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用盛大礼仪迎回出征大军,礼部迎出三十里,带着圣旨褒奖,太子迎出十里,再次带去李世民的封赏,李世民亲自带着朝中所有大臣,在明德门犒赏三军,封赏所有出征将士,年轻将领都得到升迁,至于老将也全都进行爵位封赏,没有到国公的,几乎都提升了一节。
(本章完)
………………………………
第369章 回到长安
出征将领,像李靖这些都是国公的,就几乎都是封赏到家人身上,让后就是一些荣誉,财物。
但是他们都非常满意,还好是都知道日后少不了大战要打,要不然都该闭门据客,担心赏无可赏了。
随后景阳钟连续三十六响,太上皇李渊,皇帝李世民,太庙祭天,献俘。
一系列庆典之后,李世民下旨,长安城欢庆三天,金吾不禁,所有囚犯罪减一等。
冯戴文一行回到长安的时候,虽然迎接礼仪要轻一些,但李世民还是让太子李承乾亲迎,礼部,吏部,兵部同在,对三军进行封赏。
封赏最重还是要属冯戴文,爵位变成了县公,官职也成了征东将军,这是李世民近年重启汉制,第一个四征将军,官属正二品。
不过这也是近几年冯戴文立下功劳太多,作一次性封赏,才比他人更重,而冯盎虽然没有出征,但又是出兵,又是出力,也得道不少物资嘉奖。
同时一门双公,也让不少人羡慕不已,而且此战冯戴武,冯戴火也因为功劳,加封正四品上忠武将军。
眼见冯家圣眷正浓,不少人更加下定决心,跟随其脚步,原本只是简单合作的,也打算投入更大精力,加深合作关系。
当然其他人也没有受到冷落,同样加封的加封,封赏的封赏,唯一变化的只是以前喜欢赏土地,现在是加俸禄。
前番大军回城,带着最多的就是俘虏,各种族长,将领,贵族一两千,这次辽西大军回师俘虏不过几十,但是浩浩荡荡六百马车的金银珠宝,各种珍品,饰物,确实让长安百姓,各部官员打开眼见。
现在普通官员百姓只是知道辽西大胜,却不清楚他们还进攻了几座城市,最重要的是新罗立国三百年的都城被洗劫一空,当然财富惊人,而且像铜钱,布匹这些更本没有带回来,都赏赐大军了,这点权力领兵将领还是有的。
而且是几万大军,押着百姓,刮地三尺干出来的事情,新罗也是崇拜佛教的,所以像铜像这些也有不少,为了震撼,冯戴文把这些都让带了回来。
“姐夫,你真厉害,这下子辽西一场大战下来,还能赚不少啊。”封赏完之后,李承乾靠近冯戴文,看一眼车队,压低声音笑着说道。
“太子过奖了,攻打他国这事圣上还不知道具体,恐怕会被臭骂一顿。”冯戴文苦笑一下说道。
李承乾一听,立即露出一副你说对了,深有体会的神情,同情的看了冯戴文一眼。
没办法,所有李世民儿子女儿,女婿当中,挨骂最多就是他俩,冯戴文偶尔还会收到笑脸,李承乾简直就是随时面对李世民,阴沉的脸色,稍有不慎,就是呵斥。
“大哥,这次我和三个可是亲手砍下敌人,人头的。”第一次上战场的李泰,忍不住就在李承乾面前炫耀得意之处。
李承乾扫视一眼,发现他两没有缺胳膊少腿,这才送一口气,瞪了他两一眼,没好气的说道:“这话你们自己对母后说去。”
“太子哥哥,母妃没事吧?”李恪紧张的问道。
李泰也犹如霜打茄子,没了精神,他可是知道,这次一顿唠叨是免不了的,而且长孙特能说,会换着花样的数落他,还会让他心甘情愿听着,直到不断认错为止,所以他一听这话,立即头疼,顿时没了炫耀的心情,开始思考如何回去应对。
