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穿农家种好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穿农家种好田- 第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田达林今晚特别高兴。

    杨老太太的事落实了,还意外地获得了两千块钱。

    两千块钱可不是个小数目,盖三间北房绰绰有余。没想到大女儿行善心落了这么个好结果!真的是出好心有好报!以后就把老太太看成自己家里的成员,让她在这里享晚年之福。管他什么运动不运动的,自己家里是中农成分,当干部、入dang 什么的都轮不到自己。踏踏实实过自己的日子,才是正格滴!

    “爸爸,做一个大灰狼,咬小苗苗。”

    田幼秋望着“哏哏”笑的田苗苗,逗她说。

    于是,墙壁上立时出现了一只大灰狼,张着大嘴,要咬人的样子。

    田苗苗吓得赶紧躲进田幼秋的怀里,指着墙上的影子说:“爸爸,兔兔、兔兔。”

    于是,墙壁上又变换成一只长着一对长耳朵的小兔子,小嘴儿一动一动的,好像在吃胡萝卜。

    田苗苗和田幼春,又都笑得“哏哏”的。

    手影在煤油灯时期是十分普遍的家庭自娱自乐活动。把手放在煤油灯前,变换手的形状,墙上的手影便幻化成一幅幅活动的栩栩如生的画面:长耳朵小兔子、大嘴巴大灰狼、扑棱着翅膀要飞的鸟儿,滑翔的飞机,是最容易做的,难一些的是圆形的,如人头、猫脸……

    田达林不经常逗孩子,今天心情特别好,才给孩子们玩儿成了一块堆。手影也做得很是逼真。

    田青青见父子四人玩儿的高兴,也没打搅,便坐在郝兰欣身边,拿起针线簸箩里没有纳完的袜底儿做起来。

    过麦之前,田青青把第二拨花送去以后,就再没领花料来。原来花厂进料也是根据农事,农闲时多进些,农忙时少近些。因为过麦时间集中,人们有空还愿意到地里拾点儿麦穗儿刨刨麦茬儿什么的,花厂也就没有进料。

    “妈妈,也不知花厂来料了没有?我想去姥姥家看看。”田青青边纳袜底儿边说。

    “嗯。过完麦了,我也想去看看你姥姥姥爷。要不,明天咱俩一块儿去。”郝兰欣做着针线头也没抬地说。

    田青青:“上午去呢还是下午?”

    郝兰欣:“下午吧。中午你还得做饭,再有来买鱼的,还得钓鱼。咱用下午时间到那里看看,一会儿也就回来了。”

    田青青:“下午去就见不着大妗子了。姥姥说,花儿钱是一拨压着一拨,都交了两拨活了。第一拨的早下来了,要是算上过麦的时间,估计第二拨也可能下来了。要是见不着大妗子,钱就拿不回来。她一准不会交到姥姥手里。”

    郝兰欣:“大概齐多少钱呢?”

    田青青:“玲玲姐姐说,第一拨是九块五,第二拨是十一块。”

    郝兰欣:“嗬,这么多呀!我闺女能耐啊,比我挣工分还强呢!”

    田青青笑笑,说:“妈妈,你先别高兴哩,等钱到了手哩再高兴也不迟。”

    郝兰欣点点头:“你大妗子那个人,是个皮钱手,抠唆着呢。钱到了她手里,难往外掏着呢。不过你这是花儿钱,又是个孩子,她怎么着也得顾点儿情面。

    “要是这样,我就不和你一块儿去了。守着我,她提出这事那事来,我不好驳她的面子。

    “你就没事了。该怎么回她就怎么回她。不过也要掌握点儿尺寸,惹恼了她,也是让你姥姥生气。”

    田青青点点头:“我不给她一样儿也就是了。她再怎么抠唆,也得给我花儿钱吧。这钱又与她没搅儿。”

    郝兰欣:“嗯,那就你个人去吧。我去了反倒不好说话。中午饭我回来了再做。”

    田青青:“我可以去的晚一些。明天中午吃捞面,我打出卤、擀出面条来,你回来以后光下面就行。”(未完待续)

第147章 新房”设想”() 
【感谢好友淡雨思涵打赏支持。作者捡贝拾珠在此表示衷心感谢!!!顺便和大家打个招呼:拾珠新书,求首订及各种票票!谢谢!】

    ………………………………………………………………………

    郝兰欣爱怜地望了望田青青:“大晌午的,日头毒着呢。”

    田青青:“没事的,妈妈。我骑自行车一会儿就到。保不住你下地以前能回来了呢!”

