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之国士无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明朝之国士无双- 第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于明这个国号,大家都觉得好,而且作为文人,李善长还给出了另一番解释:明是光亮的意思,就是火,分开来念就是一个太阳,一个月亮,就好像新政权犹如一把大火烧光了暴元的统治,带给老百姓一片光明的生活,而从阴阳五行的角度来推论,南方就是属火的,为阳,火神祝融,颜色是红的,而北边的蒙元政府是水,属阴,神是玄冥,颜色是黑的,那么,以火来制水,以阳来克阴,以光明来消除黑暗,不是正好么?皇帝姓朱,取国号为明,配合起来,简直是再好不过了。

    比起朱元璋想到的理由来,李善长的这套说法则更适合发诏书的时候来用,很官方,很正统,朱元璋非常满意。

    而年号,朱元璋定为洪武!有彰显武力、彰显霸气的意思,而且听上去也十分中正,阳刚,正符合开国皇帝的龙虎精神,又能起到震慑蒙元的效果。

    还说什么呢?还能说什么呢?朱元璋天生是个当皇帝的料,这份提议不可谓不精彩,不可谓不周详,简直是完美,除了点头同意,王闲等人已经是想不出更好的表态方式来。

    看到大家都对自己的提议感到很满意,很佩服,朱元璋也很自豪,很骄傲,这可是他无数个日夜苦思冥想的结果,也不是一天两天就想出来的,当年加入明教的时候,后来明王韩山童得势的时候,看到老百姓对光明是多么的渴望的时候,朱元璋就发誓,如果有朝一日老子能当皇帝,就要把国号定为明,大明王朝!

    当初朱元璋的势力还瑟缩在滁州的时候,就有王闲、冯国用、李善长都建议朱元璋打集庆,说集庆是有帝王之气的,那么顺理成章的,朱元璋在那个时候就打定了主意以后当皇帝,就把国都定在集庆,但是名字得该,应天也是应运而生的。

    朱元璋从区区二十四个人到拿下滁州,靠的是王家军的强悍实力,之所以能够如此顺利的渡江作战,拿下采石、太平,靠的是强大的水军,之所以能够攻下集庆,进而拿下徽州、消灭陈友谅、拿下邓拓,靠的都是强大的武力,无敌的神威大炮,在那个时候,朱元璋就想好了洪武这两个字。

    可以说,朱元璋早都有了当皇帝的打算,只是一直在等待一个机会罢了,现在机会来了,那么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就是这么自然,就是这么飘逸,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大明和天完,就是这么天差地别!

    国号、年号、国都定下来了,称帝这个事情也就算是成型了,临走前,朱元璋布置一个家庭作业,称帝这个事情是要等的,至少要等到韩山童兵败之后,也只能等到韩山童兵败之后,或早或晚都不行,所以还是有备无患,回去之后都别闲着,建立一个新的国家,各种制度总也得有吧,本王都把最重要的想好了,这些具体的东西你们难道不为本王分担一点压力吗?经济制度,官僚制度,军事制度,问题还很多,慢慢去解决吧,时间还有,但是很紧迫,同志们,加油吧,好日子就在眼前啦,但是在好日子真正来临之前,各位还是再辛苦一下吧!

    。。。
………………………………

第一百五十三章 国丈来了

    江北炮火连天,扩廓帖木儿和明王韩山童一片杀伐,江南却已经在紧锣密鼓的筹备称帝的事情了,作为最早分享了朱元璋心中秘密的人,李善长、汤和、徐达都很忙,忙的焦头烂额,争分夺秒,绞尽脑汁,但是王闲很闲,这些事情,你们去办就好了,谁敢麻烦闲王殿下来制定国家的制度?要是这种事情也让我来,要你们这些文臣武将有何用?

