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口水战 作者:老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城市口水战 作者:老枪-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发展。在参加一些康疗型的休闲项目时,有关的服务人员将会就顾客的健康状况、个体特征提供相应的配套项目。从职业角色来看,国外的休闲服务岗位更为丰富,私人健身教练、私人美容顾问、网球陪练员、花艺师、品酒师、宠物顾问等都已经成为成熟的行当。这些在杭州目前都还不具备。 
               
        也许正因为如此,杭州这个休闲之都才让成都有那么多的口水产生。     
        茶馆之争     
        杭州和成都都是茶馆遍地的城市,也都以“茶都”自居。浓厚的积淀、良好的氛围让成都和杭州的茶文化根深蒂固。然而在这场轰轰烈烈的休闲之都争夺战中,它们谁都不服气谁。 
          
        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成都以自身的茶馆数量傲视杭州。据《成都通览》载,清末成都街巷计516条,而茶馆即有454家,几乎每条街巷都有茶馆。1935年,成都《新新新闻》报载,成都共有茶馆599家,每天茶客达12万人之多,形成一支不折不扣的“十万大军”,而当时全市人口还不到60万。去掉不大可能进茶馆的妇女儿童,则茶客的比例便无疑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况且,12万人进茶馆,一天下来,得喝掉多少茶叶,多少光阴?有如此之多的茶馆和茶客,成都,自然也就把自己叫做“茶馆之都”了。 
          
        其实,即便在今天,成都的茶馆恐怕也仍是四川之最,中国之最,世界之最。在成都,闹市有茶楼,陋巷有茶摊,公园有茶座,大学有茶园,处处有茶馆。尤其是老街老巷,走不到三五步,便会闪出一间茶馆来,而且差不多都座无虚席,茶客满棚,生意好得不敢让人相信。究其所以,也无非两个原因:一是市民中茶客原本就多,二是茶客们喝茶的时间又特别长,一泡就是老半天。一来二去,茶馆里自然人满为患。难怪成都自己不无夸张地说,成都人大约有半数左右是在茶馆里过日子的。至于另外一半,则多半进了火锅店。 
          
        而杭州却以“半观风景半饮茶”的城市特色来俾睨成都,讲究的是功夫在茶外。不错,杭州人承认在茶馆数量上比不过成都,但是杭州有西湖。西湖以其波光粼粼的一池秀水和婀娜多姿的身姿,把湖边的茶楼装扮得如人间仙境。到了杭州,如不去湖边的茶馆坐一坐,就如同失去了一份游仙境的风情。位于湖滨六公园与圣塘景区的湖畔居茶楼,倚湖依城,在水一方。茶楼号称“品天下好茶,赏西湖美景”。在湖畔居或临窗、或露台,或一杯龙井、或一壶乌龙,美景、茶香美不胜收。让杭州人骄傲的是,金庸先生到茶楼喝茶后,还留下了“湖畔品龙井,人在天上行”的感叹。沿西湖30余里的湖岸边,多是赏景品茗的好去处。如六公园紫藤林间的三雅园茶室,“十八相送”长桥边的藕香居茶楼,西泠桥侧的镜湖厅茶座,断桥东面的望湖楼,西泠印社的四照阁等,这些湖边茶楼无不充满诗情画意。在孤山东侧的平湖秋月茶室,皓月当空时,坐在眺湖平台上把盏望湖,真有欲羽化成仙之感。所有这些,成都有吗?! 
          
        杭州人讲究功夫在茶外,不仅仅是玩虚的,还以杭州人的精明来实的。杭州茶馆以茶点著称,特别休闲,比较著名的有“青藤茶室”、“蓝宝茶楼”、“心源茶室”,等等。与服务呈粗线条的成都茶馆相比,这些茶馆讲究服务细腻,时不时弄些“小恩小惠”讨消费者的欢心。比如出名的“五小”服务:小技巧、小折扣、小礼品、小客套、小特色,便是这些杭派茶楼特有的,从奉送点心到自助茶点,也都是这些杭州茶馆率先推出的。就是这些元素,构成了被外界称为茶馆发展的“杭州模式”。可以说这种茶楼充分体现了杭州人喜欢凑热闹扎堆的“杭儿风”文化以及讲究实惠的“小乐惠”文化。 
          
        当然在成都人看来,精明的杭州茶馆逃不出“小气”二字。他们以中国茶道最后的守护者自居,小心翼翼地看护着老祖宗的茶文化。时代虽然变迁了,但成都茶馆依然保持着古老的传统,依然是一水的矮桌、竹靠椅,依然是由茶碗、茶盖、茶船“三件头”组成的盖碗茶具。人们品茶时用茶船托起茶碗,既可免于茶碗烫手,又可防止茶水溢出;茶盖盖住茶碗,既便于控制水温保持茶叶味道,又可以搅动茶水加速与茶叶的融合,从茶盖与茶碗的缝隙中啜茶,还可以避免将茶叶吸入口中。成都茶馆的堂倌个个身怀掺茶绝技,茶馆生意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堂倌掺茶技艺是否娴熟老道。茶客只要一进茶馆,堂倌便会先声夺人,又是端椅子又是抹桌子,热情周到地安排座位。待客人坐稳、点出茶名之后,稍迟堂倌便会提来锃亮的紫铜水壶,手挟一摞足有20副茶具,挥手之间只见茶船子满桌子绽花,又一个个有条不紊、恰到好处地摇晃到每个客人面前定位。堂倌随之将已经装了茶叶的茶碗放在茶船上,左手扣在茶盖贴住茶碗,右手提着水壶,只见水壶一收一放之间滴水不漏地把水注满茶碗,全部动作一气呵成干净利落,独具一格妙趣横生。这掺茶技艺透着一股浓浓的川味,令客人尚未饮茶便茶兴已浓。 
                  