至于杨妃,这就是一个性子温和,因为身份,从不争取东西,一担忧就会流泪,李恪当然明白,他又是一个孝顺孩子,经常说担心他母妃哭瞎眼睛。
“没事,就是哭了几场!”李承乾幸灾乐祸的看着道。
“好了!早就为你们准备好了!那车上几口箱子,里面全是各种首饰珍品,全是为母后她们准备的礼物,待会你们三一人带一份回去,好好孝敬一下,自然烟消云散。”冯戴文想到家里的老婆孩子,就感到心里温暖,早就准备了不少礼物,出门这么久,不带礼物回去可不行,顺便也为他们哥三准备了一份。
“嘿嘿!多谢姐夫!”哥三一听,连忙道谢,这些都是他们没有考虑到的,虽然说长孙等人不会在意礼物,不过这是一份孝心不是,也能哄她们开心一下。
这次事情太多,都是大事,冯戴文自然不好直接回家,跟着李承乾与张亮等人就进宫了,年轻的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赐坐!”李世民红光满面,等几人施礼之后,就招呼坐下。
他们是带着车队进城,当然不快,这个时候李世民的暖房已经有十数人等候在此,都想听一听辽西具体情况,毕竟战报没有那么细致,李世民招李靖等人来旁听也就是查缺补漏,共同商议。
对大事,李世民甚少一意孤行,总喜欢听更多意见,然后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一个办法。
由冯戴文口述,张亮等人补充,一场辽西大战的战前战后就出现在众人眼前。
李靖为了直观,还特意让人搬来沙盘,亲自摆出双方实力对比,行军路线。
“卫国一向主张精兵强将,怎么这次也用上了人海战术。”李靖排出阵型,心里默算一下,调笑着说道。
“嘿嘿!卫公也看出来了,稳打稳扎,守到大雪之后,高句丽自然退兵,这当然轻松,可是高句丽并不清楚辽西早有准备,而且非常充分,当然就要打他过措手不及。
能够最大消灭联军实力,也是一件好事,尤其是这些小部落,损失惨重,这个冬日肯定难过,就算日后不做任何报复,也让他们二十年内,没有像样的军队。
要知道这些部落平时难得聚在一起,想收拾他们,还要到处寻找,这次送货上门,在下可不能辜负他们一片美意。”冯戴文嘿嘿一笑,仔细的解释道。
虽然说李世民对他放心,但还是要解释清楚,为何自己没有选择稳妥的防守,要知道加入辽西失败,放联军七十万进入幽州等地,那损失都是小事,必然影响其他战场。
(本章完)
………………………………
第370章 谋划
“好了!这次各地皆大胜,朕甚慰之!但是区区小国,胆敢冒犯大唐,不惩戒一番,何以威震天下,卫国不知有何高见?”李世民也知道冯戴文是有把握才冒险,也不计较。等众人思考一会辽西战役,又开口问道。
“在坐诸公,想必早已商定,国家大事,臣不敢胡言。”冯戴文谦虚的微笑道。
“哈哈!半年不见,卫国成熟不少,现在也懂谦虚了!”李世民哈哈一笑,调笑着说道。
“嘿嘿!那是臣年少轻狂,经历多了,自然应该懂事一些。”冯戴文不好意思的摸摸头回答道。
“成熟是一件好事,不过说说你的意见也无妨,是否采纳,朕自有决断。”李世民点点头说道。
“那臣就说一下自己浅见,请圣上,诸公指正,臣请问圣上,不知其他几处战况如何?”冯戴文也不在推辞,起身拱手问道。
“这是老臣疏忽,还未来得急给卫国介绍,吐蕃败逃,吐谷浑败逃,突厥分兵两路,陇右道败逃,河套阿史那泥孰投降,举族加入大唐,薛延陀大军全灭,只有少部分逃亡…………”李靖起身,站出来仔细的为他介绍了一下战斗结果。
