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岭南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岭南王- 第1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好吧,就留在长安,好好教一下弟弟妹妹,看他们都有点体弱,就按照你们锻炼那一套,好好锻炼他们。”长孙点头同意,随即又给李泰找点事做。

    “儿臣遵命!”李泰送一口气,垂头丧气的答应下来。

    “太子未教导好弟弟,就惩罚你抄写论语一本,五日内完成!”长孙回头憋一眼李承乾又淡淡的说道。

    “鄂!儿臣遵命!”李承乾也马上变成了霜打茄子,垂头领命。

    长孙这才开心起来,微笑着观赏宝物,夸赞两兄弟还算有孝心。

    …………

    冯戴文醒来之后,发现自己又一次留宿皇宫,看看天色,李世民这个点应该还在早朝,天色还早,也就不去打扰长孙,就出宫回府。

    想到家里的老婆孩子,心头不由开始急切起来,一大早也不好策马狂奔,只得强压急迫心态,尽力控制速度,也观赏一下改造之后的长安城。

    现在长安城全是砖瓦房,加上玻璃窗,很有一番后世小镇味道。宽敞的街道上,三三两两的行人,已经开始了各自的工作,更多家庭是冒着寥寥青烟,勤劳的妇女在为家人准备着早餐。

    路边早点摊子基本都排着队,老板吆喝的声音透漏着喜悦,赶着上工的人群匆匆而过,留下一路交谈的声音。

    “公爷回来了!参见公爷!公爷公侯万代!”门口六名亲卫见到冯戴文一行,惊喜的大声呼喊,用力的抱拳行礼。

    “哈哈!多谢诸位兄弟吉言!晚上设宴,大家好好庆贺一下。”冯戴文大笑着说道,随后抛下马匹,快步进入府中。

    “啪!啪!啪!”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

    冯戴文心有所感,抬头望去,只见一群莺莺燕燕,抱着孩子正快速迎来。

    “阿耶!”小玲珑大半年没见,居然还急得她阿耶,脆生生的喊一声,兴奋的扑了过来。

    “哎呀!我的乖宝贝!”冯戴文看着小玲珑萌萌的样子,穿着一套天蓝色的棉衣,张牙舞爪的扑过来,简直心都要化了,一把搂住女儿,用力的在她脸上亲一口,随后抱着摔起来转两圈。

    “咯咯!咯咯!”小玲珑顾不得脸上的口水,高兴的咯咯直乐,要知道平时都宠着她,那里会有这些大动作的游乐。

    转了几圈之后,冯戴文怕晕着自己的宝贝女儿,这才停了下来,对于还要想玩,而不依不饶的小玲珑,冯戴文又许下好几个陪她玩耍的承诺,才让他宝贝女儿消停下来。

    小玲珑犹如树懒一般,挂在冯戴文脖子上,父女二人这才走过去给其她人打招呼。

    广安泪眼婆娑的看着冯戴文,拉着他一条手臂就不放,尉迟宝琳抱着儿子含笑的望着,其余几女也走过来跟在身边。

    冯戴文让人抬进来一箱贪墨的首饰,让她们自行分配,几人也不贪心,一人选了两三样收起来。

    管理两府财政的丫丫,让人把东西抬入库房。

    天色还早,冯戴文说好说歹,才让女儿从身上下来,洗漱一番后,自有一群老婆送来吃食,大半年和尚作了,回到家眼睛都是绿色的,吃饱之后,当然狼性大发,一直到午时之后,才狼狈而逃,摸着发软的双腿吩咐吃饭,急需补充能量。

    不得不说男人在这一方面始终处于弱势,面对一群娇妻美妾,不得不采用分而化之,各个击破。

    丢盔弃甲的冯戴文,吃过午饭就带着女儿玩耍,同时吩咐设宴,关上门来自家人欢庆,也邀请来自家兄弟,大哥冯戴智,老三冯戴武,老四冯戴金,老五冯戴火,难得的齐聚一堂。

    小玲珑也非常喜欢自家几位叔叔伯伯,尤其是三叔五叔,冯戴武把当年丫丫养的小象调教过后,运来了长安,成为了小玲珑的坐骑之一,常常在丫丫带领下骑在府中游玩,被小玲珑取名壮壮,是除平平安安一家子外最喜欢的玩伴之一。

