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岭南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岭南王- 第1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同月十六日,以其胞妹金城公主金德曼为主,前往大唐朝拜。

    ………………

    张亮把所有窃掠而来的人口全部留在倭州,随后顺利班师回辽西。

    辽西冯戴文回去之后,这才有空处理留下的一大滩事务,虽说有马周在,但一些事情必须他来安排。

    回去之后,冯戴文立即调动席君买带领两万突厥战士前去新城镇守,同时带去大量物资补给。

    “都督!矿山已经完全恢复生产。”薛延一直被留守看防倭奴,这次也是他带人看守重新建立矿山。

    郑勇是作为他的副手,这次冯戴文召集了所有将领,官员,前来做年前部署。

    “宾王,今年辽西各项人口,开支,收入,公布一下吧?”辽西主政官员都到齐之后,冯戴文开口说道。

    这次不但是做重新部署,也是因为一年甚少留在辽西,正好听听,做一个全面了解,刘弘基,安兴贵,李恪,李泰被安排作为旁听,也同样处在大厅。

    “辽西四郡现有汉族三十一万人,其中今年新生婴儿二万,契丹族三十万余,包括战士三万五千,新生婴儿七万余,突厥族二十八万余,其中战士五万,新生婴儿四万五千余,奚族人六万,有战士八千。”马周点点头,掏出一本册子念道。

    “对于有新生婴儿的家庭,每月补助羊奶粉一斤,霜糖二两,直到一岁,对于家庭困难者,酌情另行安排。”冯戴文抬手打断马周说道。

    对于冯戴文的政令,立即就有书吏做好记录。

    “四郡现有俘虏三十六万,其中矿山安排有九万倭奴,二十万高句丽各族,还有六万在新建矿山房屋。”马周继续介绍道。

    “开春之后,首先调二十六万俘虏就近在营州屯田,随后留下六万照顾田地,其余人修建从营州,檀州到新城的道路。”冯戴文安排道。

    马周示意明白,继续说道:“今年四郡官仓收获小麦七十万余石,稻米三百万石,但是其中平洲一百五十万石需要留种全国,补贴百姓之后,剩余六十万石,所有粮食都已经消耗完毕,一年下来并无结余。”

    “也就是说现在辽西四郡,官府已经没有粮食了?”冯戴文知道养兵太多,自己又让士兵敞开吃,消耗大,但是也想不到居然吃光了。

    “确实如此,最后一批,五万石已经运往新城,其余的已经下发各军,从一月开始,所以官府,士兵,就得饿肚子了。”马周见冯戴文意外又为难的样子,强忍笑意回答道。

    “收购百姓余粮,如果还缺,就向商人购买,或者去江南购买。”冯戴文揉揉额头说道。

    这事还没发向朝廷求助,因为他就是安东都督,辽西差不多目前属于自治,征调的兵马也是本地,虽然也属于朝廷,但是属于兵部管辖。

    “辽西今年因为备战,所有羊毛,鱼肉,水果,蔬菜,都制作自用,并无对外销售,只卖出一部分官府制作的瓷器,加上税收,合计三十万贯。”马周点点头又说。

    “啥?你的意思是辽西钱也没有?”冯戴文眼睛一睁,不相信的问道。

    “今年只有三十万贯,因为我们实行月薪制,需要发放工钱,还有招募战士的月响,加上这次抚恤,赏赐,已经没有了。现在整个辽西就只有三十万贯,如果买粮食,一月就会形成没有工钱,没有军饷。”马周一本正经的介绍道,他最喜欢的就是看冯戴文为难,毕竟一直以来,冯戴文都是在创新,很少有让他做不到的事情。

    感谢大家支持,推荐两本朋友的书,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大宋小农之一代天骄!!在造地球之无职业限制

    (本章完)


………………………………

第367章 远洋船

    “嘿嘿!这次高句丽四城的收入就全部变现吧!”冯戴文也看出马周是故意说这些数据,来看自己头疼,不然的话凭着辽西的实力,挪用一下就过去了。

    马周见事情解决,也就笑笑继续说道:“四郡两座最大煤铁矿山,几乎都是自用,而朝廷还得抽调,都督是否需要上表朝廷补助?”

