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商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商途- 第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难道……不是吗?”甄氏结结巴巴的问道。

    “出事的当晚葛泉便找了当时一个很有名的兽医来给马儿检查。这匹马性子最为温和,已经给龙儿当坐骑多年从未出过事,所以葛泉便起了疑心。检查的结果证实了他的怀疑。马事先被喂了一种叫“马儿燥”的草。回来以后我从龙儿随身的包袱中还发现了一张纸条。”

    “什么纸条,老爷?”甄氏惊问道。

    “是……”葛半城欲言又止,放佛这事多一个人知道便多一分危险似得。

    “这个你就不用问了,总之我们葛家若不能脱得这次大难,便只能在杭州府除名了。”葛半城哀叹道。

    三个月后,葛家的产业被变卖一空,葛半城及其家人也神秘的从杭州城消失了,至于他们去了哪里,却是谁也不知道。

    而葛半城变卖家产的最大受益者却并非他的对头崔天赐,而是来自东京汴梁城的神秘商人名叫童小五。

    不过崔天赐也不是没收获,葛半城的纸坊和雕刻坊都被他收入囊中,当初一起结盟对付葛半城的那些伙伴们也都有所收获,比如王景旺得了三家米店,柴恒则收购了所有的绸缎庄,终于实现了在独霸杭州绸缎生意的愿望,其他人也各有收获,算是满意而归。
………………………………

第二百一十九章 新起点

    花开花落又一春,杭州城依然是那个繁华似锦的名城,只是城里再也没有一个叫葛半城的商人了。

    杭州城里现如今所有的纸张都来源于崔氏纸坊。通过一年多的发展几乎江南绝大多数城市里都有裕罗纸的身影。崔家的财富已经不是当初可比,由于在江南几乎是垄断的地位,短短一年的利润已经超过了过往所有的年月总收入。如今在各地的分店也已经达到了十处之多。

    可以说崔天赐的事业在短短的时间里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本是人人梦寐以求的好事,做梦都会笑醒,可事实上自打葛半城消失以后崔天赐便很少笑,整个人安静的根本不像他这个年龄的孩子(虽然他一直都不像)。

    此前与葛半城的争斗哪怕再是激烈都还是在商业手段的范畴,而最后真正击败葛半城的却是强权。虽然最后成功击败了葛半城,崔天赐心中却没有丝毫的成就感,却有深深的恐惧在里面。

    无论商业做的再好,遇到拥有国家机器的官场中人,一旦成为对手,结局一定是商人倒大霉,好的是倾家荡产,坏的情况满门抄斩也不是不可能。

    当初决定跟童贯合作那是没得选择,既然别人告诉你了他的秘密,哪里容得你有反悔的余地?如今想来若是有一天自己成为了童贯的对手,下场说不定还不如葛半城呢。

    说起童贯如今倒是春风得意,利用葛半城的账簿成功搞掉了王景,童贯迅速上位,在朝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童贯上位成功,对崔天赐的态度倒是没什么变化,依然很是热络。只是崔天赐觉得心里膈应,反倒是他跟童贯的联系不冷不热的。

    虽然是不冷不热,却没断了联系,而且愈发紧密了,主要是童贯将军中送粮的差事给崔天赐争取了一份。

    给军中供军粮历来是利润丰厚的铁杆庄稼,利润高不说还稳定,更重要是一旦成为了军粮的固定供应商也就有了半官方的身份,对于商人来说那是梦寐以求的。崔天赐虽然不想跟童贯走的太近,但对于这样的好事也没有理由拒绝,便答应了下来,当然按照惯例,其中一半的利润要分给童贯,这也是童贯为什么要争取这份好差事给崔天赐的原因。

    毕竟当初在对付葛半城的事情中,两人的合作还算愉快,重要的事崔天赐有把柄在童贯手里,这样用起来更放心。崔天赐做事的能力自然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