    王闲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行医治病,饿虎的妹妹采儿的心病已经算是治好了,倒也没废多大劲,王闲每天抽出空来陪她聊聊天,时不时的准备一点小礼物,把个女子哄得开开心心,幸福感爆棚,慢慢的也就忘了以前那档子烂事儿了,饿虎现在越来越有架势了,朱元璋发了话,底下人见了饿虎都要尊称一声将军,必须建立起饿虎的自信来,堂堂吴王殿下的随身护卫,以后的镇殿将军,老是自甘下流,觉得自己身份很低下很卑贱,这怎么行呢?一定要高昂起头颅,挺直了腰板做人,饿虎也没有让朱元璋失望,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谁不想这样活着?饿虎又不是天生的贱骨头,怎么会学不会呢?现在每天都是威风凛凛的样子。

    采儿看在眼里,心里也是十分的高兴,回想起以前在黑市、在勾栏瓦肆受的苦,遭的罪,再看看现在的风光洋气,苦日子已经熬到头了,不要再纠结了吧,听王闲的话,也别嫌弃自己这个好哥哥,嫁给谁不是嫁,问题是还能嫁给谁呢?想通了这一点,也就越看饿虎越觉得舒服了,每天去给饿虎收拾收拾屋子,整理整理衣服,临出门前交代几句,完全一副小媳妇的样子。

    有了空闲,也就闲王府上玩,闲王府人多,姑娘们也多,能说得来话,再去哄几位老夫人开心,逗小卓玛高兴,日子过得悠闲自在,真是再没有什么奢求了,如此一来,病自然就好了,王闲再给开上几分舒筋活血散气化瘀的药,吃了以后气也顺了,身体也日渐好了,容光焕发,明艳动人,活脱脱也是个大美人。

    安琪尔心思缜密,知道采儿以前是做琴妓的,特意送了一把古琴,把采儿感动的不得了,天天抱着古琴不撒手,怕打扰了朱元璋夫妇的清净,就跑到闲王府弹,跑到神兵府去给王家军的兄弟们弹,都是大受欢迎,成了明星。

    马氏的预产期已经越来越临近了,到底是怀了个男孩,肚子异常的大,小家伙在娘胎里也是异常的闹腾,把马氏折腾的够呛,王闲是做足了各种安胎的措施,生怕有一点点差池,忙里忙外的没个消停。

    安琪尔惦记上了要不要让小卓玛跟着王闲学医术这个事情,私下里和陆云珂商量了好多回,又找雪雪和都兰夫妇征求了几次意见,都是高兴的很,虽说女子行医是个稀奇事儿,但是有王闲这个实打实的天下第一名医做师傅,哪怕学了做个家庭医生也行啊,多少是门手艺,都是很赞成,再加上小卓玛本人明确表示一定要学,七哥是他最崇拜最羡慕的人,是个伟大的人,是个大写的人,自己一定要做七哥的弟子,继承七哥的衣钵,陆云珂吓了几次,说些学医很辛苦,有时候还很恶心之类的话,小卓玛也不知道听懂了没听懂,反正就是不改初衷,一定要学。

    意见统一了,王闲也就没有推辞,王闲、陆云珂领着小卓玛在清河先生岳清河的牌位前三跪九叩行了大礼,就算是拜见了祖师爷,随后王闲正襟危坐,卓玛又对着王闲行了大礼,奉了一杯茶,就算是正式拜师了。

    王闲教授卓玛,并没有采取什么别出心裁的独特方式,而是完全遵循了师傅岳清河的那一套,乖乖看书去吧,这书当然还是王闲当年看过的,除了原文,还有王闲的注释,不识字,找人问去,王闲是不会给她任何指点的,别管理解不理解,先一字不落的牢记于心再说,这个过程当然是枯燥乏味的,也是对卓玛的第一重考验,坚持不了的话,还是趁早放弃,还好,卓玛对于学医表现出了超强的毅力和决心,整天小企鹅一样跑出跑进的请教人,这倒是把安琪尔、秦怜儿等人吓了一跳,不是吓卓玛任务重、王闲太狠心,而是书上的注释简直精髓,而且详细的很,注释完全比原文要多得多,也就是卓玛现在实在是太小了,理解能力毕竟有限,等稍微大一点,真是不用教,自己都能领悟透彻了。

