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乐不可支道:“醉仙楼最好的不是菜肴,是姑娘,你本末倒置啦。”
………………………………
第131章 父子相见
张勇在路上接到喜报,没看完便从马上站起来,把送信的仆役和亲兵们吓了一跳。仆役没想到一向持重的伯爷竟有如此孩子气的一面,亲兵则以为府里有祸事。
他连续看了三遍,把信折好揣怀里,扬鞭道:“快走,快走。”
亲兵快马加鞭追上去喊:“大人,发生什么事?”
“公子封伯爷了。快走。”张勇吼一嗓子,跨下骏马早如离弦之箭般飞了出去。
公子封伯爷?几个亲兵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脸不解,大人就是伯爷,这还生龙活虎呢,公子就成了伯爷?
张勇人逢喜事精神爽,夜以继日地赶路,五天的路程只用了两天,差点把马累死。看到京城高大巍峨的城门时,他大喊一声:“回家啰!”
是的,他回来了,在儿子强爷胜祖时。
进出城门洞的人很多,大家都有序在排着队,就见马蹄声响,不知哪来的几匹马扬起漫天灰尘,吓得大家伙都躲到一旁,生怕被马踏了。
守城军士来不及上前盘顺,眼前一花,几匹马已冲进去了。
“哪里来的?”守城军士大喊,追了上去,可追不到一箭之地,冲进城门的人已跑得无影无踪。
张勇带亲兵气势如虹冲到安乡伯府,跳下马背对没看清他的脸的老仆道:“去请公子。”
“大人回来了?”老仆听到声音高兴坏了,答应一声转身就跑,跑了一段路,跑不动了,扶墙喘粗气。
…………
“老大人回来了?”张宁接报又欣喜又担心,俗话说知子莫若父,不知道张勇会不会发现自己的异常?可很快,他便觉得,就算有异常也合理,现在的他已经不是天天上街打架的叛逆少年了。
他放下手头的公务,即刻回府。反正都要面对,何必拖延?不如早点面对。
马车驶进侧门,停在滴水檐下,张宁刚掀车帘准备下车,一个长相俊朗,和他这具身体有七八分相似的中年男子迎了过来,一部茂密的大胡子在胸前飘啊飘。
缘自原主的熟悉感油然而生,张宁自然而然的张嘴,一句“父亲”还没叫出口,中年男子已大声道:“阿宁,为父回来了。”
“父亲。”张宁道,跳下车,上前两步,行礼道:“见过父亲。”
他跳下车,表现得像十五六岁的少年,既打消张勇的疑虑,又显得见到父亲十分喜悦。
“免礼。”张勇哈哈大笑,一把抱住儿子,道:“为父三年没回来,你长高了,出息了。为父高兴得紧。”
你高兴归高兴,能不能别把抱得那么紧?张宁不好挣扎,只道:“儿子喘不过气了。”
张勇臂力过人,这一用力,张宁差点没被勒死。
“你已经是兴安伯、指挥使了,怎么还这么娇气?”张勇埋怨了一句,松开双臂,道:“亏得你以后不用上战场,要不然为父还不担心死?”
其实你之前一直很担心,所以才一直没上奏章请立我为世子吗?张宁腹诽了一句,道:“父亲什么时候回来的?”
这话完全是废话。
“刚进府就让人去叫你回来了。来,咱们父子到书房说话。”张勇一把把住儿子的手臂,朝书房走去。
张宁顺着他的脚步,和他一起去了书房。
进书房,关上房门,张勇神神秘秘道:“告诉为父,你怎么做到简在帝心的?”
