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董卓之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董卓之子- 第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董卓笑了笑,说道:“你这孩子,就是太老实了!”

    这话说得董守业有点惭愧,没想到自己在父亲的心中竟然是个老实的孩子,要知道孙坚那帮人可是对董守业恨之入骨的。大体上父母对自己孩子的看法都是这样,都觉得自己孩子比较老实,容身被人欺负。

    李儒在旁边说道:“太师,此事还需太师来定夺,守业不太了解朝中局势,况且为人子者,又怎么能向自己的父亲要求这要求那呢?”

    董卓听完点点头,说道:“文优,言之有理,此番我儿立功不少,与那孝武帝(汉武帝刘彻)时的霍去病相仿,那霍去病与本太师为乡党(老乡的意思),可以将我儿封为冠军侯,官居骠骑将军,文优你看如何?”霍去病是河东郡平阳人,董卓做过河东太守,能扯上点关系,在这里纯属是强词夺理,乱攀关系。

    李儒沉吟一阵,缓缓说道:“怕是满朝公卿皆会反对,想那霍去病乃大汉百年不出的英雄人物,天下武人的楷模。公子虽然眼下战绩非凡,恕我直言,恐怕还难以服众。之前守业又特意将战胜孙坚的功劳隐瞒,搞的天下人都以为此役是徐荣指挥,若是突然将守业封为冠军侯,骠骑将军,恐怕会非常之难!”

    董卓闻言大怒道:“我儿比那霍去病强多了,本太师倒要看看谁敢反对,难道这些个尸位素餐之徒以为老子的刀杀不了人了吗?”

    董守业一看董卓要发飙了,赶紧出言道:“父亲息怒,孩儿觉得大姐夫所言有理。孩儿官职一事是小,若是因此而至父亲与满朝公卿失和,那孩儿的罪过就大了。”

    董卓闻言道:“守业你太天真了,还当真以为满朝公卿是什么好人吗?这些衣冠禽兽,表面上臣服于我,暗地里都很不得将我父子二人喝血吃肉。守业,你记住了,他们都将你我父子二人当做不共戴天的仇人,你可不能被他们蒙骗。”

    '小说网,!'
………………………………

第六章 赏赐(二)

    董守业说道:“父亲教训的是,孩儿自然知道此事,不过,孩儿官职一事不过是件小事,范不着因此而与满朝公卿唱反调。只要咱们父子二人兵权在手,谁都不能把咱们怎么样。”

    李儒听到董守业的话,附和道:“守业,言之有理,太师三思啊!眼下长安城内局势平稳,犯不着因为一个官职而再起波澜!”

    枪杆子出政权是硬道理,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一样的。

    此时,董卓听完董守业与李儒的劝解,怒气稍微有些平息,接着问道:“文优,依你之见,该如何是好?”

    李儒闻言,沉吟一阵,然后说道:“太师,依小婿之见,不如将守业拜为破虏将军。一来,太师也曾任过破虏将军,如此显得子承父业,天经地义,自然是无人敢出言反对。二者,将军之号,足以自重,况且仍旧统领本部兵马。”孙坚目前的官职也是破虏将军,却出兵反叛朝廷,现在董守业既然将其击败,董卓便一直诏书将其解职即可,也没什么人敢废话。

    董守业这边也出言附和道:“父亲,孩儿觉得大姐夫所言极是,所谓官职并不重要,只要能为父亲分忧就行!”

    董卓想了想,叹了一口气,说道:“如此也好,先当个将军过渡一下,等过几年,多立一些功劳,到时候为父再让你做个大将军。”

    董守业闻言心下松了一口气,说道:“孩儿谢过父亲!”其实,董守业还真怕董卓坚持要给自己弄个大官儿,到时候再搞的长安城血流成河就不好了。作为一个从二十一世纪穿越过来的人来说,实用主义绝对要比面子工程要好,只要手中掌握实权,就算是什么职位都没有,也照样可以呼风唤雨。现在董守业的情况便是如此,只要董卓这棵大树一天不倒,自己的小命就有保障,无论是官职还是军职都不是问题。要是董卓突然挂了,那一切就很难说了。

    想到这儿,董守业不禁心中一冷,暗道:“无论将来情况如何,有些事情也该提前布置了。”

    这时候李儒突然说道:“太师,守业官拜破虏将军这件事很重要,咱们可都得放在心上?”

