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全能纨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第一全能纨绔-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徐齐霖摆了摆手,笑道:“没这个道理。不是你们要卖,而是我非要买。虽说是野菜,可白拿你们的东西,传出去让外人怎么说?”

    徐安点着头,说道:“我就是这么跟他说的,不是卖不卖的事儿,而是要顾及家主的名声。”

    孙阿四手伸在半空,脸上神情变着,不知道该如何做。

    徐齐霖一眼看到小丫头还拿着篮子,里面是早上挖的野菜,上面还带着露水,比昨天的还水灵。

    小丫头还真是挺灵醒,赶忙把篮子放在地上,给徐齐霖行了礼,说道:“这是我赶早挖的,送给家主尝鲜。”

    “好,好。”徐齐霖笑着点头,依旧摸出两个铜钱,又放到孙阿四的手里,“我在这得住几天,你以后每天送一篮子。就这样,新鲜带露水的。”

    孙阿四看看手里的铜钱,张了张嘴,不知道该不该收。

    徐安把孙阿四的手推回来,说道:“家主吩咐了,你就照办好了。”

    “谢谢,谢谢家主。”孙阿四嗫嚅着道谢。

    徐齐霖摆了摆手,开口问道:“你是木匠,手艺还过得去吧?”

    孙阿四还没答话,小丫头已经接口道:“我爹是庄子里手艺最好的,在周边庄子也是有名的好木匠。”

    呵呵,闺女向着爹,以爹为骄傲,还真是贴心小棉袄啊!

    徐齐霖笑着点了点头,说道:“你要是没什么活计的话,吃过饭便过来,我要打几样物件。”

    孙阿四赶忙点头答应,连工钱都不问。

    “工钱嘛?”徐齐霖犹豫了一下,转向徐安。

    徐安明白徐齐霖的意思,开口说道:“某看就一天两顿干饭,三文工钱。阿四呀,你觉得如何?”
………………………………

第14章 无题

    孙阿四又是点头应承,只是有些迟疑地问道:“敢问家主,能不能把工钱换成粮食?”

    农户们手上几乎没钱,平常也多是以物易物。所以,大多数人都习惯换成粮食或麻布。

    粮食呢,要糜子的也比要麦子的多。因为糜子便宜,能得的更多,吃得更长远。

    “换粮食没问题。”徐安见家主的目光投过来,便说道:“吃过饭我便去买,全买糜子。”

    小丫头偷偷地扯爹爹的袖子,孙阿四无奈地苦笑了一下,说道:“那个,小人可能还需要打下手的。”停顿了一下,他又忙着补充道:“不要工钱,只管饭就行。”

    小丫头的小动作,以及孙阿四那唯恐被拒绝的样子,让徐齐霖很痛快地应允下来。

    孙阿四和小丫头高高兴兴地走了,徐安才向徐齐霖说道:“家主简直是在行善举,这答应得痛快,小人也没来得及劝阻。什么打下手的,孙阿四也说得出口,还不是为他婆娘和小丫头也混碗饭吃。”

    就这么赤果果的剥削,还能被称为行善?

    徐齐霖觉得自己很象无良的包工头儿,干笑了两声,说道:“看着怪可怜的,要是手艺过得去,就让他们吃几顿饱饭吧!”

    “家主体恤庄户,他们可是得了便宜。”徐安说道:“要说这个孙阿四,手艺倒是还行,就是没有田地,十里八乡地打零工,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过得艰难。”

    徐齐霖想了想,问道:“咱们庄上没有田地的有多少,都是什么营生,你调查一下,再告诉我。”

    徐安笑了起来,说道:“哪还用调查,每家每户我都心中有数,让账房整理一下,晚上就报给家主。”

    “那就有劳安叔了。”徐齐霖客气了一句,招呼徐安一起用饭,徐安却借故推辞了。

    别看徐齐霖可以作出尊敬的样子,徐安可不敢与家主一起用饭。对此,徐齐霖也不以为意。

    小地主嘛,当着当着,也就习惯啦!

    徐齐霖还没吃完饭,孙阿四一家三口便来了,带着各式各样的木匠工具。

    那时候的老百姓基本上都是一天两顿饭,这孙阿四一家根本不吃早饭,才来得这么快。

    徐齐霖也想明白了,人家的生活习惯和自己不一样嘛!

