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秦之歌- 第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个相貌俊俏的年轻人盘坐在溪旁大青石上,面无表情,形容有些憔悴,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

    “他已然破入王境,与你交手时只是藏拙罢了,输给他算不得什么。”身后坐在竹榻上的女子耐心开解着他。

    那个年轻人只是苦笑着摇头,“姐,你不懂,他并非倚仗更高的境界压制我,而是他真的比我更快。”

    “况且他年纪比我还要小上很多。”他又苦涩的说了一句。

    柳霜幽幽一叹,这弟弟素来心高气傲,天赋甚高,同龄人中未逢敌手,自出生以来不曾受过挫折,如今碰到那个不讲道理的妖孽,难免会深受打击。

    在青丘这一亩三分地上长大,到底是井底之蛙了呀。

    “别看我年龄小,其实我心是老的。我能胜过你不过是因为偶得奇遇,功力更为高深罢了,倘若你迈入了王境,多半不弱于我。”景歌信步走进来说道。

    “果真如此?”柳三见到景歌进来,半信半疑道。

    “那是自然。”景歌答道,“你的剑确实很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等到你再上一层楼,恐怕这世间没几人是你的对手。”

    柳三沉吟思索片刻,站起身说道。“等我破入王境,再来与你一战,敢否?”

    “不太敢,不过到时柳三公子非要找我试试手的话,也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了。”景歌笑道。

    “好,那就一言为定。”柳三纵身远去,瞬间消失,迫不及待的去寻找师尊拿回佩剑。

    “我劝了他好半天功夫,他都不曾理会。倒是叫你三言两句给骗得晕头转向了。”柳霜抚着额头无奈说道。

    “我哪有骗他咧。”景歌说道,慢步走近她。

    “没骗他?难不成他破入了王境就真能不弱于你了?”柳霜反问道。

    “哈哈,既然你这般说了,那就算我刚刚撒了个善意的谎言吧。难不成你想看着他一蹶不振吗?”景歌笑着说道。

    “明明是在说着谎话,却又笑得那么真诚,你这人真是可怕的紧。”柳霜说道。

    “也没什么礼数,不让人通报一声就闯了进来。”柳霜轻哼一声,似有不满。

    “既然柳二小姐责怪,那我退出去请人通报一声再进来就是了。”景歌边往外走边说道。

    “还是免了吧,小女子怎敢责怪景先生呢,况且先前也有邀请景先生到府上来做客。不想竟是来得这么快,这么突然。”柳霜说道,摇摇晃晃地站起来。

    “因为将要离去,所以造访得确实有些唐突了。”景歌回身走到她身旁,搀扶着她的手臂,免得她摔倒。

    “这么急着离去,是因大秦那边生了什么变故么?”柳霜问道,虽深处青丘野地,对中原大事还是会有所耳闻。

    景歌点点头,也不多言语。

    “那先生这番过来可是有什么事吗?”柳霜问道,既然他急着离开,却又到柳庄来,不知是为何。

    “也没什么事,只是来跟你道个别罢了。”景歌笑着说道。

    “受宠若惊,看来景先生是真的拿我当成了朋友了呀。”柳霜略微惊讶。“除了道别就没其他事了吗。”