    想到自己就要拿到花儿钱了,田青青心里高兴,见郝兰欣正在补自己的一条黑色粗布裤子。便说道:

    “妈妈,你看你这条裤子,屁股上已经有了两个大补丁了,又往补丁上补小补丁。咱家里现在有了钱了,我的花儿钱不做别的,光用来给家里人添置新衣服。明天我就给你买几尺布来。做条新裤子。把这种补丁摞补丁的衣服全拆了,打袼褙。”

    郝兰欣却嗔怪地瞪了她一眼:“刚才还说的好好的,怎么一下子又说的没边际了!你知道人们的衣服是怎么穿的吗?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哪件衣服不穿个七年八年的?!有的补得都看不见原来的布料了,还穿哩。要是破了就花钱买新的,还吃饭不?还盖房不?”

    田青青连忙解释:“妈妈,我不是让你花盖房的钱买衣服,我是说用我做花儿的钱,咱专款专用。谁的衣服破了,旧了,就用花儿钱去买,不动你手里的钱。”

    郝兰欣似有所悟,脸上的愠色退去了不少:“你以为穿新衣服就那么好哇。人们都穿的补丁摞补丁,你穿的干干净净像个客(读qie 音)儿,不让人笑话才怪呢?随大流,不挨揍,人们什么样儿。咱也什么样儿。有了钱柜子里放着,也不花钱买罪受。”

    田青青一头黑线:这是什么逻辑呀,穿好衣服反倒成了受罪了!

    见女儿拧着小眉头,一副不理解的样子。郝兰欣又说:

    “旧衣服补丁衣服穿在身上,在地里干活休息的时候,甭管草地、土地,只要干爽,就往上坐。补丁裤子弄碜了也不心疼。要是穿着新裤子,就舍不得了。人家都坐着你站着,岂不是活受罪。”

    田青青:“说了半天还是新衣服少,要是多了,就不这么想了。”

    郝兰欣:“多了也不行!太扎眼了自己也别扭。九队上大金成,闺女参加工作后。也是想自己挣工资了,让老人穿的好点儿,就给她爸爸买了一块儿白府绸,做了一个褂子。漂白漂白的,大金成说什么也不愿意穿。他老婆子没法了。就把胶泥泡成稀糊糊,把褂子在里面揉了揉,洗净晾干以后,就成了土黄色的了。大金成这才穿出来。”

    田青青:“漂白褂子在农村是不大适应。等天凉快了,我给爸爸买件蓝色的中山装,四个兜兜,可气派了。现在城里的人们都穿这个。”

    这个时期中山装风靡全国,颜色也是青、蓝、灰色。但农村里却很少见。农民穿的大都是家做的便衣,盘扣,前襟下摆处缝着两个大兜兜。

    “那是人家城里的人们穿的。咱是农民,整天风里来雨里去的,什么好衣服也穿不出好穿来。人们穿什么咱穿什么。不出那个风头。”

    田青青又是一头黑线:天!穿个中山装也算出风头?!母亲这是思想守旧呢,还是不愿意把钱花在穿戴上???

    “妈妈,咱家里什么时候盖房子呀?”

