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董卓之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董卓之子- 第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要说东汉末年的诸侯中最不差钱的就是这个袁术了,就连袁绍在一开始时都无法与之相比。袁术这家伙仗着袁家多年积累的底蕴,钱粮管够,快速扩充部队,势力增长极快。

    这时候的曹操、刘备等人麾下连五千兵马都凑不起来,还在东奔西走到处漂泊,而这袁术却是轻而易举的拉起了十万人马以上的队伍,可以说是字群雄讨董以来势力增长最快的诸侯,也是除了董卓以外,天下间势力最强的诸侯,就连其兄袁绍,和白马将军公孙瓒都无法与之相比。

    由此也可以看出在东汉末年一些世家大族的强悍之处。

    按照董守业的推测,既然袁术如此卖力,下了血本似的支持孙坚,那豫州、南阳地面的反董势力,甚至于一些其他州郡的反董势力,都有可能联合起来,归属于袁术的大旗下。如果袁术能够成功整合这些势力,收拢为其所用,那袁术的势力足以让天下侧目,直接改变天下格局。

    虽然关东联军也是群雄联盟,但总体来看依旧是一盘散沙,而且现在已经有不少诸侯从酸枣大营离开,各奔东西,关东诸侯联军也是名存实亡,时刻都有分崩离析的危险。

    现在也就是袁绍和袁术还在做做样子给其他人看,其他人都是想着保存实力或者是早有了离开的心思,毕竟西凉军也不是好惹的。

    若是袁术与孙坚成功整合这股力量,那等于是重新掀起一股反董lang潮,而且此次lang潮若是真的形成,势必是以袁术,孙坚为主导,二人的势力处于主导地位,那可比之前关东诸侯联军那样的一盘散沙要强多了,若形势真的发展成那样,西凉军的整体形势可就不妙了。

    现在的情形对于董守业而言,就是必须尽快整合手中的力量给孙坚迎头一击,痛打孙坚这只出头鸟,击败孙坚,挫灭袁术的威风,让那些正在摇摆不定,居中观望的势力,对袁术和孙坚失去信心,让袁术和孙坚无法顺利整合那些摇摆不定的观望势力,让天下人见识西凉军的兵锋,让他们不敢再起兵与西凉军对抗。

    想到这,董守业果断决定要对之前的战略进行重新的思考,修订。

    原先,董守业的战略是,自己率领这二千湟中义从,利用其超强的机动性以及无与伦比的速度,不断骚扰孙坚,让孙坚无法顺利北上,然后等骑兵的大部,也就是那八千骑兵与自己会和之后,再与屯兵阳城的胡轸部一万人马取得联系,到时候步兵大部也就是那两万多步兵也差不多已经到了洛阳,这时再命令洛阳的步兵大部南下与自己率领的一万骑兵会合。

    到时候董守业麾下步骑三万多人再加上胡轸的步骑一万人一起,以董守业为主,对抗孙坚的三四万兵马,只要稳扎稳打,只要董守业不是个军事白痴,那差不多闭着眼大打也不至于落败,只要董守业稍稍动动脑筋,击败孙坚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毕竟西凉军要比孙坚麾下兵马精锐多了。

    总体来说董守业相对于孙坚来说,优势明显,届时不用惊动屯兵偃师的徐荣部,依旧留徐荣在偃师稳定洛阳附近的局势。

    现在局势恶化至此,孙坚兵力大增,达到六七万人,这时候再坚持用二千骑兵去骚扰六七万的大军,估计也很难取得什么效果,很有可能是得不偿失,亦或是被孙坚设计吃掉。

    虽然董守业麾下的西凉军也算是比较精锐的部队,自信以手中现有的三万兵马也可以抵挡住孙坚的进攻,但那样一来就只能采用非常保守的战法,严防死守。

    一味防守,而不主动进攻的西凉军能算什么西凉军。

    乌龟壳内的西凉军,摒弃西凉军的一贯战法,那肯定是为天下人所笑。即使是那样,也不一定能百分之百抵挡住孙坚的进攻,毕竟用骑兵来防守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