“原来如此,多谢卫公告知,损失不小啊!”冯戴文一听死了这么多精锐大唐士兵,略微一皱眉头说道。
“刚刚收到西域传来消息,昭武九姓,高昌对西域大唐军队动手,苏定方,程处亮,尉迟宝林多方联合,击败高昌,现正在与昭武九姓周旋。
所以这次确实损失不小,财务部已经向朕叫穷多次了,好在这次辽西运回不少财物,算是解燃眉之急。”李世民兴致一下没了,叹气一声说道。
“臣以为!这场大战虽然赢了,但是也拖慢了大唐发展步伐,继续大举进攻,完全没有必要,然而不打也是不行的,要不然大唐威严何在。
因此臣建议打吐谷浑,打西域。”冯戴文继续说道。
“说说理由?”李世民不置可否,淡然问道。
“吐谷浑,西域国小民寡,易于攻打,且西突厥刚刚投靠大唐,自然需要重新整编,让他们来攻打在好不过。
而且吐蕃新败,也无力阻止,打下吐谷浑之后,可以轻松在青海一带练兵,为日后高原作战训练士卒。
至于西域,不过是一些小国闹事,出动偏师即可。”冯戴文指着墙上地图解释道。
“打吐谷浑这些朕都理解,为何西域只用偏师?昭武九姓所占领城池不少,难道弃之不用?”李世民不解的问道。
“回禀圣上,西域一来地域宽广,国多,民族也多,过于混乱,如果我们大唐想要完全占领,治理,非数十年不可,而且会占用大量人力,物力,实在得不偿失。
不若保持现状,只是当作商品倾销地,榨取其财富,数十年之后,同样可以轻易让其变成大唐领地。
出动偏师,可以借机拉拢一些小国,打下昭武九姓之后,大唐只需要物资,至于城池就赏赐于他们。”冯戴文分析道。
“高明!老夫原本是建议用西突厥大举进攻西域,听卫国的计策,更加省时省力,不过为何只是用商品倾销,数十年之后就能轻取西域全境?”李靖击掌赞叹道。
“卫公您想想,原本都是小国,在被不断榨取财富,能坚持十数年就不错了,吾等只需要慢慢蚕食,等着看他们自取灭亡就是,就算有一二明君,还能进行挑拨,离间。”冯戴文嘴角上扬,微笑解释道。
众人一听,不由暗自叹息,为何自家后辈没有如此人物,年纪轻轻,不但勇武过人,而且心思缜密,计谋过人,单看他的计策,就不比任何一个老狐狸差。
“嗯,十数年,朕还是能等,那么高句丽等国,又如何应对!”李世民满意的摸着下巴一点胡须问道。
“臣以为,高句丽等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且必然惶恐不安,随时担心我们大唐报复,也因为如此,他们自然就需要征战更多兵力,打造更多武器。
为此何不在等上一两年,到时候圣上已经收拾完其他地方,回头在攻打岂不是轻而易举。”冯戴文建议道。
“冯将军既然说高句丽会大量征召士卒,锻造武器,为何不尽快攻击,反而任凭其做足准备。”宇文述不解的问道。
“呵呵,宇文公只看到他们全力备战,这征战士卒过多,必然影响土地耕耘,他们那个地方,可是种不出两季稻,三季稻的,而打造武器装备,需要更多钱粮,当然就需要增加赋税。
而吾等并不急着进攻,拖的时间长了……呵呵!”冯戴文阴阴一笑解释道。
宇文述恍然大悟,连忙歉意说道:“冯将军言之有理,如此一来,不用打,高句丽就会自己生乱,横征暴敛,必然会丧失民心,日后治理也方便,轻松。”
“而且还能每个月派出士卒,去高句丽城外耀武扬威一番,逼迫高句丽不敢撤离,随时会担心被大唐进攻,时间一长,必然兵无战心,军心不稳,日后在寻机攻打,就会轻松许多。”李靖眼睛一亮,点点头,在一边补充道。
