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纵连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合纵连横- 第2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也隐隐地想到了秦军的这次机会来得不会这么凑巧,仿佛他们预知了楚军的突然撤离,然后有目的、有计划地从这个稍纵即逝的缝隙间钻了过去。

    纵使世间千奇百怪的事屡有发生,但也决计不会如同这次这么前后因循,天衣无缝。

    “这难道不是人谋是什么?可是如果是人谋,谁人有如此惊天的算计与安排?”苏秦苦思良久,同时快马加鞭往前赶路。他想到了师弟张仪,觉得能破自己的合纵之谋者,非张仪的连横莫属,然而,张仪师弟不过是入秦不到一年,怎么会得到秦国人如此的信任。

    他深知,如果不是秦君赢驷完全将指挥权和处置权交给张仪,秦军就不能严丝合缝地执行他的命令,他的连横策略也会大打折扣。

    “张师弟纵然是有舌绽莲花的口才,能打动秦君赢驷,谋得一个重要的官职,但这宰制全部秦国政坛和军事的权力,怎么可能这么快交给他呢?”

    苏秦接着想到了一个他最难以置信的结果,那就是张仪师弟已经被任命为了秦国的国相,成为秦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执政大臣。非得有如此的权势,才能调动起秦国的一切力量,破解秦军渑池危局。

    而且,渑池战局并非是以秦国国力简单相拼搏、相竞争就能扭转的。

    合纵联盟必须是秦国采用连横策略方能破开。根本不是好勇斗狠、头脑简单而四肢发达、逞一时之爽、图一时之快、感情冲动而幻想幼稚等等弱智拼杀,所能够消解的。

    之前,苏秦认为秦君赢驷不过就是一个尚有毅力,但是有点偏执、幼稚的君主,又无识人之明,他不可能对张仪师弟言听计从,因此对于渑池的战局已然是胜算在胸。现在发生了这么蹊跷而惊天的变化,他怎能不怀疑是张仪师弟受到了秦国高度重用而导致的?

    苏秦从后面紧紧追击秦军,但秦军撤退的速度也一点儿都不慢,他们之前在张仪的布置下,已丢弃了大部分的辎重,全部是轻装前进,因此行军速度大大地加快。

    作为追赶者的合纵军当然是可以全力前行,行进得要快于作为逃跑者秦国渑池作战部队。可是,秦军毕竟是提前了两个多时辰动身,再加之楚军让开了大路,秦军毫无阻滞,最后,当他们终于望见了函谷关的巍峨高大的关楼时,秦国士卒都欢呼起来。

    这九死一生的经历深深地镌刻进了他们的记忆之中,历经渑池近两个月的战场煎熬,他们被闭锁在了一座孤城之中,本来大家都已快失去了回家的奢望,以为此生就将要告别亲人或妻子,埋骨他乡了。

    这突然而至的三百里大逃亡,最终竟然安全返回到了秦国的家门――高耸峭立的函谷关,怎能不令所有参加过渑池会战的秦国每一位将士欣喜若狂?

    秦军将士得知这场成功撤退的指挥者是一位新任的秦国丞相――张仪之后,大家都议论:“此人真乃神机妙算,若非出类拔萃的能人,怎么会有如此神来之笔!”
………………………………

第539章 谁的安排

    逃脱险境的秦军将士听说张仪正是鬼谷子的高足,也是渑池战场之上合纵联军的主帅苏秦的师弟,又不禁啧啧惊叹,觉得离奇而有趣:同一个师父培养出来的两位门徒,一位是合纵军的统帅,兼任六国的丞相,决计对抗秦国;另一位是当今天下最强大的国家秦国的丞相,以连横妙策破解东方的合纵联盟。

    天下竟然有如此巧合而又纠结的事情,它是上天的无意造就?还是人间恩怨情仇氤氲聚积的产物?谁人又能说得清楚,道得明白?