    “柳家是青丘第一大家族,倘若韵儿真遇到什么危险,还请柳姑娘伸出援手。”景歌稍稍想了一下说道。

    “我柳家数百年来效忠于宋王,不需先生嘱咐亦会尽心尽力。”柳霜点头道。

    此言一出,倒是让景歌觉得有些惊讶,而后才想起古老的柳家确实是一直追随宋王的。

    昔日有着无上的荣光,鼎盛时期不弱于卫家,后来随着宋国一起衰落凋零。

    柳霜艰难的挪动脚步,引领着景歌往庄园客厅走去。

    “这里是南烟斋,里面颇多藏书,幼时腿脚不便,我就常呆在这里看那些闲书。”柳霜指着一层九重高楼说道,里面有着万千藏书秘典,包罗万象,各有涉及。

    “那我们就进去看看吧,也无需到客厅去喝什么茶。”景歌笑着说道。

    柳霜点点头,她略知景歌的性情,也不会太过拘泥于繁琐的世俗礼节。

    这南烟斋实际上是一座塔楼,是整个柳庄守卫最森严的地方。隐约之间感受到数个王境的气息潜藏其中。

    推开厚重的大门,可以看到里面有着一排排坚实的木架石台,摆放着各种器物,不仅仅是书籍。

    “这。。。是魔族的头骨?!”景歌惊异,第一层的石板上有着不少雪白狰狞的骨头,比常人要大上很多,非兽非人。中原境内罕见这种生物,跟景歌之前见到的两个魔族倒是有着相似之处。

    “对的,这是昔日先祖跟随初代宋王征战时斩杀的高阶魔族。”

    “三百多年前,我柳家群英荟萃,人才济济,为宋王扫清西境立下了汗马功劳。当时后勤补给卫家出了很大一部分力气,我们柳家的子弟则是在最前线冲锋陷阵,这些骨头就是先祖们的战利品,也是他们染血的荣耀和证明。”柳霜说道,言语中有着自豪和感慨。

    当年威震天下的世家大族沦落到如今的地步,族中也没什么绝代英才出现,难免让人悲哀。

    “那些为人族存亡流过鲜血的英才不会被遗忘的。”景歌轻声说道。

    “呵,三百年过去了,大多都已埋没在历史的长河里,有几人还记得那些奋战至死的先贤?所知道的不过是最终活下来的寥寥几位帝和王。”柳霜说道。

    如今的世人只知道始皇帝和七位功高盖世列土封疆的王,几大家族的功绩也偶尔会被念起。而千千万万喋血的将士的名字早已随着躯体深埋黄土。

    “把魔族逐出长城之外,使我人族兴旺昌盛,是几个时代无数天骄努力的结果,而那些英豪,无人记得。”柳霜轻抚着一把古老的战剑感慨道。

    景歌默然,这是事实,完成那样的伟业绝非一人之力,是千千万万人齐心协力,不计生死,默默付出才换来的。

    “三百年前那个时代,当真是群星闪烁,人才辈出,都在为了共同的理想而努力奋战,如今想来都让人热泪盈眶。”景歌说道,想起了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

    “那如今呢?还会不会有当年那种人物。淡看名利,只为天下苍生开一世太平。”柳霜问道。

    听闻此言,景歌愣了一下,想了片刻摇摇头说道,“我不知道,但我猜应该是有的,每一个时代都会有这样的人物出现。”

    柳霜一笑,“我想也是有的,倘若真没有那些星光,这漫漫长夜的,岂不无趣极了?”

    景歌微笑,脑海中平白闪过一些身影,或白衣长剑,或羽扇纶巾,或灰袍抚须。。。

    两人在南烟斋中相谈甚久。

    顶楼的露台上栽种着一株墨色雪莲,开有两朵,莹白如玉的花苞将放未放。

    景歌走近,手指轻抚,在两朵花上各落一滴血。他把花摘下,其中一朵递给柳霜。

    “若是韵儿身处险境,破碎此花,我会知晓。”景歌说道。

    柳霜接过,捧在掌心细看,只见雪白花瓣中有血丝流动,宛如活物,心中感叹他手段惊人。

    “先生就如此信任我吗?”她抬首问了一句。

    景歌只是一笑,并不回答,起身离开了青丘。
………………………………

第九十六章:归去

    寒冬萧瑟,四野寂静无声。

    景歌策马驰出青丘境外,和晴早在等候。西凉谍子无数,消息灵通。

    “晴姑娘,我欲归大秦,不知公主殿下现在何处?”景歌问道,和晴曾说过若他想要离去,需亲自向公主辞行。

    “殿下不在邯郸,她已知晓景先生要回去,特命本座前来护送。”和晴答道。

    “先生可有什么话语需要本座转告公主殿下吗?”和晴接着问道。

    景歌想了片刻,摇头道,“除了感谢之外,也没什么特别想要跟她说的。想来公主殿下是性情洒脱之人,我亦不必多此一言了。”

