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老朱又警惕道:“你说的商税,不会是从这些老百姓身上收来的吧?”

    “不不不!”柳淳解释道:“普通的小额交易,税金太少,收了还不定够人工花费……臣收的是大宗交易!”

    “大宗交易?”

    “嗯,就是那些黄豆,油菜籽,铁锭之类的。”柳淳道:“银行给交易双方提供担保,他们的账目通过银行,能够确保资金安全……比如某人买了黄豆,他把钱存到了银行,银行会经过五天,再记到卖方的账户上,在这五天里,假如黄豆出了问题,他可以提出冻结货款……这样就能最大限度保护买方的利益。”

    朱元璋用鼻子哼了一声,“不愧是生意人出身,替他们想得真周到!”

    柳淳讪讪笑笑,“陛下,只有看到便利,商人才愿意在银行交易……而他们通过银行交易,账目就摆在了银行面前……臣按照三十税一,预扣税款,也就轻而易举了。”

    柳淳讲到了一个关键……税收很多时候要考虑可操作性……就比如一直广受诟病,说明朝不收商税……其实明朝也是有商税的,不多,三十税一,但好歹人家有啊!

    问题的关键是收不上来!

    农民土地放在那里,一年产多少粮食,明明白白。

    商人就不行了,他们每天都在交易,有多少入账,多少出账,该怎么核定税额,全都复杂无比。

    而按照历代衙门的编制,就算户部的人员膨胀一百倍,也未必能够用。

    所以古代大多数都主抓几项主要的生活必需品,比如盐铁铜器酒曲茶叶等等……施行专卖,最多收点过路费,至于什么营业税啊,增值税,那是想也别想。

    另外一方面呢,如果非要征收,就会出现官吏趁机盘剥百姓的状况……比如在洪武七年,彰德府课税司向老百姓用的茶叶,枣子,饮食之物征税……一下子惹恼了朱元璋,老朱大怒:“古谓聚敛之臣甚于盗,正此等官吏也!”

    立刻将课税官吏缉拿下狱,严惩不贷……后来老朱又降旨,自今如军民嫁娶,丧祭时节追送礼物,染练自织布匹及买已税之物,或船只车辆,运自己货物并农用之器,各处小民挑担蔬菜,各处溪河小民货卖杂鱼,民间家园采用杂果,非兴贩者,及民间常用竹木,蒲草,器物并常用杂物,日用食物,俱免税……

    通过老朱的旨意,可以看得出来,洪武皇帝对待商税的态度。

    普通百姓,织布,打渔,编草鞋,席子,卖点红枣,鸭梨,蔬菜……这些东西,是一律不准课税的。

    换句话说,就是不许扰民,不许鱼肉百姓。

    商税主要集中在盐,铁,豪商,作坊上面……是典型的抓大放小,这是非常合理的。

    只是碍于官吏的能力和品行,很多该抓的大鱼,也抓不上来……当然了,到了明朝中后期,情况就更遭了,收不上税,反而会被视作善待“百姓”的好官,跟朱元璋的初衷已经完全背离了……

    如今银行的出现,给完善商税大网,提供了可能。

    “陛下,目前臣预收了三千贯商税……却不知道如何处置,故此来向陛下请旨。”

    “三千贯太少了,若是能多几倍就好了。”

    老朱自言自语起来。

    按理说收商税,当然是好事情,而且越多越好。

    老朱巴不得每个商人都能给他的国库提供贡献呢……可现在的问题是许多大商人,并没有接受银行,他们不愿意把钱存进去。

    柳淳能收的这点税,全是靠着大宁商品的买卖换来的……试想一下,假如整个京城的大宗交易,全都纳税,又该是何等恐怖的数字!

    当问题来了,如何让商人接受银行呢?

    下旨意逼迫吗?

    谁不配合,就严惩不贷,抄家,杀头……老朱不是没想过,只是直觉告诉他,未必能行!

    “太子,你怎么看?”

