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唐朝历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改写唐朝历史-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杨安城不在了之后,唐静雨在无裳阁一个月没有出门,期间苏致远也曾去看过,那边的生意还在正常营业,只是教导那些歌妓舞姬的事情放缓了下来。

    苏致远从小就进入社会,所以很多事情想的很现实,唯独感情这一块,依旧很理想化,以前在现代社会的时候能期待遇到一个对自己好的女人,现在是想着该如何好好的生活。

    除了生意上的事情逐渐铺开之后,苏致远也不想变得再那么忙碌,总想给自己找点乐子。

    没过几天,西湖盛会就开始了。

    整个杭州城人山人海,到处都是做生意的,还有相当多的外来人,有些人明显是西域人士,不像是中土人的面孔,也都是来做生意的。

    这样的盛会除了热闹,还有很多的项目在里面,才子的西湖游船对诗会,商业交流会,赏花灯会,等等不一而足。

    这场盛会极大的促进了杭州经济的发展,即便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茶楼,小饭馆,人都经常爆满。

    不过红杉经常自己做饭,她虽然是戏院出身,但是做饭的水平还是很不错的。

    西湖盛会的这一天,苏致远受邀也到了无裳阁,此时的唐静雨好像也从情感的阴影里走出来了,苏致远过来的时候,她正在和一帮女人说话。

    原来这几个女人都是无裳阁的头牌,原来都在别的院子里,因为西湖盛会的开始,她们要去西湖花船上去一趟,其中也有名人才子邀请的成分在里面,这都是唐静雨允许的,其他的青楼也有这样的规矩,以往经常在青楼消费的文人雅士都会在花船上对诗,她们去也是常态。

    留在无裳阁的歌妓舞姬都在表演,吸引着外来的宾客,每日的消费额度都在上涨。

    在这里也生活了几个月的时间了,对这里的很多东西都有了了解,不是所有的青楼女人都像花无裳给人的感觉极其清高,其他的一般除了卖身,吹拉弹唱也会去做,也不至于见宾客之时都蒙面纱,但是花无裳就不一样了,每次都是蒙着面纱,即便是弹着曲子,别人也不知道她的样貌,可能是勾起了人的好奇心吧,她的消费团体一直很多。

    苏致远是见过花无裳面貌的,也从未见过她蒙面的样子,这次过来,其他的女人要去花船陪伴文人雅士,可是她却不去。

    刚开始苏致远以为这是唐静雨知道的,后来见到唐静雨苦口婆心的劝她才知道不是。

    “你为什么见到别人都是蒙面,而我不是?我算不算是第一个见到你容颜的男人?”苏致远在一边打趣道。

    花无裳本来在看书,停了下来道:“我讨厌以色娱人,即使是带着纱巾,我也是,但是你不是青楼的客人,对你我又不是以色娱人,为何需要遮遮掩掩。”

    “你既然讨厌以色娱人为何不想办法为自己赎身?”苏致远看花无裳的样子不像没钱,倒像是有事情。

    “你是唐姐认得弟弟,居然翘自己姐姐的墙角?”花无裳似笑非笑道。

    苏致远摆了摆手:“罢了,你只是有自己的难处,你若是愿意说就说,不愿意说就算了,至于唐姐那边想必知道你如果不在这里了应该会怎么做,难道没你了这青楼的生意就不做了吗?”