    吃完最后两口粥,徐齐霖便起身出去,给孙阿四一家安排活计。

    其实也不是打造什么复杂的器具,就是高足桌椅,还有一个书架。

    高足桌椅呢,徐齐霖搬来了几件,让孙阿四依样儿打造即可;书架则要徐齐霖画好图,并依据卧室的墙面大小量尺寸。

    徐安让下人抬来了几根木料,虽不算珍贵稀有,徐齐霖的要求可也不高,打造得结实即可。

    活计交代完,孙阿四一家便在庭院中干了起来,倒是很麻利实在。

    虽然徐齐霖觉得自己是在剥削,可庄户人实在,根本不用担心拖拉怠工,尽管是按天计算工钱。

    徐安又请徐齐霖前去偏院,监督招人开作坊的工作。

    “家主体恤庄户,只要在伙食上不含糊,工钱上就不必太浪费。”徐安边走边劝谏,“要粮食的给糜子,要铜钱的三文足矣。要是给的多了,以后招劳力就得按这个标准。别人家再找帮工,不给这个价,都没法开工。”

    徐齐霖颌首称是,想要做出大度的样子,可也要入乡随俗,二十一世纪的价值观在这个朝代还是不合时宜的,还可能拉仇恨。

    比如这田租,你想有个好名声,也不缺这点钱,可还是不能减得太多,甚至是不收。

    你要是那么干,岂不是把周围的地主都得罪了?你仁慈,你体恤,那别人都是敲骨吸髓的周扒皮?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做人做事要和光同尘,这个道理徐齐霖还是懂的。

    “这个时节本就不忙,劳力们来做工,不仅能拿工钱,还给家里节省口粮,有良心的就得卖力地干。”徐安还在说着,可提到良心,徐齐霖还是有点脸上发热。

    不过,徐齐霖倒是很赞赏。这徐安是个精细人,知道怎么撑了主家的脸面,得了好名声,还能不浪费钱。

    徐齐霖一边听着点头受教,一边感慨。

    人家到底是这个时代的人,了解庄户的生活和需求,了解当时的经济状况,为人处事比自己这种打肿脸充胖子可要高出不少。

    说话间,已经到了偏院。说是只招十人,可来的却有十五六个,都是精壮劳力。

    这种场面还用不到家主出面,尽管徐齐霖上面有老哥,还真算不上家主。

    徐安是庄上管事,人头也熟,上前三言两语便把事情说明,又向徐齐霖禀报,将自己中意的人点出来。

    徐齐霖坐在那里就是做个样子,对徐安的安排全部照准。只是剩下的五六个人,他临时起意,安排到后花园打个临时工。

    本来挺大的园子,弄得杂草丛生、破砖烂瓦的。天一黑,风吹草摇,就是徐齐霖这个唯物主义无神论者,都觉得疹得慌。

    把乱草杂物都收拾了,该砌的砌,该挖的挖,再移栽两棵鸭脚树,嗯,庄头那两棵又高又大的就挺好。

    这就是地主的好处。这里的田地,这里的房屋,这里的树木花草,这里的水,这里空气……嗯哼,都是俺的。

    “二郎,这个,移栽树木要入秋了才好活。”徐安觉得徐齐霖的计划有点小问题,又得在旁提醒,“开春时节也不错。”

    “那就入秋再移。”徐齐霖从谏如流,说道:“先把亭子、甬路、花池修整修整,再种些花花草草。嗯,最好能弄片小竹林。”

    “这个容易。”徐安点头赞同,“花园里原来还有曲水之池,可重新清掏疏浚,种些莲花……”

    嗯,嗯!徐齐霖连连点头,脑海中不禁浮现出茂树花草、竹坞曲水的美景画面。

    招完工,自然有家人徐宝安排工作。在府里制冰赚钱时,徐齐霖也留意着可用之才。

    这徐宝是个伶俐的,对徐齐霖制定的一些规章制度,能很快领会,在众家人之中便脱颖而出。
………………………………

第15章 摇啊摇

    徐齐霖要开办工坊,自然把徐宝带来,也不用他再重新解释流程、规章、奖罚制度,省去了不少力气。

    从无到有,可不光是作坊、器具,更有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的培养,这也是徐齐霖的发展思路。