    朱标忙道:“父皇,能收商税,固然是好事情,银行能协助充实国库,更是令人欣慰。只是儿臣还没想通,为何商人不愿意接受银行……”

    朱标能不知道吗?只是他不敢说而已。

    老朱深吸口气,“柳淳,你知道吗?”

    柳淳差点吐血,你儿子都不敢说,我哪敢说啊!

    “这个……臣愚钝!”

    “哼!”老朱气得一拍桌子,怒吼道:“朕不就是多发了一点宝钞,又能如何?他们竟敢不满意!没有朕,他们还都给鞑子当奴才呢!一群忘恩负义的畜生!硕鼠!寻常百姓,尚且能感怀天恩,这帮人居然如此可恶……信不信朕立刻下旨,把旧的宝钞全都废了!让他们手里的宝钞变成一堆废纸!”

    这位洪武大帝不小心泄露了商业机密……他的宝钞的确有变成废纸的可能!

    既然宝钞如此,那新币会不会也走上老路?

    谁也说不准!

    别看蓝玉得到了御笔赏赐,私下里很多人都说蓝玉是傻瓜,自己把家产暴露出来,以后皇帝要办你,根本不用抄家,直接拿着银行的账本就去抓人了。

    事情又回到了当初柳淳和朱元璋讨论的问题,一个好的货币,必须便利,安全,保值,新币便利够了,有金银托底儿,也算保值,可安全却未必了。

    好玩的是,对货币安全最大的威胁,居然是朱元璋本人!

    真不怪柳淳不敢跟老朱和盘托出……假如他一开始,就把其中的事情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了,朱元璋未必会同意开设银行。

    可现在弄到了一半,就差临门一脚了,钱也投进去了,马上还有商税摆在那里!

    朱元璋想拒绝,都拒绝不了了。

    “柳淳!”

    洪武帝瞬间暴怒,像是一头狮子,迈着大步,冲到了他的面前,两个人相距不到一尺,脸上的毛孔都看的清清楚楚,老朱每一个汗毛,都写着我很愤怒!

    “你……你……”朱元璋憋了好半天,却没说出什么,毕竟承认被一个小子给挖坑埋了,实在是太丢人了。

    “你说,要朕怎么办,才能取信商人?”

    柳淳咽了口吐沫,他这是顶着泰山一样的压力啊!

    为了挣点钱,我容易吗!

    整个大明朝的商人都应该感谢我才是!

    “陛下……臣,臣觉得,应该降旨,承诺新币币值基本稳定,并且和金银挂钩,不会滥发货币……同时,同时要授权银行,替,替储户保密!”

    “什么?”朱元璋切齿道:“若是有人贪赃枉法得来的钱,存到银行,也要保密吗?”

    “这个……是不是应该由三法司出具公文,然后银行再配合动作……只有如此,才能安人心!”

    “嗯!”朱元璋的喉咙里发出嗡嗡的声音,好似龙吟虎啸……柳淳的额头不停冒汗,图穷匕见了,究竟是大功告成,还是功亏一篑,就在老朱的一念之间……当然,他的生死也在这一念之间了……


………………………………

第145章 该给老爹娶媳妇了

    从金殿出来,柳淳的后背都湿透了。

    不能不怕!

    他给老朱挖了个巨大无比的坑,逼着老朱做一个选择……在商税和宝钞之间选一个……想要征收商税,就必须银行配合,想要银行配合,他就不能随便插手货币发行……换句话说,新币不能成为朱元璋一个人的玩具!

    ……

    “服了,真是服了!”

    “英雄出少年,你我真是老了,比起年轻人,差得太远了!”茹太素捧着圣旨的副本,足足看了三遍,在他的对面,刘三吾端坐着,他看得次数更多。

    朱元璋终于降旨,表明不再滥发纸币,并且答应保护银行客户的隐私安全……这是皇帝的承诺!

    也是皇帝做出的妥协!