    张仪率领的秦军到达函谷关之后,已经提前率领增援部队抵达那里的樗里疾公子,下令立刻打开关门,迎接渑池秦军入关。秦军拖着疲惫的步伐,络绎不绝地开进了关内。

    函谷关的关门狭小,只有不足两丈宽,七、八万之众的秦军,全部进入关内,也非一朝一夕之事。仅仅是渑池秦军入关,就消耗了一个多时辰,尚且还有四、五千人等候在关门之外。

    这时,从渑池方向传来了阵阵战鼓之声,路上灰尘大作。张仪站在函谷关的关口下,正在指挥秦军入关,见此情景,知道是合纵军追击了过来,他催促部队再快一点,抓紧行动的步伐。

    苏秦与合纵军诸将一路追来,看到了秦军的队尾已经快要进入函谷关中,苏秦着急万分,他向身边的将士们喊道:“三军将士齐心用命,我们再加快一些,尾随秦军攻入函谷关里去。”

    可是,就在苏秦率领的部队离函谷关的关口尚有百丈之余的时候,从函谷关的关楼上忽然冒出了成千上万的秦军士卒,这些人个个手挽强弓硬弩,齐刷刷地向着合纵联军冲击的部队射出大量的弩箭。

    苏秦猛然看到了秦军在函谷关上现身,就觉得不对劲儿,再一眼看到这些人都手持弩箭,知道他们是准备以令人胆战心惊的秦军箭阵阻挡合纵军的进击。

    对于秦军的箭雨,苏秦领教过不止一次,当年在河水岸边的九死一生逃往,差点丧命与箭雨之下,至今让他记忆犹新。

    苏秦急忙喝令道:“将士们停止前进,小心关楼上秦军的箭阵!”他同时连忙命令合纵军的盾牌手紧急上前遮蔽箭雨。

    然而,由于合纵军各部队都是仓促之间上阵,随着苏秦追击而来,哪里能顾得及带上盾牌,因此,尽管苏秦下达了命令,但是能抽调到阵前的盾牌寥寥无几。无奈之下,苏秦再次发布命令,让三军将士往后撤退到安全的地方。

    苏秦看到函谷关的关楼之上闪出了一面大纛旗,纛旗之下站立着一个人,顶盔掼甲,威风凛凛。定睛再一细看,隐约发觉那人好像是秦君赢驷的弟弟樗里疾。

    果然那人高声向苏秦喊话,听声音,分明正是樗里疾无疑,他喊道:“苏秦先生,别来无恙,今日不期而遇,可真是有缘。你还想入我这函谷关吗?岂不是太不自量力!”

    苏秦骑在马上,抬起头看着樗里疾,发觉他正得意洋洋,苏秦也话里带刺,回敬道:“原来是樗里疾公子,你们秦军被我们合纵军追得狼奔豕突,仓惶逃窜,仗着函谷关地势险要,才逃过了一劫,算什么英雄!有本事你们就开出关来,咱们战场上真刀真枪地拼杀一回。”

    樗里疾仰天大笑了几声,说道:“你以为几句激将的话,就能让我们秦国人上你的当吗?那也太小看我们的智慧。所谓大丈夫宁斗智不斗力,好像这句话还是你告诉我的吧。你自己难道就忘了吗?”

    苏秦心知以樗里疾的沉稳和智谋,靠激将法是无济于事的,但是他心中的恼怒就像是秋天的野火,烧过了干枯的秋草,难以控制。

    苏秦再讥刺道:“你们秦国人不过是欺软怕硬之徒而已,想想几个月前出兵侵占韩国的渑池地区,是何等的不可一世,自以为天下无敌。现在竟落荒而逃,只顾着逃窜,不亦羞耻乎!”

    樗里疾听到苏秦的这几句嘲讽,有点挂不住了,他略一停顿,没有即刻还嘴,不过再过一会儿,樗里疾又喊道:“秦军该进则进,该退则退,这是我们统一的计划,何须与你苏秦先生商量。你有本事就彻底摧垮我们,可惜办不到啊!”

    他再次笑了几声,说道:“你有你的算计,我们有我们的对策,天下之大,不容你一个人说了算。只怕是不服气你的人不少吧,就连你身边的亲近之人,与你分道扬镳的人还少吗?你的师弟张仪先生有识见之明,离开你之后,到了秦国,很快就登上了相位,不正是一个绝佳的例子吗?”