    分给崔天赐的军粮份额是十万石,目的地是太原。虽说崔家自己的海船已经有五艘之多,可到西北内地还是要陆运才得行。

    粗略一算至少要上万辆的大车才得行。整个杭州城满打满算也不过有上万辆车,能做长途运输的不过五千辆,就是这些可不能全部租借到,因为别人的车辆也是要用的,这送一次粮来回要下半年的时间。能租借到的不过区区两千辆而已。

    那余下的车辆怎么办?想来想去只有自己造。对于造车崔天赐倒是不用担心,自打上元佳节遇到的前军器监工匠宋归仁正式来纸坊上任以来,对于打造些器具时完全不在话下。

    崔天赐早已从最初的震惊中习惯了下来。想想也是,能打造出神臂弓这种大杀器的宋朝工匠对于日常的小家什会觉得有什么难度?

    直到后来宋归仁根据崔天赐所花的图纸成功制造出了“回回炮”交给武松带给张金来。崔天赐越来肯定自己捡到了宝。
………………………………

第二百二十章 造车

    “回回炮”的制造彻底打垮了沿途的海盗。虽说“回回炮”比较原始,比起后世真正的炮来说算不了什么,但对上木结构且没什么防护措施的海盗船,那还是恐怖的所在。

    装备了“回回炮”的商船与海盗船遭遇了几次以后,海盗们每逢看到这装备了“回回炮”的商船,便有多远躲多远。

    “回回炮”的成功,不仅让崔天赐的商船大幅扩张,而且对宋归仁的信心也越发足了。

    “东主,你确定要的是一万辆而不是一千辆?”老头也摸清自己这东家的脾气了,对崔天赐说话很是随便。

    “十万石粮食,你说是一万辆还是一千辆?”平时崔天赐没少和老头争论,老头有时被他的奇思妙想震得不行,有时又被气的发疯,崔天赐也早已习惯了两人说话的语气。

    “十万石?一辆车最多拉八石粮食,要是十万石一万辆还不够啊?”老头吃惊道。

    “是啊!所以这一万辆大车是只能多不能少!”崔天赐收起了脸上的笑容,一本正经的说道。

    “东主,什么时候要?”看东家说的认真,宋归仁也不敢再玩笑。

    “半年,只能提前不能延后!”

    “东主,这绝不可能!”宋归仁回答的很干脆。

    “你要多少人,多少钱,要多少我给多少!”崔天赐也表明了态度,条件可以提,但结果不能变。

    “这不是人和钱的问题,你可知道南人船多车少,很多工匠善于造船却拙于造车,再者造车需要坚韧的木料,这种木料主要生长在北方,光是将合格的木材运到杭州来都要半年的时间,东主你说半年的时间我如何造的出如此多的车辆?”宋归仁稍作分析,将难题一一摆在崔天赐的面前。

    听到宋归仁如此说,崔天赐呆住了,本以为有宋归仁这个大匠在,这事就是多找些人多花些钱的问题。却没想到此事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这也怪崔天赐平时缺乏具体做事的经验,包括造纸造船具体负责的都是他父亲和张金来,一句话吩咐下去要多少,什么时间出货具体的事情他就不管了,造成现在他对事情的具体进度缺乏一个客观实际的了解。

    “你的意思是半年的时间造不出这么多的车辆?”

    “造不出来!”

    “能造出多少来?”

    “一百辆!”

    听完最终的答案崔天赐差点没一口血吐出来。仅有一百辆?百分之一的份额,让我如何去运这十万石的粮食?