    这么多年了,除了钱唐拼了一条老命,换来了删减本的《孟子》之外,朱元璋还从来没低头过!

    “这小子,可真是有两下子。”茹太素忍不住赞叹。

    刘三吾微微一笑,“唉,你要是看到他怎么收拾北元的那些人,你就知道,这小子的本事,深不可测!真不知道,他的师父是怎么教的!”

    茹太素吸了口气,“真的如传言那样,是郭氏的门人,教导的他?”

    “嗯!”刘三吾道:“不然他一个十多岁的少年,哪来的那么多奇思妙想!”

    茹太素皱着眉头,越发不解,“话是这么说,可他的那些师父们,为什么不愿意给大明朝效力,反而让一个孩子肩负重担呢?”

    “这个……老夫也问过……他说师门的长辈侍奉元朝,借助元主的支持,研究学问,积累知识。承蒙元朝恩惠,又身为汉人,进退两难……他们让柳淳带着所有学问,返回大明,替他们尽忠,而这些人则是向极西之地而去,据说是要前往当年蒙古大军也没有征服的地方,去那里探索未知,研究学问……假如有朝一日,我大军西征,或许他们还能帮得上忙!”

    茹太素颇为遗憾……一个弟子都这么厉害,假如这些人能留在大明,群贤当朝,一起辅佐天子,或许情形就不一样了。

    “自从宋濂,刘基等人死了,李善长罢黜……朝中文官凋零,能扛起重担的没有几个了。”茹太素唉声叹气。

    倒是刘三吾满脸微笑,“长江后浪推前浪,一辈新人换旧人,不必哀伤。我前些时候,倒是见到了一个青年才俊!”

    “哦?当真?”

    “嗯,此人姓许,是池州人,叫许观,才学好,文风朴实,言之有物,尤其难得,他在县试、府试和院试当中,连续得了三个第一,刚刚进入太学读书!”

    听到刘三吾的介绍,茹太素颇为惊讶,“这是个小三元啊!”

    世人皆知连中三元,其实在明代,还有小三元一说……一个童生,要通过县试、府试、院试三级,才能取得秀才功名,成为秀才之后,才有资格参与剩下的乡试、会试、乃至终极考验……殿试!

    所以说,秀才也不是容易考的,难度大约跟高考差不多……所以以后再宣传什么高考状元,只会让古人笑掉大牙。

    而是相比起正式隆重的后面三级考试,前三级更加随意,变数也更多,尤其是没地方说理去,过了就是过了,不过就是不过,差几名也无所谓……

    在这种随意的考试之下,连续拿三个案首,只有两种可能,要么,就是幸运到逆天,要么,就是才学高的吓人!

    不给他案首,以后会被戳脊梁骨的!

    显然,这个许观就是后者!

    茹太素来了兴趣,“你说的这个许观,比起柳淳来,如何?”

    刘三吾挠头了,“这个真不好说……许观是文采出众,而柳淳则是智计百出,算计惊人……要我说,在考试上,柳淳一百个加起来,也不是许观的对手,可若是做事为官,你我比柳淳又能如何啊?”

    茹太素摇头叹息,“你说这世上,有没有人,既能像许生一样,才学过人,又能像柳淳一般,手段高强呢?”

    刘三吾翻了翻白眼,“那就是圣贤了!”

    茹太素摇头,“也未必,圣人尚且周游列国,找不到一个位置呢……你看这样行不,咱们想办法,让柳淳进太学,或者让许观进银行,他们俩要是凑在一起,兴许能珠联璧合,所向睥睨啊!”

    茹太素也就是随口一说,异想天开,可刘三吾却来了兴趣,还真别说,让两个青年才俊,互相学习,没准会培养出两个大才子呢!

    刘三吾对柳淳那可是寄予厚望……只是此刻的柳淳,连半点当才子的兴趣都没有,他只想当个算盘子,好好弄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少钱了……

    有幸跟柳淳一起分享这个激动人心时刻的,当然是总账房徐妙锦了。

    自从上一次封了家庙,大闹徐府之后,徐妙锦就搬了出来,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选择的小院跟柳淳的住处只隔了一条街道,方便向老板汇报吗!

