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工业革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的工业革命- 第2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劳督爷动手,俺带着手底下的兄弟们宰了他们。”

    秦兵的千总把总们当场就亢奋的喊了起来,听说要杀延绥镇那些把老百姓当成奴隶一般欺压的乡绅们,一个个恨不得现在就带兵杀光乡绅们。

    虽说他们是不知道这里面的利害,但以这些边关百姓出身的千总把总们的脾气,即便是知道了也一点不怕。

    在这个官僚乡绅把控的世道,不等他们秋后算账老百姓也活不下去了。

    陆军讲武堂的学员们和这些光脚不怕穿鞋的秦兵武官不同,他们都是有家业的其中有不少家业越做越大,毕竟他们都是工业派的人有资格开办蒸汽工厂。

    更是受过陆军讲武堂的系统化教导,学识方面也是远超这些秦兵武官们,深知这其中的厉害。

    就因为读了书,陆军讲武堂学员们的决心反而要比秦兵武官们更要坚定。

    其中一名家底最为殷实的陆军讲武堂学员站了出来,目光坚定:“国难当头,我等大明子民本就应该一心报国。”

    “难道就因为各自宗祠的荣辱兴衰,而窝窝囊囊的退缩,国亡了,哪里还有家。”

    “为了大明,莫说杀了这些大明的蛀虫,就是去杀那些祸国殃民的中枢重臣,我等也是毫无畏惧。”

    这名陆军讲武堂学员突然转过身去,热血激昂到流出了热泪,放声大吼道:“国难当头,当以身殉国!”

    陆军讲武堂的学员们没有跟着一起大吼出来,但少年们全部都是流着热泪,目光无比的坚定。

    从进入陆军讲武堂那天起,这些少年已经做好了以身殉国的准备。

    曹变蛟、马吉翔二人看着面前这群目光坚定的少年们,想起那群整天为了争权夺利吵来吵去的东林党。

    想起洪承畴祖大寿那些为了一己私利贪墨粮饷的军头们。

    同样是留下了热泪。

    这句话同样是曹变蛟马吉翔二人一生最大的志向和抱负。

    孙传庭却是突然转过身去。

    肩膀微微颤抖。

    解决了军心问题,孙传庭立即派遣大批军士前往各县乡绅的家里。

    由总旗和陆军讲武堂学子带领,带上一百名军士护送乡绅们前往榆林城,说是护送其实就是看押,确保每一个乡绅都能抵达榆林城。

    延绥镇的乡绅大大小小多达七八百人,全部是以八大晋商的范家为首,这也是孙传庭收到书信以后决定杀人的原因。

    范家已经彻底失势了,朝廷里不会有人拼死为范家说话了,只剩下几个通敌卖国的老东西在宗祠守着。

    孙传庭在得知这个消息的第一时间,立即派遣士兵前往延绥镇各个关口,严禁任何一名外乡人进入绥远镇。

    范家的那些老东西到现在还不知道,范家已经不复存在了。

    延绥镇的乡绅们唯八大晋商之一的范家马首是瞻,一方面是因为八大晋商范家在黄河以北的势力极大。

    另一方面在家掌握着通往满清的商路,乡绅们还要仰仗着范家发财,自然要听范家的吩咐。

    这也是孙传庭一定要杀这些乡绅的原因之一,这些位于边关的乡绅比很多江南乡绅还要富庶,就在于他们全部参与了范家的生意。

    成群结队的给满清运送铜铁硝石硫磺这些军用辎重,无一例外。

    乡绅的人数多达七八百人,实在没有能够坐下这么多人的酒楼,孙传庭就在前任总兵修筑的总兵衙门苑林内摆下了宴席。

    只不过这场宴席不像乡绅家的厨夫烹炸那么精致,全是大鱼大肉,大坛烈酒。

    因为这些酒菜本来就不是给他们吃的,而是延绥镇边军们的庆功宴。

    以范家为首的七八百乡绅陆陆续续坐在在宴席上,果不其然对这些酒菜充满了鄙夷,纷纷暗骂了一句丘八。

    王员外是这些乡绅里仅次于范家的乡绅之一,也是范家最忠实的狗腿子。

    王员外过去只是一个小乡绅家里不过上百亩良田,正是因为成了范家的狗腿子,这才慢慢发迹起来。

    这一次已经是孙传庭第三次请他们,不同于前两次的清汤寡水,吃得就像他们家里的佃户一样,这一次终于有了酒肉。

    王员外还是一脸的不悦,坐在范家老爷子身边,拿着一把折扇,轻轻扇风:“范公,这个孙传庭这次叫我等过来,想必又要以筹措军饷的理由让我等捐钱捐粮。”

