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好运加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之好运加身- 第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陛下有心了。”张宁道。

    贾小四道:“不知这礼可合张大人心意?陛下说了,若这礼不合大人心意,大人要什么,尽管去内库挑选。”

    内库是皇帝的小金库,朱祁镇这是自己掏腰包送的礼。

    在场的官员眼珠子差点掉下来,可以随意去国库挑选,这是多隆的的恩宠?

    张勇也吓了一跳,知道儿子在皇帝面前吃得开,没想到和皇帝关系这么铁。

    “请公公回复陛下,臣对这礼很满意。”张宁苦笑道,难不成真去开皇帝的内库?有些事得适可而止,不能给个颜色就开染坊。

    贾小四装糊涂道:“大人满意就好,咱家这就回去复旨。告辞。”

    “公公用完酒饭再去。”张勇抢着挽留,递过早就准备好的荷包,里面是什么,在场众人自然无法知晓。

    贾小四推辞不肯收,道:“伯爷不必客气。咱家就是不奉陛下口谕行事,也要来一趟的,至于酒饭嘛,那倒不用。”

    “公公的礼,末将不敢受。”张勇把贾小四来的时候送的礼递了过去。

    贾小四哪肯收?两人当着在场所有官员的面推让。张宁实在没敢看,道:“父亲,贾公公一片好意,我们就收下吧。”

    “大人说得没错。”贾小四松了口气。他力气没张勇大,好几次差点被张勇推得站立不稳。他心甘情愿送礼,张勇这么搞法,倒弄得他很不好意思。

    张宁从父亲手里接过两人推让的锦盒,没打开看,不知装的什么,招手叫在廊下侍候的小厮:“交给清儿吧。”

    贾小四喜道:“张大人,伯爷,咱家告辞。”拱了拱手,没理会在场的官员,转身走了。

    张勇抢着送出门,贾小四有些无奈,我希望张宁自己送,我有话跟他说呢。

    贾小四说的是实话,朱祁镇不让他走一趟,他也要过来,因为他有事求张宁帮忙,宫里耳目众多,说话不方便。没想到张勇这一诚惶诚恐,白白浪费一次机会。

    唉,看在他是张大人父亲的份上,不跟他计较吧。贾小四无声自语,要换作别人这样事事抢着来,他肯定得便在皇帝面前递话,让这人当不成副总兵。

    京城勋贵多如狗,闲散的多了去了。

    张勇毕恭毕敬送贾小四出门,张宁和在场的官员谦让一回,分主宾坐了,说起闲话。官员们奉承如潮,张宁但笑不语,众人正说得热闹,张勇送完贾小四回来了。

    原主记忆里,张勇是一个喜欢在客人面前训斥孩子的父亲。张宁哪肯被当众落了面,以公务繁忙为由离开大堂,走了出来。

    转过庑廊,就见在大门口迎客的小厮迎面走来,道:“公子,杨首辅和杨阁老连廖诀而来,小的这就去禀报老爷。”

    杨士奇和杨荣一起过来?

    两人这一来,满朝文武除了杨溥,全都来齐了,自己的面子可真够大。张宁暗自吐槽,道:“顺便告诉老爷,我迎了出去。”

    两人一块儿来,不会为了亲事吧?


………………………………

第134章 敲定

    还真被张宁猜中了。

    杨士奇得知张勇回京当晚便想请杨荣过府拜访,谁知却接到张勇的请柬,请柬上写明于三天后大宴宾客,庆贺张宁封爵。他便改变主意,决定到时邀杨荣一块儿过来,敲定亲事。

    张勇之所以会派人送请柬给他,也是因为有说亲的由头在里边,要不然他一个伯爵、副总兵,怎么会给当朝首辅送请柬?

