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秦之歌- 第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快,抓住景青之子。”又有声音响起。

    景歌见状内心只觉好笑,真是的,这是在担心西北士卒发现不了吗?

    两军对峙多年,这一片敏感地带自然是有着无数探子游骑,西凉士卒这么一吼叫,西北军中的探子早已回报到统帅处。

    “什么?少帅怎会在西凉境内。”有战将听到汇报后失声叫道。

    “你确信没有看错?”又有部将问回来的游骑兵。

    “属下以性命担保,确定是少帅无疑。”那个回来汇报的游骑兵说道,他亲眼看见了景歌在与西凉士卒交战。

    杨威默不作声,他亲自登上雁门关城楼察看。关外静悄悄的,没有一丝动静。景歌潜入了西凉,他是知道的。

    “他怎会在西凉?”玉珏看着苍茫的关外说道,她和千雪得知讯息后也上了城楼观看。

    “这家伙。。。”,真是气死人了,竟然悄悄潜入了西凉不告诉我。千雪银牙轻咬,身形一纵,跃出城墙。

    “等下我。”玉珏下意识地紧跟着也爬上城墙,欲与她同去。

    “哎呀,哇噢。”她惊叫一声,跳了回来。这雄关上的城墙近百米高,她实力远不如千雪,也这般跳下去非摔成肉泥不可。

    “千雪姑娘。。。”杨邦喊了一句,千雪没有回应,消失在苍茫大地中。

    远处渐有喊声和战鼓声传来,隐约有旌旗摇动。

    “大将军,少帅被困在关外了,如何是好?”有战将上前询问,面有焦急之色。

    “静观其变,再派游骑兵前去探察。”杨威略微沉吟,心中不免有些责怪景歌不顾大局,擅自出关。

    “请许末将率军出关救援少帅。”有一年纪不小的老将上前请命,他曾追随景青征战多年。

    “这或许是西凉的阴谋,贸然出关可能会中计,导致严重的后果。”杨国说道。

    “可难道就这样看着,让少帅丧命在西凉吗?”那名老将高声说道。

    “他擅自出关,任性妄为,可怪不得旁人。”杨国冷声说道。

    “哼,少帅擅自出关不假,可他的行踪,却是杨国将军你透露给西凉的。”忽有一个士卒站出来,高声说道,在场所有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你说什么?”寂静片刻后,有战将喝问道。

    “你休要在这里胡说八道,血口喷人。”杨国厉声说道,想要上前去一掌把他击杀。

    “国儿。”杨威喝止他,而后看向那个士卒说道,“将你所知如实道来,若有半分虚假,军法处置。”

    “数日前的一个深夜,我路过杨定将军营帐时无意间听到了他和心腹下属的对话。他说少帅出了雁门关,如今在西凉境内,让那个下属前去告知西凉。如今那个下属还没回来,大将军一查便知。”那个士卒说道。

    杨威闻言脸色铁青,望着杨国厉声问道,“可有此事?”

