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山门异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山门异类- 第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见到陆哲坚持,众人心中又气又不忍,不过严格来说,陆哲已经算是陆家的当家人,他要做什么自己也拦不住,最后,在明长老的一锤定音之下,众人便不再多言,不少人心中都暗暗打定主意,等到陆哲今年家里缺粮了,自己再多周济他们兄妹便是。

    方正这哲小郎君帮了自家许多,些许粮食,自家省一省,还是能省出来的。

    确定了五庄观第一个两年计划之后,陆哲开始对于春耕,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在这个生产力低下的时代,要想多打粮食,只得采用后世的人民公社形式,集体劳作,分工进行。一起吃大锅饭,一起耕田劳作。

    陆哲按照后世农业学大寨的模式,对即将到来的春耕做了安排,分为了后勤组,主要由几名体弱的妇人组成,主要负责做全村人的饭,这样,就不必每家开伙了。畜牧组由铁三带着林狗组合等半大小子组成,负责喂养牛羊鸡鸭。壮劳力们就负责耕田犁地,而插秧等活就由剩下的妇人为主,全村一起劳作。就连蕴娘他们,也被分配到地龙饲养小组,负责养出大量的蚯蚓,喂养鸡鸭。

    不少男人们对此还觉得很新鲜,但是对于参加过盘火炕的妇人和半大少年来说,这个无非就是把盘火炕时候做的事变成了春耕而已,陆哲一说,他们就自动按照自己的劳力,自己分好了组,期间还夹杂着“邓鬼氏,你身子弱,还是在村里煮食罢。”之类的谦让话语。

    听完陆哲说的一大通之后,三位长老相视一眼,露出了了然的神色,于是在邓长老气若洪钟地一句:“此法极佳,就按哲小郎君说的做,家去吧。”之后,这件事就这么决定了下来。

    轰轰烈烈地五庄观春耕大生产运动,就这么开始了!
………………………………

第八十三章 陆哲的一天

    虽然陆哲觉得自己的年龄和劳力,应该是被分去畜牧养殖小组,但是在五庄观的人一致要求下,陆哲还是被分到了后勤小组,光荣的成为了五庄观食堂的一名炊事员。

    “五庄观公社处于左华山的腹地,以镇元子大仙的居所为名,自然可以想象它的山清水秀,物产丰富。农历二月初五,龙抬头过后的第三天,凌晨四点,初春的清晨虽然很寒冷,但是五庄观公社食堂负责人大厨,百花宗的宗主——陆哲便早就已经起床,和村里的妇女们一起,准备为村里春耕的人们,做出一顿热量丰沛的早餐。”

    寅时中,也正是凌晨四点的时候,天还很黑,冻得哆哆嗦嗦的陆哲举着火把,脑子里闪过的是全是《舌尖上的中国》的配音,一边傻笑着,一边深一脚浅一脚地往村口祠堂前的空地走去。

    这些人也起来得太早了,陆哲一边走一边抱怨,古人都早睡早起,平日里一般早上五六点就起了,现在是春耕,村里人起得更早,此时不过刚刚过四点,村里人应该就在半个小时后陆续起床出门。而深知早餐对于一天的劳作究竟有多重要的陆哲,自然要更早起床,为村人准备早餐。

    等到陆哲一边抱怨着一边赶到祠堂前的时候,邓鬼氏等几个妇人已经到了一会儿了,正开始驱赶着母牛慢慢拉磨了。

    黄豆是昨夜就泡好的,正在母牛缓慢的脚步里,变成了雪白的豆浆。

    说道正在拉磨的母牛,这也是陆哲的失误,因为后世那个物质丰富年代的关系,陆哲跟很多人一样,以为奶牛就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停产奶的,所以才找木氏要了些母牛。结果,等母牛送到了,陆哲才傻了眼,原来并不是所有牛吃的是草就能产奶的,还是需要怀孕才可以的。

    事实上,后世通过杂交,选种,一代代培育出来的奶牛,也是其他哺乳动物一样,奶牛在产下小牛以后才开始分泌**,生产后的40到60天达到产奶量高峰。之后产奶量会逐渐下降,大约305天就会停止分泌**,进入干奶待产期。只是它们分泌的**要远远大于牛犊需要的量而已。