    “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可想?”崔天赐用期待奇迹的心情看着宋归仁。

    “没有!”宋归仁不是一个简单的工匠,他是在军器监做了大半辈子事的人,对于大量器械的制作是有充分经验的。能做多少他心里是有杆秤的,他知道在这种事情上绝不能说大话。

    崔天赐无力的摆摆手示意宋归仁可以走了。宋归仁同情的看了一眼自己的东主却爱莫能助,只得离开。

    随后的日子里崔天赐又问了几个工匠,大多数与宋归仁说的相去不远,偶尔有一个敢大包大揽的,崔天赐稍微问了下宋归仁总结出来的难处,对方支支吾吾,崔天赐也失去了兴趣。

    崔天赐已经确定这是个更本无法完成的任务。可想想一旦无法按期交付军粮,按大宋律法以贻误军机论处,那可是要砍头的啊。每个人都只有一颗脑袋,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越沉下心来越觉得事情不寻常,眼看着时间一天天流逝,崔天赐的心中真的开始着急起来。

    苦思冥想了很久,崔天赐忽然眼前一亮,对了,这个人也许能帮得上忙。
………………………………

第二百二十一章 又见葛半城

    造纸坊码头,一艘船在夜幕中靠岸。码头上早有一个年轻的后生在那里等候着。若是崔氏纸坊的人在这里就一定认得此人。此人正是崔氏纸坊的少东主崔天赐。

    只是此时整个码头上寂寂无声,方圆百步之内不见一人。

    船一靠岸便有一个长长宽宽的踏板伸到岸上,踏板上先是走下来一位壮壮实实的汉子。

    “武二哥,麻烦你了!”崔天赐看到下来的汉子脸上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东主,人我给你带来了,一切都还好!”来的汉子正是武松武二郎。如今崔家的船队正是他在掌控。

    今日的事情需要绝对保密,所以武松亲自前来。

    不一会功夫,踏板上又下来一人,黑衣黑裤,头上还带着一个黑纱的斗笠,可以说在夜色中若不是有心人都不会留意到他的存在。

    看到这个奇怪的黑衣人崔天赐并没有多余的话说,只是转身走了,武松就带着黑衣人在后面默默的跟着。

    “可还过的惯?”

    等到了屋子里坐下,崔天赐便没头没脑的问了一句。

    “岛上谁说简陋,却也衣食不缺,对于我这样一个只要出现在大庭广众之下随时都会没命的人来说算是最好的归宿了。”黑衣人苦笑一声说道。

    “你过的惯,家人可还过的惯?”崔天赐又问道。

    “过不惯又如何?现在能保住命就不错了,想再多就是自己折磨自己了。”

    “此事因我而起,等过个三年五载,风声过去,我便安排你们去一个偏远的城镇,做些小生意,从新开始。”崔天赐看了黑衣人一眼,脸上略略带些愧疚的神色。

    “商场之上尔虞我诈,打压对手无所不用其极,成者王侯败者贼,我再明白不过了。我商海沉浮几十年,在我手上倾家荡产的何止几家?就是人命手上都有几条。”

    说到此处黑衣人声音中透出苦涩之意。

    “作为别人的狗,能留个性命在已经不错了,就是终老海岛也算是善终了。”黑衣人幽幽的说道,语气中充满了萧索。

    “今天找你来是因为我遇到麻烦了。”崔天赐缓缓的说出这句话来,心中不免揣测这位昔日的对头听到后是什么心情?同情还是幸灾乐祸?

    “哦?如今在杭州城里你也算是个人物了,又有蔡知府做靠山,还有谁能给你找麻烦?”对方的声音古井不波,让崔天赐猜不出对方此时的心情。

    “童贯给我一份十万军粮的美差,可我发现这个美差会让我们崔家万劫不复。”

    “居然是十万军粮,童贯果然是大手笔啊!”声音中透漏出一丝嘲笑的意味。

    “葛东主以前也运过军粮,我希望东主能给我些建议。”

    “这些军粮运到哪里?是春粮还是秋粮?”不愧是积年的老手一句话就问到点子上了。

    “秋粮,运到太原!”