    有一个事情是必须要从小练习的,那就是文武火的修炼,这也是卓玛唯一和王闲独处的时间,这么多年,王闲对于外文武火的修炼始终没有中断过,几乎已经完全免疫,练出了一双火眼金睛,卓玛被折腾惨了,每次都是眼泪哗哗之流,却是咬牙忍着,从来没有半句怨言,原因很简单,小卓玛就是喜欢和王闲在一起,平时都是自己背书,只有修炼文武火的时候是和王闲最近的,自己一定要好好表现,王闲欣慰的笑容甚至一个满意的眼神,都是卓玛最大的追求和动力。

    王闲惊奇的发现,卓玛这丫头在医术上的悟性似乎比自己还要高些,而且卓玛真的是比自己还要刻苦,还要用功,进步自然也是飞快,越是如此,王闲就越是打定主意要让卓玛彻底的稳扎稳打,一定要把每一个字深深的烙印在卓玛的脑海里,才开始阅读下一本书,要求无疑是严格甚至堪称严苛的,但是王闲没有半点的私心,没有半点的藏拙,经络图、针灸铜人、回阳九针,甚至王闲的独门绝技真气凝针,都是毫无保留的交给了卓玛,别人不懂,陆云珂全都看在眼里,真的心疼自己的七哥,也盼望着自己什么时候能和王闲生个孩子,王闲肯定也会很用心的教孩子医术的,还有自己要教孩子武功,一定要让他文武双全。

    江北的战事进行的如火如荼,其实说起来也简单,无非是看韩山童能坚持多久的时间罢了,少则三天五天,多则十天半月,总能传来韩山童某地失守,败退某地的消息,王闲屋内墙壁上挂着一张大地图,眼见着扩廓帖木儿的版图越来越大,韩山童的圈子越来越小,距离朱元璋称帝的日子也就越来越近了。

    一个月后,在马氏的肚子里折腾够了的小崽子终于降生了,朱元璋为儿子取名为朱标,老子的目标就是称霸天下,你小子生得好,刚生下来,老子就快当皇帝了,想当年老子生下来的时候,连顿饭都吃不饱,差点被地主给打死了,老子打江山,你就坐江山,给老子安安稳稳的长大,做个好的皇帝继承人,这就是老子给你制定的目标,你可要给老子听好了!

    吴王喜得贵子,国人都是要称世子的,身份尊贵,对于朱家来说,意义则更是重大,朱家又有后人了,朱元璋大摆筵席,为朱标庆生,庆生宴会上,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门外来了个人,这人,朱元璋也认识,就是鸡鸣寺里的那位住持老和尚,不过如今已经还俗了,一头花白的头发,面容安详,比以前更像是个得道之人了。

    说句实话,朱元璋挺不待见这个老和尚的,但是这么大喜的日子,人家走到门上来了,怎么说都要款待一番,只不过朱元璋可没心思跟他讨论佛法就是了,老和尚对着朱元璋施了一礼:“老朽有眼不识泰山,竟然错把吴王殿下当做了心怀不轨的歹人,实在是有辱佛门智慧,吴王殿下临行前的一首诗,真是振聋发聩,令老朽震撼不已,感悟良多,因此还俗,这次来,其实是想认个亲。”

    众人都是一脸鄙视的看着老和尚,认亲?认什么亲?谁不知道,朱元璋的父母老早就饿死了,家里数过来数过去就那么就口子人,你认个毛线的亲啊。

    等等,在场的还有熟人!

    “你是老马?老马,是你吗?”说话的人是秦之由。

    老和尚猛的回头,盯着秦之由看了许久许久,始终不曾说一句话。

    “你是老马吗?我是老秦啊,秦之由!你不认识我了?”秦之由走到老和尚面前,诚声问道。

    “秦堂主?你是绿柳堂的秦堂主?”老和尚双眼有些浑浊了,声音也有些颤抖,不确信的问道。

    “哈哈,我果然没有看错,你真是老马啊,老马啊老马,亏你还记得我,我可不就是绿柳堂的秦堂主么!真没想到老马你还活着,要不是你耳后的那块镰刀形的胎记,我还真就认不出来你了呢,几十年不见,变化太大了。”秦之由激动的和老和尚抱在一起,说道。

    嗤!