    而现在,在耕牛数量够的情况下,这些母牛也无法用来耕地,还要白白耗费草料,要知道,在陆哲回来之前,这些牛每天吃的草料,都是全村老少齐上山,辛辛苦苦挖来的。

    所以陆哲很自责。

    等到过段时间弄个突厥奴隶过来,给村里养牛吧。陆哲一边往锅里倒着磨好的生豆浆,脑袋中突然出现了这个念头,随即自己都被吓了一跳。

    自己怎么能容忍自己去奴役他人呢?自己是不是受大唐影响太深了,开始想要奴隶了,大唐真可怕鸭。然而更可怕的是,随即他又释然了,想着不过是些突厥人而已,奴役了就奴役了,自己还不知道多久才能过上仆僮成群的狗大户日子呢,现在想还早了。

    陆哲一边搅拌着锅里的豆浆,一边带着麻布做的口罩和手套。这是他要求的,炊事人员必须要保持卫生,影刘氏和邓鬼氏虽然不懂,但是依然很认真的执行了。

    豆浆是每个村里人早上必须喝的,这也是陆哲规定的,大豆中的蛋白质是身体素质一般的山里人所急需的,而且村里人也很习惯,不过有一点不好,虽然他已经教过村里的女人怎么煮了,自己走之前也有村人煮来喝。但是村里人还是固执的认为,豆浆还是他煮的最好。所以,等到他回来了之后,村里人都愿意喝他煮的豆浆。

    早餐是豆渣鱼肉饼。用新鲜的鱼肉,剁碎之后混入豆渣中,加入葱姜末去腥,再加入野菜,只用少许盐,用猪油煎了,就变成了一个个小小的豆渣饼。

    鱼肉受热收缩,里面的油脂和脂肪酸被彻底释放出来,而猪油的香味很容易调起鱼肉的鲜味,豆渣在煎炸的过程中,自身的油脂也被慢慢诱发出来,吸满了油脂,干涩的口感变得丰润起来。要知道,大豆可是可以榨出油的,再加上新鲜野菜的香味只,需要点点盐,春天里鲜鱼的味道,新鲜野菜的清香,猪油的荤香,在小小的鱼肉豆渣饼中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出1+1+1>3的效果,足以给即将劳作一天的农人们,提供足够他们高强度劳作的热量和只有在初春的五庄观才能吃到的美味。

    (这道菜不是鹤杜撰,鹤认识一个广西的朋友,他们那边就用鱼肉猪肉豆腐煎饼,鹤只不过把豆腐换成豆渣了而已,其实差不多)。

    现在的祠堂前,已经不是当时空地的模样,而是在空地的西南方,大灶和石磨的周围,陆哲等人搭了个简易的竹棚子,里面放了几章陆哲设计的高脚桌和高脚凳,此时陆哲正在煎饼子,影刘氏正在给每张桌上的竹杯里倒豆浆,说是竹杯,不过就是一节削平的竹筒而已,虽然很简陋,但是装豆浆已经没有问题了。

    天刚蒙蒙亮,村里就有人过来吃饭了,不到一刻钟,小小的食堂中已经坐满了人。个个面含期待地看着作为服务员的邓鬼氏和影刘氏。

    一杯豆浆,两个豆渣饼,虽然里面的肉和猪油的含量少得可怜,但是村人们还是吃的很是满意,对于陆哲的手艺赞不绝口。

    因为要早起做工,所以壮年们和半大少年们才会先过来吃,然后老人和小孩们的用餐时间过来,这也是因为春耕时期,要跟老天爷抢时间,若是平时,打死他们也不敢在自家老人前面先吃。

    等到太阳升高,村民们陆续吃完饭后,陆哲和邓鬼氏以及帮忙的影刘氏才匆匆吃过早饭,把洗碗的事情交给两位婶子,陆哲就要急急忙忙地去找那些小豆丁们。

    村里的孩子负责饲养蚯蚓和喂养鸡鸭,因为是这些鸡鸭还是小雏,陆哲不得不多精心些,还要指导这些拖着鼻涕的小孩子如何饲弄蚯蚓和鸡鸭。

    而且,这个时候,还是陆哲给全村小孩子扫盲的时候,吸取了蕴娘的教训,陆哲先从儿歌教起,然后通过自然引发他们的兴趣,比如观察鸡毛为什么下落的比石头慢,或者是教他们数鸡鸭,慢慢引入到数的加减和乘除法。