    “前两次王家每次都捐了一石粮食,这个孙传庭胃口未免也太大了还不满足,这一次无论如何我等也不捐了。”

    张口一个孙传庭,闭口一个孙传庭,显然没把这个出身贫寒三边总督放在眼里,虽然他为大明的稳固立下了大功。

    乡绅们攀附着八大晋商范家这棵大树,势力遍布朝野上下,别说一个贫寒出身的三边总督了,就是工业侯朱舜亲临这里他们也是丝毫不怕。

    大明危急存亡之际,工业派的实业家们捐献的粮食以万石计数。

    王员外只不过捐了两石粮食,瞧他那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捐了还不如不捐的那两石粮食,像是做了一件多么了不得的善事。

    能够和范家老爷子坐着主桌的乡绅,全都是延绥镇数一数二的大乡绅。

    同桌的马员外听到王员外捐了两石粮食,老脸上多了一丝敬意:“不曾想王员外这么的深明大义,当是老夫应该学习的楷模。”

    这句话换作谁说都是一种讽刺,乡绅们全都是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认为马员外说的在理。

    其他乡绅捐献的粮草还不够一石,最多只有七八斗,王员外居然捐了两石,给数万延绥镇边关军士捐献了两石粮食,可不就是深明大义。

    马员外说完这句话看了一眼范家老爷子,见他只是靠在官帽椅靠背上,闭着眼睛哼小曲,有些紧张的心神放松了很多。

    刚才只顾着捧王员外了,忘记了范老爷子坐拥延绥镇三成的土地,却是一毛不拔一粒粮食都没捐。

    八大晋商之一的范家可是他们的财神爷,万万不能得罪了范家,不仅断了自己的财路,以后在延绥镇乃至整个黄河以北都寸步难行了。

    这几位大乡绅指点江山的闲聊几句,孙传庭走了进来。

    按理说面对这位以性命相抵抗击满清八旗兵和蒙古鞑子,护卫他们能够安心在后面享乐的孙总督,应该保持足够的敬意起身行礼才对。

    七八百乡绅看向了范家老爷子,范家老爷子还是闭着眼睛哼着小曲,没有半点要站起来的意思。

    其他乡绅们也就没人站起来了,直接无视了孙传庭这个人,继续坐在座椅上谈笑风生,谈论哪个县戏班唱的曲最好听,谁纳了一房美貌小妾。


………………………………

第五百一十三章 乡绅们的罪行

    乡绅员外们啰嗦了一圈,就是想让范家老爷子拿个主意,乡绅们的粮仓里有的是粮食,但就算是烂在粮仓里他们也不会捐哪怕一粒粮食了。

    延绥镇的边军不缺粮草了,他们还怎么赚银子,前往大清国的出关路就是用粮草换来的。

    不过这还需要范家老爷子拿个主意,敢得罪他们这些乡绅别说是拿到粮食了,就是这个总督也让孙传庭坐得不安稳。

    范家老爷子没有说话,一直坐在主位上闭着眼睛哼着小曲儿,乡绅们就明白在家老爷子是什么意思了,心里也有了一个底,更有了底气。

    这里可是在八大晋商范家的老家,随随便便都能喊来一大帮子佃户,一帮给朝廷缴纳课税谁也不敢杀的佃户,还能怕了他一个势单力薄的总督不成。

    三边总督的官帽子确实够大,但是孙传庭要想保住官帽子想在地方上有一番成就,在功劳簿上多了一些功劳,还是得仰仗把控地方的乡绅们。

    范家老爷子不愿意捐粮还有一个原因,按照官场上约定俗成的规矩,新官上任的孙传庭应该先来拜会他这个本地最大的乡绅。