    至于冯戴火,也是最疼小玲珑的,几乎是任由她胡闹,常常让她骑在脖子上到处跑,带她祸害后院水果。

    一家人难得相聚,府中亲卫也是岭南老人,虽然有李世民御赐给广安的侍卫,但是也守护了府邸数年,平时尽心尽力。

    宴会其乐融融,热闹无比,让准备充足的厨娘都忙得脚不沾地。

    冯家兄弟老大冯戴智终于在生了三个女儿之后,又得到一个儿子,取名冯君衡,也就是后来高力士冯元一的父亲。

    老三冯戴武在冯盎安排下,与江南箫家嫡系一名女子订婚,老四同样为家族联姻,陈叔达的侄女定下婚期,未有老五冯戴火以年纪不大为由推辞多家。

    冯戴文封公,当然少不得庆贺,又连续接待数日,每日都是大群人前来送礼,亲近一些,官职高的,自然需要设宴款待,一连数日,每天都是醉生梦死中度过。

    到了第四天,冯戴文只得继续躲到科研院闭关,这才消停下来。

    临近年关,大唐周边小国,部落,纷纷前来朝拜,以往都只有几十个部落等,唯有今年特别多,南海一代就来了一百二十多个部落,族长,南诏,骠国二十有余,西域也有十多国家,最大的国家还是吐蕃,高句丽,百济,新罗。

    吐谷浑伏允,高昌麴文泰的使者,被当着一百多国家,部落的面,被李世民下旨赶出长安,表示绝不原谅。

    就在众多使者心惊胆颤的同时,阿史那泥孰带着契苾何力等六大部落,八十五万突厥人,代表西突厥加入大唐,成为大唐子民,从此以后在无西突厥,只有大唐敦煌道。

    李世民大喜,下旨加封阿史那泥孰为北平郡王,右卫大将军,上柱国,封契苾何力为石侯,镇北将军。

    当然这些都是做给外人看的,西突厥早已谈妥,今冬大唐救济,保证他们安全过冬,开春就会迁移到江南,岭南,陇右等地。

    同时也会挑选精壮加入军队,由兵部尚书李靖安排人训练,由陇右道行军总管李道宗统领,契苾何力辅助,加上刚封的青海道行军总管侯君集,一起攻打吐谷浑。

    (本章完)


………………………………

第375章 蒸汽装甲车

    就在吐谷浑,高昌使者,犹如死了亲爹一般难过被赶走之后,李世民又下旨训斥高建武,最后念在他以前多番尊敬,才表示原谅,这些吓得吐蕃等国纷纷加重朝拜的礼物,心中担忧大唐报复。

