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天的狂奔,公孙度一行数人终于在傍晚时分,抵达了辽东郡最西边的城池——辽隊城(也做辽队)。
“这……也太破败了点吧!”阳仪看着辽隊城那破损不堪的城墙,下意识就说出了口。焦路和涂易很是赞同的点了点头。
柳毅什么都没有说,只是瞪了阳仪一眼,觉得他不应该这样说话。
徐荣眼底闪过一丝悲哀,面上也似乎有了些变化。
公孙度则是心底一沉,感觉到了沉沉的压力,或许辽东会比想象中还要荒芜啊!
“走,进城!”公孙度深吸一口气,扬起了马鞭。徐荣等人紧跟着驱马跟在后边,一同入城。
城门处早已没了守门的士兵,只有几个装模作样的家伙守在城门处充作守城人员,不过看样子勒索过往行人的可能性更大,嗯,虽然似乎并没有人进出,但看起来就是。
对于公孙度等人一看就知道不是他们能惹的,却是话都没有说一句。
街道上没有半个人影,街道两旁的房门也是紧紧地关闭着,有的房门,或者窗户甚至残破不堪的斜着耷拉在地上,若不是在城门口看到过人,以及城内那升起的三五道炊烟,看起来完全不像是有人居住,而是一个已经荒废的城池。
又走了一段,还是如此,公孙度心底叹了口气,轻声道:“走吧,我们直接去城西军营,看看里边现在是什么情况。说不定今天晚上我们就要住在军营里边了。”
几人自是同意,于是折向西行。
军营的破败,和大街两旁的房子如出一辙。
虽然早有所料,但公孙度等人还是有些失望,对辽东太守、辽隊县长的失望。(PS:汉代县的长官为县令或县长,以万户为划分界限;以上,称县令,以下,则称县长。)
辽隊县变成现在这副模样,有丸子等异族的责任,但这些人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哎~”
公孙度叹了口气,道:“走吧,我们进去。进去之后,大家先检查了一下军营各处,看还有没有士兵在此居住,如果有把他带过来,我有些问题想问问,如果……”
“没有的话,就算了。”
公孙度有些萧索的说完,便翻身下马,当先往军营里边走去。徐荣几人点点头,也跟着翻身下马,走进军营,按公孙度所说分开查看军营的情况。
这些对他们来说,可以说是驾轻就熟。
很快,公孙度就得到了军营中似乎还有人居住的消息,但数量应该不多,也就一二十人的样子。只是并未看到人影,若不是徐荣心细,发现有一个营房有异常的话,恐怕会错过。
“升济,城门处的那些人不像士兵,街上也没有士兵巡逻,这些士兵又不在军营,会不会是有人霸占了军营?”徐荣觉得不太对。
公孙度想了想,回道:“这些暂且不说,他们既然在此居住,肯定会回来的,就是不知道是不是每晚都回来。”
徐荣点了点头,显然对于军营如此破败,心底有些不畅快。
公孙度见此,向柳毅使了个眼色,然后说道:“先不管这些,我决定暂时以此地为据点,一面打探辽东全郡的情况,一面看能否在这里招募到一些青壮,先把他们训练起来。”
柳毅本来还奇怪公孙度给自己使眼色干嘛,听到这话,就赶紧附和道:“没错,目前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先把我们的居住地点打扫干净,安定下来再说。”
徐荣反驳道:“我觉得暂住一晚倒是不错,明天还是继续赶往襄平为好。”说完,就紧盯着公孙度,希望从他嘴中得到肯定的回答。
然而,徐荣失望了,公孙度摇了摇头,不由勃然变色,道:“升济,昨天说好的是保护辽东的百姓,怎么今天就变卦了?”
公孙度没有想到徐荣会有这么大反应,苦笑道:“亭方,难道我在你眼里就是一个出尔反尔之人么?”
“那你为何?”徐荣不解。
公孙度摇头叹息道:“亭方,在辽东郡来说,辽隊县已经算是很靠内了,但是这里都破败到了如此地步,可想而知襄平等靠外的县会是怎样一个情况。所以,我们应该暂时再次安置下来,待打听清楚情况再说。”
徐荣这才知道自己误解了公孙度,张口欲要道歉。公孙度却抢先道:“亭方,我知道你也是关心百姓,并不是有私心,所以不用多说。只是……”
徐荣见公孙度面上充满了忧虑,不由说道:“可是什么?”
话刚出口,他就知道自己犯傻了。
果然,公孙度的回答验证了此事——
“其余各县的情况恐怕会出乎意料的坏,也不知道丸子到底是将他们杀了,还是掳走了,抑或是内迁了。”
最后边的这个情况可能性很低,因为无论是公孙度还是徐荣等人,在此之前都没有听说有普通百姓离开辽东。也是,当初能来辽东的普通百姓,多半是活不下去,或者不敢待在中原,现在又岂能回去。
之后,一连五六天时间,公孙度并未见到居住在军营内的那些可能是士兵的人,倒是出去打探消息的徐荣、柳毅、阳仪等人已经归来。
情况正如公孙度所说,辽隊的情况相对而言还算是好的,其他的几个县,诸如新昌、安市、汶县、西安平等县,包括辽东郡治襄平都可以说是十室九空,没剩下几个人。辽东郡可以说名存实亡了。
而朝廷却全然不知,一点反应都没有。这让徐荣、柳毅、焦路、涂易的面色都不好看,哪怕他们早有所料,哪怕之前已经经历过上谷郡的突变,还是如此。
“升济,现在我们该怎么办?”