    “我。。。”他并没有在深夜跟那个下属说话,只是派出去的心腹确实没有回来,一时间哪里想得出如何辩解。

    场中一片寂静,再无人说话。诸位战将看着他的模样便觉得那士卒所言属实。

    “你为何要如何?那人不仅是我西北军团的少帅,更是你的义弟啊。”杨威寒声问道,他和景青是异姓兄弟,此时只是觉得心痛不已。

    “我们杨家在西北边境镇守多年,为何要屈身在一个毛头小子之下,难道就因为他的父亲的大元帅吗?”杨国看着父亲,心知隐瞒不过去,索性就说了出来。

    “逆子。”杨威听到这番话语怒不可遏,气得喘不过气来,不顾诸将在场,一巴掌把他扇倒在地上。

    “来人,把他押下去,杨国谋逆造反,暗害袍泽兄弟,按照军法处置。”杨威大声说道,怒气未消,内心又犹如针扎般疼痛难受。

    “父亲不可。”其余三兄弟失声叫道,急忙上前,跪倒在杨威面前。

    按照军法,应当处以极刑。

    “二哥只是一时犯了糊涂,如今当务之急是救回少帅,恳求父亲等到少帅归来后再做定夺。”杨邦说道,心中担忧无比,父亲治军极严,恐怕真的会斩了杨国。

    “请许孩子率军出关。”杨邦恳求道。

    “末将等愿随杨邦将军同去。”又有一众将领单膝跪地请命。

    杨威长叹一声下令道,“诸将可率一万骑兵出关接应,与歌儿会合后火速赶回,不得有误。加派游骑到关外巡查,时刻回报情况,其余将士严阵以待,提高警惕,进入战备状态。”

    “领命。”杨邦和诸位战将齐声答道。
………………………………

第九十七章:回关

    景歌遥遥望了一眼西凉第九军团的驻扎处,无边无际的营帐,旌旗蔽日,那里足有三十万士卒。

    鼓声如雷,目之所及尽是西凉士卒,漫山遍野的把他围困起来。

    难怪昔日那老东西面对军队都要负伤逃窜,景歌在心中感叹。

    以前不曾上过真正的战场,认为王境强者能在万军从中来去自如。现在身临其境方才知道,在重重包围中脱困绝非易事。

    他已经看出西凉士卒只是困住他,尚且没有杀意。

    景歌策马急速前行,长枪如巨龙横扫而过,没有一个之敌。

    一员西凉战将迎面而来,手持狼牙大棒,借着奔马之势向着景歌砸落。

    景歌单手持枪拨开,而后瞬间倒转长枪往身后刺了一记,那员战将翻身滚落战马,躲过这一击。

    咦?景歌惊讶,这个战将不过是五六品境界,竟然能避得开疾如闪电的一击。看来沙场上冲杀的战将果然要比寻常武者强上许多。

    景歌正想着,忽然间剧烈颠簸了起来,身下的战马嘶鸣一声,摔倒在地上,滑出十多米远。

    绊马索。

    景歌落地后不曾停留,快速往前冲杀。不多时,他心中生出警兆,当下回头瞥了一眼。只见一支利箭悄无声息地射向他的腿脚处。

    他侧移两步,避开这一箭,心中大骇。以他的灵觉,怎会不能清晰地感知到这支袭来的箭矢?