“怎么了?”张宁不解。实在是张勇的神情太有问题,由不得他不问。
“陛下只信任王振,除了王振,谁也不信,怎么突然这么宠信你?儿子,你不会……”张勇说到一半吞吞吐吐起来。有些话,他放在心里很久了,只是一直没敢对任何人吐露,今天回家,当然要当面问儿子。
张宁转念便明白张勇的儿子,失笑道:“父亲说什么呢?陛下和钱皇后夫妻情深,儿子却凭实力赢得陛下信任的。儿子是今年唯一一个通过校阅的勋贵子弟,进了锦衣卫后,献遂发枪和弹丸的图纸,劝陛下收取商税,又第一交税,如今户部还派人每天去户部收税呢。光是商税这一项,就为朝廷带来数不清的银子。”
没错,周平等人现在还在户部收税。招募帐户先生的告示还有限,十天一次考试,通过的人为周平等人打下手,考察一段时间后再行接替周平等人的工作。
“你做这么多?”通过书信,张勇知道儿子通过校阅,进了锦衣卫,在宫里当值,也知道儿子搞了个纺织厂,陛下御赐牌匾。他名下几间商铺交税他是知道的,管家老关写信告诉他了,他却不知道这条计策是儿子所献,更不知道儿子献什么遂发枪和弹丸图纸的事。
儿子怎么这么能干?他凝视儿子,见他依然稚嫩的脸庞上充满自信,不由感叹:“三年不见,你长大了。”
怅然若失之意充塞胸臆。儿子长大了,再不是那个顽劣的孩子,已经能建功立业了,他也老了。
没看出异常就好。张宁的精神一直高度紧绷,张勇任何细微的表情和眼神都逃不过他的观察,见他感叹,放心不少,笑道:“儿子长大不好吗?”
“好是好,为父也好了。”张勇一捋胸前的大胡子,苦笑道:“为父还自夸臂力过人,却不曾已是年近四十了。”
他今年刚好四十岁。唉,不服老不行呀。
“父亲一点不老。”张宁笑道:“如果父亲不留这么一大部大胡子,只在上唇留两撇修剪得很好看的胡须,肯定年轻十岁。”
“哈哈哈,我儿子会夸人了。有这个本事,到哪都不吃亏。”张勇开心大笑,笑完道:“为父又不是刚留胡子那两年,哪能只在上唇留什么小胡子?你当官、升官,咱家都没大肆庆贺,这次为父回来,一定要好好摆一次酒。”
来了。张宁笑道:“父亲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你高兴就好。
“老关呢?怎么没见他?”张勇兴致很高地道:“先摆流水席,再唱三天,不,五天大戏。这礼么,咱就不收,咱家不缺这点钱。”张勇大气地道。
………………………………
第132章 热闹
安乡伯府,不,兴昌伯府摆流水席了。
据说安乡伯府前的路面摆了一百桌,谁都可以去吃,吃完抹嘴就走,不用随礼,也没人驱赶。
京城百姓闻风而动,等着吃席的百姓排了老长,时不时还有人为争抢位子吵了起来。原因无他,只因为摆流水席的是张宁。
自从太祖设立锦衣卫,还没有指挥使这么亲民过呢。别的不说,就冲他这身份,也得去蹭一顿啊,待老了,可以和子孙们夸口,老子可是吃过张宁的席面的。
安乡伯府门前车马如云,贺喜的宾客一拨接一拨,老关笑得脸都僵了,唱名的小厮喊得嗓子都哑了,帐户先生记帐记得手酸,没办法,人太多了。
戏台子搭在花厅院里,地方有些狭小,客人们依然热情高涨,不少人边点评戏子的唱腔,边望向向大堂的方向。他们都是在大堂和张勇见过礼,然后随小厮到这儿看戏的。
不少人心想,老子要是有这么争气的儿子,肯定不止摆一百桌流水席,肯定不会收贺客的礼,你老小子也太小气了。
有资格送礼,能到花厅看戏唱茶的,当然不是泛泛之辈。只有四品以上的文武官员才能迈进安乡伯府大门的门槛。
四品以下,只能送了礼,在门房坐一会儿,喝杯茶,然后告辞走人。因为人太多,有很多人等了半天,也没能等到进入门房,只好在大门前站着喝完杯,再站一会儿,然后走人。
府里的厨子、小厮们忙坏了,不过忙归忙,一个个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只要老爷公子升官封爵,再忙他们也是开心的。
外面鼓乐喧天,张宁的院里却清清静静,虽有丝弦之声传进来,却不妨碍他和刘念、顾淳、薛翰等人说话。
刘念和顾淳再次请假出营,薛翰听到风声,也跟了过来。
刘念是府里的常客,一向享有不经通报进府的特权,这特权张宁并没有收回去。他和顾淳在神枪营训练军士时,曾吹嘘过,这次顾淳便缠着他一起过来。
三人在大门前和门房看到满满当当身着补子的官员,再看到刘念大摇大摆挤过人群,进了大门,老关不仅没有阻止,反而上来行礼,都心服口服。
以顾淳现在的官职,只能站在大门口喝一杯花,薛翰是白身,只能去吃流水席,如今靠刘念,居然混了进来。
刘念得意洋洋,道:“阿宁应该在府吧?”