    现在,象徐宝这样的半吊子主管算是有了,技术工程师就只能由徐齐霖出力代劳了。

    不管怎么说,徐齐霖应该是开了先例,开始了“蒸蒸日上”的赚钱大业。

    蒸馏器不是什么高科技设备,通常也就四个部分:加热的釜,也就是锅;储料的甑,冷凝部分,收集器。

    而蒸馏器不仅能生产蒸馏水,还能萃取植物精油,徐齐霖可是打算生产制造附加值更高,利润更丰厚的香露。

    一琐窗儿明快,料想那人不在。熏笼脱下旧衣裳,件件香难赛。匆匆去得忒煞,这镜儿、也不曾盖。千朝百日不曾来,没这些儿个采。

    词意浅显得象是顺口溜,说的是作者去探访某位名妓,结果扑了空,只能隔窗窥看一下闺房。

    透过阳光照亮的花窗,可以看到熏笼内暗香幽微,笼面上则摊满了伊人的衣服,虽然并不是新衣,但每一件都熏得香气喷鼻。

    一旁的梳妆桌上,圆月一样的明镜倚在镜架上,没有来得及蒙上镜帘,说明女主人是匆匆忙忙化好妆后就出了门,以致没归置妆台,扔下一片狼藉闺房。

    而在隋唐五代时期,熏衣并非女性的专享,时尚男子也流行“以香熏衣”,喜欢衣香撩人。

    由于古人信奉“香气养性”,很早就开始用鲜花等芳香植物做成“香囊”、“熏香”等物,焚香、熏香、佩香、沐浴等广为用之。

    所谓香露便是后世的香水,在唐朝,现在还没有。可能要到宋代,才形成较稳定的进口香水——大食国的蔷薇露。

    看着铁匠架炉开工,叮叮当当地打造着图纸上的器物,徐齐霖仿佛闻到了那沁人心脾的香气,看到了白的银饼、黄的金锭。

    什么香奈儿、兰蔻、雅诗兰黛……老子要把这些好名字都占上,让你们无名可取,无路可走。

    徐齐霖憧憬着,发着狠,脸上表情变幻,精神游于天外,连孙阿四走过来,恭敬地施礼说话,他都没注意。

    真是实在人啊,早上没吃饭,还干得这么卖力,就不知道拖拉着多混几天饭?

    徐齐霖只是感慨了一下,便仔细检查孙阿四做出的椅子。

    规规矩矩,完全是照着原物所制;手艺也不错,全都是卯榫结构连接,一根钉子也没用,还挺结实。

    古代木匠不是不喜欢用钉子,而是在工业化之前,钉子的成本很贵,纯铁钉的质量也不太适合钉入木材。

    “很好。就照这个样子再做几把,然后还有新样式的要你打制。”徐齐霖晃了晃屁股,感觉椅子足够结实,才起身夸赞。

    孙阿四的手艺得到认可,立刻露出放心的笑容。

    徐齐霖也确实有考较的意思,这里不比府上,自己说了算,怎么舒服怎么来,怎么作也没人管。

    所以,桌椅、书架只是一部分,还有沙发、茶几、摇椅、写字台呢!

    什么坐姿方正、主宾有序,滚一边去!

    徐齐霖在自己的天地里才不想讲究这个,他要舒适休闲,要改而创新,要符合比例、构造,合乎美的法则和要求。

    ……………

    微风轻拂,院中的花草摇曳着身姿,头上的树叶沙沙作响,周围则是藤蔓攀爬的花架。

    徐惠半躺在摇椅内,悠悠荡荡很是惬意,又被薰风吹得心神俱懒。半天了,手中的书都没翻动一页。

    李二陛下没让宫人通报,从前殿而入,径直来到后殿,却又慢慢停下了脚步。

    阳光不算太过炽烈,又有枝叶的遮掩,淡淡而斑驳地撒在徐惠淡蓝色的宫装,以及那恬静慵懒的侧脸上。

    风恰到好处,花草、枝叶在摆动作响,还不时吹起徐惠额前的一缕秀发,似乎还带来的女儿家身上的幽香。

    李二陛下的目光愈加柔和,眼眸眨都不眨地看着出神的徐惠。

    这个温婉内敛、优娴贞静的女子,就像是一朵悄悄绽放的花朵,七巧玲珑,让人只能观赏,不忍心触碰。不知过了多久,一阵鸟叫声打破了这沉寂的静谧。

    李二陛下轻叹一声,收拾心神,迈步走出殿门,进了后园。

    徐惠听到脚步声,转头一看,赶忙起身,敛衣下拜,“臣妾拜见陛下。”