    杨荣也收到,他是媒人,也在必请之例。

    老仆久为门子,最懂迎来送往这些事。大门口站满了人,都是四品以下的官员,哪能让双杨和他们混在一起?一边让小厮飞奔入内通报,一边为两人带路,引两人往大堂来。

    张宁走到半路便遇上他们。

    老仆自行到大门迎客,张宁和两人边走边聊,一起去了书房,路上遇到仆役,让他请张勇来书房。

    大堂上的官员听说杨士奇和杨荣亲自到来,再次震撼,待得有人提及两家正在议亲,又恍然。不知谁小声嘀咕:“有个出色儿子就是好啊。”

    连首辅这样的人家都上赶着结亲。

    不知谁说了一句:“首辅算什么,张大人极有可能成为郡马呢。”

    “什么?”

    “不是说郑王瞧不上张大人吗?怎么可能结为亲家?”

    “你说的是老黄历了,那是张大人未曾发迹时,如今张大人炙手可热,谁不想有这样一个乘龙快婿?”

    “不知张大人会选谁?”

    大堂上议论纷纷,书房里,张宁和杨士奇、杨荣分宾主而坐,小厮上了茶,张勇也赶到了。三人重新见了礼,张宁退到末座。

    “伯爷在大同苦守,可真是劳苦功高。”杨士奇笑着奉承了一句。

    张勇同样笑道:“当年幸亏老大人提议,末将才有去大同的机会,这份恩情,末将可一直铭记在心。”

    听说本来要派顾兴祖去,后来还是杨士奇觉得张勇更合适一些。后来顾兴祖上下活动,终于谋了神枪营指挥使一职,这是后话。

    杨士奇笑道:“些些小事,何须挂齿?”心里却暗呼侥幸,要是当年阻拦,孙女的亲事一定想都不用想了。

    杨容儿对张宁十分动心,对这门亲事十分满意。

    张勇转头对张宁道:“当年你还小,为父为谋一份差事四处奔走,最后还是首辅大人慧识人,向陛下举荐了为父。”

    其实就是在大同有副总兵的缺时,在条陈上写上张勇的名字。这还是四五年前的事,朱祁镇还小,国家大事全由三杨和太皇太后拿主意,杨士奇觉得张勇合适,他哪会有异议?于是张勇去了大同,一呆就是四五年。

    你就没考虑过孩子的教养问题吗?张宁在心里吐槽完,向杨士奇道谢:“多谢大人。”

    “不用客气。”

    一直没怎么说话的杨荣笑道:“你们俩就要成为亲家了,这么一点小事确实没必要再提。伯爷,张大人已经和你说过了吧?老夫可是借了你的名义,向东里提亲,东里也答应了。”

    要是张勇反悔,他岂不是成了笑话?当媒人,也担着责任不是。

    张勇起身正正衣帽,杨士里和杨荣不知他要干什么,就见他郑重向杨荣行了一礼:“多谢阁老大人成全,末将这里谢过。”

    阁老为媒,这规格很高了。

    杨荣抚须笑道:“老夫这就放心了。你远在大同,书信来往不便,老夫虽征得张大人同意,却有擅自作主之嫌。说实话,老夫可是担心得紧。”

    担心什么,那就不用说了。

    张勇道:“末将接到首辅大人的亲笔信,即刻回书答应这门亲事,只是一时没有合适的媒人人选,要不然早就请媒过门提亲了。阁老大人仗义,可是成全了末将了。”

    他以为和杨士奇书信里说妥就行,压根就没想过媒人的事,哪里想到杨士奇让杨荣出面当媒人呢?

    “看来我抢到美差了。”杨荣笑得极早畅快,道:“能给杨大人当媒人,老夫很荣幸啊。”

    杨士奇笑道:“那是自然。”

    有张勇这话,亲事总算真正敲定下来了。事实上,两人通了书信,也可以算定下了,只是杨士奇不肯让孙女受半点委屈,才要求走完流程。

    张勇转头笑斥张宁道:“傻小子,还不上前见过岳祖父?”

    杨士奇抚须微笑,一脸怡然自得,摆明了早就等张宁上前见礼。

    张宁起身来到杨士奇面前,行礼道:“孙婿见过岳祖父大人。”

    “快快起来。”杨士奇受了他的礼,待他要直起身才抢上扶起,时间拿捏得刚刚好。

    看不出啊,这么大年纪身手还这么敏捷。张宁暗暗吐槽,顺势起身。他身子还没站起,小厮在门外道:“老爷,公子,郑王来了。”

    屋里有那么一息静得落针可闻。然后杨士奇的声音响起:“郑王来贺喜?”

