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和这位堂堂的东厂督公也是这么的相熟,从王承恩主动给他行礼就能看出来,王承恩也是朱舜的至交好友。
王承恩后面还跟着几名小太监,招了招手,几名小太监端来一个紫檀托盘,盖着黄色丝绸。
王承恩的表情突然严肃起来:“传皇上口谕,得知工业侯今日收徒,赏赐一套文房四宝。”
这位大明医学界的泰山北斗吴又可,这下是真的被吓住了,朱舜收个徒居然连皇上都惊动了。
一家三口磕头谢恩过后,王承恩拿出了一个个精致的剔红长条匣子,正好一共八个。
王承恩交给了朱舜,笑着说道:“这是咱家这个长辈送给几个孩子的,以前没给,今天补上了。”
这位让天下所有官员谈之色变的东厂督公,谈笑风生的和朱舜聊了两句,说了一句咱家先回去了便离开了工业侯府邸。
镇远侯怀远侯等几位勋贵知道朱舜在皇上心里的地位很重,对于皇上赏赐一套文房四宝只是觉得讶然,没觉得吃惊。
朱舜和王承恩的关系让几位勋贵都不是吃惊了,而是震惊。
以几位勋贵的权势见了东厂督公王承恩,也要斟酌着说话,生怕说错话。
谁能想到东厂督公也会有笑脸,更是和朱舜谈笑风生。
太子朱慈烺则是笑着注视这一幕,这可都是恩师替他结交的人脉。
自从他成了伟人的崇拜者,对东林党人深恶痛绝,东林党人也看自己和太子的关系一天比一天差,就存了扶持其他皇子争皇位的心思。
东林党人的权势太大,太子朱慈烺确实担心皇位,现在看到王承恩与自家先生是好友,太子朱慈烺彻底放心了。
也能放心去进行土改了。
只是一个介绍观礼者的过程,再加上王承恩那道圣旨的耽搁,折腾了大半天,拜师终于开始了。
在太子朱慈烺和勋贵等好友的观礼下,吴素正式拜工业侯为师,接下来就是一场宴席。
想到自己终于可以建立医疗体系了,朱舜喝了一个大醉,直到第二天中午才醒过来。
朱舜草草的吃了几口,骑上一匹辽东大马赶往了京师大学堂。
京师大学堂的医学院早就已经建好了,就是想着哪天找到了合适的人才便可以直接使用,吴又可父子二人正式搬到了医学院来住。
吴又可直接担任了医学院的院子,儿子因为寸功未立拒绝了副院长位子,现在只是一名京师大学堂的普通学子。
朱舜对于医学方面了解的很少,他只是精通数理化等等工科方面的很多知识,以前也不知道自己会回到大明,没去研究过医疗体系。
不过他的一些朋友是医学方面的尖端人才,通过平日的聊天里知道了医学体系发展到现在的历史脉络。
凭借他近乎过目不忘的超强记忆力,到现在还记得那些知识。
………………………………
第五百一十章 细菌和巫蛊之术
可以对吴又可建立的医学院进行大致框架上的战略性指导,这样也足够了,目前的西方医学也有了不少的成果。
朱舜通过二弟朱四海已经把西方积累不知多少代学者的心血成果,法兰西、英格兰、荷兰等国的医学书籍陆陆续续都买来了。
找孙元化等精通西学的大家,进行了精准的翻译。
吴又可负责搭建医疗体系里面的中医体系,年纪轻轻的吴素一边整理西方医学,一边在恩师的指导下开始搭建一个更加完善的西医体系。
与其说是西医不如说是疡医,大明也有精通外科医术的郎中,便是从西周就有的疡医。
吴又可得知朱舜对疡医感兴趣,写了几封书信给了自己好友,尝试着邀请擅长疡医的好友前来京师大学堂担任教师。
朱舜赶到京师大学堂,拿着做好的显微镜找到了吴又可,拿着一个培养皿夹起一点瓶瓶罐罐里的东西,放在培养皿里,摆正了位置。