    樗里疾也是有心要让此时正在关口的张仪听到这番话语,他一个绝顶聪明之人,当然会利用时机,激化苏秦与张仪的龃龉,令师兄弟二人彻底翻脸,从此张仪也就只剩下了为秦国连横这一条路可走。

    果然,苏秦被樗里疾的话说得脸色变白,这番话才是戳到了他的痛处,他想起了自己与师弟张仪的同门时光,以及共同为合纵大计奔波操劳的日子。同出一个师门,形势相迫成敌,这是谁的安排,这是谁的过错!

    苏秦这时往函谷关下仔细地瞧了瞧,发现了正在关口亲自指挥秦军的师弟张仪,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苏秦的心中怪不是滋味,不知是喜悦还是怨恨。

    按说师弟张仪能这么快就荣任了秦国的丞相,也算是鬼谷师父教导有方,而且又是自己的亲密师弟,这应该是好事。即便是当初自己知道张仪师弟到秦国后,可能会成为劲敌,但是为了他的前程,自己还不是派苏代暗中相送了五百金。

    然而,当张仪师弟这么快就变成了自己的最可怕的对手时,苏秦强烈地感觉到了合纵事业面对着巨大的压力,迎来了真正的挑战。如果自己再不抓紧时间促成合纵各国的实质性联盟,恐怕用不了多久,就连纠集合纵各国一起议事,也将成为一个特大的难题。可是,这一切竟然是自己曾经最亲密的师弟造成的,苏秦心中怎会好受?

    他深深明白这渑池之战的大局已定,难以再更改,但是就此罢休,苏秦也心有不甘,他在思量着如何再从渑池战役中取得实质的益处。

    樗里疾见苏秦被自己的话给噎住,窘迫地不加回答,他十分快慰,得意地说道:“苏秦先生,你怎么就没有话了呢,刚才还不是振振有辞的吗?这会儿理屈词穷了吧!”

    苏秦在刚才的思量的工夫,已经想好了初步的将利益最大化的策略,他这时才又有心思与樗里疾斗斗嘴,回敬道:“我理屈什么!天下自古都是有为者居之,你们秦国人也不遑相让吧。”

    “渑池之战尽管未逮着你们秦军的司马错将军,可是秦军折损十万大军于渑池战场,元气大伤,几十年都缓不过来。我们合纵军赢得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大胜仗,正当弹冠相庆,怎么会如你们秦国人一般,灰心丧气,没精打采,恐怕从此便萎靡不振了。”

    苏秦故意把这段话几乎是高喊着说出,也是为了让合纵军的将士们鼓一鼓士气。他心想:“我们本来就是战胜者,何不扬眉吐气的。即便秦国渑池守军最后逃跑了,合纵军取得的胜利也不可小视,何不夸大一番,气一气秦国人。”

    樗里疾并不知道秦军在渑池真正的伤亡数字,因为司马错率领的秦军还未彻底地回到秦国,人马尚未清点,伤亡尚未统计,如若让他一个言而有信的秦国公子,说出那为了挽回颜面的虚假数字,也根本就不合他的性格。因此,苏秦在那里夸大其词,渲染渑池之战合纵军的胜利成果,樗里疾竟不能立即反对。

    张仪也听到苏秦近乎最高音量的夸大话语,他昨夜与司马错相谈,知道秦军实质的伤亡数字,他有心反驳苏秦几句,但是二人相熟相和惯了的,让他出口去找师兄苏秦争吵,他一下子开不了口。

    张仪见此时秦军人马已经接近完全入关,他也催动了胯下的战马,向关内行进,准备找樗里疾商量下一步的秦军行动计划。

    苏秦看到了师弟张仪入关的身影,他也没有打算再号令合纵军前去追击,因为接着再追,不仅得不到什么好处,而且被秦军箭阵再次射回来,那时岂不是更加让樗里疾得意了嘛!