“不一定吧?”顾淳猜测:“没见他迎客。”据他收到的消息,今天满朝文武几乎全都出动,一二品大员到的也不少,张勇肯定要陪重要的客人,按理说,张宁应该在门前迎客才对,可他们刚才进来,只见到老关。
“一定。”刘念自信满满。
薛翰已经落下一截,不敢开口,只是敬畏地看着两人猜测张宁的行踪。
“我说阿宁肯定在书房,你要不信,我们打赌,输了的醉仙楼请一顿好了。”刘念自从吃过一次醉仙楼后便念念不忘,却说不出醉仙楼哪里好。
“好,赌就赌。”顾淳一点不服输,道:“我猜阿宁一定进宫,没在府中。”
三人边说边去张宁所居的院子,进门就见张宁手执折扇坐在廊下,边喝着加冰的酸梅汤边摇扇子。
“我没说错吧?”刘念得意。他穿开档裤就和张宁玩在一块儿,张宁什么脾气他会不知道?这人哪,最烦迎来送往的事,一旦遇上这些事,肯定躲起来。
“没说错。”薛翰应声,对刘念又佩服一分,这人真是张宁的知交,能不佩服吗?
顾淳不解,道:“阿宁怎么在这儿?”
张宁笑道:“你们吵了一路吧?”
刘念和顾淳说话声挺大,离得老远他就听到了。他的院子离大堂和花厅挺远,大堂的再热闹,也传不到这儿,花厅的丝竹之声是传到了,却很小。
“他不信你在这儿。”刘念大大咧咧道,在张宁下首坐了。
顾淳不解,道:“你怎么在这儿?”
他自认为和张宁很熟了,说话也渐渐放得开,再说,张宁平时显得很好说话的样子,也让他的胆子大了一些。
“阿念不是说了吗?”张宁笑,道:“家父也对我这毛病无可奈何,只好随我去了。”今天是为他封爵而庆贺,张宁其实很想在人前风光一回,无奈记忆中原主不喜欢这种场面,为不在张勇面前露馅,他只好装作不喜热闹的样子,独自在这里发呆。
顾淳和薛翰都有些吃惊,心想,幸好你只需让他们害怕你即可,不需在乎他们的感受,要不然岂不得罪人?