朱舜先看了一眼,果然能够看到像小虫一样的细菌在培养皿里游来游去,邀请道:“吴兄,请看。”
吴又可不明白这个奇怪的东西是什么,有些像千里镜却又似是而非。
千里镜是用来看远处的东西,这个也有水晶镜片的千里镜,却有一个铜制台子,看着位置也是向下看。
吴又可把眼睛靠过去,在朱舜的指导下闭上了左眼,只用右眼观察。
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那一点点绿色的东西居然变成了很多小虫子,正在琉璃上爬来爬去。
吴又可当场吓得连连后退,要不是他的心性比较沉稳,早就用最快的速度逃出去了。
就算是没有,吴又可的脸色变得极其惨白:“工…工业侯…难不成会巫蛊之术。”
朱舜听到这话哑然失笑,明白他为何这么惊悚了,估计换成权贵就算是侍郎也会吓得跑出去,吴又可还能待在这里已经殊为不易了。
毕竟他们看来这些细菌就是巫蛊之术,培养皿里的小虫子就是朱舜养的蛊。
朱舜只能慢慢给这位大明医学界的泰山北斗解释什么是细菌,解释了半天也说不通,突然想起来一个词。
说了这个词吴又可应该是大明第一个,也有可能是目前唯一一个能接受细菌说法的读书人,而不是把他当做养蛊的妖人。
朱舜平淡笑道:“吴兄,这个是疠气。”
疠气?吴又可通过对温病的琢磨已经提出了类似于细菌传播的疠气说,在大明就提出了病毒的说法,只是一直不能正式确定这个疠气的真实存在。
吴又可紧张的心绪放松了一些,半信半疑的说道:“当真?”
朱舜只能用自己的品行作保了,在后世说拿自己的人品保证就是一句玩笑话,在大明拿出品行作保就是比一纸契书还有用的保证了。
吴又可听到朱舜居然拿出了品行作保,大惊失色,连忙拱手:“并不是吴某不信任侯爷,莫有再说这种话了。”
从崇祯二年开始,朱舜做的一桩桩事情,让他拿出品行作保,就算是东林党也会相信吴又可怎能不相信。
吴又可得知这里面是自己琢磨了很久的疠气,哪里还有半点的惊悚,赶紧冲了过去小心翼翼的扶着存目镜:“难怪老百姓说侯爷是活神仙,东林党说侯爷会妖术。”
“能够拿出这么光怪陆离的东西,吴某都忍不住去想侯爷难道真的是一位神仙不成。”
朱舜看到吴又可爱不释手的样子,心情不错的笑了,有了这台显微镜医疗体系的架子算是正式搭建起来了。
离开了医学院。
朱舜前往了大明军火公司。
找到了已经从延绥镇回来的马帮掌柜,也是一名从延绥镇退下来的残疾军士,找他了解孙传庭在延绥镇的情况。
为了帮助孙传庭拿下绥远镇,朱舜直接把本来应该送给舅哥曹文诏的一批06型野战炮送去了延绥镇。
孙传庭已经收到了这批06型野战炮,手底下的陆军讲武堂学员们和秦兵千总把总们因为这批06型野战炮吵翻了天,都是想为自己戍守的城池多争取几门火炮。
这东西可是防备满清八旗兵和蒙古鞑子进攻的利器,又是大明军火公司所制造的标准化火炮,不是那些官僚乡绅所控制的火炮作坊制造的粗制滥造火炮。
突然运来了100多门06型野战炮,是他们从未见过的一种大明军火公司用冷模法浇铸的新式火炮,哪能不眼馋这种新式火炮。
榆林城,总兵衙门内。
陆军讲武堂的学员们和秦兵的千总把总吵得是不可开交,要不是见识了这群少年的格斗能力早就冲过去打架了。
格斗是什么秦兵们也明白,就是所说的武力,格斗这个新词是大陆军讲武堂学员经常说的一个词。
总督孙传庭都接受新学了,秦兵受到影响也在慢慢接受工业派的新学。
打是打不起来了,这群少年的格斗术太过阴狠了,招招致命,还都是攻击的鸟蛋、喉咙、眼睛这些热弱点。
