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好运加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之好运加身- 第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请陛下移驾到现场看看。”张辅下马行礼后道。

    选作演习的地方是山中一块开阔地,没有名字,张辅只好含糊过去。

    朱祁镇笑容满面道:“摆驾。”

    这一场演习看得他龙颜大悦,要是战场上能这样把瓦剌军干掉,那就大快人心了。他清楚除了“雷鸣”空掷,遂发枪填充白色粉末之外,其余的都跟实战没什么区别。这次演习给他极大信心,御驾亲征之心更加急切。

    谁不想做开疆拓土的明主?他并不例外。

    …………

    “参见陛下。”三方军士一齐行礼,山呼海啸之声一如午门外。战败一方并不气馁,败在遂发枪手下,没什么好说的。

    “平身。”朱祁镇道,对立于战败一方阵前的薛诜道:“薛卿辛苦了。”

    三千营是骑兵,和瓦剌军的作战方式相同,这次被特殊对待,扮演瓦剌军,遭受三千营和神机营左右夹攻。


………………………………

第181章 狩猎(四)

    眼看已方军士一个个中枪“阵亡”,薛诜破口大骂,嗓子都骂哑了。可是在皇帝驾前,他却不敢有半点不愉之色,只是嗓子嘶哑,声音不难免听,道:“臣惶恐。”

    开战两个时辰全军覆没,能不惶恐吗?

    朱祁镇安慰道:“薛卿以一敌二,实属难能。遂发枪乃是神器,卿虽败犹荣,朕不怪罪就是。”

    全军覆没很没面子,但皇帝既然说不会追究,又给足自己面子,薛诜只好行礼道:“谢陛下宽宏大量,臣感激不尽。”

    朱祁镇转头对一脸狂喜,站在薛诜身旁的宋瑛道:“卿和薛卿一并检验军士,看伤亡多少,报上来。”

    白色粉末由将作匠的匠人特制,两营的粉末不同。朱祁镇这是要他们呈上数据,以便分清各营的战力了。

    薛诜怔了一下,道:“陛下,五军营有神机营助阵,无法看出臣营的真实战力,此举于臣不公。”

    “无妨,朕心中有数。”

    宋瑛也道:“薛侯爷不必担心,陛下自有公断。”

    你是胜利者,你当然这么说。薛诜心中怨念满满,腹诽不已,转头见张宁一脸平静站在旁边,便道:“张大人,你可全都看到了,还请帮本官说一句话。”

    让全军覆没的人,检查伤亡,不是笑话吗?除了再次出乖露丑,能有什么后果?为了面子,薛诜很是抗拒皇帝的命令。

    所有人的视线落在张宁脸上。这一仗,他们全被“雷鸣”震住了,对张宁已佩服得五体投地。没错,火药是利器,可自宋末出现至今,没谁能用好它,稍一不小心便炸伤自己,有时候炸伤己方的人数反而比敌人多。这也是成祖设神机营,只在此营用火器的原因了。

    实在是火药这东西代替不了兵器啊。

    可是就在今天,就在刚才,“雷鸣”深深的震撼他们,不仅威力巨大,更让他们不敢相信的是,使用的军士没有一人炸伤,“雷鸣”在他们手里,就像使用多年的兵器一样,想往哪扔就往哪扔,想让它什么时候爆炸就什么时候爆炸。

    这样才能让火药发挥最大威力嘛。

    和视觉效果强烈的“雷鸣”比较起来,遂发枪便显得太平淡了。一枪伤敌一人,哪及得上一炸一大片?

    张宁道:“薛侯爷,陛下心中有数,此战非你之过,而是遂发枪威力巨大。陛下想检验的是遂发枪,以及神机营军士的枪法。”

    不少人心道:“原来如此。”

    薛诜恍然大悟,对朱祁镇行礼道:“要是这样,臣领谕就是。宋侯爷,这就走吧。”

    神机营不用说,那是毫发无伤,只能他和宋瑛一起清点伤亡人数了。

    三千营成立之初只有三千人,之后一代代更迭,却一直保持三四千之数。五军营人数虽多,骑马却只有几万人,多的是步兵,这次出动的骑兵人数和三千营相当,倒不存在人数占优的问题。不过肯定优中选优,人人身强力沉,是百战老兵就对了。

    宋瑛道:“薛侯爷,请。”

    两人自去。

    朱祁镇对满面红光,笑得合不拢嘴的顾兴祖道:“顾卿可能保证神机营中全是这般战力么?”