刘念让清儿端酸梅汤来,道:“所以我才过来陪他嘛。”
以前但凡安乡伯府有喜事,都是刘念陪在张宁身边,而张宁一定是躲起来的。
“现在还有我们俩。”顾淳忙道。
“对对对,还有我们俩。”薛翰不甘落后道。
三人陪着张宁说话喝酒,倒也自有一番乐趣。
看看快到中午,张宁吩咐清儿做几个好菜端来,就见老关气喘吁吁跑来:“公子,快,快,陛下赐了一块玉佩。”
皇帝送礼,不管送的什么,都倍有面子。
张宁还没动作,薛翰的嘴已张得可以塞进一颗鸭蛋。
顾淳则站了起来,恨不得现在就冲出去,把御赐的玉佩接下,佩在腰上。
刘念已连声催促:“快去,别让宫里的公公久等。”
“来的是谁?”张宁淡定问老关。
“贾公公,他说他也有薄礼。”老关眉飞色舞道。皇帝和太监都送礼,自家公子这面子够大呀。
张宁起身走了出来,后面刘念、顾淳、薛翰像小厮似的紧紧跟随。
贾小四已被张勇迎到大堂,香案也摆了起来了,来宾虽多,但鸦雀无声,只等正主儿到来,受了皇帝御赐的礼物。
贾小四小身板站得笔直,满面笑容和张勇说着话,并没有皇帝近侍的傲气,在场的官员们暗暗纳罕,这位贾公公也太好说话了吧?他平时不是这个样子啊。
张勇有些焦急,面上却不敢露出来,只是不停奉承这位只有十四五岁的小太监,生怕他不耐烦。
………………………………
第133章 皇帝的礼物
贾小四极会察言观色,发觉张勇有些紧张,道:“小张大人公务繁忙也是有的,伯爷不必在意。”
在场的官员有的由衷感叹:“难怪贾公公小小年纪便能和曹公公一争长短,确实会做人。”
有的则对张宁更加敬畏:“连贾公公都得看张大人脸色,何况我?”
大同的监军太监一向飞扬跋扈,张勇没少受他的气,对阉人有本能的畏惧,这时更加惶恐,道:“公公请稍待,老夫这就去叫犬子过来。”
“不用不用。”贾小四好脾气地道:“咱家就在这里等。”
张勇哪敢真让他等?急着亲自去找。两人一个转身要走,一个要拦着,相让不下,看得官员们目瞪口呆时,张宁来了。
“这是怎么了?”
“儿子,你可来了。”张勇如遇救星,接待贾小四,他很有压力,生怕一句话不慎,便给儿子惹来麻烦。
贾小四道:“恭喜张大人,咱家道贺来迟,别怪。”
张宁先向父亲点头回应,再对贾小四道:“有劳。”接着一一和在场的官员打起招呼。
官员们连道:“恭喜。”
一番热闹后,贾小四传皇帝口谕,再打开一个精美盒子,里面是一块晶莹剔透的玉佩。他递上玉佩。
张宁接了,无声嘀咕:“我又不是女人,送我玉佩做什么?”
在场的官员们大夸张宁简在帝心,眼神却有些暧昧。张宁哪看不出来这些家伙的心思,故意问贾小四:“陛下怎么会送本官这个?”
玉佩这东西,是能随便送的吗?朱祁镇心思细密,怎么可能不清楚这东西只能赏后宫嫔妃?他这么做的用意何在?
贾小四道:“陛下原想送一套文房四宝,临了又想大人日常只佩一块玉佩。这玉佩么,还总佩一会儿便取下来,有心送大人这个,大人也好轮换着戴不是?于是让取玉佩挑选,挑到一半,又觉不妥,还是咱家觉得,大人为人洒脱,不在乎这个,陛下想送什么便送什么。陛下才下了决心。”
皇帝亲自挑选送给张宁的礼物!在场的官员都听到贾小四一语带过的话,不由天雷滚滚。就算皇帝要凑个趣,赏张宁,也不用亲自挑选礼物,何况为赏什么费尽心思?
张宁在皇帝心里的份量可想而知!
有些本不想送礼,只是见人人都送,不得不随意敷衍的官员,后背瞬间出了一身冷汗,不知张宁会不会去翻礼册?要是见自己送的礼太过普通,会不会挑自己的刺?
张勇则一脸疑惑地看儿子,他有两份俸禄,一份爵位,一份官位,名下又有商铺,收入在勋贵中算不错了。父子相依为命,他一向不在京中,府上婢仆不多,张宁一向不缺银子,为什么会戴同一块玉佩,以致皇帝以为他只有一块玉佩,决意赏他这个?
张宁哭笑不得,看来以后得多备几块轮流戴。一旦需要好运加持时,玉佩应该戴在那里才能发挥作用,还得好好想想。
“陛下有心了。”张宁道。
贾小四道:“不知这礼可合张大人心意?陛下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