总之怎么尽快能把敌人杀死怎么来。
只有一墙之隔的偏厅书案前,孙传庭安静手书,依旧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曹变蛟身上就像长了虱子一样,抓耳挠腮的坐在旁边,闲不住的他本来要去延绥镇西面的军镇勘查交通线。
却被孙传庭派人给叫过来了,走访民情的马吉翔,同样是被孙传庭叫了回来。
马吉翔坐在另一张书案上,整理一些谍报。
唯独不见了朱铁,朱铁不是不见了而是根本就不在延绥镇,这个宝贝疙瘩已经被曹文诏要回去了。
按照那位曹游击的说法,侄儿可以不要,但这个朱铁必须还给他。
孙传庭要是不还,曹文诏就亲自过来赖在这里不走了,整天吃他的喝他的等到哪天同意了再走。
曹文诏要是能来,孙传庭也不会让他走了,怎么说也得让他帮忙当一个总兵坐镇西北三边,镇住这帮子洪承畴留下的军士。
………………………………
第五百一十一章 西北工业革命的号角
可惜,曹文诏涉及到工业派战略处对于辽东的战略谋划,谁都可以离开辽东,唯独曹文诏不行。
想到最近建奴频繁的调兵遣将,大战在即,为了保障曹文诏的安危就让朱铁带着特战科学员赶回了大凌河堡。
有了朱铁的特战队当做护卫,曹文诏随时都可以冲到大凌河,大明的水师又远远胜过建奴的那几条小船。
这样一来,就算山海关失陷了曹文诏也会安然无恙,这也是朱舜给自己这个大舅哥留的后路。
正是有了这条万无一失的后路,朱舜才那么放心的让舅哥曹文诏坐镇如一柄利剑直插心腹地的大凌河堡。
如果只是一座墩堡就算是京城这般的巨城,没有大凌河以及大明的水师的话,怎么也不会让曹文诏待在那么危机四伏的满清腹地。
孙传庭和曹文诏不仅是好友,曹文诏更是大明边关少数一心为国从不贪墨军饷的武官,于情于理都要保护曹文诏的性命,便让朱铁带着特战科学员们赶了回去。
外面大堂内的陆军讲武堂学员和秦兵的千总把总吵了一上午,吵的又累又饿刚好到了饭点,都回去吃饭了准备下午再战。
这些延绥镇武官们消停了,孙传庭拿出了一封书信交给了曹变蛟,示意两人都看一遍。
这封书信是京营游击周遇吉写给孙传庭的,周遇吉从来不和那些权官僚乡绅出身的京营武官们同流合污,在京城没有一个能够说两句知心话的朋友。
通过工业派好不容易结识了两名有着共同志向和抱负的至交好友,曹文诏孙传庭俩人偏偏还在遥远的边关。
周遇吉每次遇到烦心事和高兴事都会写信给这两位至交好友,孙传庭当然也收到了一封书信。
里面写的是一件京城最近发的一件大事,对于周遇吉这样一心报国的武官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对于官僚乡绅来说可就不是什么好消息了。
八大晋商又有一家家破人亡了,为了掌握大明的舆情,范家试图掌握垄断造纸行当,结果又被工业派的碾压。
京城最近流传了很多了范家全家是被谁害了的说法,范家是怎么破落的官僚乡绅们心里很清楚,但是范家全家是被谁杀的就只有猜测了。
唯一清楚内情的只有周遇吉一人了,马贼头子驮着范家仅有的金银财宝逃向边关,刚巧遇见了在外面练兵的周遇吉。
出去练兵就是为了让京营的军士们见见血,二话不说把这只上百人的马贼全部剿灭了。
马贼头子在临死之前受到周遇吉的审讯,说出了他杀害范家全家的消息,周遇吉心情大好回去喝了一个大醉。
第二天,就把这件事写了两封书信分别送给了孙传庭和曹文诏,让这两个好兄弟也高兴高兴。