    小厮看了张勇一眼,见他没有阻止自己回话,便道:“是,郑王送了四色礼物。”

    杨士奇和杨荣对望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狐疑和欣喜。狐疑自然是不相信郑王仅仅来贺喜,欣喜则是庆幸亲事已定,郑王就算亲自上门提亲,也迟了。

    张勇满腹狐疑地道:“快请。亲家和阁老请到花厅用茶,阿宁陪我去迎郑王。”

    藩王上门,礼数自然应该周到。

    杨士奇和杨荣随小厮去茶厅,张宁和张勇则向大门口走去,张勇一边走,一边道:“阿宁,你说郑王会不会提起亲事?他要提起亲事,我就大声告诉他,你已说了首辅的孙女。”

    这门亲事真让他脸上有光,不好好打郑王的脸都不行。

    张宁道:“父亲就没想过为儿子同时结两门亲吗?”他想两个都娶好不好?

    “结两门亲?怎么可能?”张勇怔忡了一下,道:“郡主不可能为妾,首辅的孙女同样不可以。儿子,你这么想,很危险啊,别搞不好两家都得罪了。”

    万一杨士奇一气之下悔婚,岂不竹篮打水一场空?

    张宁道:“不会的。郡主和杨家姑娘常在慈寿宫见面,两不虽没有深交,却彼此佩服。郑王和首辅不同意,自有她们劝解。”

    还能这样?张勇忘记迈步,呆呆看着儿子。


………………………………

第135章 要脸子

    那天,郑王从慈寿宫离开,还没想好怎么把女婿抢回来,便被拉去饮宴,继续醉生梦死的生活。

    要不是百姓们闻风而动,争先恐后去吃安乡伯府的流水席,安定郡主府的婢仆们当奇事谈论,被尿急起床的郑王听到,他还不知道张勇回京了。

    张勇回京了,得趁这个机会把悠悠的亲事定下来。郑王赶紧换了衣服,坐马车赶过来。老仆请他稍等,让小厮入内通报,他不高兴地道:“孤来,是给安乡伯面子。”

    他是谁?是奉诏进京的藩王,是当今皇帝的亲叔叔,小小的安乡伯大摆宴席,他肯亲临,那是给面子好吗?

    老仆谦卑地道:“王爷请勿动气,我家老爷和公子很快就迎王爷入内奉茶。”又让帮忙迎客的小厮抬官帽椅过来,道:“王爷请坐。”

    “让孤在这里坐,把孤当什么了?”郑王一指台阶上、大门口站着喝茶的送礼官员,一个个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官阶似的,都穿着官服呢,道:“你这奴才,让孤和这些人混在一起?”

    “小的不敢。”老仆谦卑依旧,道:“王爷说笑了。”你不就想径直进去吗?宫里的公公都得在这儿等,何况你。

    “你这奴才就是这个意思。孤打死你。”郑王抬腿就踹。他是来议亲的,哪能真把人家的老仆打死,不过做做样子,显得他不屑与那些四品以下的官员为伍。

    他可是藩王,要传出去他到安乡伯府贺喜,和低级官员一起在大门口呆着,哪怕只呆一小会儿,也很没面子的。

    老仆轻松避开,腰更弯,语气更卑微,道:“王气消消气,老爷和公子这就过来。”

    “你这奴才就会糊弄孤。”郑王说着再次抬起腿,这次没踹过去,张勇和张宁到了。

    张勇刚才被儿子说得一怔一怔的,这会儿脑子还没转过弯,反应慢了。张宁见郑王趾高气扬抬腿朝老仆踹去,顿时不乐意,道:“王爷腿下留情。”

    张勇好多年没见过郑王了,两人身份悬殊,当年郑王没有就藩时,他也只远远见过,,并无交集,这时听到儿子的话,不由上下打量郑王两眼,见他趾高气扬,不免想起求亲被拒的事,顿时火冒三丈。你都拒绝亲事了,还来做什么?