    董卓有些不解地问道:“文优,此言何意啊?”

    李儒答道:“当年孝灵皇帝生前没有将太子之位稳定,反而想要废黜太子刘辩,改立王美人所生的刘协为太子,结果搞得天下大乱。现如今太师应该引以为鉴,确立守业的地位,让有些人断了念头。”

    董卓听到李儒话里有话,不禁沉吟一会儿,说道:“文优言之有理,刚刚进京之时,守业尚未归家,音信全无,生死未卜。当时我曾夸下海口,对有些人胡乱许诺。如今看来,却是有些孟浪了。今日我既然有此麒麟儿,那当然是子承父业,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

    这事要从当年董卓进京说起,当时董守业回到河东却没有见着父亲董卓。

    董卓也不知道自己的幼子到底身在何方吗,是生是死,毕竟是身逢乱世。

    此时的董卓已经达到洛阳附近,那时候董卓身边只有侄子董璜在身边,这董璜也是个心思乖巧的人,很讨董卓的喜欢。有一次,董璜陪着董卓喝酒时,董卓曾经酒后失言说将来要把自己的基业交给董璜,董璜自然是高兴不已,信以为真。

    这董璜虽然很讨董卓的喜欢,但是能力方面却是一般般,作为一个普通将领是没有什么问题,武力也还说得过去,却不是什么可以独当一面的人才。所以董卓也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

    后来为了招揽吕布,董卓也曾向吕布许诺了一些东西,吕布的能力可不是董璜能够比拟的,这也是吕布愿意效力董卓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这个事情在很多历史里都没有提到,只有董卓、吕布和李儒三个人知道。

    现在董守业出现了,在能力方面表现得也不比吕布差,关键还是董卓的亲生儿子。所以问题就来了,当初董卓许诺给董璜、吕布的一些东西就无法实现了。

    关于这件事,董卓的弟弟董旻在董守业第一次领兵出战时就已经明确表态表示支持董守业,让自己家族的人将来执掌董家的事业,董卓当时也是认可的,毕竟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现如今李儒再次将此事抛出台面,就是说明作为董卓的心腹,被其视为左膀右臂的李儒也正式表态支持董守业了。要是普通的继承权问题,比如兄弟之间争夺父亲的继承权,那像李儒这种聪明人是不会轻易表态的,至少不会如此地明目张胆地表态。目前的情况,是干儿子与亲儿子的较量,这结果就非常明显了,一般人谁也不会猜不出结果。

    只要是脑子比较正常的人,都会在干儿子与亲生儿子之间选择亲生儿子,哪怕是亲生儿子的能力稍微差一点,只要不是差的离谱,结局都是一定的。

    李儒听到董卓表完态之后,接着说道:“此番如果守业继承父职,拜为破虏将军,那军中的一干将校都会知道太师的意思,将来守业做起事来,也可以放开手脚,得到西凉军上下的大力支持,如此方可以事半功倍。”

    董卓点点头,说道:“文优,言之有理,明日上朝你我该如此如此!”

    李儒道:“谨遵太师之命,今晚小婿再去联络一些大臣,让他们明日在朝堂上为我等张目助威。”

    董卓与李儒说完之后,又对董守业说道:“明日上朝我儿也一块去,到时你先在殿外等候,等黄门宣你时你再进殿面见小皇帝。”

    董守业答道:“孩儿谨遵父亲教诲!”

    董卓将肥胖的身躯扭动几下,换个姿势,看样子时长时间跪坐,身子有些乏了,董守业见状便说道:“父亲大人国事繁忙,但也应注意身体才是。”

    董卓笑了笑,说道:“为父年纪大了,身子骨比不上年轻时候了,将来这天下还是属于你们年轻人的!”