………………………………
第12章 东夷
“升济,现在我们该怎么办?”
柳毅突然问出这话,让徐荣几人的目光都汇聚到了公孙度身上。同时也把公孙度吓了一跳,不过是因为太过突然,而不是因为毫无准备。
稍微收拾了一下心态,公孙度说道:“有道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今的局面,我们则应该首先明确一件事。”
“什么事?”柳毅应和道。
公孙度不着痕迹的给了个赞许的眼神给柳毅,然后说道:“那就是我们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百姓,保护他们不受异族的侵扰,维护辽东的安定。尤记得陈汤将军说过‘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是何等的胸怀!如今高句丽等小小异族,竟然屡次犯我州郡,劫掠百姓,我们岂能坐视?”
“你们说,能吗?”
一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激起了徐荣等人胸中的热血,听到公孙度发问,当即高声应道:“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此时徐荣恍然忘记了之前的坚持,不过等他胸中的热血平复之后,却没有后悔,反而是庆幸……
“好!”公孙度抚掌笑道,“既然目标已经明确,那接下来就是明确我们到底有多少本钱了,只有有着足够的力量,才能去完成目标。是不是这样?”
徐荣五人齐齐点头。
公孙度微微一笑,道:“那好,现在都说说你们打探到的情况,尤其是各县目前还有多少人在,其中又有多少青壮?”
言毕,公孙度首先看向徐荣,显然他对徐荣的重视是要超过柳毅四人的。柳毅四人倒是没有介怀,毕竟他们是知道徐荣的本事的,比他们强多了,更受重视也是应该的。
徐荣没有想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稍作沉吟便说道:“襄平城内大约有一千户人,青壮约占一到两成。周边村镇的情况更差,加起来都和城内仅仅是差不多,不过青壮应该要多些。”
接着公孙度又看向柳毅,柳毅便接着说道:“我去的是西安平,因为距离稍远,了解的情况可能没有亭方这么详细。”
顿了顿,又道:“城内约有五百户人,青壮更是不到一成。至于周边村镇,我听说已经没有什么人了。”
西安平的情况竟然到了如此地步,公孙度忍不住问道:“这消息准确吗?”
柳毅面色严肃的点了点头,道:“虽然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是我在城内打听了一下,得知有许多人就是从周边的村镇逃到城内的,所以应该八。九不离十。”
公孙度面色难看,但事情还得继续,又看向阳仪。
“平郭和北丰二县可能因为位置的缘故,每县约有千户,包括周边村镇,青壮约有两成。不过,我听说高句丽因为嫌东沓和沓渚路途太远,又没有多少油水,便没有前去劫掠。所以,我觉着如果我们去那里的话,可能会有大收获。”
说完,阳仪就眼巴巴的看着公孙度,似是希望能获得褒奖。
可是,公孙度的面色却更加难看了,而且不仅是他,就连徐荣也是如此。
阳仪看出不对,诧异道:“是我说错话了吗?”
公孙度没有说话。徐荣看了看他,转头对阳仪说道:“你没有说错话,但是因为你不是辽东人,所以不知道辽东一些真实情况。”
“什么真实情况?”徐荣的话,成功引起了柳毅等人的好奇,不由问道。
“辽东郡下有十余县,可以说是大郡了。但是实际上并不是,除了因为地处东北,离都城太远的缘故以外,还有人口太少,以及东沓、沓渚等几个县的缘故。”
“他们名义上属于朝廷,归于辽东郡管辖,但是实际上却是由其中的氏族掌握真正的权柄。”
“什么?”阳仪听完忍不住大叫起来,“这怎么可能?朝廷怎么可能允许这样的氏族存在?”
柳毅开口慢了半拍,只能瞪了阳仪一眼,然后眼巴巴的看着徐荣,等他解释。焦路、涂易也是如此。
徐荣却再次转头,看向了公孙度,道:“升济,要不,还是你来说吧?”