    这黑衣人正是从杭州城消失的葛半城。当时葛家内忧外患,随时都有破家的危险。此时崔天赐找上门,葛覃和崔天赐这两个夙敌闭门谈了半晌。当晚葛覃全家带着全部的浮财从杭州城百姓的视野里消失的无影无踪。

    此时的葛覃乃是从几百里之外的海岛上赶来,那里正是崔天赐给葛家安排的藏身之地。陆地上葛家人是不能呆了,因为葛半城数十位官员丢官罢职,还有人因此死在牢中。只要葛半城在哪个城市中露面,这些找葛半城找红了眼的仇家就会像苍蝇追腥逐臭一般,第一时间抓到葛半城,让他生不如死。

    海岛是崔家船队发现的一个无人荒岛,面积够大,武松便拿它当年船队的补给站,平日里油烟米柴淡水样样齐备。躲到这里来任那些官员的亲属再是神通广大都无法找到此处。

    葛半城经历了由富家万贯到性命不保的坠变,早已对生活的要求降到了最低。这个荒岛虽说人迹罕至,却也给了他充分的安全感。所以他在此处住的还算安心。
………………………………

第二百二十二章 葛半城的建议

    安心住了年多,没想到武松专门登岛将他接来此处。葛半城知道一定是有大事,却没想到居然是这样的事。听到崔天赐的叙述,人老成精的葛半城心里已经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你与那童贯可有亲戚?”葛半城问道。

    “无亲!”崔天赐答的很干脆。

    “与童家可是世交?”

    “以前从不认识。”

    “你可知我为了得到运送一万石军粮到汴梁的差事花了多少钱打点?”葛半城悠悠的说道。

    “愿闻其详!”崔天赐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

    “十万贯,十年的运粮的资格,对方还是我妻舅的表哥。”

    崔天赐不说话。

    “对方非亲非故为何给你这么大的好处?你想过原因吗?”此时的葛半城很像一个长辈面对误入歧途的子侄,痛心疾首。任谁也看不出一年前两人还是你死我活的生死大敌。

    “我想过,本来我以为我知道答案,现在看来是我想差了!”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你我不过都是人家手中的工具罢了。现在没用处了自然要想办法处理了,免得留下后患。这童贯不简单,用的阳谋,即使明知道是陷阱也不得不一脚踏进去。到时候死了也是因为你自己本事不济,被国家法度所杀罢了。说不定他还会滴下几颗惋惜的眼泪。”

    葛半城超脱了棋局,作为旁观者,几十年的商海阅历让他一眼就能看出事情的本质。

    “他想当刀俎,我却不愿为鱼肉。既然是阳谋,只要我按时送到,他能奈我何?”崔天赐恨恨的说道。

    “从杭州到太原,千里迢迢,而且全需要陆运。我当年运军粮主要是漕运,那还要多半年的光景。你这第一次运,又没凑手的运输工具,想要破局,难如登天呐!”

    “可我不想就这样认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倒要看看天数如何定?”

    听到崔天赐说的坚决,葛半城半天没言语。虽说以前是生死大敌,如今的葛半城和他的家人却是和崔家绑在一起的。一旦崔家败落,无力庇护他们,那葛家的下场也绝对好不到哪里去。

    “你需要解决车辆和车夫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根本没一点希望。”葛半城半晌以后说道。

    “我知道,可杭州城满打满算能筹集到的车辆不过两千。我问过工匠,现在造车根本来不及。”崔天赐无奈的说道。

    “两千辆?呵呵,你想的太乐观了。像这种长途跋涉的伙计,一趟下来车子就要作废。除非家里实在过不下去了,有几个车师傅肯接?我估计最后有两百个肯去就算是不错的了。”葛半城以他多年的经验给出了一个更加失望的答案。

    “难道没有其他办法了吗?”

    “也不是没有,但希望渺茫,而且需要你用崔家全部的财力去做,成则安然度过危机,败则倾家荡产。”

    崔天赐粲然一笑:“失败的结果也不比杀头惨哪里去,先生还请教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