    郑王骂道:“你小子见了孤不行礼?”

    孤好歹是你未来岳丈好吗?

    张宁无奈道:“每次见王爷,王爷都是这么怒气冲冲。我说王爷,凡事看开些,别动不动就发火嘛。”

    “你小子这是教训孤吗?”郑王瞪眼。要不是爱女钟情于他,孤管你是谁,肯定踹了再说。

    张宁道:“不敢。只是本官两次见王爷,王爷不是动手,就是动脚,上次要打本官,这次要打仆役,这脾气也太大了些。”

    “什么?你竟然挨打?”张勇一听儿子挨打,一下子冲到郑王面前,勉强行了一礼,道:“臣一向奉诏守大同,儿子留在京中,失去管教,若有冲撞王爷之处,还请王爷恕罪。”

    虽然是陪罪的话,但语气很冲,跟吵架无异。

    “这……”郑王一时不知怎么回答,过了两息,才道:“安乡伯,你不请孤入内饮酒吗?”不快快把孤迎进去坐了上首,就站在这里说话?

    张勇道:“臣庙小哪敢迎王爷这么大一尊佛?王爷若要怪责犬子,臣愿代领罪责。”你想做什么,尽管说,老子接着就是。

    你一介武夫怎么能不配合?郑王继续瞪眼。

    张勇不甘示弱地瞪回去。

    两人大眼瞪小眼,互瞪了几息,郑王一把推开张勇,袍袖一拂,大步走进门槛,看得在场的官员全都傻了眼。

    安乡伯敢和郑王叫板不奇怪,人家的儿子是皇帝跟前的红人,可郑王怎么不拂袖而去,而是进了人家的府门呢?

    这剧情不对啊。

    见两人杠上,张宁刚要上前打圆场,郑王出人意表的举动也让他很是不解。不解归不解,还是得跟上:“王爷,你有什么事?”

    郑王回头看他一眼,道:“去书房说。”

    书房是什么人都能去的吗?那得是亲近之人才有资格进。张宁道:“请王爷花厅奉茶。父亲,你也一块儿去。”

    张勇瞪眼道:“为父没空,你接待他好了。”老子才懒得看他的脸色。

    郑王停步转身,道:“安乡伯,孤今天过来有事找你,你也一起来。”

    “你说一起来就一起来?本官没空,这满堂宾客还等着本官去接待呢。”张勇丢下一句,跟着进大门去了,不过走的却不是甬道正中那条道,和郑王走的不同路。

    这是当众不给孤面子啊。郑王气得直跺脚,眼看张勇越起越远,只好对张宁道:“让你父亲回来,孤有正事和他谈。”

    你这一来就踹我府上的老仆,不是谈事的样子啊。张宁道:“王爷有什么事,跟下官说也一样。”

    “不一样。这事你做不得住。”

    我做不得主?什么事?张宁笑着打趣道:“不会为了郡主的事吧?”若真是这样,把父亲劝回来也未为不可。

    “要不是为了郡主,孤会到你这里来吗?快去。”郑王喝道。老子这都亲自上门谈亲事了,你父亲还这么摆谱,真是岂有此理。

    若真为了亲事,那倒可以。张宁喊一个路过的小厮:“快去请老爷回来。”又伸手做请:“王爷,这边请。”

    “去书房。”郑王坚持。

    去书房就去书房,有什么所谓。张宁随即扬声对去找张勇的小厮道:“请老爷到书房。”

    “这还差不多。你比安乡伯聪明多了,难怪小小年纪就这么有出息。”郑王夸道。亲家虽然不怎么样,女婿还是不错的,这门亲事他结定了。

    张宁道:“王爷,你夸我就夸我,不许辱及家父。”

    “好好好,我不说。”郑王见张宁的不高兴全写在脸上,妥协道。

    “这边请。”张宁当先引路,把郑王带到书房。

    这间书房刚才杨士奇和杨荣曾在这里用过茶,敲定亲事,两人去花厅后,婢仆才收拾好。


………………………………

第136章 蛮不讲理

    书房里,小厮已上了茶,郑王喝了两口,道:“你这茶不错,不过不如我时常喝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