    况且,洛阳城以及其所在的河南尹自从西迁长安之后,基本上就没多少人,广袤千里,难见人烟,跟空城也没有什么区别。

    洛阳城已然被西凉军放弃,但其存在政治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在来时董守业就已经对于此战战略目标了解的非常清楚了,此战主要是为了击破二袁对洛阳的夹击,最高目标是不让任何关东诸侯的势力踏足洛阳,最低目标是即使有诸侯成功踏足洛阳,也让其无法在洛阳站得住脚。

    简单地说,就是董守业看到谁就得揍谁,决不能让西凉军以外的势力在洛阳附近站稳脚跟。

    这个战略目标的设定就意味着董守业必须主动出击,向关东诸侯展示西凉军的军威,震慑关东诸侯。

    现在的情况对于董守业来说,这二千湟中义从要是对孙坚军进行骚扰战略,也很难取得多大的战果,毕竟对方人数太多了,就好像蚂蚁咬大象一样。

    而且董守业一直对孙坚的实力评估较高,这里面的原因就是董守业的便宜老子董卓多次在董守业的面前称赞孙坚的能力,让董守业小心堤防此人。

    董卓也是个高傲的人,关东诸侯中没有几个能进入他的法眼的,却惟独对孙坚另眼相看。董卓一直向董守业强调,孙坚勇武异常,善于用人,而且曾经长时间与董卓并肩作战,熟悉西凉军的战法特点,说不定就已经有了克制西凉骑兵的战法。

    ps:求鲜花,求收藏,求打赏,求评论,如果您喜欢本书,还请大力支持'小说网,!'
………………………………

第十五章 过往恩怨

    董守业想到孙坚有可能已经掌握了克制奇兵的办法,当下不敢大意,便决定立刻放弃骚扰战略,马上从兵马藏身的霍阳山中秘密撤出,算算时间,军师贾诩、大哥徐晃、二哥张辽率领的八千骑兵也差不多改到了预定会合的位置了。

    于是,董守业再次领着人马秘密北上,到达新城县附近,派出游骑,在附近寻找之前与众人约定的暗号。董守业虽然率领二千骑兵先行,剩下的八千骑兵随后而来,但是董守业命令两股部队之间随时保持联系。或是暗号,或是直接游骑传讯。

    不多久,游骑回报,已经找到大部队留下的暗号,董守业大喜立刻让人发出信号,通知部队会合。

    马上就有信号响应,又过了一个时辰,两支人马成功会合。

    然后,董守业升起中军大帐,召众将前来议事。

    很快,贾诩、徐晃、张辽、典韦、华雄便都来到了中军大帐。

    董守业看到一个个熟悉面孔的到来,原本因为孙坚兵马暴涨所带来的担忧也被冲淡了不少,看着麾下的这般文臣武将,董守业的信心很快得到恢复。董守业举得就凭目前麾下的文臣武将,即便是遇到再强的对手,董守业也敢与之斗上一斗。畏惧敌人从来都不是董守业的风格,也不是西凉军的风格。

    西凉军的战力风格自董守业之父董卓起就已经养成,那就是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对手都要果断出击,战斗到底。现在董守业麾下的军队也沿袭了西凉军的传统,在董守业的率领下,这支部队阳刚锐气,敢打敢拼,由于首领是年轻人,这支部队有着一股年轻人的朝气,充满活力,积极向上。这也是董守业给麾下部队灌输的灵魂。

    董守业首先开口问道道:“军师,你们是什么时候到达新城县附近的?”

    贾诩答道:“回禀公子,我等是昨日午时之后到达此地,然后便留下信号,隐藏起来,静等公子率部与我等会合。”

    董守业一听,非常高兴,出声说道:“如此只比我们湟中义从慢了不到两日的时间,看来你们的行军速度也差不多要到每日行进二百里了,比我们也慢不了多少,看来你们一行相当顺利啊!”

    贾诩又开始谦虚了,出声道:“赖公子洪福,我等一行相当顺利。不知公子这边情况如何?”

