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顿了一下,他又邀请道:“今日仓促,改天某请郡王和武忠兄弟去醉仙楼吃个痛快。那是某的产业,菜式已有几十种,别家学去的,却没那里正宗。”
李武忠连连点头,口中含糊着说道:“某一定去吃,这般好滋味,日后也好说与别人听,炫耀一番。”
李思摩沉吟了一下,说道:“若是某派人来学,或是直接聘厨子,不会让徐小郎为难吧?”
徐齐霖连忙摆手,说道:“没什么敝帚自珍、秘不外传的说法,郡王自管派人来学。只是要聘厨子,还需其本人同意,就不是某能做主的事情了。”
李思摩得到肯定的答复,不禁长出了一口气,拱手致谢。
徐齐霖眼珠一转,招呼过来下人,耳语了几句,下人领命而去。
不一会儿,下人便提来了一个瓷瓶,恭敬地放在徐齐霖面前。
“这是某珍藏的好酒,够烈够辣,请郡王品尝。”徐齐霖拿过瓷瓶,拔掉软木塞,给李思摩斟上一杯。
李思摩听到够烈够辣,眉毛一挑,显是来了兴致,端起酒杯先闻了一下,说道:“嗯,味道很浓烈。”
………………………………
第130章 古代也有经济战
说着,他先抿了一口,但觉口中火辣,一道火热的线直下胸腹,鼻子、眉毛、眼睛缩成一团,半晌才缓过来,轻轻吐出一口酒气,连声赞道:“够劲儿,够辣。”
这高度酒是前些日子送来让徐齐霖检验纯度的,而徐齐霖不喜欢喝烈酒,只是倒了些用火点着试验。
在他的印象中,一般可称为苦寒的地方,象漠北、东北,好象更青睐高度酒。如果是这样的话,倒也不失为控制游牧民族的一个经济手段。
李思摩赞过之后,便是一口喝干,眼睛微闭,呼着酒气,既痛苦又痛快的神情。
李武忠十分好奇,盯着酒瓶想喝又怕父亲训斥,怕在徐齐霖面前失礼。
徐齐霖呵呵一笑,给李武忠倒了一小杯,说道:“咱们年龄小,这酒可不能多喝。”
李武忠嘿嘿一笑,点头道:“省得,某省得。”
菜肴鲜美,烈酒助兴,李思摩父子吃喝得酣畅淋漓。李武忠烈酒虽喝得少,可还有甜咪咪的米酒呢。时间不大,便脸红脖子粗,话也多了起来。
“好马都是某亲自挑选,驯养得比较温顺。”李武忠打了个酒嗝,无视其父嗔恼的眼神,傻笑着说道:“本来为表亲近,某想将座骑送与徐兄,可这畜生性子烈,生人怕是难以降服。”
李思摩赶忙说道:“徐小郎在京城,温顺的马,骑乘起来也方便。”
徐齐霖倒不计较李武忠的话中有轻视之意,笑道:“郡王和武忠兄弟的好意,某自是知晓,心领了。若说骑术嘛,某确实不甚精熟,定是降服不得武忠兄弟的宝马。”
李武忠看到了其父的眼神,迷迷糊糊地意识到自己可能说话不妥,赶忙补救道:“徐兄去看看便知某不是假话,那马真的很烈。”
徐齐霖对此不在意,也并不奢求太好的马,便说道:“武忠兄弟的话,某是深信不疑。郡王说得在理,在京城骑烈马,并不合适。武忠兄骑乘,驰骋于茫茫草原,也是那马儿的幸运。”
李武忠听得这话,才算作罢。
李思摩旁敲侧击地打听,想知道徐齐霖昨天所说的究竟是何手段。
徐齐霖按照李二陛下的授意,只说尚在实验中。若是成功,朝廷自会实施,对李思摩有利无害,也关系到渡河北上的大计。
李思摩虽是想知道底细,可徐齐霖话已至此,他也不好继续追问。关系到朝廷的方针大计,那可是保密的,怎能随便打听?