    花无裳笑了笑:“哎呀,我的事情你还是别知道了,反正你不是第一个见到我容颜的男人。”

    苏致远呵呵的笑了起来。

    唐静雨本来是想邀请苏致远去花船上游玩的,但是苏致远没去,留在无裳阁和花无裳聊了一会天,就离开了。

    日常巡视店铺的时候,优致木厂那边也进了一批新的木质材料,苏致远赶紧过去看。

    西湖盛会使得木制品的生意也是极好,不过这次带来的材料也是非常的特殊,居然有不错的防水性。

    厨具制作最稀罕的就是防水,所以这个东西被用来制作厨具了。

    今天店里也来了不少北方和外地的客人,店里的木制品和玩具吸引了不少人的眼光,毕竟很多玩具其他地方没有,新奇一下子也很正常,虽然已经过了孩童玩玩具的时代。

    不过店里留下来的抽奖模式吸引了不少的人,苏致远也把原来的奖品变成了奖池,每一定的时间开一次奖,和现在的彩票模式差不多,如此一来,只能特地开了一个额外的窗口经营彩票,不过为了公正性质,苏致远还特地托人,联系到了杭州城的知府大人,但是联系归联系,苏致远毕竟是一介商贾人士,相接触就接触朝廷命官那是瞎说,但是如果是文人雅士就不一样了。

    文人雅士将来是有可能进入仕途的才子,将来有可能成为同僚,也有很多有识之士去各个官员或者王府之中充当门客,若是表现的好,获得一官半职不算什么问题。

    还有一点就是文人雅士一般都是书香门第,家境不会差到哪里,所以这也是苏致远考虑到以后才会选择和这些文人接触的原因。

    上次在商盟的作诗虽然都是商贾之流,可是不代表没人欣赏这样的诗句,这样的诗句很快就传了出去,尤其是在这样的西湖盛会花船之上,传遍了很多人的耳朵。

    一个装饰华丽的花船之上。

    “刘公子,你说的那个苏致远曾经做了一首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些真的是那个人做的?”一个长相和谈吐气质皆是不俗的公子哥问道。

    “李公子,那个苏致远虽然是一个小小的商人,但是确实是有这样的才华,那日我亲眼所见,不过这杭州城他的名气在我等文人圈还是极为罕见的。”盐商刘公子细细的说道。

    其实当日很多人都知道这个事情,但是对于苏致远作诗这件事情,没几个人认为他是真的有如此高的才学,因为即便是大才之人也难如此快的速度做出一首如此意境的诗句,但是他做出来的,谁有能保证不是抄袭的,或者是心里就提前准备的呢,对此很多人心里是有疑惑的。还有第二点就是,为什么如此有才的人,做了一首诗在没有其他的消息了呢?难道一首诗就江郎才尽了?那只能说明苏致远根本就是沽名钓誉之徒。

    西湖花船的资格,方不平是可以去的,他也是邀请苏致远前去的,从他们方家和苏致远有了合作之后,他就经常带着苏致远认识商人,不管怎么说对于苏致远的帮助是不小的,这点上苏致远还得谢谢方不平。

    此时西湖花船上的一艘船上站着一个公子哥,正是杭州知府的公子,也是方不平帮苏致远打听到的,苏致远想借着这个机会,认识一下,如果能找到突破口,把自己的彩票给做个公正就更好了。

    (未完待续)

第三十四章 花船的诗会() 
说到这个西湖花船诗会,其实有点像现代的富二代聚会一样,也许有人以为和海天盛宴一样,但是实际上没有那么乱,发乎情止乎礼在这个时代极为重要,既然是吟诗作乐,那就是吟诗作乐,没有才学就想上船和才子佳人们享乐,那是不可能的。