“卫公说得极是,新罗,百济这次被攻下两城,他们又大部分靠近海岸,心中必然惧怕,何不要挟两国,不断骚扰高句丽。”房玄龄微笑起身着补充道。
“不错,辽东半岛多山地,城池大部分皆在山上,一个一个城池攻打,实在困难,而且天气多雨雪,也是一个麻烦,现在新罗,百济,让他们攻打高句丽肯定不会,但只是骚扰应该没有问题。”杜如晦附议道。
“还可以派人从海岸线进入,慢慢窃掠其国民,让他们人心惶惶,要知道能够耕种的土地有许多都离海边不远。”长孙无忌不甘示弱,也出一计。
就这样一人一言,高句丽就已经被一群老狐狸算计得死死的,包括他们可能到来的使者,如何应对,都已经做出数条方案,可以预见,高句丽接下来一两年都会在水深火热之中度过。
(本章完)
………………………………
第371章 远航人选
等一群老狐狸把周边小国算尽,已经日落西山,李世民下旨设宴。
宴会中冯戴文不可避免的,被众多老狐狸示好,都知道他这个二品将军前途不可限量,怎么的也得留点香火情。
“哇!哇!”
冯戴文找到一处树下,猛的吐了一大堆,这才清醒不少。
“喝一碗醒酒汤,头就没有那么痛了!”
一群老狐狸走后,李世民招呼内侍送上醒酒汤,让冯戴文喝一大碗。
“呼!多谢父皇!”
冯戴文喝下去之后,感觉心头,肠胃都舒服不少,长出一口气,对李世民道谢。
“呵呵,清醒一下,陪朕好好说话,府上朕已经让人通知,不必担心!”
李世民又让宫女端上热水,让其洗脸,对于冯戴文被人劝酒,他自然明白其中道理,但是也没有在意。
“儿臣失礼了!不知父皇有何吩咐!”
冯戴文洗脸之后,感觉清醒许多,不好意思的笑笑问道。
“现在可否清醒?”李世民示意坐下,宫女奉上热茶,摆摆手问道。
“没事,父皇请说!”冯戴文拱手道。
“宗室多人上书,恳请朕让他们去开发新占领之地,父皇也让朕把几位王爷送去南洋等地锻炼,卫国你以为如何?”
李世民挥手,让所有人退出去,身边就剩下一个老太监靠在柱子上打瞌睡,随后问道。
“这,这全凭父皇决断!”冯戴文为难的回答道。
这个问题关系着就不是一个两个人的事情,就连李渊都掺和进来,让他实在不知道怎么说为好。
“无妨,你也不是外人,有何不好说的,他们都告诉朕,有宗室为藩可保李唐江山稳固,玄龄等人都以宗室乃家事为由推脱,朕就是想听听你的想法。”
李世民面无表情,让人不知道心里在想什么,语气平淡的问道。
“儿臣以为,任何人为藩镇,皆不可为,只要有了藩镇,日后就会后犯无穷,一但主弱干强,此生事端,会给后人留下隐患。
至于宗室,想出力就按照规矩来,有能力者父皇您想必也不会让其闲着,至于皇爷爷说诸位王爷,如果真心想镇守一方,儿臣以为,等日后可以让其去开拓海外。”
冯戴文推脱不得,又想到藩镇的危害,实在不愿意自己为之付出努力的大唐,日后因此而虚弱,于是正色说道。
说完之后,冯戴文偷眼望去,只见李世民虽然还是面无表情,但微微上扬的嘴角还是出卖了他。
“嗯,这事容朕在好好思考一下,给朕在说说,年后有和规划,这几年大唐发展快速,你功不可没,明年是否有好的建议。”李世民岔开话题,温言问道。
“儿臣以为,这次大战之后,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我们大唐已经有让所有人信服的实力,前番提出的货币更新推广,正好借助这股东风,提上日程!”冯戴文见不讨论那么沉重的话题,也放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