    田青青见在穿戴上劝说无果,便话锋一转,问出了自己迫切希望知道的问题。

    杨老太太已经发出话让她搬回去了。并且把她的搬出归罪为“味儿”。现在不味儿了。老太太很可能还会说这样的话。

    老太太一定是考虑到她与两个小正太挤在一张床~上不方便。

    但如果搬回老太太屋里,她更不方便:人老了觉少,睡觉轻,她出入空间势必受阻。

    现在她最迫切希望的是自己有一个单独的小屋,不怕小,只要能放得下一张小床了就行。

    郝兰欣:“怎么也得到了秋后了。过去雨季打坯,待坯干透了,才能盖房哩。”

    田青青:“咱不打坯了,盖砖木结构的。这个什么时候动工都可以。还比土坯的结实。”

    田青青前世记忆中,九十年代中期,也就是自己死时的两、三年前,哥哥田幼秋把这处宅子翻盖成了砖木结构的四大间北房,很宽敞明亮。田青青这样建议,等于提前了二十几年,免去了中间的一次土坯房修建。

    “那得多少钱啊?”

    “把咱的钱都用上,不够再借点儿。盖房子是大事,盖起来就动不了啦。咱先盖的好一点儿,日后不落伍。”

    “农村里,有什么落伍不落伍的?再先进,农村里还少了土坯房了?祖祖辈辈都是这么过来的,咱不拔这个尖儿。”

    这一回田青青内牛满面:母亲这是怎么了!穿衣服随大流,不出风头;盖房子不拔尖儿。偏偏自己这个穿越分子不安于现状,一心一意要改变家庭条件,让父母哥弟提前住上宽敞明亮的房子,过上舒心幸福的生活。

    哪知想法一提出,就被母亲挡住了。自己空有丰厚的空间,清晰的前世记忆,却不能实施自己的计划。

    劝说不成,那就用激将法:

    “妈妈,我是说咱家急着用房呢!”田青青继续劝道:“人家杨奶奶一下拿出这么多钱,却住在一个五平方米的小屋里;还有你们,这西厢房夏天热,冬天冷。早一天盖起来,早一天享受。

    “当然,我主要还是在为我个人着想。

    “在哥哥弟弟的床~上挤,我觉得很不方便。

    “回杨奶奶那里,一是杨奶奶这些年都是自己在一间屋里了,乍添上个人,一定会觉得别扭。我也是这样,做梦都想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小屋。要是紧着不盖的话,我都不知道这个夏天怎么过了?!”

    郝兰欣:“事是这么回事,但这盖北房可不像盖两间简易偏房。得切准备哩。”

    田青青:“那就赶紧准备呀!人家就盼着盖房子呢?”

    “你们娘儿俩嘁嘁喳喳说什么呀?又是盖房又是准备的。”

    一旁逗孩子玩儿的田达林闻听,插言道。

    田青青一看有了外援,忙高声说:“爸爸,我和妈妈正说盖房子的事呢!你说。咱家盖什么样的房子好哇?”

    “盖大瓦房!”

    没等田达林回答,田幼秋一旁抢先大喊了一句。

    “你这孩子,瞎嚷嚷什么呢?我们哪里有那么多钱盖瓦房?”郝兰欣嗔怒道。

    杨金氏被褥里有钱的事,除了当事人郝兰欣和田青青知道,再就是田达林了。对两个儿子却隐瞒着:小孩子口没遮拦,万一传出去,就是阶级敌人私藏家产。再给你扣上个“伺机反攻倒算”的罪名,闹不好就有性命之忧。

    “我们有钱。”田幼秋却等着眼珠子说:“卖鸡(瘟)药赚了好多好多的钱呢!”

    郝兰欣嗔道:“你听谁说的?”

    “大家都这样说。我也亲手卖了不少。还有十块钱的工钱在你手里哩,你能说没钱?”

    且不说卖鸡瘟药的钱有多少,就这十块钱。在田幼秋眼里,也是能让他自以为豪的“大钱”了!

    郝兰欣“噗嗤”笑了:“好,好,好,那你们说说。咱盖什么样的房呢?”