    杭州知府是秦少晨,他的公子是秦牧。

    不得不说苏致远确实奇葩,等到他去西湖花船的时候,已经没有其他的花船在岸边了,因为花船赛诗会已经开始了,所以大家都把船驶向了湖中。

    花船驶向中间的时候会彼此相连搭配木板固定,形成一个活动的岛屿,互相之间能有往来比对,文人雅士觉得在西湖之上吟诗作对十分有情调,所以说他们卖弄风骚这点非常正确。

    苏致远只好到西湖边上找了一条特别小的渔船,付了钱驶向了湖中。

    西湖以前是允许捕鱼的,后来成为风景胜地之后,就禁止了,所以这里的渔民就都下岗转业了。

    苏致远没有划过船,坐在船上,固定身形,两个臂膀有学有样的的划了起来。

    苏致远本来是来这里玩的了,顺便想看看秦牧是怎样的一个人,没想到划船玩的挺有意思,这一时间,自己一个人在这里玩的不亦乐乎。

    好在西湖阳光明媚,风景别致,时不时还有鱼跃出水面,小风吹来,身心都很舒服。

    逐渐到了西湖之中,西湖花船上的人影绰绰,来来往往,推杯换盏,好不热闹,苏致远慢慢的靠近观赏着古代西湖花船这一对诗盛会。

    花船上的公子哥们都在互相的熟悉和认识聊天,对诗自然分成了数个团队,彼此之间有所竞争,只是现在对诗还没开始,都在准备。

    “商盟诗会的人来了吗?”一个华服公子开口问道。

    旁边一个绿衣的公子笑着应声道:“来了,在那边的船上,我们长安诗会的人应该去会会他们。”

    花船诗会分的团队其实都是非官方的东西,长安一些颇有文采的才子和一些大学院里的贡生联合起来组成了长安诗会,虽然在西湖这边是远道而来,但是影响力和重量级别都是最大的。

    其余的有商盟的诗会,不过这个商盟诗会和之前苏致远去的那个商盟有所不同,这个商盟是整个大唐各地联合的商盟,而杭州商盟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支而已。

    还有一些是一群专门自诩能高中的一帮书生自发形成,不过大多家境较好还有一些父辈在朝为官的,这是书生诗会,也是最为激进奋发的一个诗会,和长安诗会有所不对付,想来也是两派才子们意见不一致而已。

    最后一个诗会就比较特殊了,乃是沾亲带故的皇亲国戚的子嗣所联合形成的诗会,除了王府的小王爷等人之外还有国公的侯爷和爵爷府的爵爷,可以说这帮人虽然不参与朝政,可是在朝廷的影响力却是史无前例的大。

    四个诗会虽然真实地位差距极大,可是对诗会是来对诗的,不是拼背景的,所以这四帮人还是比较友好的聚在了一起。

    苏致远躺在小船上,顺着小船漂流,看着四条大船上的人们说这些之乎者也的话,旁边还有美女相陪,暗道生活不就是这样吗,吃吃喝喝,抒发情感,没什么不好的。

    四个诗会上的才子数量都不少,除了每一个诗会的领头几人之外,其余的人也都是过来跟着凑热闹,以往几个大才子互相争风头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

    书生诗会的王书生,长安诗会的马公子,商盟诗会的海公子还有王府诗会的李公子,每次几个人争相对诗,互相唇枪舌剑争论家国大事,众人在一边各执一词,吵得不可开交。

    方不平和杭州知府的公子秦牧都在商盟诗会这边,一边和友人们说着话,一边注意着几大诗会这边的动静。

    其实底下众人之间的氛围还是很好的,很多人的观点其实是不谋而合的,几个大才子的争执并不影响底下人交朋友。

    相比较来说,书生诗会的人和王府诗会的人来往的很频繁,因为很多书生虽然读书,但是却不乐意去考科举,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怕名落孙山,但是却乐意做一些王府或者爵爷府一类的门客,所以经常和王府的各个小王爷或者爵爷等人搞好关系,如果能被赏识成为门下食客就更好不过了。

    商盟的地位很是特别,所有人自命清高到瞧不起商人,但是一旦到了需要钱的时候偏偏装着性子过来借盘缠,商盟的这一帮人算是公认的文化水平最低的人,可是却是最为富裕的一帮人,为了和这些人搞好关系,商盟的人从来不吝啬付出,因为他们很缺少安全感。

    商人再怎么有钱也是和官扯不到一起的,很多人都认为商人有钱,占据了相当多了资源可以控制,但是官府的一句话就可以抄家,让经商数辈人的超级家族顷刻间覆灭,也许这就是一个穷书生昔日被商贾所嘲笑报复的后果。