    这次演习,神机营可是大大露脸,不说别人,顾淳这次就立了大功,请立世子肯定容易得多。想到自己多次请立顾淳为世子,皇帝一直留中不发,几个儿子不服长孙袭爵,更是频繁在背后搞小动作,弄得他头疼无比。这下好了,儿子们再也不敢乱来。

    “陛下放心,这次接受御阅,臣随意点了一队军士,并无特别。”他拍胸脯保证。

    张宁望了不远处踌躇满志的顾淳一眼,再望向神机营全营列队的方向,太远,瞧不清队首刘念的五官。

    朱祁镇颔首道:“这样就好。”

    不久,宋瑛和薛诜并肩而来,一齐躬身行礼,由宋瑛禀报:“陛下,五军营伤亡不到三成,约一千人,其中伤着要紧部位的约两百人。即,亡约两百人,伤约八百人。三千营军士伤在刀枪之下者,约九百五十人,其中亡约一百八十人,余者皆伤,中神机营遂发枪而亡。”

    每营的伤亡都可辨识,很容易清点。

    “这么说,如果没有神机营助阵,五军营反而败了?”不少通过这组数字听出玄机的文官们窃窃私语。

    杨荣和杨溥不约而同瞟了杨士奇一眼,眸中露出钦佩之意。他们府中同样有嫡出的孙女,只有杨士奇以联姻的方式把张宁绑在自己家族的战车上,有张宁在,就算杨士奇架鹤西去,杨家也不必担心。偏偏张宁又年轻得不像话,最少能庇佑杨家五十年。

    杨士奇满怀赞许的目光望向张宁。张宁朝他微微一笑。

    朱祁镇大为高兴,道:“朕都有赏。”

    “陛下,张大人献遂发枪和‘雷鸣’有功,理该在赏赐之中。”杨荣行礼道。

    他一来替杨士奇说话,两人是多年同僚兼好友;二来是投桃报李,自从张宁开商税之先河,银子就源源不断流进国库。他再不用为缺银子花愁。

    “张卿么,朕要重赏。”朱祁镇道。

    文官武将全都竖起耳朵,且听皇帝要赏张宁什么。

    两样利器面世时,你便赏过了,难不成再赏一次?不会趁机封我为侯吧?张宁可是清楚得很,朱祁镇和悠悠交好,巴不得她早点下嫁。他无声自语的同时凝神细听。

    果然,朱祁镇停顿一息,道:“诸卿已见识过‘雷鸣’和遂发枪的威力,我朝手中有这两样利器,定能杀得敌军望风而逃。张卿功不可没,着封为兴昌侯。”

    “……”鸦雀无声。

    真封侯?张宁意外了,因为遂发他,他得以封为兴昌伯,这还不到一个月,就封侯,兑现他对太皇太后的诺言。皇帝是在借机嫁妹吧?

    有同样想法的朝臣不在少数,人人看看张宁,再看看杨士奇,眸中露出异色。这当中又以杨荣和杨溥最为强烈,杨荣是高兴,杨溥则眼神复杂。

    “谢陛下。”张宁行礼道。

    皇帝接下来就要让和郡主以及杨家小姐完婚了吧?不少人觉得,今天这场御阅是为张宁迎娶郡主而设。

    张宁圣眷也太隆了。


………………………………

请假一天,明天更新

卡文了,到现在还没写完,只好请假,泪奔。明天二更。
………………………………

第182章 君恩

    主要目标完成,而且超出预期地完成,朱祁镇心情大好,准参与御阅的将士饮酒,每人三盏,护卫之职便交给没有参与御阅的将士。

    一时间欢声雷动,将士们齐呼:“谢陛下隆恩。”

    朱祁镇失笑,准你们喝酒便隆恩了?要不准你们喝酒,朕岂不成了昏君?