    气氛一下子变得诡异起来,朱元璋、马氏、吴霜儿三人登时愣在原地,被马氏抱在怀中的小儿朱标猛的哇哇大哭起来。

    耳后的镰刀形胎记,马氏也有!

    “秦叔,难道又是我们潜龙教的故人?快给我介绍介绍。”正当气氛尴尬之时,王闲走到秦之由身旁,自在的问道,似乎根本不曾注意到场面的暧昧。

    “哈哈,七哥,是老马啊,潜龙教红梅堂堂主马千山!那一年的功德榜上,吴堂主名列第三,马堂主名列第四,都是我们潜龙教的大功臣啊!”秦之由手舞足蹈的介绍着,也是将众人的目光都给吸引了过来,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一时间竟没有人去注意朱元璋夫妇的表情了。

    “你……你是闲王殿下吧?七哥?”老和尚盯着王闲看了许久,问道。

    “不错,我正是七哥,亏得马堂主还记得我,马堂主,久违了,别来无恙啊。”王闲淡然笑道。

    “属下红梅堂堂主马千山参见教主!”马千山作势又要跪拜,被王闲给及时的扶住,开玩笑,您老现在可是贤王后的老父亲,堂堂国丈大人,我就是和朱元璋关系再铁,也不敢这么跳脱啊,你就饶了我吧,你那宝贝外孙,未来的短命太子,正在那哇哇大哭呢,我敢受他外公一拜?

    “八哥,真是不好意思,又来了位故人,还是当年潜龙教的老兄弟,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不知八哥愿不愿意赏杯喜酒喝?”王闲问道。

    “呵呵,原来是七哥的故人,潜龙教的大英雄,果然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啊,老英雄请恕本王不敬之罪,快请上座,今日小儿庆生盛宴,老英雄来的正好,快请饮一杯喜酒吧!”朱元璋借坡下驴,云淡风轻的说道。

    。。。
………………………………

第一百五十四章 称帝

    正当朱元璋作难之时,王闲出面解围,化解了场面上的尴尬,朱元璋作势将马千山请上了宴席,恭恭敬敬的敬了三杯酒,也算是够那么个意思了,到底是什么态度,大家伙也该清楚了。马千山虽然是个江湖人,却也不至于那么没脑子,客客气气的喝了朱元璋敬的酒,从始至终不曾往马氏和世子朱标的方向看去一眼。

    开玩笑,吴王府世子庆生,你突然走进来一个还俗的老和尚,就要和贤王后确认父女关系,行吗?当然不行,不仅今天不能认,以后的以后,朱元璋也同样不打算认,吴霜儿的母亲不也是在王闲的府上住着么?

    朱元璋的态度很明确,你也不用说啥,我心里知道,就是你没错,好吃好喝的供着你,绝不会亏待了你,但是,想让我尊你一声国丈大人,没门,马氏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郭子兴的义女,至于亲生父亲什么的,大家心知肚明就行了,马氏也是全场拼命的压制着自己的情绪,多少年了,要不是有个朱元璋这么疼爱自己的人,还不知道要如何的流落飘零,现在好了,老公要当皇帝了,儿子也生出来了,自己失散多年的亲生父亲也突然出现了,而且确信无疑,马千山,马氏至今还模模糊糊的记着这个名字呢。

    马氏之所以被封为贤王后,就是因为为人贤良淑德,心知朱元璋也有难处,不会让老公作难,不认就不认吧,心里知道就行了,反正是要住在闲王府,反正朱元璋看上去对自己这位突如其来的老父亲也很尊重,这就够了,没必要挑明,大家都好过一些。

    一来二去,马千山之事就被这么不了了之了,除了闲王府越来越热闹,又多了一位住客之外,并没有什么改变。

    又过了一个月,锦衣卫统领李文忠带回了一对孤儿寡母,毫无疑问,正是刘福通的孀妻弱子,妻子名叫柔儿,儿子名叫刘荡,还是王闲的义子呢。

    柔儿母子二人是挂着满脸的眼泪来的,李文忠待镇江事了之后,立刻又马不停蹄的奔赴到了扩廓帖木儿和扩廓帖木儿的战争最前线,亲自指挥锦衣卫的各项工作,王闲自然也是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