    范家可不是一般的乡绅,在整个山西陕西都是排得上号的大乡绅,孙传庭居然不来拜会,落了范家的面子。

    乡绅们大致商量完怎么用假话搪塞孙传庭,这为三边总督走了出来,走上宴席最前方的戏台子上。

    陆军讲武堂学员们一部分去了延绥镇各县,驻扎在那里等候孙传庭的命令。

    还剩下一半的陆军讲武堂学员们以及秦兵五官们,像过去一样按着佩刀站在宴席的旁边,像个传菜的堂倌。

    不过这一次,那些佩刀想必是会见血了。

    孙传庭站在戏台上,看着下方的乡绅们说道:“建奴已经陈兵在关外,大战随时可能打起来。”

    “本总督想要整饬延绥镇的边军,希望各位乡绅能够助本总督一臂之力。”

    助你一臂之力?怎么助?

    不就是想让他们捐粮捐银子吗,乡绅们理都没理孙传庭,还是在那谈论小曲儿和小妾。

    孙传庭每次看到这一幕心里就会冒出一股子强烈的杀意,大明的军户们为什么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那是因为国库里没有钱。

    国库里的银子哪里去了,还不都是被这些乡绅侵吞了本该缴纳赋税的土地,没得赋税哪里会有银子。

    大明正值危难之际,都快到亡国的地步了,这帮子蛀虫还在想着戏子和小妾,实在是腐化到了极点。

    孙传庭一步步走下了戏台,走到了主桌旁边,直接指名道姓:“王员外,本总督听闻你家里的粮食都快发霉了。”

    “与其烂在谷仓里面,不如捐给这些拿命在替你们守着大明国门的边关将士们。”

    孙传庭已经指名道姓了,王员外也不好继续坐着不搭理他了,站起来世故圆滑的说道:“污蔑,一定是污蔑。”

    “老夫在延绥镇那是出了名的清贫,一天就喝三碗小米粥外加半个胡楼子,哪里还有什么余粮。”

    这次换做孙传庭不去搭理他了,看见了身边的另一位员外:“马员外家里是否也没有余粮了。”

    马员外站了起来,同样是世故圆滑的说道:“老夫比王员外还要清贫,一天只喝三碗小米粥连胡楼子都吃不起,当然不会有余粮了。”

    孙传庭看向了所有乡绅的主心骨范家,范家老爷子坐在主桌上还是哼着小曲儿没有理睬孙传庭。

    他旁边的一名员外,忽然说话了:“孙总督有事可以去找永斗贤侄,好过在这里说些不着边际的废话。”

    搬出来范永斗压他?

    孙传庭点了点头,似乎是很赞同范员外的说法,继续看向了王员外。

    王员外已经坐了回去,感觉到孙传庭又在看他,都懒得说些虚头巴脑的话了,也是慢悠悠的哼起了小曲儿。

    孙传庭的手掌按在了刀柄上,语气很是平淡的开口说话了:“崇祯三年,陕西大旱,为了赈济灾民朝廷调拨给延绥镇一万石粮食。”

    “全都是救命的粮食,却被你用低价从赈灾官员手里买走,再高价抛售。”

    “五千二百一十七名老百姓活活饿死,还有三万多老百姓卖儿卖女就是为了能有一口吃的。”

    “你从赈灾官员手里买走本该就属于老百姓的粮食,居然再卖给老百姓,喝人血。”

    陆军讲武堂学员们听到这句话只觉得头皮发麻,浑身发颤,他们只知道官僚乡绅为了敛财什么都敢干。

    没想到丧心病狂到这种地步,就连朝廷用来赈济灾民的粮食都敢卖,致使数千老百姓饿死,三万多老百姓卖儿卖女。

    触目惊心。

    既然已经撕破脸了,王员外收起了他那副伪善的面容,轻描淡写的说道:“你能奈我何。”