    “补助就不用了,抵扣税收吧,以后全都按正常程序走,全都通过都督府过一道,形成官方往来,在也不像以前那么随意,兵部需要武器,工部需要材料,都安程序来,不在随意调拨。”冯戴文下令道。

    马周也就是要听这一句话,以前实在是太随意了,要多少就给多少,随时要,随时给。

    “辽西兵马,同样以营州,檀州为重,现在还得加上新城,来恒,來济继续镇守两城,尽快补充狂信徒军团。

    矿山防御就由薛延为主,郑勇为副,修建道路,就由执失思力将军带领族人监督,并且能够随时支援新城,政务同样是平洲为主,尽量扩大规模。”冯戴文安排道。

    “下官明白!”

    “末将遵命!”

    被安排的人连忙起身领命。

    “诸位功劳,这次本官回长安会呈报吏部,这几年辛苦诸位了。

    当然朝廷的奖赏是朝廷,本官也为大家准备了一分礼物。”冯戴文拱拱手,含笑说道。

    随即指着门外继续说道:“礼物就在门口,一人一箱,走的时候自带,里面是南洋香料,岭南珍珠,长安香水,骠国翡翠,算不上多珍贵,只是本官一番心意。

    另外第一艘大型蒸汽船已经试航,如果不出意外年后就要开始远航,诸位家中有兴趣的可以前来辽西投资。”

    “多谢都督!”有礼物,当然都开心,虽然冯戴文说不是太珍贵的,但只是一听就知道还是价值不低。当然得赶紧道谢。

    “都督说投资是怎么一个说法?”刘弘基感兴趣的问道,要知道冯戴文向来喜欢拉着身边的人发财,以往是不熟悉,只能跟随大众,喝点残汤剩水,这次无论如何,也要近水楼台先得月。

    听刘弘基问起,不少人都凝神静气,用心听着,尤其是家里富有的人。

    “蒸汽船虽然巨大,但是需要用钢铝合金做船身,而且还要用到大型蒸汽机,更加需要在南洋一代建立补给基地,耗资非常巨大,而且水手需要招募训练,这属于私人行为。

    至于投资,就是出钱,至于收获,诸位应该知道,一匹丝绸在西域就是中原的十倍价格,而到海外全都能换到等重的或者很多的黄金。

    一个精美的瓷器同样价值不菲,最贵的是玻璃,这玩意完全相信大家每人家里都有,但是在海外,可是稀罕物,一面玻璃镜子,想来换一箱宝石还是没有问题的。”冯戴文笑眯眯的蛊惑道。

    大厅里的这些人虽说都算富贵了,但是对于冯戴文说的话,还是相当吃惊,想想一面镜子就能换一箱宝石,许多人都不由鼻孔冒粗气,喉管不停的吞咽口水,由此来掩饰自己,以免失态。

    “都督所言,吾等自然相信,想当年,这玻璃镜刚出现,大家还不是惊为天人,当着稀世珍宝。

    不过这投资怎么算?是买船还是怎么的,还请都督说个具体章程。”刘弘基红光满面的问道,他一听冯戴文说,就敏感的认为这绝对是大生意,只是想想把现在的船只扩大,用合金制作,就能想到必然耗资不菲。

    而且与冯戴文做生意,可没有人亏过,这次自己一定要抓牢机会,狠狠的赚一笔。

    “这次投资,以船只制作价格以及运作费用为标准,可以合作认购一艘,可以单独一艘,但是只拥有分红权力。

    当然出海不比其他需要共同努力,所有船只会一同计算,所以就算有意外出现,但只要有一艘安全回来,也会让大家大赚一笔。”冯戴文眼中笑意更甚,仔细的为他解释道。

    “哈哈,既然如此,老夫就认购一艘。”刘弘基满意的大笑着,拍拍椅子扶手道。

    “老夫凑合热闹,也认购一艘。”安兴贵在一边也摸着胡须接话道。

    “当然没有问题,两位公爷辛苦前来辽西帮忙,自然要优先考虑,第一次出海,计划是五艘大船,朝廷一艘,辽西一艘,现在还剩一艘,就在坐的分了吧。

    其他投资人就只有等第二批船了,不过第一次需要准备充足,至少要在明年九月份才能出发。”冯戴文也很满意,这下造船又能赚一笔了,虽说船只的钢材都是辽西自己挖出来炼制的,但毕竟还是需要工钱不是。