    董守业道:“父亲春秋日盛,自可长命百岁!”

    董卓闻言,说道:“常年征战沙场,落下许多老毛病。你可不要向为父那样,战事一起就冲锋在前,眼下你身为独挡一面的统军大将,应该居中调度指挥,万不可轻身试险,至于冲锋陷阵之事,我西凉军猛将无数,人选不可胜数!此事你要记在心上。”

    董守业听完,心里不禁感觉有些暖暖的,暗自下决定,要做一个物事,送个父亲董卓。

    '小说网,!'
………………………………

第七章 朝堂(一)

    第二日一早,董守业早早地起来,然后便骑着马跟随董卓的车架,前去上朝,一路上父子二人又闲聊了几句。

    到了大殿之外,董守业便按照董卓的吩咐在大殿之外静静等候。

    大殿之上,小皇帝刘协跟往常一样到大殿里客串一下,走个形式,刷刷存在感。其实他的工作非常简单,只要董卓同意的,他都同意;只要董卓不同意,那他也同意不了;要是董卓同意,其他大臣不同意的,这个就有些看点了,这时候一般董卓都会对与其政见不合的大臣要杀要刮的,轻则罢官免职,重则人头落地,反正就是一句话:与董卓作对没什么好下场。

    在董卓的英明领导下,朝会在友好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大家首先就当前的一些民生国计问题交换了一下意见,达成部分共识,然后又唠了一会儿磕,说了一下最近全国各地的情况,接着董卓又再次对关东诸侯进行口诛笔伐,对此大部分大臣选择跟风,不痛不痒地骂了几句。

    眼见没什么事,就要散朝了,此时有一人却突然出班,有事起奏。

    小皇帝刘协一看,这个人自己也认识,叫壶寿,是个新来的,参与上朝也就是不到半年的时间,应该是四个多月吧,具体的时间小皇帝刘协也记不清了,反正自己说话也不算数,记不记得此人的来路也无所谓。

    依稀记得这个壶寿现在官职应该是议郎。议郎这个官职品秩不高,但是可以参与朝政。不过,壶寿这个议郎是董卓提拔的,看样子应该是董卓的人。

    小皇帝刘协见到壶寿出班上奏,也不说话,反正有董卓在,自己即使说什么也是白说,干脆什么都不说,全都让董卓来处理。此时的小皇帝,还没有什么城府,倒是有些一般孩子的叛逆心理。

    董卓见状,便问道:“壶议郎,有何事要奏?”

    壶寿答道:“启禀陛下,太师,今有东中郎将、西园军上军校尉董白在洛阳击败叛贼孙坚,理应重赏?”当他提到西园军上军校尉的时候,朝上的很多人不禁感叹,当年上军校尉也是雄职,现如今也只是个没有多少分量的虚职,一个名号而已。

    董卓看着小皇帝刘协,刘协知道该自己说话了,于是问道:“那壶议郎以为,以董白的功劳当如何赏赐?”

    其他一众暗地里反董的大臣都是冷眼地看着董卓如何唱这出双簧。

    壶寿答道:“董白将军乃少年英雄,与我朝的霍去病霍骠骑相仿,微臣以为可拜其为骠骑将军,封冠军侯,以此来激励更多的英雄豪杰来为我大汉效力,报效大汉,平定四方的叛乱。”

    小皇帝刘协一听,顿时怒了,暗道:“董贼真是欺人太甚,这董白怎么能与霍骠骑相比,二者相差那可以说得上是十万八千里。”不过也不敢表现出来,怕董卓揍他。

    这边有人不干了,马日磾立刻出班说道:“陛下,壶议郎所议之事并不可行。霍骠骑是我大汉百年不出的人杰,董白将军虽然少年英才,但是比起霍骠骑还有所差距,若贸然授予其骠骑将军,冠军侯,恐怕天下人会说陛下与太师赏罚不公。”

    这马日磾这么一说,倒也合情合理,这时候的风尚都是比较谦虚,狂妄的人也许会自比自己是霍光,是管仲,但是没人会狂到说自己比他们还要厉害的。所以他这么一说,董卓方面的人也找不出什么反驳的理由。

    这时候,黄琬出班道:“臣赞同,太尉所言!”自从董卓不干太尉之后,将位子让出之后,便由马日磾来接任太尉,不过这个太尉对比董卓的那个太尉就太虚了。

    蔡邕此时也出班道:“臣赞同,太尉所言!”