    董守业脸色一正,说道:“诸位,之前本将率领二千湟中义从先行一步,与大家分开之后,我率兵快速前进,只用了四日多一点的时间就已经到了新城,然后派出探子,到梁县附近侦查,探查到孙坚还没有进入梁县,依旧停留在鲁阳。不过此时形势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就说之前咱们的情报已经过时了,没有参考价值了,现在的孙坚获得了袁术的大力支持,不久其兵马就会达到六七万人,孙坚早年曾与我父一起在西凉并肩作战,因此对于我军的战法战术也是相当理解,而且此人当年一直与我父不和,敌视我父,而且几次三番暗中进献谗言,想置我父于死地,幸亏天佑我父,使得此人的阴谋没有得逞,关于这方面各位可能了解不多,倒是华雄将军可能是略知一二。”

    华雄接着说道:“公子说的不错,此人当年的确多次想谋害丞相,还好没有得逞。当年的华某还只是个统领着五十人的小队长,当时听到孙坚欲谋害丞相的消息之后,全军上下皆是愤慨不已,在几个将校的带领下,大家伙收拾手中的兵器,便要杀出营去,结果了孙坚那厮的性命,为丞相解恨,却不料消息走漏,传到丞相耳中,丞相拦住我等,严令我等不许出营闹事,大家伙不敢违抗丞相的命令,只得作罢。但要是说道孙坚此人的本领武艺,倒还是真有几把刷子。孙坚这厮在战场上敢打敢拼,勇于冲锋陷阵,罔顾生死,打起仗来不要命,比许多西凉人还要疯。而且在谋略上也是不凡,丞相曾多次在我等面前夸奖过此人。尤其值得说道的一件事就是在一次小规模的遭遇战中,孙坚这厮竟然指挥麾下的二千步兵击败了参与叛乱的二千多人的羌胡骑兵,简直是不可思议,不知道这家伙到底是用了什么方法,按理说二千骑兵机动力远非二千步兵可比,就算是用骚扰战术也能慢慢地蚕食完二千步兵,当时又是遭遇战,孙坚这厮也没有什么可以坚守的防御工事,竟然能取得这样的战果,真的是匪夷所思,以华某之见,此时多半是虚报战果,无中生有,给自己邀功而已,事实上根本就没有发生。”

    董守业听完华雄的讲述,心中一动,若有所思。董守业这厮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大天朝,信息广阔,远非这些古人可比,而且华夏五千年什么样的稀奇事儿没有发生过,很多事在华雄这些“古代人”看来很稀奇,在董守业看来却是非常的稀松平常。

    对于步兵击破骑兵,自汉朝以来的二千多年历史上,有无数步兵战胜的案例,也有无数步兵以少胜多击败骑兵的案例。

    虽然说骑兵对阵步兵总体情况下优势明显,骑兵对步兵的胜率也是极高,但在各种情况下,各种特殊的条件下步兵都可以取得完胜骑兵的战果。很多的战例华雄这些古代人没有见识过,没有听说过,自然对于孙坚的偶尔成功赶到匪夷所思,但是董守业心中却是可以肯定孙坚所取得的战果是真的。

    在董守业看来,有些人生来就是为了创造奇迹的,就拿袁绍与曹操的官渡之战来说,当时大部分人看好袁绍,觉得曹操没有什么把握能够抵挡住袁绍,袁绍入主中原的形势已成定局,但是曹操的表现确实让**跌眼镜,竟然成功地击败了比自己强大异常的袁绍,继而席卷河北,让整个天下的大局趋向明朗。而袁绍却在官渡之战一败涂地之后,大病不起,再也没能东山再起。

    ps:求鲜花,求收藏,求评论,求打赏,若果您喜欢本书,请大力支持'小说网,!'
………………………………

第十六章 以步克骑?