    只是自己还是小看了刘弘基,安兴贵,原本以为他俩最多一人半艘,希望收钱的时候他们不会肉疼,看来不能太黑,就翻两倍好了,反正工钱,材料需要多少都是自己说了算,难不成他们还有能力称一下船只重量。

    没有去管王彦等人懊恼的神色,安排妥当之后,第二天就带着要回长安的人赶往平洲码头。

    张亮等人也已经回来了,一群人汇合之后,装满货物,启程前往长安。

    渤海湾长年温和,与远处白皑皑的高山形成对比,看上去很美。

    “都督!这船太快了!还没有挂帆。”张亮大声的对冯戴文吼道,迎面的寒风也阻挡不了他对于这艘船的喜爱。

    只见海面上一艘冒着黑烟的大船,正乘风破浪而行,把身后顺风顺水的船只抛在老远。

    “都督,给俺也配一艘吧,就一艘。”跟着冯戴文进入船舱,刘仁轨印帕晨拷档馈

    如果说张亮只是喜欢,那么刘仁轨就是热爱,全钢铝合金的船被他摸了许久。

    “正则啊!现在大唐近海已经没有敌手了,这些船只都是远洋航行用的,制作不易,水师配备恐怕还需要等待几年啊。”冯戴文故意为难的说道。

    “没事,没事,都督要不您把俺调到远洋船队上去吧,水师交给刘仁愿,他也会带水师的。”刘仁轨连忙摆摆手,继续说道。

    (本章完)


………………………………

第368章 封赏

    “胡闹,你的官职是圣上封的,岂是我想调就调的,不过既然你有心,我就给你在圣上面前提一下,不过成与不成就不知道了,毕竟圣上可不知道刘仁愿的能力,不太会放心把水师交给他。”冯戴文嘴角上扬,假意不悦,提高声音说道。

    刘仁轨念头一转,灵光一闪,拍着胸口说道:“末将这就给圣上上表,请愿,愿意带领远洋船队,海外开拓。”

    “嗯,既然你有心如此,那么我就帮你劝劝圣上。”冯戴文微笑着拍拍他的背说道。

    “嘿嘿,多谢都督,多谢都督。”刘仁轨连连道谢,然后又跑出去熟悉船只去了。

    “嘿嘿!老夫要不然年龄大了,也想驾船远航一番,见识一下传说中的大秦等地。”张亮含笑见着冯戴文忽悠刘仁轨,不过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也是一件好事。

    “有此大船,大海反而是条捷径,不知道这船能运兵多少。”刘弘基问道,他仔细观察过船只,开始时候非常震惊如此巨大的船,后来又感到兴奋,想想自己投资了一艘,不由得又非常满意自己的眼光,感觉投资肯定非常划算。

    “这艘新远征一号长七十丈,宽十二丈,通体由双层钢材锻造,龙骨,甲板同样如此,船高六丈,分四层,最下面是密封仓,平时存放煤炭,物资压仓,就算有何万一,引起漏水,也能密封起来,继续航行。

    船只有四台蒸汽机,两台轮流工作,船上有桅杆,也能顺风而行,如果是运兵,近距离一船万人,远了就要看距离,毕竟补给是个麻烦事情。

    好在不用人力驱动,这一块就节省大量人力,远航一船以千人为佳。唯一遗憾的是需要巨大港口才能靠岸。”