    总之一句话,从实践出发,慢慢地让村里的小孩子能够启蒙。

    等到陆哲应付完这群小豆丁,就差不多巳时了,后世上午十点十一点的样子,陆哲又匆匆赶回食堂,开始准备午饭。

    午饭很扎实,一般都是扎扎实实地黍米饭,配合干蘑菇炒的春笋,还有当天村里各家的鱼笼捕到的鱼做的鱼汤,鱼肉早上用了些,剩下的鱼骨鱼肉鱼头,就被用来熬制鱼汤。

    因为此时河流已经慢慢破冰,冬眠的鱼都开始浮上水面了,五庄观的人又开始下鱼笼,所以渔获还是不缺的。不过还好,庄里的人都懂得抓大放小,陆哲觉得很满意。

    另外,还要感谢这个时代精盐和粗盐的惊人的价格差,让五庄观的盐已经不缺,所以说午餐的话,陆哲他们都可以多放些盐,补充村人流失的电解质。

    午餐做好之后,影刘氏和陆哲将其用手推车送到田间,其余的人在村里吃。吃过午饭之后,陆哲就要去把今天的粪便倒入自家的粪池中。

    这是全天里,陆哲最不愿意干的活,不过没有办法,自己要用这个肥田。陆哲只好忍着恶心去做了。

    村人因为陆哲的原因,都开始用恭桶,而且也养成了早起倒马桶的习惯,但是那些牲畜没有这么良好的习惯,于是,陆哲就要带着自制的口罩和扫把木铲等工具,去把牛圈的粪便给铲到木桶里,顺便清扫牛圈。哦,顺便说一句,自从陆哲提出自己的春耕计划以来,村里就给牛们修建了牛圈,而且还分公牛圈和母牛圈。

    这个时候就是陆哲与村里半大小子们,例如林狗组合聊天打屁的时光,陆哲会用自己那点少得可怜的畜牧业知识和卫生防疫知识,教导他们养牛,不过更多的时间是少年们在一起漫无目的地聊闲天。

    虽然少年们偶尔也愿意帮陆哲铲粪,但是只限于当天粪便特别多的情况,不是他们不够意思,而是他们的活也很重,而且还是不愿意接近这些污浊之物,每次看着陆哲铲粪的时候,少年们都一副老陆不愧是仙人子弟,这都下得了手的表情。

    等到收拾完了牛粪,陆哲赶紧回去烧水洗澡,洗完澡之后,稍微休息一下的陆哲,又要上山看看耕田的情况,毕竟曲辕犁是他做出来的,村人一时还用不惯,有什么问题还是要他和林木匠来弄。逛一圈之后,如果没有什么事情,陆哲就会趁着天光还好,赶紧回家练字。

    这次他在陈州的最大收获之一,就是从陈州买回来的字帖,让陆哲终于可以系统的学习繁体了,再加上“三苍”——这是“三百千”出现之前,孩童们的开蒙书,里面全是四言韵文,常见字几乎都在里面了。于是,陆哲又拿出后世学习英语的劲头,费力地开始学习这个时代的文字。

    等到天色将黑的时候,陆哲就要回到食堂,开始准备晚饭了,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是陆哲的宗旨,晚餐基本上都是野菜黍米粥,配合着腌萝卜,也是极为开胃养生。

    众人吃饭的时候,陆哲就要在食堂里,询问各个小组今天工作情况,遇到的问题,或者有什么想法什么的,然后大家一起讨论总结,提出明天的目标,完全就是后世公司的办公总结会,一开始村人还不习惯,但是发觉极为好用之后,他们也慢慢接受了,有的时候还会因为一些问题,众人争论起来,搞到很晚。

    等到这些都弄完,食堂收拾已毕,陆哲告别了两位婶子,这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监督和检查妹妹今天的作业,然后帮她洗脸洗脚,自己再洗漱睡觉。