孙传庭都能想到曹文诏收到这封书信以后的样子,估计又要拉着手底下的军士喝个大醉了。
这个消息对于孙传庭来说都不能算是好消息了,在他看来应该是举国欢腾的一件事,因为这封对别人没有丝毫用处的书信,就是他拉开工业革命的号角声。
要想展开工业革命,首先就需要掌握大量的土地,按理说延绥镇拥有大量的军田,不缺土地才对。
但这些土地和大明所有州府的土地一样,全部被官僚乡绅所倾吞了。
孙传庭首先要做的就是从这些官僚乡绅手里,把应该属于军户们的土地要回来,土地对于官僚乡绅来说就是命根子,别说他孙传庭了,就算是崇祯亲自过来也要不走一亩地。
孙传庭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打造蒸汽机,也不是修筑各种水泥工厂,还不是培养大批的熟工。
而是两个字。
杀人。
曹变蛟和马吉翔两人何等的聪颖,看过这封信就明白孙传庭的意思了,这是要与整个官僚乡绅阶级为敌。
与整个天下为敌。
他们现在掌权还好说,一旦失势了,只有一个下场。
一家老小还有宗祠所有的兄弟叔伯们,全都会惨遭官僚乡绅们的秋后算账。
堂堂辽东总督袁崇焕都斗不过东林党背后的官僚乡绅阶层,何况是他们,孙传庭此举无异于是让他们带着全宗祠上下所有的家人们一起做先烈。
而这个先烈还不一定能够成为先烈,只有工业革命彻底成功了,他们才会成为史书上的先烈。
如果不能成功,就会被文官们的笔杆子颠倒黑白成秦桧那样的奸佞,被后世人一代代的辱骂。
曹文诏和马吉翔却是毫不犹豫的站了起来,认真的看着孙传庭,没有说话。
孙传庭明白了他们俩的意思。
国难当头,总得有几个人是站着的。
孙传庭放下手里的毛笔,斯文的笑道:“去把陆军讲武堂的学员们全部召集过来吧。”
半炷香以后,陆军讲武堂学员们和秦兵的千总把总们来到了总兵衙门大堂里。
不过这一次却不是争抢那一百多门06型野战炮,是有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要宣布。
孙传庭走进大堂内的一瞬间,大堂内的氛围瞬间凝重了很多,所有人都知道这件事不简单。
因为。
孙传庭披挂一身甲胄。
这个时候就体现出秦兵千总把总们和陆军讲武堂学员们的不同了,野路子出身的秦兵们全都是满脸的亢奋。
总督每次披挂甲胄就说明一件事,又要打仗了。
在榆林城待了这么久,憋的身上都快生虱子了,天天盼着去杀那些满清八旗兵和蒙古鞑子,可惜一直就是没有任何的战事。
陆军讲武堂学员们的第一反应是分析,分析哪里有战事,准备去打谁,用哪种方式去攻打。
还没等他们分析完,孙传庭就给他们说出了答案。
孙传庭看着这些怀揣着满腔热血的大明未来,说话时多了几分杀气:“三日后,本总督宴请延绥镇所有的官僚乡绅,杀光他们。”
“这一次是与大明所有的官僚乡绅为敌,如果有谁比较为难的可以不去,本总督不会怪罪任何人。”
“谁都有父母兄弟,人之常情罢了。”
………………………………
第五百一十二章 吹动工业革命号角
“干这些打布贼的,老子早就想杀光他们了。”
“等什么半个月以后,咱们现在就宰了整个延绥镇的乡绅。”
“不劳督爷动手,俺带着手底下的兄弟们宰了他们。”
秦兵的千总把总们当场就亢奋的喊了起来,听说要杀延绥镇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