    “至于护送我离境,那也是不必的,料想公主同意,当不会有太多阻拦。”景歌说道。和晴是西凉的大护法,可不是什么闲杂人等,定有诸多事务需要处理,怎好再让她护送千里。

    “先生不知,虽公主殿下同意了。但此时东境驻扎有第九军团,若无我相伴,恐怕拓跋统领不会轻易放你离开。”和晴笑着说道。

    “难道拓跋统领还会违抗公主殿下的命令不成?”景歌奇怪道,前些日子曾见过那人一面,是天骄人物。

    和晴白了他一眼,鄙夷道,“拓跋统领自然不会违抗殿下命令。可你是什么身份自己心里没点数吗?难不成公主殿下还能因为故旧之情命令部下放你大摇大摆地离开了?”

    景歌哑然失笑,自觉愚钝。她只是出于私情默认自己离开,以她的身份,又怎好通令全军呢。

    “可我还有一事不明,拓跋统领是如何知道我身份的呢?”

    前些天见面时,他分明是还不知晓,没有丝毫留意自己。而她既然不阻拦自己离开,应当不会告知那拓跋常才对。

    “不是我这边走漏的消息,而是雁门关内有人传话告知拓跋常,看来很多人不希望你这位少帅回去呀。”和晴笑着说道。

    “原来如此。”景歌脸色微寒。雁门关内,知道自己入了西凉境的就那么寥寥几人,景歌略一思索,心中便已然明晓。

    “倘若晴姑娘护送我,那些人盘问起来,你终究是不得不说出那是公主殿下的意思。我自个儿离去便好,免得折了公主的威望。”景歌说道。

    “东境可是驻扎有数十万军队。”和晴深深看了他一眼说道。

    “纵有千军万马,又奈得我何?”景歌洒然笑道,如今,他已无所畏惧。

    “晴姑娘就送到这里吧,后会有期。”

    言罢,策马望雁门关而去。

    和晴微怔,看着那道倒提长枪的身影远去。不免生出一些感慨,这人当真是自信飞扬,只可惜不过剩下三载寿命。

    她暗叹一声,心中念起公主殿下的嘱托,当即寻道回邯郸去见丞相大人。准备在禀明情况后便出发去为他寻找新的医治之法。

    景歌向着雁门关不徐不疾地走去,以他此时的实力,悄悄地避过众多耳目潜回雁门关也不是什么难事。而他并没有隐藏起来,只是光明正大的行走在大道上。

    他想要验证心中的一些想法,同时也确实无惧,自信无人可留得下他。

    数日后,雁门关外的西凉第九军团中军帐内,拓跋常正在与部下幕僚商议。

    “报,探子已发现景青之子的踪迹。”有下属回报。

    “哦?他现在何处?”拓跋常问道。

    “在三百里外的谷城,正往雁门关而来,将至我军守卫关卡。”

    “想必他还不知道自己身份暴露了,还在大摇大摆的晃荡。”拓跋常冷笑道,只是不知他为何会冒险进入西凉境内。

    “那我们拿下他吗?”有部将问道。

    “拿下他?”拓跋常起身,背负双手踱步思索。“诸位有何想法?”

    他询问幕僚,看看他们有何建议。

    “景青之子在西凉境内的消息,是雁门关内放出来的。以他的身份地位,能知道他出境的人应当没有几个,必定是西北军团中的高层。”有幕僚说道。

    “既是西北军中高层,那么为何要出卖他们的少帅呢?”那个幕僚稍稍停顿了一下。

    “嗯?范先生请继续。”拓跋常望向那个说话的幕僚,示意他说下去。

    “之所以告知我们,分明是借西凉之手除掉他。西北军中能生出如此想法的必定是杨家的人无疑。自景青死后,西北军团由杨家掌控,如今景青的儿子回来了。他们自然不愿意再把手中的军权再让出去。如此看来,即便不是杨威授意如此,也与他几个儿子脱不了干系。”那个姓范的幕僚分析道。