    一桌桌宴席在空地上摆开,参与御阅的将士们碍于在皇帝御帐前,不敢高声喧哗,不敢猜拳,却个个十分高兴,推杯换盏,三盏酒喝完,便不客气地抢肉抢菜吃,气氛极为热烈。

    御帐中,朱祁镇高坐主位,身为统帅的张辅和新晋兴昌侯张宁分坐下首两桌。

    朱祁镇嘉奖三大营指挥使时,张辅一直站在旁边,就像这场演习跟他没有关系似的。其实他才是除了张宁之外,功劳最大的人。

    商量时,张宁提议一定要让“雷鸣”发挥该有的威力,如果连三军都不清楚这东西的威力,真正上了战场,他们怎么配合?又怎么有必胜的信心?只有让他们眼见为实,他们才有底气,才知道这东西的厉害。

    这就是鼓舞士气最简单最快捷的方法了。

    再一个,张宁提出,演习不能有伤亡,让将作匠制作不同的白色粉末,以做区别。至于真正的排兵布阵,却是张辅。

    这次封赏自然有他的份,他位列勋贵之首,已经封无可封,朱祁镇便荫其子孙,封他的嫡孙女为县主。

    如今更是赏宴于他。

    除了张宁这个怪物圣眷隆重,天天得以和朱祁镇一块儿吃饭喝茶吃点心之外,大臣们一年半载也没有一次这样殊荣。特别在这种特殊时刻,这样的殊荣更具有非凡意义。张辅神采奕奕,腰板挺得笔直,好象一下子年轻三十岁。

    “老臣敬陛下一杯,恭喜陛下得国之利器。”他起身向朱祁镇敬酒。

    朱祁镇先不即饮,而是望向张宁。

    张宁要是不明白,那就白活两世了。他同样端酒盏起身向朱祁镇敬酒:“臣敬陛下一杯,祝陛下征伐瓦剌马到功成。”

    “哈哈哈。”大笑声中,朱祁镇一饮而尽。

    张宁和张辅落坐,朱祁镇笑吟吟道:“朕意欲亲征,不知两位贤卿觉得怎么样?”

    主要问张辅。这件事,朱祁镇不止一次和张宁提过,张宁的态度很明确,亲征可以,但要做好准备,怎么准备都不为过。对这点,朱祁镇很认同,御驾亲征不是儿戏,动辄数万甚至数十万将士的性命,更是事关他在史书上的评价,岂能不准备万全?

    张辅狂喜之下情绪激动,可并没有就此忘形。他略一沉吟,道:“陛下想学成祖征战沙场,原也未为不可。只是沙场上战况瞬息万变,要及时做出应对,陛下恐怕会受累。”

    张宁从不知道张辅这么会说话。明明担心朱祁镇应付不了战场上的情况,指挥不了军队,在有利局面下输光家底,却说成担心他受累。

    身为臣子,怎么能让皇帝受累呢?皇帝受累,还要臣子们干什么?朝廷养那么多人,不是要为君分忧的吗?

    朱祁镇自也听出张辅未尽之意,道:“朕御驾亲征,三大营随朕出征,卿为统帅。”

    要这样的话,那完全没问题啊。张辅对自己的统兵能力很自信,毕竟少年起便随成祖征战,朝中像他这样既有资历,又有这么高地位的老将真的不多。

    张辅起身行礼道:“陛下厚爱,臣万死不辞。”这就答应了,也间接同意皇帝亲征。

    又敲定一件事。朱祁镇高兴得差点跳起来。张辅是能阻止他亲征的少有几个人之一,只要他不阻挠,阻力便少很多。

    “卿可着手安排。”朱祁镇笑容满面道,对张宁更加佩服。赐宴张辅,趁机提出亲征一事,是张宁事先向他提议的,这个时候说,张辅答应的机会最大。

    “臣,领谕。”张辅郑重道。打仗可不是儿戏,自然要提前着手准备,张辅可以想像自己接下来有多么的忙碌。

    朱祁镇右手虚按,道:“坐下说话。”又吩咐贾小四:“给张卿再送两样菜过去。”