    董守业听到华雄讲述孙坚曾经率领一支两千多的步兵成功击败一支人数在两千左右的羌胡骑兵,董守业觉得此事十有**是真的,便陷入了沉思之中。

    这时麾下众将在听到这个消息这后,也有的跟董守业一样陷入沉思,也有的与周遭的人小声地议论起来。

    对于这个消息无论是相信还是怀疑,此事的震撼性还是的确存在的。

    这时,徐晃出声说道:“元帅,如果这个消息属实,那么我军之于孙坚军的优势便不那么显著了。西凉军最擅长的便是骑兵作战,骑兵是我军的王牌,眼下的情况是孙坚很有可能已经掌握克制我西凉骑兵的办法。倘若不是如此,那孙坚也不敢如此大张旗鼓,其意分明是想让天下人知道其有必胜的把握”

    在这里有人会疑惑徐晃为什么会将董守业称作为元帅。

    董守业初次领兵之时便是以西园八校尉之一的中军校尉领兵出征,后来在河东讨伐白波黄巾军中大放异彩,立了莫大的功劳,其老子董卓便将董守业升任为上军校尉,统帅西园军,并且负责重新整合西园军。自此曾经声名赫赫的西园军落入董守业之手。

    西园军的统帅便是被汉灵帝亲封为西园军元帅,西园军的第一人任统帅便是上军校尉蹇硕。现在董守业也是以上军校尉的身份统领西园军,所以麾下也有许多人私下里称之为“少年元帅”。

    元帅这个词也不是汉朝时出现的,历史上最早有记载的元帅是先轸。先轸此人是春秋时著名的军事家,是”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耳的麾下大臣,是晋楚城濮之战、秦晋崤之战,两场重大战役的指挥者。城濮之战,晋国击败楚国成为天下霸主;崤之战晋国全歼秦军主力。元帅先轸作为这两场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战役的指挥者,可以说得上是基友元帅之名,也有元帅之功绩。

    董守业也非常喜欢先轸这个人物,再加上后世电视剧中经常称呼这个元帅那个元帅的听起来也是威风极了。

    徐晃作为董守业的结拜大哥,在平常一些私下里或者非正式的场合徐晃都是称呼董守业为三弟的,但是由于军议是正式场合,最是讲究上下尊卑、上令下行的地方,徐晃自然不能随随便便地成董守业为三弟,那样也是有点损害董守业的威严,会让董守业麾下的一些将士轻视董守业。而徐晃作为董守业的结义大哥,算的上是董守业的兄长,长辈,自然不能像一般将士那样称董守业为“公子”,所以徐晃与张辽二人便索性在正式场合称董守业为元帅。

    贾诩此时也是出言说道:“公子,徐晃将军所言不错,依贾某之间,那孙坚即便是没有把握能完全在正面战场上击败咱们西凉铁骑,依此人对我西凉军的了解,相信他也一定是掌握了一种方法,可以与我西凉军对抗,甚至是压制我西凉骑兵的冲锋,遏制西凉骑兵,就算是再不济,估计也是能让我西凉骑兵的进攻难以取得什么比较理想的战果,因此,对于孙坚这个人,公子是不得不提防,务必要提前做好骑兵优势无法发挥的心理准备。”

    董守业摇了摇头,苦笑道:“没想到这个孙坚还真是个难啃的骨头。”

    贾诩想了想,说道:“公子,眼下我西凉骑兵的优势既然已经不存在了,我军即使聚众三万余人,再加上胡轸将军的一万余人,二者相加,总共才四万余人,而根据公子在前线所获得的情报,孙坚的兵力已经达到六万五千人,而且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因此我军的兵力优势已经丧失。在将来的战斗中,孙坚军的人数可能会达到我军的二倍,甚至还远远不止于二倍,因此现在的情况是我军需要立刻更改之前的战略,集中全部力量,给孙坚全力一击。”

    张辽此时问道:“眼下军情紧迫,现在再向长安的丞相大人求援,在时间上恐怕已经来不及了。”

    董守业的脸上倒是没什么表情,刚刚陷入沉思,倒不是因为怕了孙坚,怕孙坚有方法可以克制西凉骑兵,而是在思考孙坚究竟是用了那种方法,毕竟在眼下的这个时代,可以有效克制骑兵的方法不多,比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