国事我我不怨他”小皇后似乎是在给朱厚照做一个很没有说服力的辩解。

    “哼!哀家问你这件事难道是为了你哀怨不哀怨吗?!自皇帝登基以来,你们俩也已经成婚有四年时间了,可是四年多以来,你的肚子里却一点儿动静都没有!如此圣躬单立,皇储未建,内无手足相倚之亲,外无肺腑可托之戚,天下臣民俱引为至忧。莫说皇帝他每天不务正业,就算他真的在忙于国事,那也应该先以国祚为本,赶紧生一个皇子出来!否则,何以安内廷外朝之心,何以安天下臣民之心?!”张太后越说越生气,声音也越说越大,张太后平时待在这仁寿宫中很少出去,而朱厚照那小子完全不讲孝道礼法,几乎从不来仁寿宫向太后请安问好,张太后又拉不下脸来去请皇帝,于是很诡异的,这名义上亲生的两母子,竟然一年之中也见不了几面,无奈之下,张太后无法把各种压抑和火气当面发泄到皇帝身上,所以就只能发泄到我们的萝莉小皇后身上了。

    面对着自己婆婆的怒火,小皇后根本不敢插一句嘴,只是站在那里瘪着嘴,豆大的眼泪从眼睛中滑落,端得是让人生怜。

    可是在这里,却没有人去怜惜这样一个莫名其妙便当上皇后的小姑娘。

    张太后虽然也是小家小户出身,可是作为家中长姐,张太后自小便负责照顾弟弟妹妹,养成了一种倔强、严厉的性格,而夏皇后却恰恰相反,她在家中最小,上面有三个哥哥,是家中唯一的女儿,自小便受到来自父亲和哥哥们的宠溺,性格自然软弱的很。

    如此一来,性格倔强的张太后,自然有些看不上自己这个性格懦弱的儿媳妇。

    “你倒是说句话啊?!如你这般闷葫芦一样的性格,也怪不得皇帝会不喜欢你,真是丧气!行了,皇后你赶紧回去吧,让德妃和贤妃进来!哀家有话问她俩!”张太后有些厌烦地挥了挥手,示意夏皇后出去。

    “是太后”小皇后低着头,如蒙大赦一般倒退着,出了这个让她有些恐惧的仁寿宫,而她再出去的时候,正德的另外两个妃子,看了小皇后一眼,似乎并没有多少尊敬的意味,也不跟皇后打招呼,便迈步而入

    这两个妃子分别是沈贤妃、吴德妃,当年皇帝选后,是以这二女陪选,因为太后选了夏恬成为皇后,这两位落选的只能被封为妃。

    初时这二人虽然对夏恬羡慕嫉妒恨,可是每次见到她却仍然恭恭敬敬,丝毫不敢逾礼,可是随着她们发现皇帝并不喜欢这个小皇后,再加上这个皇后性格极其软弱,之后两人倒也不再把夏皇后放在眼中,才有刚才的这般情形。

    夏恬退出仁寿宫,看着缓缓关上的宫门,心中一阵凄苦小皇后在13岁还懵懵懂懂的年纪,就被迫离开了疼爱自己的父兄,进入了这个幽深、庞大的,有些让人恐怖的巨大牢笼

    昔日里,被父兄宠溺的小姑娘,一下子成了高高在上、被人尊敬的一国皇后,如此巨大的身份改变,根本无法让这样一个小女孩儿适应,她厌恶这个巨大的、冰冷的、孤独的宫殿;厌恶这里那些带着虚假面具,仿佛一个个人形木偶般的宫女和太监;甚至她也厌恶那个仁寿宫中,似乎总是在生气的太后

    小姑娘原本应该有皇帝这个小丈夫作为靠山,然而,悲剧的是,这个小皇帝的性格很别扭,因为皇后是太后给选的,所以从一开始便视这个皇后为“敌人”,再加上这个小皇帝有着深深的“恋姐情节”,只喜欢追求“御姐”,而对有着“萝莉”属性的皇后根本不屑一顾,于是似乎,这个小皇后,自从入宫伊始,便已经注定了她将来的悲剧人生。

    而在历史上,这位皇后也确实很悲剧,一辈子没有得到丈夫的宠爱,没有属于自己的子嗣,30岁的时候成了寡妇,然后在49岁的年纪,便郁郁而终,只留下了“孝静庄惠安肃温诚偕圣毅皇后”的谥号

    如今,小皇后并不知道自己将来的命运,她在一群宫女和太监的簇拥之中,却只能孤独地抬着头,看着天,仿佛一只想要飞出牢笼的小鸟一般,眼神中充满了寂寞和无助

    其实不仅张太后在对皇帝无后的事情上烦恼,同样烦恼的还有如今正风头无两的九千岁刘瑾。

    掌握着内行厂和锦衣卫两大特务机构的刘瑾自然很清楚,张太后为宗嗣存续的焦虑,大小群臣为皇储未立,吁请引进宗室入宫备位的议论,已逐渐成为舆论的主流,难以阻挡。

    而作为正德皇帝最大的“挡箭牌”,刘瑾显然正处于这样一个舆论漩涡的最中央,很多御史言官,直指刘瑾就是导致皇帝无后的最大祸根,正是他诱导皇帝“荒淫无度”,才冷落了后宫

    对此,刘瑾其实冤枉的很,皇帝不喜欢皇后,不跟皇后行房,所以没有子嗣,这跟他一个太监有什么关系?!难道他能按着皇帝去跟皇后行房?!

    其实,如今朝廷里,最盼望皇帝能有儿子的人,恰恰是他刘瑾,虽然刘瑾如今权势熏天,可是他自己却明白,自己手中的权力全都是来源于皇帝,自己毕竟只是个太监,只是在狐假虎威而已,只有皇帝的地位稳固了,他手中的权力才能稳固,而一旦皇帝的地位出现动摇,他刘瑾便要首当其冲遭受冲击。这会儿,刘瑾正坐在石大人胡同自己的宅邸中,有些烦躁地等着一个人的到来

207章 刘府门前宾客多,独得青睐是张郎() 
刘瑾要等的人,正是他最倚重的一个人,吏部尚书张彩、张廷芳。'就爱读书'

    张彩,陕西安定人,字廷芳,其人少年早慧,有才气,能言善辩,文词敏捷,仪表非凡。

    明史载其“高冠鲜衣,貌白晳修伟,须眉蔚然,词辩泉涌。”

    他在36岁的时候得中进士,如今已经55岁,他初入朝为官,屡有直声。再加上为人风流倜傥,为上下所推服。

    不过张彩真正在仕途上发迹,却是因为受到了自己的陕西同乡,大太监刘瑾的青睐。

    张彩中进士后任吏部主事多年,并无寸进,而在受到刘瑾青睐之后,却马上被升任文选司郎中,这文选司郎中是负责查核和对全国三品以下文官的政绩,提出升擢贬降官员的意见,可谓吏部最要害的职位之一。

    而他在文选司郎中任上也不过半年,便被拔推为左佥都御史;不数月,又转为吏部右侍郎;再急转为吏部尚书加太子少保,所经历的都是关系政权要害的职位。一年之间,从一个区区六品吏部主事,经过八级跳,骤升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