    凝神细看,有十多位士卒站在远处不同方位,把他围在中央,手中持有奇异的旗子,图画着神秘的符文。

    白光掠过,其中一个手持旗子的士卒人头落地,一道穿着粉红衣衫的身影飘然而近,脸上有着寒霜之色。

    “殿下快走,这种法阵可以干扰灵觉和能量节点,是军中常用来对付顶尖强者的手段。”千雪说道,拉起他快速离开。

    她出手不似景歌这般留情,依仗着霜华剑的锋利,所过之处,遍地都是冒着寒气的残肢断臂。

    经过千雪的提醒后,他才醒悟过来,这种玄门之术没人比他那个便宜大哥更擅长了,这种法阵应当经过了他的改良。

    天下奇人异士,诡术道法层出不穷,先前初入王境便觉得可以横推一切敌手的想法实在是太过自满了。应该保持谦逊,时刻心存敬畏才对,景歌自省。

    “发什么愣呢?快走呀。”千雪回头道,声音中有着怒气。

    “哦哦。”景歌忙不迭地应道,不敢与她对视,知道她心中责怪自己不曾告知她就偷偷跑到西凉来。

    主仆二人一路冲杀,如惊鸿游龙,西凉军士难以阻挡。

    “不想那景青之子竟如此骁勇,幸好无谋少智,否则真不能让他再回了雁门关。”范先生与拓跋常站在高坡上观察。

    “先生如何看出他无谋少智?”拓跋常远远看着那道身影,觉得有些眼熟,但一时间也想不起在哪见过。

    “哈哈,以他的身手,若是隐匿起来,未必就不能悄悄回了雁门关。可这般大摇大摆地露出踪迹,不是愚蠢是什么?”范先生大笑道。

    拓跋常点点头,深觉有理。

    “韵儿姑娘呢?”千雪砍倒一个士卒,与景歌进入小林间,一时间西凉将士寻他们不着。

    先前情况危急,她不及细想,现在稍稍缓过,猛然发现景歌孤身一人回来了,心中不免生出了些许忧虑和不安。

    “她平安无事,留在了西凉青丘,其间缘由日后再与你细说。”景歌说道。

    千雪点点头,放下心来,只要她平安无事就好。

    林外喊声阵阵,战鼓震天,铁骑驰骋的声音不时传入,这一片林子已经被千军万马包围了。而景歌脸上并没有丝毫惊慌之色,依旧平静,千雪见他这般模样,也莫名地镇定下来。

    “我不在的时日,帝都那边可是发生了什么事?”景歌问道,两人在林间不徐不疾地行走着。

    “确实是生了变故,齐国前来联姻的两位王子和公主在帝都身亡了,传闻是小公主李瑶下的手。”千雪说道,她收到了帝都那边传来的消息。

    “如今齐国已经对大秦宣战,两国之间剑拔弩张,交战在即。”千雪说道。

    西凉果然手段了得,竟然真能在帝都成功刺杀了齐国的王子公主,并且嫁祸给李瑶。景歌皱眉。

    “原本两国联姻是一件喜事,不想竟酿成了一场战祸。”千雪轻叹,“这李瑶公主未免也太不识大局了。”

    “并非是那小丫头做的。”景歌摇头道,李瑶不过是一个娇蛮的公主,即便真有这样的心思也决计没有能力做到。

    须知武后十分看重这件事,意图联合齐国共抗西凉。齐国王子身边必定护卫重重,防卫森严。可即便如此,西凉还是得手了,让人惊惧。

    “可当时很多人在场,亲眼所见,乃是李瑶公主以鸠酒毒杀了齐国的两位王子。”千雪说道。

    “即便如此,亦不是她的本意,应当是被人利用了。”景歌沉吟片刻后说道。

    “那是被何人利用?”千雪问道。

    “联姻失败,对谁最有利?”景歌说道,这答案显而易见。

    “西凉。”千雪醒悟,说道“可我们都能想到是西凉的诡计,齐国应该也能想到才对啊。”

    “想到了又如何?他们的王子终究是死在帝都的,更是死于秦国公主之手,迁怒于秦国无法避免。”景歌叹道,齐王一下子失去了三位儿女,是何等的痛心,举兵伐秦情理之中。

    在众目睽睽之下借李瑶之手毒杀齐国王子,这等谋划实在是太过惊世,想必武后也不曾预料到,应当是那便宜大哥的手笔。

    景歌心中隐隐生出预感,这只是一个开始。

    “唉,也不知武后娘娘要如何应对此事。倘若齐秦两国真的打起来,恐怕西凉这边也会趁机攻击雁门关。”千雪说道。

    景歌点头,她说的不无道理。齐秦两国和平相处,大秦可以从其他两大军团源源不断地抽调兵力支援雁门关,西凉自不会强攻。

    若是齐秦交战,腹背受敌,其余两大军团无暇分身,西凉必定出兵。

    到那时烽烟四起,民不聊生,西北军团也将遭受极大的损失。

    “所以齐秦两国不能交战。”景歌说道。“我们要尽快赶回帝都。”