酒饭已毕,徐齐霖又留李思摩父子闲坐随意聊了一会儿。
下人奉上茶水,李思摩父子倒没品出什么,徐齐霖却对茶叶的好处大加赞赏。什么消除油腻、溶解脂肪,常喝茶相当于依用新鲜蔬菜等等。
其实,按后世的观点,游牧民族以肉、奶食物为主,就得喝茶助消化,没有茶叶简直生存不下去。但在汉唐时,却是不成立的。
你想啊,连唐人都没习惯喝茶呢,游牧民族就更不用说了。什么奶茶、酥油茶,那应该是后唐,甚至是宋朝时候的事情了。
当然,茶确实是个好东西,徐齐霖并没有瞎忽悠。但他真实的目的却是让游牧民族多一种依赖中原王朝的商品,多一种制约的因素。
而在当时,游牧民族需求最大的就是绢布,中原王朝也以此为硬通货,交换牛羊马匹,或者是对某些部落进行拉拢收买,再就是作为一种奖励和感谢。
也就是说,并不是哪个游牧部落都能从中原王朝,或者说是现在的大唐用牛马来换取所需的物资。
原因很简单,大唐不是很缺马匹。而即便是缺了牛马,中原王朝也能维持下去,最多耕地慢一点,骑兵少一些。
但游牧民族要是没有绢布、铁锅、针线等物资,就会很惨。
象历史上明朝对蒙古部落的物资封锁,迫使其回到了单一、脆弱的游牧经济,使蒙古人的生活陷入到极大的困难之中。
因为缺乏布帛绢缎,使蒙古人“衣用全无,毡裘不奈夏热”;没有铁锅则“生锅破坏,百计补漏之,不得已至以皮贮水煮肉为食”。
而对付游牧民族所使用的物资封锁,或者是后世所称的贸易战,我们的老祖宗早就开始使用。修长城很可能也有这样的作用,可以防止商人逐利走私。
总而言之,在贸易上始终是中原王朝倚仗着发达的科技、手工业,以及相对稳定的农业碾压游牧民族。
汉唐及之前的朝代,中原王朝以布帛、铁器作交易,还要看你的态度是否恭敬;宋朝以后,茶叶则成了最主要的物资,也就是茶马互市。
冬暖夏凉的居住之所,鲜香美味的菜肴,抵御苦寒环境的高度酒,再加上消食解腻的茶叶。在看似好客热情的表面,徐齐霖却是打出了一颗颗糖衣炮弹,在不露声色地进行着腐蚀。
拒腐蚀,永不沾。不存在的,不可能的。
向往美好生活,是人类的天性。只要条件允许,谁愿意吃糠咽菜,谁愿意风餐露宿呢?
听徐齐霖一顿大忽悠,李思摩觉得喝到嘴里的茶水确实味道奇特,进了肚暖暖的很舒服。
“夏天饮茶,初时觉得热,饮后便知清凉舒适、渴感全消。”徐齐霖笑着说道:“且茶还有提神醒酒、消除疲劳之奇效。”
李思摩连连颌首,心中感叹:人家这才叫生活,才叫享受。自己身为郡王,却是万万不及,相形见绌。再看看下面的部落贵族,就算天天吃肉,也特么的都是土包子。
嗯,这得学,得好好学。先不说享受的事情,就是把这套拿出来,也让那些土包子看得直愣眼,个个自惭形秽。
李思摩觉得自己的层次上升了,思想升华了。也只有这样,才能越来越象唐人,越来越被接受吧?
还有那个史忠,白在长安城呆了这么长时间,白娶了什么县主,与徐齐霖相比,还是个乡巴佬。
茶饮三盏,李思摩带着儿子告辞而去。临走前,李武忠带着徐齐霖看了那两匹马,并叮嘱徐齐霖不要急于骑乘,最好先跟马熟悉熟悉。
………………………………
第131章 茶经
这两匹马鞍辔齐全,虽不是上等货,也不便宜。徐齐霖看这两匹马的个头品相,算得上“奔驰”、“奥迪”的档次,心中自是十分喜悦。
酒足饭饱,徐齐霖也不去大盈库上班,先来个午觉。起来稍事洗漱,便去后院的马棚与“奔驰”、“奥迪”加深感情。
府上的马伕照顾得周到,上好的草料,还加了两大捧黑豆。见徐齐霖过来,又殷勤相陪,连赞这是两匹好马。
徐齐霖认真听着,不时问上两句。走到马棚前,开始仔细端详打量,然后伸手想摸摸马头。
有生人接近,马儿虽没停下吃草,但头歪着,似乎也在打量徐齐霖。接着,马儿支楞起耳朵,喷了口气,头一闪,躲开徐齐霖的手,冲他露出牙齿。
“呵呵,还不让摸,好象生气了呢!”徐齐霖收回手,笑道:“露出牙,还要咬我不成?”