公孙度也是知情的,不过他和徐荣不同,徐荣是因为从小在这里长大,加上他父亲在辽东一带还算有几分能耐,能知晓其中隐秘也是正常;而他,则是因为上辈子作为李元霸的时候,曾经看到过一些关于辽东的记载,其中就有东沓、沓渚等三县的特殊地位。
想了想,公孙度觉得由他来说也不错,可以提高自己在柳毅、阳仪等心中的威信,也能提高在徐荣心中的地位,为今后将其留在身边打下基础。
公孙度有了决定,但没有立即说话,而是起身去里间拿出一块兽皮,将他铺到面前的桌案上:“你们来看。”
徐荣、柳毅等人齐齐起身,来到公孙度的桌案四周。
“这是我这几天找到地图,它包括了整个辽东郡。”
公孙度简单介绍了一下地图的来历,以及范围,然后指着其中某处说道:“你们看,东沓在这里,沓渚在这里。他们地处辽东西南突出去的这一角的尖端,已经处于辽东的边缘,与其他县的距离也是甚远,联系上自然也就不是那么紧密了。”
柳毅等人也看出了这个问题,都点了点头。
公孙度又道:“这是他们地理因素,因为联系不紧密,自然受到朝廷的约束力也就大减。”
“而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这里靠海,海风海浪那是常有的事儿,按理说,这里不应该有城池。”公孙度心底还有句话没有,那就是,“就算是两千年后,人们对于台风也是没有办法,现在就更不用说了。”
“那为何会有东沓、沓渚的存在呢?”
公孙度环视了众人一眼,即便是知道这里受氏族控制的徐荣也是一脸不解,笑了笑,说道:“不知道你们知不知道辽东校尉还有个名字叫什么?”
柳毅、阳仪不知,将目光放到了徐荣身上,想来他既然是辽东人,肯定是知道的。
徐荣也不负二人的期望,说道:“东夷校尉?”
啪~
公孙度抚掌道:“没错,就是东夷校尉。”
“或许你们觉得这个东夷校尉的名头来源便是高句丽、扶余、娄挹、乌桓等异族的原因。然而,最初设置东夷校尉的时候,更多的是为了东沓、沓渚等三县的前朝遗民。”
柳毅、阳仪等人都被这话吸引了注意力,徐荣则是一脸的若有所思。
公孙度见此暗道:果然,徐荣就是徐荣!
面上一笑,公孙度又道:“大家应该都知道商朝时期,东夷屡次进犯,可以说,周取商而代之就有东夷的助力。周时,初期国力强盛,几乎覆灭了这个帮他们取代商的助手。少数东夷人,和不愿受周通知的商民,便一同跨越大海,来到这两个地方。之后秦代周,汉又取代了秦,一些前朝遗民,效仿这一做法,之后渐渐的就形成了东沓等几个由氏族控制的城池,直到朝廷将辽东纳入版图,他们才从名义上归附于朝廷,但实际上,还是归他们自己管理。”
柳毅等人没有想到东沓等县还有这样的来历,实在是大涨了见识。
徐荣眼中闪过道道精光,他也没有想到公孙度居然知道的比他还多,还要详细。他仅仅是因为得知这里的人是前朝遗民,至于是秦,还是周,就不得而知了,现在可以说既解了他的一个疑惑,也加重公孙度在心底的分量。
………………………………
第13章 形势严峻
涨了见识不假,但是有着这样一股不稳定的力量在背后,没有人会觉得安稳。想象一下,数百年,上千年的发展下来,这三个县,肯定不会是那么简单的。
废话,若是简单的话,朝廷早就将其灭了无数遍了。
气氛就此沉闷了下来。
公孙度见这样不是个事儿,严肃道:“诸位,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但是,我觉得,眼下不是想这些的时候。况且,他们安份了上千年,不会轻易就打破固有的传统的。”
徐荣、柳毅等人闻言点了点头,面上的沉闷缓解。
公孙度这才放下心来,看向焦路、涂易,道:“焦路、涂易,说说你们收集到的情况。现在只有先摸清辽东的底细,才能确定下一步应该怎么办!”
焦路、涂易点了点,然后说起了收集到的消息。
他们二人去的是新昌、安市、汶县等三县,其中汶县和安市各有八百户左右,而新昌仅有六百多户,其中青壮应该在一到两成。周边村镇三县加起来约有千户,青壮近三成。
公孙度默算了一下,整个辽东,除了东沓、沓渚等三县,以及还有两三个人口本就不足五百户的小县以外,其余各县加起来才不到九千户,青壮也只有两成左右,也就是大约在一两千的样子。
算起来,整个辽东郡,还没有许多县的人多。要知道许多比较大的县,甚至有万多户人。这真是……
形势严峻呐!
公孙度、徐荣、柳毅、阳仪四人都是觉得压力甚大,面色甚是严肃,焦路和涂易则是感觉到气氛不对,紧紧地闭上了嘴巴,生怕因为露出半点动静,引起大家的注目。
呼~
良久,公孙度缓缓吐出一口气,又缓缓的说道:“诸位,我知道现在情况很是严峻,甚至可以说就算我们将所有适龄的青壮招募过来,不过一两千人,根本难以抵抗丸子的侵扰。而且,我们将青壮都聚集起来之后,耕地将面临无人耕种,造成无数人来年吃不上饭的糟糕局面。”
“但是,我们难道就什么都不做了吗?”
“难道不久之前达成的一致意见就这么放弃了吗?”
公孙度声音越说越高,最后甚至是吼了起来——
“不,绝不,哪怕最后就是死,我也绝不放弃!绝不放弃!”
高昂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