    接着一大票大臣都投了对马日磾的赞成票。

    董卓见状,冷笑不已,果然不出自己所料啊!

    这时,李儒出班奏道:“启禀陛下,太师,陛下和许多大臣还未见过董将军,不如将董将军宣入殿中,让在座的诸位大臣见识见识这位少年英杰的风采,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小皇帝刘协看到李儒发话了,估计十有**是董卓的意思,便道:“准奏!”

    旁边的小黄门,以其作为太监所独有的声音喊道:“陛下有旨,宣东中郎将、西园军上军校尉董白进殿面圣!”

    接着殿门外的一个负责传令的小黄门,快步跑到董卓的车架旁边,找到正在等候的董守业,让他进殿面圣。

    董守业也不废话,便跟着小黄门进入大殿。

    进入大殿之后,董守业按照之前父亲董卓教他的关于上朝时的礼节,纳头便拜,口中说道:“末将董白董守业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末将甲胄在身,不能全礼,望陛下恕罪!”。原来这厮今天是武将打扮,穿了全身重甲,只能行半身礼,也就是半跪的那种。

    此时的小皇帝刘协知道董白便是董卓的儿子,哪还敢摆谱啊,赶紧说了声“平身”。

    董守业这才站起身来,将头抬起,看向那至尊宝座上的小皇帝。

    刘协此时也看向董白,之间眼前的这位将军,年纪约在二十岁上下,一身烂银铠甲。年纪轻轻,英武不凡。

    董守业这一身打扮虽然没有天下第一帅哥兼天下第一武将吕布那样风骚那样帅,可也能说得上是雄姿英发,朝气蓬勃,英武异常的帅哥武将一枚。

    小皇帝刘协也不住感叹:“如此良将却是董贼之子,不能为朕所用,可惜啊可惜!”这小皇帝见到吕布也曾这样感慨过,要说刘协还是不错的,有些能力,要是搁在太平盛世也是个有道之君,可惜身处乱世,一切皆是身不由己,无力改变。

    东汉时,也是个看颜值的时代,很多人因为长相不好,被人轻视,一身才华难以发挥,三国时最有名的便是张松、庞统、祢衡等等。

    大家看到董白,再看看董卓,差距还真不是一般的大,许多人私下里在嘀咕:“这董白小儿到底是不是董卓亲生的,怎么长相差距这么大!”

    其实,现在的董卓是因为肥胖而导致面目全非,在其年轻时也是个英俊帅气的好少年,虽然只是帅的一般般,但也算是个出众的人物,只不过,后来上了战场,脸上有了伤痕,相貌变形,再加之越来越胖,跟年轻时比就变得面目全非了。要是用董卓母亲的话来说,董白长的跟董卓年轻时几乎是一个模样,董卓也对这一样深表赞同。

    '小说网,!'
………………………………

第八章 朝堂 (二)

    董守业到了大典之后,也不说话,在末班找个位置站着,看看朝堂上会如何争斗。

    此时,李儒向马日磾问道:“马太尉,以您之见,这董将军立了功劳是否该封赏?”

    马日磾答道:“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董将军既然立功,那当然要赏!”

    李儒接着问道:“不知马太尉以为,董白将军该如何封赏?”

    马日磾沉吟一阵,然后说道:“以董将军之功劳,可封一杂号将军,不如就拜其为伏波将军!”

    李儒还是不肯松口,步步紧逼道:“马太尉一个小小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