        关于茶和茶馆,杭州和成都永远有说不完的话题,打不完的口水战。     
        川菜东征     
        如果说杭州和成都在茶馆话题上的口水战打得难解难分,一时胜负难判的话,川菜的东征杭州则明显为成都挣回了面子。     
        川菜由成都菜、重庆菜、自贡菜和素食佛斋菜组成。具有用料广博、味道多样、菜肴适应面广三个特征,其中尤以味型多、变化巧妙而著称。尤以麻辣、鱼香、怪味等味型独擅其长。“味在四川”,是世人所公认的。在中国四大菜系(川鲁粤苏)中,川菜是最具平民感受的,也就是最贴近人们生活的,最平民化的。在成都有个非常著名的一个菜馆,也是百年老店,给自己写了一个门联,叫做“百菜不如白菜,诸肉不如猪肉”,说的就是川菜的平民性。 
          
        成都究竟有多少家好吃的餐馆,如果想吃遍得花多少时间?成都人会告诉你:如果您想把它们吃完,请吃一百年。这一点不夸张,因为现在注册在案的300平米以上的成都的餐饮业,酒楼、饭店就有37000家,你要一个一个吃一遍是不是要吃一百年,况且中间还有全新的菜在推出,还有更多的。 
          
        现在,可以说走遍全国各地,在哪儿都能找到川菜,就连以前不大吃辣的江浙一带川菜很火,甚至有人说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川菜。在杭州,川菜就赢得了典型的胜利。杭州人一向喜欢吃本地菜——杭帮菜。但吃多了杭帮菜,也难免“喜新厌旧”,产生换换口味的念头。而“辣味”几乎是所有口味中最鲜明的,这在崇尚个性化的年代,最受青睐。杭州开始出现许多新餐馆,其中大多数是川菜馆。川菜馆一拥而上,大出风头。 
          
        不妨举两个实例来说明川菜在杭州的火暴吧:在杭州凤起路东头,川味观对面,几乎是一夜之间冒出两家川菜馆,楼下是川国传奇,楼上是味府,其面积都有1000多平方米,装饰都十分新潮,三家川菜馆在这里演绎了有声有色的三国演义;这里往东不远的凯旋路上,片儿川面馆旁边一家新的餐馆进入最后的装饰,它就是川浙会的第二家门店凯旋店,其面积在1500平方米以上。杭州人开设的川菜馆,从环境上看,比传统小店漂亮;最主要的是从菜肴上看,是按照杭州人的口味改良过的川菜,麻味去掉了,辣味减轻了,香味增加了。川菜东征让杭州越来越多的中小杭菜馆感受到了危机。中山北路上有一家杭菜馆,过去生意红火,后来却难以为继,不久前,新店主在原址开出了川菜馆,结果人来客往十分热闹。 
          
        刘家香辣馆自2001年开业以来,推出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杭帮川菜:香辣蟹、香辣鱼、香辣龙虾皇、剁椒鱼头,等等,不但风靡杭州,而且走俏江浙沪,连锁店开出了60余家,其中杭州市区有20余家。川味观在杭州也开出了5家,开一家火一家。川浙会开在比较偏僻的东新路,然而人气兴旺,一年不到,就开出第二家门店。川国传奇开业才20余天,火暴的生意就使得经营者在筹划第二、第三家店。 
          
        川菜,彻底征服了杭州人!     
        如果要加以总结的话,川菜在杭州笑傲江湖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川菜原料广泛、价格低廉、口味刺激;二是因为杭帮川菜在环境、口味、文化等方面更加贴近杭州消费者。价格低,吃的东西又多,还有文化气息,杭帮菜败在川菜手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这一回合,杭州可以说是对成都输得心服口服了。但关于“休闲”的城市口水战,又岂是一个川菜可以了结的呢?     
           