    冯戴文带着几个国公,一群少年,上上下下参观一遍,宽敞犹如大殿的船舱,让众人大开眼界,厚实全钢的船只,怎么看都感觉踏实,与木船一对比,这种感觉更甚,就像一辆电瓶车,停在坦克旁边一样,是个人都能区分出来差距。

    “出征之时,甲板上会固定三十六台钢弩,能保证射杀一切敌人,也有救生小船,总之,除非遇上巨大天灾,都能保证安然无恙,所以诸位的投资是绝对有保证的。

    而且开春之后南洋就会修建一两处大型码头,可以就近补给,前一段时间,岭南来信,已经发现通往戒日王朝的海路,朝廷也会组织商团,年后前往。

    诸位,这可是一处不逊色于大唐一般,宽广的土地,而且他们军队战斗力连高句丽都不如,等圣上收拾好周边以后,还有的是战斗要打,可不要懈怠啊。”参观完之后,冯戴文带着一行人进入餐厅,吃了大船上面第一顿饭,最后鼓励大家说道。

    年轻一代听到冯戴文的话,自然非常的激动,兴奋,为能征服宽阔,巨大的世界而向往。

    吃过饭后坐不住的年轻人都出去船上闲逛,看海,这也是因为几个老的身份太高,在一起实在压抑,未有冯戴文身份地位相差无几,这才留下来陪着几人,找了最高处房间,一面品茶,一面观海闲聊。

    “老夫有幸,在御书房见识过一幅地图,这才明白世界之大,可伶无数年来,不少人为了这中原大地,打死打活,都不知道外面还有如此广阔之天地。”刘弘基感叹道。

    “说来也要感谢卫国,让吾等老将不缺用武之地,想来大唐继续扩张,吾等还能为儿孙挣扎一点功勋。”张亮也在一边笑着点头道。

    其实他言下之意就是不用担心功高震主,当官也不用提心吊胆,而且许多武将反叛,闹事,也是因为镇守地方,无所事事,或者埋怨自己得不到重用。

    现在大唐到处缺人,朝堂有能力的都忙得不可开交,至于武将,无数的地方都需要人坐镇,也是为何这几年李世民喜欢把冒出头的年轻人,放权新领地的原因。

    一来可以观看能力,二来就算出事也无关大局,影响不到中原,大不了把那些地方全部清洗一遍。

    这也是大唐近几年风平浪静的原因,世家大族忙于开发很多土地,开作坊赚钱,送家族子弟当官,勋贵们同样如此,看着自己所掌控的权力越来越大,赚钱越来越多,都在盯着大唐周边小国,不停的吸血。

    同时也惧怕大唐爆发出来的能力,东征西讨,灭国,灭族,谁也不是傻子,明知道不是对手还冒头,所有人都夹着尾巴,闷声发财。

    李世民对于世家子弟,勋贵后人,同样来者不拒,有能力的一律重用,平庸之辈,也安放到合适位置。

    同时又大量提拔寒门子弟,虽说寒门子弟学识,能力略差,但用于基础岗位,反而更加放心。

    对于年轻人,李世民用得更欢,首先送去军校,武院洗脑,在重用,不但年轻人忠心耿耿,就连老一辈都对李世民感恩戴德,认为这是在重用自家孩子。

    作为父母,长辈,对于儿孙显然都是非常在意的,子孙有出息,自己略微受点委屈,那更本就不是一会事。

    现在还浪迹长安,找不到正事可做的纨绔子弟,就真的是废物的代名词,没有任何一家人愿意于之联姻,就连自己家族都会放弃,任其自生自灭。

    可以说这两年大唐内部,前所未有的祥和,没有多少争权夺利的事情,世家大族也是多番退让,当然,李世民也给出了足够的诚意,在其他方面补偿不少。

    就在冯戴文一行回长安的前三天,其余几路班师回朝的人马,按照预订时间,同时回到长安城。

    李世民用盛大礼仪迎回出征大军,礼部迎出三十里,带着圣旨褒奖,太子迎出十里,再次带去李世民的封赏,李世民亲自带着朝中所有大臣,在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