    好在随后李世民大度的宽恕了他们,并表示在有下次,一定要灭其国柞。

    这次众多使者朝拜,让李世民心情大好,又让人带着他们参观新改造的长安城景点。

    繁华的新长安,让使者们目瞪口呆,迈不动脚步,虽然说曾经走马观花的见识过,但是在向导的介绍下,才明白自己的浅薄。

    人来人往的繁华,都是看得到的,深藏不露的内部设施,才是让他们简直不敢想像的事情,每一户百姓家用水,居然是一根连接在瓷器管上的铜管,用手一扭就能出水。

    火炕,不用木材就能燃烧的黑色蜂窝碳,无数透明琉璃多得用来修建房屋,在他们部落,国家,视若珍宝的琉璃镜家家都有。

    这让他们在震惊之后又是自卑,自卑过后又羡慕,不少小族长都已经决定,回去之后就带着族人加入大唐,最少也得带领家人来长安居住。

    已经有不少人偷偷打听,到长安居住需要什么条件。

    李世民在与冯戴文等人商量之后,又下旨欢迎异族番邦之人,前来长安定居。

    能够来长安定居的异族番邦,当然都是有钱人,他们来长安,必然带动消费,这是好事,自然多多益善,要知道前汉之时,多次迁各地富户,聚集关中,这就是为了强中央,弱地方。

    现在虽说不用刻意去搬迁富户,但是能多一些异族富人来,总是好事,当然在他们没有钱以后,能否在长安生存下去,这就不管朝廷的事情了。

    …………

    长安城基本改造完成,龙首原宫殿群也加快了速度,难怪李世民不开心,宫殿群才建好地基,但是半山腰之下的别墅群却已经修建完毕,预计年后就能进行最后装修。

    长安人口太多,冯戴文与李世民等人商议之后,决定在山下修建新城,并修建一条十五公里的铁路,用来连通两城,新城将成为一个休闲,娱乐的城市,新城区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城市,最先建的是一个巨大的游乐园,包括了动物园,植物园,以及儿童游乐园。

    因为蒸汽机的出现,钢材合金的作用,许多大型游乐设施也能够做得出来,只是没有后世那么夸张,属于削弱版本海盗船,慢慢运行的过山车,旋转木马等等。

    在冯戴文的规划当中,新城区就是一个供大家玩乐,休闲之地,随着百姓生活的富裕,更多的追求会变成游乐,这是必然之事,总比有钱就去买醉,平康坊花天酒地来得好。

    新年未到,冯戴文又被李淳风拉到了科研院闭关,原来从辽西回来之后的李淳风,念念不忘冯戴文提出的蒸汽车。

    回来之后,带着十多工匠用了一个多月作了一台出来,但是有各种问题,现在冯戴文回来了,当然就把他找来指导。

    说是一辆车,到就是一个庞然巨物,三丈长的车身,全钢敞篷,车头蒸汽机就占了一半,下面是十二只宽铁轮子,开动起来是能走,但是比步行还慢,而且需要加厚水泥路面,要不然就会深陷其中。

    冯戴文看了之后,也很佩服他们的想像,就提出几点建议。

    采用后驱,把蒸汽机安装在后面,轮子采用带齿轮的,底板用履带,这样对于路面就没有那么大要求,反正现在到处一片荒芜,没有那么密集的房屋,道路。

    而且第一架肯定属于李世民的,要不然肯定会让他不舒服,李世民不舒服,大家都别想舒服。

    既然是皇家用品,自然要有皇家气度,外形被设计成龙头,钢铁机器就不需要更改,已经是很威猛的了,上面是敞篷的,这是为了给他巡视用。

    利用冲压而成的高锰钢履带,全部是铆接而成,保证了坚硬度,至少来说目前还没有能一下破坏它的存在。

    机器本身设计是没有多大问题,虽然是装甲形式,但也只是一个外形,内部就是一台蒸汽机,一个控制台,然后就是李世民夫妻的座位,两侧可以站上几名侍卫,密度大一点,也能挤下二十人。

    活塞式蒸汽机,带动传动轴,利用大小齿轮变速,蒸汽大小也能改变速度,制动就是轮胎侧面钢片,利用摩擦来减速,同时减小蒸汽量,双重保险。

    下面又用了大量的钢板来减震,至少让这个三千多斤(五吨)的大家伙跑起来不是那么硬的抖动。

    “成了!成了!哈哈!”

    “哇!哈哈!”

    贞观六年,正月十四!

    一片狂热的欢呼声中,第一台履带式,蒸汽机车正式运行成功,以正常人快跑的速度在大地上前进,蒸汽机的声音,加上车子前进的轰轰声,让附近地面都一阵震动。

    这是科研院两百多工匠日夜赶工的成果,为了追求进度,车身与车体都是分开制作,然后组装成型,内部装饰也很简单,就只有李世民夫妻的座位采用棉花垫子,保证了舒适度。

    由驱度寐进献的巨大白熊皮铺设在上面,既很暖和,又挺威猛。

    车子在科研院行驶了半个时辰,未出现毛病,冯戴文放下心来,一面让李淳风带人检修,自己策马进宫,去请李世民夫妻前来适应,方便第二天元宵节乘坐,巡视。

    朱雀大街宽敞,厚实的道路,保证了车辆能够顺利来回,长安城外也平整出了二十里的绕城路面,到时候李世民将绕城一周,巡视长安。

    冯戴文请来李世民夫妻,还有闻讯赶来的李承乾几兄弟,其他人都不知情。

    “母后稍作休息,父皇请上车!”冯戴文掺扶着李世民上了车,自己亲自站立在侧,还有四名护卫小心翼翼的跟着。

    李世民也相信冯戴文不会害自己,很是放心的上了车,打量一番之后,好奇的四处观望,对于这个没有封顶的铁皮大箱,虽然说怪异了一些,但是看上去就很牢固。

    (本章完)