    陆军讲武堂的学员们听到这句话全部握紧了腰刀的刀柄,露出了吃人的表情,恨不得把面前那个害死了无数老百姓的王员外一刀砍死。

    孙传庭突然笑了,斯斯文文的笑了。

    缓缓的拔出了腰间的佩刀,斯斯文文的盯着王员外,盯的王员外有些头皮发麻。

    接下来在所有乡绅骇然的目光里。

    一刀。

    砍下了他的脑袋。

    主桌上的几名大乡绅赶紧站了起来,想要从这里离开,尽快离开那个溅了一身血迹的孙传庭。

    早有准备的陆军讲武堂学员和和秦兵武官们走上前去,按住乡绅们的肩膀把这些乡绅按了回去。

    孙传庭看向了下一名乡绅:“崇祯四年,你修建一座苑林,为了效仿江南所谓的浚水成池,擅自更改九环河河道。”

    “建了一座能和小妾嬉戏的小湖,导致一座土地肥沃的墩堡没了水变成一块死地,三千多军户的一家老小全部饿死。”

    崇祯四年的那件事秦兵们早就听说了,提到这件事很多秦兵眼眶都红了,甚至有不少面对二十万都不带眨眼的悍卒,居然是掉下了眼泪。

    当年他们有不少亲朋好友和袍泽就住在那座已经没有名字的墩堡,好端端的一块沃土,就因为马员外想造一座江南湖泊变成了死地。

    地死了。

    人也死了。


………………………………

第五百一十四章 孙传庭杀乡绅

    后来朝廷追查下来,马员外只用了一千两银子就平息了这件事。

    一千两银子!

    三千多军户的性命还不值一两银子!

    王员外的无头尸体就躺在不远处,马员外真的害怕了,挣扎着想要站起来但怎么也挣脱不了陆军讲武堂学员的手掌。

    马员外赶紧见风使舵的说道:“孙总督莫要冲动,老夫愿意捐五两,不,一千两白银。”

    不提一千两白银还好,提起一千两白银孙传庭又是斯斯文文的笑了。

    只用了一刀,就斩中了马员外的脖子。

    只不过没能一刀斩断,还连着筋皮挂在脖子上,看起来很是可怖。

    乡绅们经常干杀人越货的勾当,但那都是安排手下的管家去做这种龌龊事,他们什么时候见过这么血腥的场面。

    周围的几名乡绅都快吓瘫了,动也不敢动,纷纷开始喊着要捐粮娟捐银子。

    孙传庭只是斯斯文文的笑着。

    这一次他不仅要粮要银子,更要命。

    孙传庭转头看向了范家老爷子,只是看了他一眼,就把这个一直闭目养神如同摇扇诸葛亮的老东西吓得差点没跪在地上。

    哪里还有不咸不淡的表情忙不迭说道:“你要多少粮饷老夫都给你,莫要冲动。

    “老夫的儿子可是范永斗,你杀了老夫自己也逃不了一死。”

    孙传庭看着他是,斯斯文文笑着。

    最该死的就是这些官僚乡绅,为了银子大发国难财,不仅卖赈济百姓的粮食,还给满清运送铜铁硝石硫磺。

    晋商从大明边关运过去的铜铁,铸造了火炮兵器反过来再攻打大明,杀害大明子民。

    “跪下!”老爷子听到三边总督让他跪下,放在过去早就摔门而去了哪里会理睬这个所谓的三边总督。

    现在想也没想直接跪在了地上,还不停的求饶,以后延绥镇的粮饷范家老爷子全包了,另外这两个乡绅的死咱们也可以推到马匪身上。

    孙传庭没有理睬的任何人,看向北方,北方那座战死了不知多少大明将士的长城:“转过身面朝北跪下。”

    范家老爷子为了活命只能老老实实的把身子转了过去,就在他转过去的一瞬间。

    孙传庭一刀砍下来他的脑袋。

    这一次砍到骨头上了,没能砍断,孙传庭便砍了第二刀。

    在场的乡绅们瞧见范老爷子都被杀了,哪里还能坐得住,这些平时祸害百姓的乡绅们全部赶紧磕头求饶。

    只有一名员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