    第二天早上四点左右,在心中不停地吐槽声中,陆哲又习惯性地爬起来了,点燃火把,又冷的哆哆嗦嗦地往村子中央走去。

    这就是陆哲的一天,劳累却充实的日子,日子就在陆哲的吐槽,做饭,铲粪,练字当中周而复始的过去了,直到农历二月底,陆哲终于因为一件事跟村里人吵起来了。
………………………………

第八十四章 新的矛盾

    “哲小郎君,地可不是这般种法哩。”

    “是极,是极,哲娃子,虽说你可以换来粮食,但也不是这般胡闹法。”

    “这般种,怕是今年颗粒无收。”

    “全天下种地也没有这般种法哩”

    ……

    村人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陆哲,眼中俱是可惜和不解,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意味。

    “诸位叔伯,请听哲一言……”在众位大人的意见中,陆哲的辩解变得苍白无力,很快再次淹没在村人的职责和规劝,最后,陆哲不得不败下阵来。

    “哲心已决,既然诸位叔伯婶娘不认可哲之作法。那哲还是自己来吧。”陆哲忍无可忍,朝着议论纷纷的众人做了个团圆揖。

    “汝这少年郎,恁的不识好人心哩。”

    “秋日之时,若是颗粒无收,届时蕴娘可就受苦了。”

    眼见陆哲依然固执,村人的反应更加激烈了,林姜氏等亲近的婶娘,还恨恨地拧了陆哲一把。

    场面一下变得更加激烈起来,陆哲被众人围着,所有人都唾沫横飞,或是语重心长的规劝,或是恨铁不成钢的指责,空气中充满了嘈杂。

    陆哲知道,这个时候再去费力一个个解释,显然是没用的,他所需要的,只是说服人群中威望比较高的那个。

    所以,他去了明长老的石屋。

    果然,在他才说明了自己来意的时候,明长老只是意味深长地说了句:“知晓了,汝去吧。”便不再多言,继续自顾自地和邓长老下棋。

    果然,无论哪个时代大领导都是一副样子啊。陆哲一边往家里走,一边不由得想起了前世自己集团的大领导,说话也是这个风格,让人模棱两可。

    虽然领导的样子都是古今一般同,但是自从陆哲去找过明长老之后,村里人对于他要做的事情,再也没有组织规劝过了。

    虽然村人看陆哲都是一副“可惜了”的神色。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耕田组一边耕田,村里的插秧组就要把秧插上。这几天,轮到陆哲家的地插秧了,关于种什么和怎么种,陆哲再次提出了让村人很难接受的办法,所以才发生了以上的一幕。

    因为有了足够耕牛的帮助,村里的男人们齐齐上阵,很快就把地耕完了,早早地进入了插秧的程序。

    对于陆哲这些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来说,听到村人说曲辕犁的好用和高效,觉得今年春耕稳了。谁知道,插秧才是重头戏。

    哪怕是在后世来说,插秧都是一项重体力的劳动,而且及其花时间,哪怕是在平原,有机械的辅助,还是需要大量人工,何况是在大唐。

    所以,插秧组和耕地组,在比起往年快得多的耕地速度耕完全村的地之后,愉快地合并了。

    等到众人开始插到陆哲家的地的时候,陆哲的要求让他们觉得有些不能接受了。

    这个时代耕田,因为生产工具的原因,翻开的土很浅,而且施肥还没有普及的唐朝,唐人对于耕作,还是十分粗放,把种子种到地里就完事,也很少除草,抓虫施肥等等。收成完全凭天。

    陆哲虽然没有种过地,但是没有吃过猪肉,还是见过猪跑的。深耕细作,高垄密植这两句在后世都听烂的东西还是明白的。

    所以,他向耕地组建议把所有的地深耕的时候,村人虽然有些不以为然,但是看在他之前的神奇之处和曲辕犁可控制耕地深浅等因素之下,还是依言深耕了。

    但是,到了陆哲家的地插秧的时候,陆哲遇到了重大的阻碍。陆哲不仅对种植的作物做了改变,而且还对种植的手法进行了改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