    拓跋常闻言,沉默片刻后点头,“范先生所说很有道理,我亦是如此觉得。”

    “不知范先生有何高见?”拓跋常继续问道,他对麾下这个幕僚十分信任,知道这个姓范的先生是不世大才,有“卧虎”之称,不逊于邯郸城中的诸葛丞相。

    “倘若我们真的抓住了景青之子,恰是合了放出消息那人的意思。以他的性命要挟西北军团打开雁门关无疑是异想天开,绝无可能。”范先生说道。

    “这可如何是好?难不成就这样放他回去?”有部将问道。

    范先生只是笑而不语。

    “先生可别再卖关子了,还请赐教。”拓跋常恭敬地说道,料想他心中已有计谋。

    “呵呵,范某确有一计,或许能助统领破开雁门关,立下不世功业。”范先生说道,对拓跋常的态度甚是满意。

    “愿闻其详。”

    “杨家既想借助我西凉除掉景青之子,分明是有所忌惮。说明景青之子在西北军中甚有地位,他们不好自己动手。我们也自不能让他们如意了。所以对于景青之子,待到他临近雁门关之时,在西北军团眼皮子下困住他,不杀。”范先生说道。

    “先生的意思是如此引诱西北军团出关救援他,我们伺机攻入关内?”拓跋常皱眉问道,杨威素来谨慎,三年来从未有过大军出关与西凉交战。这次困住一个无关紧要的少帅未必就能逼他派兵出关了。

    “倘若是寻常,杨威倒未必真会出兵救援。可要是那大元帅之子被困在雁门关外的时候,上下将士又恰好得知少帅之所以被困在关外,是因为杨家的某位郎君出卖了的缘故。这就要生出乱子了。”范先生笑吟吟地说道。

    拓跋常闻言猛然醒悟,大喜道,“先生果然谋略过人,只需让安插在西北军中的谍子寻个时机,告知将士是杨家将军谋害少帅,军中矛盾自生。届时杨威若不出兵救援,声威尽失,若是出兵,则是我们破入雁门关的机会,妙极了。”

    “依范某猜测,此事多半不是杨威所授意的,那么他大概率会出兵救援。统领可在雁门关外左右各伏下精锐兵马,待到西北军救下景青之子后,趁他们回军未过半时,骤然杀出,大军紧随其后,雁门关可破。”范先生指着军用地图说道,雁门关左右各有地利,适合伏军。

    “哈哈哈,卧虎先生果然名不虚传。如今当务之急是要找出到底是哪位杨将军送的消息。本统领这就命人撬开信使的嘴。”拓跋常大笑道。

    “杨威也算得上是个智勇双全的大将军,可生出的儿子却甚为愚蠢,是有勇无谋的莽夫。”范先生笑着评价道。

    景歌渐渐行近雁门关,他有些纳闷,这几日一路行来,景歌的所有关卡不仅没有任何阻拦,甚至连盘问都没有。

    略微思索,隐约猜到其中缘由。看来西凉军中还是有些厉害人物的,他暗想。

    等到离雁门关百里处时,终于是出现了一队西凉士卒。

    “来人可是秦国已故兵马大元帅景青之子?”为首的将领喝问道。

    “正是。”景歌面无表情地答道,手中长枪斜指大地。

    “拿下他。”为首的将领下令道。

    景歌并不多言,抬枪横飞几个士卒,径直驱马往雁门关而去。

    十几个士卒根本不能阻挡他丝毫,顷刻间全都倒在地上。他念及西凉续命之情,没有下杀手,只是把他们打到在地。

    “快来人吶,景青之子在这里。”那些倒在地上的士卒大声吼叫。

    “快,抓住景青之子。”又有声音响起。

    景歌见状内心只觉好笑,真是的,这是在担心西北士卒发现不了吗?

    两军对峙多年,这一片敏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