    苏秦决心利用眼下的局势,再做些文章,而不是随随便便地发动对函谷关的进击。所谓蓄势待发才有威慑之力,真正到了力量用尽,已是强弩之末,哪里还能惊慑于人。

    樗里疾没有及时反驳苏秦,苏秦就更是利用这个时机,再次向他喊话:“我听说樗里疾公子是个明白人,秦国百姓称你为国家的智囊,可是我怎么觉得你糊里糊涂,不能明了天下的大势呢?”
………………………………

第540章 关上关下

    苏秦口若悬河,充分展开了自己的能言善辩口才,他决计要在这函谷关下,面对着关上的秦军和关下的合纵联军,一逞口舌之能,给自己一方的人打气,提振将士们的士气,以巩固这渑池之战后,对于合纵联盟的利好形势。

    他不容樗里疾搭话,接着快速而清晰地又说道:“当今天下正是东方诸侯合纵风起云涌之时,所谓天下大势倾向于合纵,惟独你们秦国不知深浅,竟然要逆天而动。安邑秦军之败,已经是给了你们一个教训,但是你们却不知反思,却又接着发动了新的侵略战争,渑池的惨败,不正是秦国不识时务所导致的吗?”

    “我合纵大业方兴未艾,诸侯军的将士们摩拳擦掌,纷纷要与你们秦国人一争高下,合纵之力,势如破竹,秦国焉能不败!”

    “我奉劝你们秦国人,回去告诉国君赢驷,让他擦亮眼睛,看清形势,不要再有误判,还以为东方诸侯如同未合纵之前那么好欺负。所谓改天换日,今非昔比,得道者昌,失道者亡,认清形势,秦国尚且可求自保,如若再不汲取教训,恐怕渑池的惨败又是下一场灾难。”

    张仪此时已经进到了关内,但是尚未登抵关楼,樗里疾本来就反对兄长赢驷出兵渑池攻韩,他听了苏秦的话,觉得这番话尽管出自敌人之口,反而却那么有道理呢?樗里疾竟然不由自主地深思了起来,他一时间沉默了。

    苏秦接着又道:“现在已经是春日时节,士卒们都想着回家种田,你们秦国的军士不也个个怀着这个心思!我苏秦主张合纵,不过也是为了天下苍生,免于遭受秦军兵焚之祸,今天看将士们皆欲休兵,就暂且饶过你们秦国人。如若不是为了百姓,我定将指挥百万合纵大军,一举攻破函谷关,荡平秦国全境,让东方百姓从此永绝秦患。”

    樗里疾听到了苏秦后来这几句话,发觉他有些夸张,什么“百万大军”,什么“荡平秦境”,他心想:“听你苏秦说得玄乎,好像我们秦国有多么不堪一击!就是你在渑池战场上占了便宜,也不至于狂妄到这种地步吧。”

    樗里疾冷笑了一声,开口回敬苏秦:“苏秦先生大言不惭,口口声声为了天下苍生,好像多么高尚,可是我怎么觉得你处处是为自己考虑的呢?所谓的合纵连横,都不过是利益之争,何必道貌岸然地自我标榜。”

    苏秦此时其实已经把想要讲得话都说得差不多了,樗里疾反驳于他,他也不置可否。苏秦最后向函谷关上的樗里疾喊道:“我刚才的话,你最好是一字不差地带回给秦国国君赢驷先生,莫要让秦军惨败的教训重演。如果他胆敢再来侵犯我们合纵盟国的领土,哪怕是一分一毫,我定当再次披挂上阵,亲自征讨暴虐之秦!到时,可别怪我苏秦言之不豫!”

    苏秦说完了最后这番解气的话语,紧接着哈哈哈地狂笑了三声,然后给自己的部下下达命令道:“合纵军将士们听命,咱们令秦军惨败而归,已经得报大仇。任务已圆满地完成,将士们离开这里,跟随着我东归而去吧。”

    这时,函谷关的关门已经正式地关闭,所有的秦军悉数撤回到了关内,张仪也登上了关楼。他到了樗里疾的身边,发觉樗里疾脸色有点阴郁,好像不大高兴。

    张仪与樗里疾互相拱手致礼,之后张仪向合纵军的方向望去,只见此时苏秦已经率领着漫山遍野的合纵军将士折返了回去,他依稀看到了师兄苏秦的背影。

    张仪猜想:“苏秦师兄大概是想要见好就收,不愿再冒险攻打函谷关。因为以函谷关的险峻,加之秦军的强弓硬弩,即便是人数占优的合纵军攻破了关口,恐怕也要尸横遍野,丧众至少也得在十万以上。这个代价苏秦承受不起,他也无法向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