    “如今深陷敌阵之中,想要脱身只怕不易。”千雪轻声说道,先前她在雁门关潜行过来的时候无人注意,而今和景歌会合后被围困在林中。

    西凉士卒开始放火烧山,逼他们出去,可以感受到不少隐而不发的强悍气息,不比她弱上多少,是西凉军中好手。等到他们也出手,会更为难缠。

    再加上战场之中,瞬息万变,明枪暗箭,防不胜防,一旦不慎受了伤,后果可以预料。

    真正的沙场比她想象还要危险上许多,这些沐浴过鲜血的士卒并非酒囊饭袋。进退之间反应敏捷又阴险无比,即便实力远胜他们,也难以轻易斩杀。

    千雪话音刚落,忽闻雁门关那边鼓声大作,铁骑踏地之声宛若雷鸣,喊杀声从数里之地传来。

    “这是?西北军队前来救援了吗?”千雪惊喜道,她看向身旁的殿下。

    “快走,去与他们会合。”景歌点头说道,脸色平静,没有像千雪那样流露出喜色,但内心还是颇觉欣慰。

    他知晓雁门关中有人向拓跋常透露了他在西凉的消息,但他不能确定这是不是他那杨伯父授意。

    故此他回来是不曾隐藏自己的踪迹,想要看看杨威是否允许西北军团出关救援。

    如今看来,倒是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然而此时他却不觉宽心,反倒是有些懊悔自己的举动。西凉士卒对他困而不杀分明就是在等西北军团出关,意图趁关门大开之际攻入雁门关。

    他们两人刚出了林子,便看见一股黑色钢铁洪流汹涌而至,为首的将军正是杨邦。

    “少帅。”诸位战将见到他勒住战马叫道。

    “末将救援来迟,所幸少帅平安无事。”那员上了年纪战将悬着的心终于是落下,险些老泪纵横。

    “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少帅请速上马随我们回去。”杨邦急声说道,先前大将军有令,与他会合后速归,不得耽误。

    “且慢,此番回关,西凉必定会趁机攻袭。”景歌沉声说道。

    “父亲已命将士严阵以待,做好了防御的准备。”杨邦在马上一边说着,一边传令全军调转方向。

    “想必西凉已经伏好了军队等候,这般贸然回去,即便做好了准备也要遭创。”景歌摇头说道。

    在场的战将沉默不语,出关之前他们就做好了血战的打算,并无畏惧。

    “取军用地图来给我。”景歌立于阵前说道。

    一士卒上前,把地图递给他。

    千雪看到军前的战将相互对视一眼后,纷纷下了战马,围绕过来,候在那个捧着图卷的殿下面前,连杨邦也不例外。

    “此次有多少将士出关?”片刻后,景歌合上图卷问道。

    “一万精锐轻骑。”杨邦答道。

    景歌环视一圈,朗声说道,“左奇左将军听令。”

    “末将在。”有将领上前一步单膝跪下,正是先前多次请命出关救援的那名老将。

    “左将军请率两千轻骑从此路沿溪流以最快速度行进,抵达雁门关侧翼。那里是一片谷地,应当伏有西凉步卒。相遇后左将军只管快速突袭,不可恋战。破开敌军战阵后在直归关门处会合。”

    “雁门关右翼二十里狭道出口处有一方开阔场地,那里当伏有西凉轻骑。请沐白明沐将军率五千兵马绕后攻击,仍旧不得恋战,一触即过。我自领剩余将士从另一道上接应。”西北军中战将的性命,他早已一一记在心中。

    “遵命。”两将齐声应道。

    “切记一定要快,不能让西凉军反应过来。”景歌再次嘱咐道,这是能否顺利退回雁门关的关键。打它个措手不及,在西凉反应过来之前退走。

    “末将明白。”两将应声后,急速引军依言而行。

    “少帅,那我呢?”杨邦问道,他本是主将,而今景歌分兵突袭,竟是没有让他领军。

    “杨邦将军稍安勿躁,另有重任交给将军。”景歌翻身上马笑道。

    “请将军亲率五百骁勇精锐,直上此坡。”景歌指着一处山坡说道。“这是关外最高点,西凉调遣士卒传达军令必定是在最高处以旗语示意。将军务必拿下节点,使军令不能及时传达伏于雁门关外的前锋部队,让其无法及时作出应变,这是重中之重。”

    “领命。”杨邦欣喜道,对此重任极为满意,马上点起五百精锐士卒奔袭坡顶。

    千雪在旁偷偷瞄了景歌一眼。

    只见殿下端坐在战马上,手持长枪,目光坚毅,神色平静从容,俨然成竹在胸。分配调度,举手投足间自有威势,颇有大将之风,完全不似初涉沙场的模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