    “免礼。”李二陛下微笑着摆了摆手,打量能前后摇动却又不倒的怪椅子,“这是何物啊,爱妃摇来摇去,好象很舒适的样子。”

    徐惠礼毕,直起身子,笑着解释道:“这是小郎让人送来的,说是一种放松的方式,能让人心情愉悦。臣妾甚是好奇,便松缓松缓,感觉倒也不错。”

    李二陛下轻轻颌首,唇角带出弧度,笑着问道:“看着有些单薄,恐怕朕坐上去不会牢靠吧?”

    徐惠轻笑一声,说道:“小郎送来两把,陛下的那把比较厚重结实,臣妾这就让宫人搬来。”

    时间不大,宫人就从殿内抬来了另一把摇椅。脚部是圆形车旋腿,造型比较开阔,H形的拉脚档连接,确实有厚重的视觉效果。

    “陛下请坐。”徐惠笑着扶李二坐下,用眼神示意宫人在旁防护。

    李二陛下开始还小心,慢慢坐下,轻轻摇动,但很快就掌握了平衡,舒服地倚在靠背上,在摇动中惬意地出了口长气。

    人类有摇摆身体的本能,很多人从小就领略过摇动的魅力,比如摇篮,能让小婴儿安然入睡。

    所以,摇椅被发明后就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推崇,历史上许多名人都有自己钟爱的摇椅。

    因为这种放松的方式不仅能让人感到心情愉悦,同时还能降低血压,放缓呼吸,甚至能锻炼身体的平衡性。

    李二陛下缓缓闭上眼睛,在摇动中养神,在摇动中也缓解了精神压力。

    徐惠示意宫人退下,用手轻轻推着摇椅。幅度不大,她还怕李二不适应,也怕用力太大把摇椅弄翻了。
………………………………

第16章 清风拂楹露华浓

    徐风拂来,枝叶摩擦,蝉鸣鸟叫,甚至徐惠近在咫尺的呼吸都听得清;阳光暖而不烈,花草的清香令人满心满肺的清凉舒爽。

    好半晌,李二陛下才睁开眼睛,看徐惠温婉地立在身旁,不由得开怀一笑,把过徐惠的小手,轻轻拍了拍,宠爱地摩挲着。

    徐惠含笑而对,莺声道:“小郎还送给晋阳公主殿下一个木马,殿下很是喜欢,着忙地搬到晋阳宫玩耍去了。”

    李二陛下轻笑了一声,知道自己来晚了,没见到爱女小兕子,随口问道:“木马?也和这椅子一样,能前后摇动?”

    “是啊!”徐惠点了点头,说道:“臣妾让晋阳宫的宫人小心看护,莫让殿下摇得太猛。”

    “爱妃有心了。”李二陛下很是欣慰,也很感激,只是又稍显无奈地说道:“这摇椅不错,朕坐了一会儿便觉得心情舒缓平和。只是,还是放在爱妃宫里吧!”

    徐惠心知肚明,暗自窃喜,感谢小弟给了自己更多亲近陛下,蒙受宠幸的机会。

    这摇椅舒服是舒服,在后宫中与妃嫔自娱自乐、放松舒缓也是颇有情趣。

    但要放到朝堂,哪怕是办公室太极宫,就不够庄重,难免有言官进谏了。特别是千古人镜魏大爷,肯定又嘚吧嘚吧说个没完。

    所以,李二陛下怕唠叨,只得忍痛把摇椅放在冰霞宫。当然,徐惠受宠,也是事实。

    时过中午,温度高了起来。徐惠取过团扇,给李二陛下打着风,谈诗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