        福州VS厦门     
        谁是谁的领导啊     
        福建有3400万人口,而福州市区建成区的常住人口尚不足100万,与全国的省会城市相比,福州的规模属中等偏下。而国外的城市首位度理论认为,一个经济发达区域的首位城市要能发挥经济中心的作用,其人口应不少于区域人口的1/10,也就是说,福建3400万人口,其经济中心福州市区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其人口应不低于340万。 
          
        所以,当福州和厦门这两个城市阴错阳差地在福建省内共存时,厦门立马显得比窦娥还冤——谁是谁的领导啊?谁又服谁的领导啊?     
        在中国的地理上,福州偏安一隅;在中国的历史上,福州也是战乱中流离失所的皇室平民的庇护所。福州就像是中国的盲肠,不与世争、平和安祥是这个城市的性格。的确,在今天,一个冷酷的现实是:福建作为省份在全国已经够低调了,而省会城市福州的知名度更是可怜地排在厦门之后。 
          
        福州人的十大缺点:清晨家门倒尿盆,穿着睡衣满街跑,先剥三层再买菜,乱闯红灯成习惯,公交专爱前门下,见面就喊“他妈的”,辅助谈话翘中指,嫁女索取三万三,喜酒礼金像买单,脏物垃圾空中抛。 
          
        从深层次讲,福州和厦门的城市实力PK取决于各自城市的人文性格。性格决定人的命运,也最终决定城市的命运。     
        但奇怪的是,这两座城市的性格却有些相似。     
        正因为厦门的发展更多地依靠了外力,所谓天时地利之便,人的作用相对小一些,所以才导致福州的不满与不服。     
        厦门——凭什么呀?!     
        这么多年来,福州这个被压抑得太久的省会城市一直想打翻身战。     
        就提升城市知名度,反制厦门的咄咄逼人而言,福州有一张底牌迟迟未能出手。     
        那就是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是一个沉淀着城市人文、城市性格的文化符号,它是现在和将来福州城市文化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筹码。如果福州将旅游品牌定位在三坊七巷,让三坊七巷变成游客必到之处,用三坊七巷休闲怀古游的“源”,来刺激五区八县游的“流”。用三坊七巷的名人典故来带动西湖风光游、马尾船政游、长乐海滨游、永泰山水游……让三坊七巷这中国古代城坊建设的杰作,变成会“生”元宝的聚宝盆。那就意味着福州手中这张最重要的底牌终于出手了,也意味着它与厦门的口水战中多了一样锋利的武器。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福州人枕着历史融入现代,福州在与厦门的PK中也还会再打历史文化牌。     
        比如温泉。     
        用温泉来发现城市,包装城市,再造城市。这是福州的新生。     
        厦门:我比窦娥还冤     
        福州——福建省的省会,理论上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福建有3400万人口,而福州市区建成区的常住人口尚不足100万,与全国的省会城市相比,福州的规模属中等偏下。而国外的城市首位度理论认为,一个经济发达区域的首位城市要能发挥经济中心的作用,其人口应不少于区域人口的1/10,也就是说,福建3400万人口,其经济中心福州市区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其人口应不低于340万。 
          
        厦门——我国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20世纪80、90年代发展迅速。厦门是福建经济增长最快的城市,2000年还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早期经济特区中增长最快的城市。厦门是福建吞吐量最大的港口,是福建对外贸易额最大的城市,也是福建吸引大跨国公司最多的城市。厦门是福建最富裕的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财政收入都居全省第一位。作为美丽的滨海城市,厦门的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在福建雄居榜首。福建省委、省政府已确定厦门为福建经济发展的龙头。 
          
        所以,当福州和厦门这两个城市阴错阳差地在福建省内共存时,厦门立马显得比窦娥还冤——谁是谁的领导啊?谁又服谁的领导啊?在中国的地理上,福州偏安一隅;在中国的历史上,福州也是战乱中流离失所的皇室平民的庇护所。福州就像是中国的盲肠,不与世争、平和安详是这个城市的性格。的确,在今天,一个冷酷的现实是:福建作为省份在全国已经够低调了,而省会城市福州的知名度更是可怜地排在厦门之后。人们也许不了解福州,但肯定认识厦门。厦门有鼓浪屿,有诗人舒婷,有夏新电子,还出了个“远华”;相对来说,福州似乎乏善可陈。这倒不是说福州有多不好,而是,厦门实在是名出得太喧宾夺主了。当国人还没解决基本的温饱,还在为外面世界变化感到新奇的年代,厦门在人们心中是新观念的诞生地,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是中国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或者说,那里还有一所令人向往的全国著名大学。 
            
        而当中国进入小康社会,人们更关注生活质量,更为关心休闲时,厦门也就成了国人对新生活的一种向往,因为那里有碧海、蓝天、沙滩,有日光岩,有湖里山和随风缥缈的、悠悠的钢琴声;因为这个城市是“国际花园城市”最高级别的E级,国内城市从没获过这项殊荣的“第一名”,可以这么说,厦门是当下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为温馨浪漫的开放型港口旅游之都。 
          
        一场城市口水战终于风生水起。在网上,厦门网民呼吁福州应有自知之明了!搞清楚在福建哪个城市最有资格成为闽省会。     
        挺厦派理由如下:     
        一、福建的经济主打地区是闽南,而福州不属于闽南,经济决定一切!所以,这是最要害的一点。     
        二、厦门在国内及海外的知名度远高于福州,从知名度这一点,厦门成为省会城市是众望所归。     
        三、福州的城市建设和环境、城市安全等方面都远不如厦门,厦门是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和居住城市,福州似乎没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