    “你说我容易吗,冒着掉脑袋的风险,说动陛下建立银行,结果银行的股份全都是陛下的,我是半点没有啊!”

    “还有,听太子说,陛下还盯上了我在大宁的钢铁厂,总想着没收充公,你说他的良心不会痛么?有这么对待功臣的吗?”

    “尤其是忍不了,他给茹太素升官了,特晋光禄大夫,金腰带换成了玉带……把老头的脸都乐开花了。我现在还是个大宁都司的经历官,连个正式的职位都没有!朝廷根本是使唤傻小子,我都想撂挑子不干了……”

    柳淳不停吐苦水,一副委屈坏了的模样,徐妙锦只是掩口轻笑,啥也不想说!

    你丫的就装吧!

    现在陛下给你官职,你也不会要的。

    你巴不得低调呢!

    放眼大明朝,比你有钱的人,可真的不多了!

    要是让陛下看到你的家产……信不信,立刻就让锦衣卫给抄了!当然了,徐妙锦也就是想想而已,事实上如果老朱真的去抄柳淳的家,反而弄不到多少东西。

    柳淳除了表面上的钢铁厂之外,还有大片大片的土地,其中很多都十分荒凉,看不出什么价值,但若是往下挖一挖,就是煤炭,就是铁矿石!

    另外他还圈占了不少盐湖,从里面能获取顶好的食盐。

    再有,他提前布局了一大堆的作坊,油坊,另外大宁城,北平城,还有沿途的土地,仓库,柳淳都不知道弄了多少。

    这些东西在以前,不说一文钱不值,那也差不多了……可如今银行运行起来,北货南运,商贸畅通,几乎一夜之间,都价值倍增。

    不说别的,大宁城的一个铺面,放在半年前,不会超过五两银子,可现在呢,十两都不止!

    坐地升值,直接翻倍,以后还会看涨!

    更不要说那些矿场了,更是价值无量……

    “老板,根据保守估算,你现在手上的产业,也能值三百万两……三年之后,或许千万都不止了。”

    徐妙锦可没有胡说八道,甚至她都很保守了……大宁的黄豆,菜籽,非常受到欢迎,铁锭也卖的极好,物美价廉,谁能拒绝呢!

    尤其是土地又便宜的吓人……哪怕柳淳提前圈地,高价往外面卖,其实也只相当于江南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

    而且大宁和辽东的土地是几乎无限量供应的,而江南,有价无市,捧着黄金,未必能买来田地!

    过去让大家伙去屯田实边,没人愿意去,现在有利可图了……不少江南的商人都动身北上,想要圈占土地,狠狠赚一笔。

    只要有了人气,其他的就都不成问题了。

    大宁都司几乎跟一个省差不多大,能变出多少钱来,简直没法想象……总而言之,柳淳已经跻身“高富帅”的行列了。

    虽然官职不高,但个子挺高,富和帅,那就不用说了,尤其是帅,都帅得掉渣!

    柳淳仰着头,脸上抑制不住的笑意,就好像置身一堆竹笋中间的滚滚,一堆骨头中间的狗狗……徐妙锦看不下去了。

    优雅,要优雅啊!

    “老板,有件事你要做了!”

    “什么事?”柳淳茫然了。

    “还有什么事!当然是你爹和我冯姐姐的亲事了……你当初不是说要攒钱娶亲吗?现在都两年多了,你爹能等,我冯姐姐还等不了呢!”徐妙锦气鼓鼓站起身,叉着腰怒道,突然她又想起一件事。

    “那个我冯姐姐成了你的娘……你是不是该叫我一声小姨啊?”徐妙锦眨着明亮的眼睛,喜滋滋道。

    柳淳还能说什么?

    老爹的确年纪不小了,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