    “叫我说呀,咱盖个比大瓦房还大的房子。”田青青抢着说。

    “比大瓦房还大的房子是个什么样子的呢?你说说。”这回田达林也觉得奇怪了,催促道。

    此话正合田青青心意。于是,便按照前世九十年代中期,这个宅子上的建筑形式说起来:

    “我见过这么一处房子,总面积与咱家的宅院差不多。也是朝西的大门。北房是平顶的,一拉溜四间。室内面积很大。南北六米长。

    “北房的东头是一个二十四平米的大单间,对外开着门。

    “西边是相连着的三间,就如同咱这里的北房一样,中间是堂屋,两边是东、西里间。

    “东、西里间里都打着断间墙,隔成了一大一小两个单间。南边的大。十六平方米,北边的小,八平方米。都冲堂屋开着门。

    “这样,东、西里间就由原来的两间变成了四个单间。

    “东边的那间大屋,在东里间屋里向东开个门。这样,东边的那间大屋也与这边的相连起来了,不出屋门,就能走遍四间房子。

    “这样,明着是四间,其实是六间,利用率大了很多。并且整个建筑都是砖木结构,没有一个土坯,所以,室内面积增加了很多,显得特别宽敞。”

    郝兰欣:“那得多少钱呀?”

    田达林:“你先别说哩,让孩子说说它的优越性。”

    田青青:“如果咱也盖成这样的房子,那,咱一家人,还有杨奶奶,就都能搬进去住了。

    “杨奶奶一个人住惯了,肯定爱清净。让她住东边的那间大屋,通趟的,宽敞又明亮。

    “因为东里间屋里有通往东边大屋的门,爸爸、妈妈就住西里间屋的大屋,十六平方米,比老式的北房西里间还宽绰。

    “东里间屋、东里间后半间、西里间后半间,都可以住人。这样,我和哥哥、弟弟,就都有自己的单人房间了小苗苗断奶以后跟我住一个房间。

    “到那时,西厢房腾出来放粮食或者杂物,东厦子南边放柴草、做羊圈、狗窝;北边当厨房。这样,咱家里各个方面就全安排开了。”

    田达林点点头:“嗯,是不错。只是要到外头去请建筑队了,咱村里的人们恐怕盖不了。”

    郝兰欣:“要这样,咱的钱肯定不够。”

    田达林:“咱再好实着合计合计,看怎样盖着合适。”

第148章 花儿钱被克扣() 
【感谢好友开心珞巴的粉红票支持!作者捡贝拾珠在此表示衷心感谢!!!顺便和大家打个招呼:拾珠新书,求首订及各种票票!谢谢!】

    ………………………………………………………………………

    这天夜里,郝兰欣失眠了。在床~上烙着大饼想心思:

    大女儿青青说的对:杨老太太带来了两千多块钱,够盖三间北房的;青青卖鸡瘟药赚了一千多块,卖鱼的钱虽然随挣随花,少说也有三百多;庭院里的菜也卖了二十多块,家里花的用的,存起来的,都是大女儿的钱。大夏天里,让两个有钱的一老一少挤在五平米的小屋里,确实太难为了她们。

    但是,盖房也不是一句话两句话的事。

    盖土坯房的话,得等雨季过后才能打坯,风干一个多月,之后才能拉坯盖房。一切顺利的话,大雪前搬进去就不错了。

    小屋里夏天热,冬天冷,还真的为她们考虑考虑。

    要是按照大女儿说的样式盖,砖木结构的,时间上能往前赶,但钱可就多花多了!把家里的钱全磕打干净喽,也不够。

    出去租赁处院儿先住着,攒两年再盖……又觉得不妥:因为大女儿的“扫帚星命”,搬场院屋里住了一个来月,已经闹的沸沸扬扬的了。现在虽然没人提了,但不提不见得人们不在乎。一涉及到自己的利益,保不住人们还是有嫌疑。给人送膈应的事,什么时候也不能干!

    青青已经明确表示:不愿意与杨老太太在一个屋里。让在东厦子北边儿给她搭个窝棚,和西边的小屋一般大或者再小些都可以。

    窝棚倒是好搭,几块木板就行。可这夏天热、冬天冷却解决不了。

    儿女都是娘的心头肉,一个七岁的孩子说出这样的话来,郝兰欣说不心疼那是假滴!

    郝兰欣越想心里越乱,越想越不知道如何是好?伸伸腿,踹醒了在另一头睡觉的丈夫田达林。

    “怎么?还是睡不着?”田达林关切地问。

    “嗯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