    在御帐中赐宴,还是按照在宫中的规矩,朱祁镇居中而坐,独自一桌,下首安放两桌,分坐张辅张宁两人。两人的菜都是朱祁镇赏的,也就是从他的大桌子上移过去。

    贾小四答应一声,就近移两样菜过去。

    “谢陛下。”张辅这个激动啊,都说张宁圣眷隆重,天天陪皇帝吃饭喝茶,这次他的待遇可是超过这小子了,皇帝赏菜给他,没有赏给张宁。

    张宁笑眯眯看着张辅,只要他能把也先灭了,皇帝优待他一些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朱祁镇注意到张辅瞟向张宁的眼神,意识到什么,道:“送张卿两样菜。”

    都是张卿,不过贾小四自然是懂的。他熟知张宁的口味,挑了两样他爱吃的菜过去。张宁起身谢恩毕,坐下吃了起来。

    朱祁镇心情极好,多吃了一碗饭。

    君臣用餐毕,将士们也吃得差不多了,见朱祁镇出帐,纷纷站了起来,有的站得急,带翻椅子,一个个行礼道:“陛下。”

    “肉够不够?不够再宰杀几头猪。”朱祁镇温声道。

    有资格在这儿用餐的都是参与御阅的将士,这一餐,酒虽只有三盏,肉却管够,很多人吃得满嘴流油。可谁会嫌肉多呢?听皇帝这么说,将士们欢声雷动,齐声喊:“谢陛下。”

    皇帝够意思,这样的明君,上哪找去?军士们人人心生感激的同时,心里有了不惜以身报君的想法。

    朱祁镇微笑颔首,虽没有走近将士们的餐桌边,但他往这儿一站,士气便空前高涨。

    那些没有参加御阅,此时换防警戒的将士听到这边的欢呼声,一个个脸色极不好看。他们也想在皇帝跟前一展身手,这不是没被选上吗?不少人甚至想,肯定不是自己能力的问题,而是和上司处得不好的缘故。

    刘念就是这样想的。他望向御帐所在的方向,眉头皱得紧紧的。从他这儿望过去,只能看到御帐一角,因为顾兴祖循私,他才被替换,要不然这会儿在上面喝酒欢呼的一定是他。

    刘念觉得很有必要和张宁说一声,要不是张宁,顾兴祖能有现在这般荣光吗?老家伙太忘恩负义了。


………………………………

183章 不满

    对分站朱祁镇身边的两人,将士们同样投去羡慕的目光,可谁也不敢幻想有朝一天,自己能得此殊荣,那是祖坟冒青烟还不一定能企及的高度。

    张辅就不用说了,历经四朝,少年时便随成祖东征西讨,是德高望重的朝中重臣,勋贵之首。

    另一位虽是少年之姿,他们同样只有羡慕的份,不敢有别的心思。自太祖创立大明至今,以弱冠之年得以封侯的,也只有这位了。

    无数将士望向张宁的目光只有羡慕。

    在皇帝跟前,还是低调些好。张宁笑微微地当起透明人,可将士们并不这样想,而是对他大加赞赏,只是没人有机会走到他跟前,把如滔滔江水般的赞美之辞告诉他而已。

    朱祁镇站一会儿走了。赐宴的御帐是为御阅临时搭建,方便皇帝坐卧休息的,安营扎寨的御帐并不在这里。

    他这一走,将士们便放开了,又刚宰杀几头猪,热乎乎的肉不断端上来,人人吃得酣畅淋漓。三盏酒喝完就没了,他们以茶代酒,喝得极为畅快。

    顾兴祖、宋瑛、薛诜先后过来请张辅和张宁过去坐席。

    张辅身为统帅,不好推辞,被他们簇拥走了。

    张宁却借口早起累了,回自己的营帐。

    演习达成既定目标,而且没有军士伤亡,张宁心情很好,不过五更,也就是凌晨三点起床到现在,一直绷紧神经,确实有点累了。他估计朱祁镇也一样,所以提前退场了。

    他让任荣取来山泉水,准备烹茶,刘念来了。

    全军安营扎寨的地方有三层警戒,刘念负责第三层,若真有闯入者,第一层警戒会发信号,现在啥事没有,刘念交待几句,悄悄摸了过来。

    “你怎么知道我回来了?吃饭没有?快坐下。”张宁招呼他,把壶放带来的小火炉上煮。

    刘念哭丧着脸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