“这个样子是生气,咬人倒不至于。”马伕对马的表情很是了解,在旁说道:“马通人性,它们也会通过这个,这个,不同的动作来表现出来。阿郎处得熟了,便知道它们想要什么,不想干什么。”
徐齐霖点了点头,深以为然。动物当然也有自己的思维,也会通过表情和肢体语言来表达。对同类还好说,对人嘛,也只有熟悉它的才明白。
“阿郎,看它的耳朵。”马伕伸手指点着,“朝着背部倒下,又露出牙齿,表示生气;如果生病或是不舒服,耳朵就会背过去倒下,眼神也会显得呆滞。”
徐齐霖笑道:“原来骑个马还有这么多学问,真是长见识了。嗯,我也不急骑乘,若是有空儿便过来喂喂它,或是牵着走一走。”
马伕表示赞同,说道:“到了新地方,再温顺的马儿最好也让它适应一下。阿郎既是骑乘,所需的时间便不用太长,几天就差不多了。”
在当时,按照用途,马还分好几种。除了战马外,便是走马、打球马、舞马等。
走马很好理解,就是骑乘专用,但还有高大和矮小之分。矮小的马又称“果下马”,高约三尺,“乘之可于果树下行”。春游时,常见贵少纨绔骑着“果下马”,“于花树下往来”。
打球马就是专门训练用来打马球的,舞马则是会跳舞的马,据说唐玄宗最热衷于舞马表演。
徐齐霖得到的这两匹马属于战马,但却没有了驰骋沙场的可能。只做骑乘之用的话,当然用不着什么特殊的训练。
徐齐霖颌首称是,又在这两匹马前晃了一会儿,便回转自己的小院。
坐在书桌前,徐齐霖磨蹭了半天,才无奈地叹了口气,提笔蘸墨,开始著书立说。
没错,就是著书立说。为了茶叶生产的发展,为了大唐人民的健康,为了多一个换牛马的商品,徐齐霖要让《茶经》提早问世。
唐朝以前,茶的用途多在药用,仅少数地区以茶做饮料。
自陆羽著《茶经》后,茶才成为中国民间的主要饮料,从而盛于唐,饮茶之风也普及于大江南北,饮茶品茗遂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茶经》算是一本农书,或者说是一本关于茶的百科全书。茶叶的历史、产地、功效、栽培、采制、煎煮、饮用的知识技术都在其中,使茶叶生产从此有了比较完整的科学依据。
徐齐霖最看重的便是这一点,也是基于后世的思维。象种植、栽培、采制、加工、饮用,你得形成规范,才好推广发展不是,才能惠及万千茶农茶商不是。
拘魂上身后,徐齐霖落笔如飞,半个时辰便写出了《茶经》中的第一卷。整部《茶经》共分三卷,七千余字,徐齐霖等于写完了三分之一。
停笔暂歇,徐齐霖自己又细读了一遍,觉得有些地方需要更改,还可以再补充些内容。
比如宋朝的点茶,元明之后的冲泡,比煮茶简便易操作,也比煮茶更有茶叶的本味儿。
再比如炒茶,是指在锅中通过人工的揉捻令茶叶水分快速蒸发,阻断茶叶发酵的过程,并使茶汁的精华完全保留的工序,堪称制茶史上一个大的飞跃。
绿茶呀,好喝又保健,还防癌呢!徐齐霖想到便写,以后再修饰完善也就是了。
而要想推广饮茶,除了《茶经》以外,还是要用到李二陛下。毕竟宫廷是封建社会的最高层,时尚文明的标杆,文化思想传播的中心。
当皇帝讲究饮茶之道,大臣也会仿而效之,这叫上有所好,下必行焉。由上而下,饮茶在社会上风靡也就顺理成章了。
嗯,就冲茶叶这来钱道儿,让李二陛下饮茶品茗,算不上什么难事。何况,弄个保健茶啥的,对身体也大有好处不是。
徐齐霖边想边写,洋洋洒洒,乱七八糟,已是一大篇子。直到伴着清脆的笑声,小昭从宫中回来,兴高采烈地跑到跟前。
“咋这么高兴?”徐齐霖放下笔,笑着把妹子抱到腿上,接过斯嘉丽递来的绢帕,给小昭擦着额头上的汗珠。
小昭咯咯地笑着,把手腕上的玉镯让哥哥看,“好看嘛,很贵重的。”
“阿姐送你的?”徐齐霖不以为意地说道:“跟阿姐请假了嘛,看你这高兴劲儿,估计是答应了吧?”