    所以商贾宁愿花钱买来安全感,让商业家族转变成书香门第,这是很多人奋斗的目标。

    长安诗会的人大都是带有天生的地域优越感的,说起富有和文采程度不敢说第一,但是这个地域带来的优越感却好似举世无双。

    长安的旷世繁华自不必多说,但是从来也没多少人觉得是这帮长安才子的功劳,所以外人对这样的优越感一向嗤之以鼻,虽然他们都想成为那里的人。

    毕竟都是真正有才学的人,虽然不能做出流传千年的美妙诗句,但是出口成章对于这几个诗会的人来说还真不是难事。

    没过多长时间,这各边诗句的数量都在增加,众人泼墨写诗画画,花船之上到处是赞叹之声和溢美之词,这个风头出的是一时无两。

    毕竟对诗也有比赛的性质在里面所以众人也可以互相的评价和发表看法,众人针对一个字一句诗,说的是不相上下。

    商盟诗会这边就相比较有些惨,不但诗句的数量不多,而且就有的那么几首诗评价也很低,搞得海公子也是很头疼。

    杭州商盟盐商的刘公子也算得上是商盟的一号人物,今天虽然没有那个大人物过来撑腰,而是去金山寺上香去了,但是那日苏致远所吟之诗他一直记得,虽然他很清楚不是自己所做,但是依旧被那次的诗所震撼,当下在海公子耳边言语了几句,海公子略微一思索,便在一边的宣纸上把当日苏致远所言的诗句完整的写了下来。

    众人都聚焦了过来,每次这等公子动笔,都有人注意。

    海公子没有着急走开,在诗句的署名处写下了苏致远三个字,文人的风骨很重要,抄袭成为自己的,海公明还做不到。

    众人惊叹之声风闻,其余的几大公子闻声过来,纷纷过来品味,看得不住的点头。

    (未完待续)

第三十五章 独领风骚() 
苏致远当日所写的诗现在立刻在花船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众人吟完诗后,纷纷问了起来,这苏致远到底是何人,请出来一见。

    商盟里的人认识苏致远的不多,但是这知道这个人的却不少,全是因为当日酒楼之事。

    海公明只好解释苏致远并不在船上,而是商盟中人。

    商盟中的人居然能写出来这样意境的诗句,出乎了众人的意料,无论是长安诗会的人还是书生诗会,王府诗会的都想见一见。

    方不平和苏致远的关系很多人都知道,不免被众人推到了眼前询问关于苏致远的事情。

    其实苏致远并不算是商盟中的人,因为凭他的资格根本不够成为商盟中的人,但是若是苏致远有这样的文采,那反而要商盟中的人舔着脸高攀了。

    海公明其实也不知道苏致远是不是商盟的人,只是以为是这样,因为前些日子苏致远在酒楼的时候,他并没有随着那个大人物到场。

    此时苏致远靠近了其中一艘花船,半人高处有一个专门放下来的台阶,是货船往花船上送东西留的阶梯,苏致远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爬了上去。

    这一首题临安邸打乱了原来其他不少人想继续作诗的情趣,不少人把此诗记了下来,好好观摩。

    不得不说以前的书生很有向别人学习的习惯,不耻下问可是一个好习惯,没有人会觉得不好意思,碰见了好的作品都有随手记录的习惯,那些大才子就不一般了,都是身边的随从跟着记。

    这里的书生才子没有明摆着带随从的,可是一些条件不好的书生自愿成为其他才子的跟班,远比一个书童和仆人来的亮眼的多。

    苏致远费了半天劲才从下面到了花船上,除了来这里玩,还是要和秦牧搞好关系,毕竟认识一下杭州知府很有必要。

    方不平是知道秦牧秦公子长得什么样子的,可是苏致远没见过啊,这上来还得先找下方不平。

    方不平被一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