………………………………

第376章 贞观六年大阅兵(上)

    “轰!轰!轰!”随着指挥,车身一震,车子开始慢慢前进。

    李世民略微紧张的坐直了身体,眼睛斜视着两旁,脸上还装着从容的微笑。

    “呜……!”的一声长长的巨响,利用蒸汽通过铜管,前段一块薄片,发出巨大而悠长的鸣笛声。

    李世民被吓了一跳,猛的站起来,双手死死抓住扶手。

    “父皇不用紧张,这只是一种提示,让前方的人让开道路。”冯戴文连忙上前,扶着他大声解释道。

    李世民闻言,四下一看,没有任何异样,除了车子在慢慢变快,两旁还有侍卫策马跟随,这才送一口气,随即点点头淡然说道:“朕只是起身看一看,不用紧张!”

    冯戴文看了一眼李世民抓住扶手的手指,因为过度用力已经青筋凸现,忍不住别过头去,暗自心道:“我到不紧张啊,紧张的另有其人。”

    还未上车的长孙也被巨大的声音吓了一跳,坐在鸾架上紧张的张望着,看见李世民站在巨大的钢铁怪兽上越跑越快,不由一阵揪心,连忙站起来死死的盯着,就像后羿看着嫦娥要飞升一般。

    车子前进一段距离,速度终于起来,李世民适应一会,也不在紧张,兴奋的站起看着两边不断倒退的房屋,树木,两侧而来的寒风也似乎没有那么寒冷。

    冯戴文让他带上厚实的棉帽,围上围巾,在带上墨镜,自己也是同样装扮,两人骚包的伸头看向外面。

    冯戴文也是多年未见到过汽车,更不用说乘坐,这会重温旧梦,心情莫名兴奋。

    李世民虽然也曾策马狂奔,但是哪有坐车来得速度,何况还是巨大的钢铁怪兽,不用牲口就能飞驰,虽然说速度低于快马,但是也并不缓慢。

    “观音婢你快上来,朕带你畅游一番。”车子绕行一周,停在长孙附近,李世民兴奋的对长孙发出邀请。

    看来是开豪车撩妹技术无师自通,当然如此好事,如果没有人分享,憋在心里也太难受了一些。

    长孙观看车子奔行一周,心里虽然也想尝试,但还是含蓄的在李世民轻轻拉着上车。

    等长孙穿好装备,李世民已经迫不及待的下令启动,并踢了冯戴文一脚,让他滚下去,别挡着视线。

    冯戴文对于这种过河撤桥的行为,简直深恶痛绝,偏偏无力反抗,只得认命一般,牵过一匹侍卫的战马,骑马跟随。

    至于没有马的侍卫,治好委屈的走到一边去,羡慕的看着战友近距离观看神物。

    狂奔半个时辰,李世民夫妻感觉实在有点冷得难受,这才下令停下,下车活动一下,这才意犹未尽的走进暖房,还不时的从窗口看下,看着工匠检修,还生怕给他弄坏了。

    休息好了之后,李世民毫不客气的下令让人把车子提名为神龙号,随后气高志昂,意得志满的回宫了。

    正月十五,借着大胜之威,李世民决定再次举行阅兵,震慑前来的二百多部落,小国,也是为了加强百姓信心,加强新加入大唐部落的归属感。

    正好这次回师的部队还有二十万余在关内,经过半个月的紧急准备,挑选了八万人参加阅兵。

    这次阅兵也早几天前就公布了,在长安城明德门外举行。

    一大早就有侍卫圈出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