小昭笑着点点小脑袋,说道:“阿姐给了我五天假,准我去庄子上小住。呵呵,可这镯子却是晋王殿下送的,他也知道我要过生日啦!”
晋王李治?!徐齐霖的脸色沉下来,哼了一声。特么的,想讨好我妹子,呸,滚蛋去吧。
“怎么啦?”小昭不明所以,看哥哥不悦的神情,疑惑地问道:“哥哥不喜欢晋王殿下?”
不是不喜欢,而是相当不喜欢,甚至是讨厌。
李治在历史上没有他老爹出名,也没有他老婆武则天出名,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但实际上呢,这个腹黑心狠的家伙,绝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样懦弱。
相反,李治不但不是懦弱无能,相反却是冷血、残忍、无情。
………………………………
第132章 渣男李治
只不过李治隐藏得很深,在懦弱的外表下,干尽了冷酷血腥的事情,却都象是别人干的,与他无关一样。
先是利用长孙无忌,虚构谋反案,干掉了最年长、最有素望的哥哥李恪,以及高阳公主等人,并流放江夏王李道宗。
然后,李治又把老婆推到台前,把老舅拉下马,顺带着把一批老臣杀的杀、逐的逐,大权独揽、乾纲独断。
最令徐齐霖不齿的其实还不是这些,政治斗争嘛,在封建社会就是这样残酷无情,倒也算不上大恶。
但王皇后、萧淑妃被武则天砍断手脚,丢进酒瓮,以酷刑处死后,李治竟毫无反应,仿佛得了健忘症一样。
所谓“一夜夫妻百日恩”,王皇后和萧淑妃到底是和李治过了这么多年,也并没有犯什么大错。
至于争宠,那不是很正常,谁让你搞三宫六院,弄那么多女人呢!
况且,萧淑妃还给李治生了两个女儿,自母亲被杀后,便一直被关在宫里,直到很大岁数了还过着不见天日的生活。
最后还是太子李弘看不过眼,去求武则天,也因此与武则天结怨,被亲生母亲给毒死了。
那你说,李治会不知道自己有女儿?就忍心把她们一直关着,从小到大,几十年如同囚犯一般?
好吧,徐齐霖承认自己是小百姓的心态,是后世的思维,理解不了某些人的狠毒冷酷。但他就是不喜欢李治,并送他一个字“渣”,两个字“渣男”。
你不喜欢废后和废妃,给个小院让她们衣食无忧地活着,从此不相见,也不算无情绝义。特么的,被那么残忍的弄死,就当没看见一样,亲生女儿也不闻不问,这是什么人性啊?
再说了,李治若是如历史上那般当了皇帝,小昭岂不是也要步阿姐的后尘,当个破婕妤,在深似海的皇宫里孤独寂寞一辈子?
一旦涉及到自己的亲人,徐齐霖的心中便遏制不住地生出一股恨意,还夹杂着一股狠劲儿。
徐齐霖强压心绪,难看地笑了一下,说道:“皇家的人,咱们敬而远之。以后尽量少和他接触,若是再送你东西,便婉言拒绝了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