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柳淳还能说什么?

    老爹的确年纪不小了,而且事务繁忙,人老得快,不赶快成亲,就没戏了。

    “只要能帮忙说成了,让我叫你姑奶奶都行啊!”

    徐妙锦小脸泛红,用力白了柳淳一眼,嗔怪道:“谁愿意当你的姑奶奶?”

    “那,那你想当什么?小姨……妈?”柳淳促狭笑道。

    徐妙锦霎时间小脸通红,跺脚怒道:“哼,不理你了!”

    她扭头往外面跑,等跑到了门口,顿了下,留下一句,“等着吧,三天之内,冯姐姐答不答应,一准有消息!”

    说完,一阵风似的,消失不见……
………………………………

第146章 婚礼和寿礼

    “唉!”

    徐妙锦未曾说话,先叹了口气。

    她坐在了柳淳的对面,小丫头已经从冯姑娘那里回来了。“我问过了,宋国公的确跟她提起过,冯姐姐人很好的,她没有反对。”

    柳淳大喜,“这么说,亲事就这么定了?”

    徐妙锦翻了翻白眼,“哪有那么容易……冯姐姐提出了两个条件,若是能答应,她就点头,若是不成……她情愿一辈子当尼姑。”

    “什么条件?难办不?”柳淳觉得只要不是刁难,老爹应该都能答应,就算刁难,老爹也多半会同意的……没法子,老柳就是这德行!

    “这第一条,就是不许纳妾!无论如何,都不许……”

    柳淳挠了挠头,老爹当初可是想娶媳妇生孩子,继承香火的,他这个干儿子,到底不如亲生的。

    当然了,经过这两年,柳三早就不这么看了,连他都要靠着干儿子,还有什么可挑剔的。

    在柳淳看来,老爹还是该有个亲骨肉,继承香火,假如冯姑娘年纪大了,没法给老柳家添丁,柳三纳妾也不是不可以……偏偏冯姑娘不同意。

    “那……我只有给老爹写信,请问他的意思了。”

    徐妙锦点头,小丫头的眉头皱得更深了。在她看来,第一件还有的商量,可第二件就太麻烦了。

    “冯姐姐这些年受了太多的委屈……前面那个负心汉,把她伤得太重了!”徐妙锦深深叹口气,然后取出了一个鹿皮袋,递给了柳淳。

    “你瞧瞧吧!”

    柳淳打开,发现里面有一把古朴的匕首,没有太多的装饰,古朴简洁,却又带着一股子阴冷的杀气!

    “这,这个匕首是?”

    徐妙锦点头,“是那个畜生,冯姐姐亲手杀了他!”

    “啊!”

    柳淳惊得张大了嘴巴,好厉害的女人啊!

    记得冯胜说过,他的那个侄女婿是掉进秦淮河淹死了,没想到居然是被媳妇给杀了!也太凶悍了吧?

    见柳淳变颜变色,徐妙锦生怕事情黄了,急忙解释道:“当年那个家伙闹得太不像话……他偷了冯家的钱,跑去外面养女人,还,还有了孩子……”徐妙锦提起来,气得小脸煞白,不停咬着牙,冯姐姐的委屈真是太大了。

    有好些事情,徐妙锦原来都不清楚,她更不愿意去问……可这是柳淳老爹的亲事,不能不过问啊……徐妙锦也够聪明的,别人不愿意说,她就去找大嫂……还真别说,大嫂知道的非常清楚,就跟亲眼见到了似的。

    当年那个渣养了外室,生下了孩子,反过头,还嘲笑冯姑娘不能生育。

    天可怜见,除了刚成婚的那天,他们夫妻就没在一起过……能有孩子才怪!

    那个渣当然清楚,但他把一切的罪责都推给了冯姑娘,还要休妻……起初冯姑娘忍辱负重,恪守妇道,瞒着母亲,害怕她生气,伤了身体。

    可纸包不住火,老太太还是知道了,她极力支持的婚事,竟然给女儿挑了个白眼狼,老太太一气之下,就病倒了。

    没有多少日子,一命呜呼。

    那个渣见岳母死了,竟然越发肆无忌惮……他给冯家当女婿,是希望能结实一些有权有势的人物,从而爬上终南捷径,一步登天。

    如今他也认识了不少人,把冯姑娘踹了,他就能摆脱上门女婿的身份,挺直腰杆充大爷了。

    可这家伙又一想,冯家大房虽然完蛋了,可冯胜还是当朝名将,手握大权,如果他从外面回来,自己也没有好果子吃。

    结果这小子就冒了个坏水……他私下里准备了药,想要下到冯姑娘的茶杯里,然后再把车夫叫来……弄成一个私通的场面,这样一来,他休妻就名正言顺,冯家女儿犯错在先,冯胜也没法把他怎么样……

    多天才的计划!

    只是这小子没有料到,居然让冯姑娘的贴身丫鬟听到了,她把事情告诉了小姐……一直隐忍的冯姑娘终于爆发了。

    她把渣男捆起来,装进马车,带到了秦淮河,然后租了一条画舫,就在这家伙最喜欢去的地方,割破了手脚的血管,让他眼睁睁看着,浑身的血流干净,在惊恐中死去。

    冯姑娘将尸体丢到了河中……至于如何做成溺水而亡,这就不得而知了。当毕竟冯家势力摆在那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没什么太大的难度。

    亲手杀了丈夫之后,冯姑娘就一直住在庙里修行,有人说她是忏悔赎罪……其实也没错,只是冯姑娘是想自己母亲忏悔,假如她能早点硬气起来,母亲就不会被那个畜生气死了。

    “这么说,这把匕首,就是割开了那家伙血管的……凶器?”

    徐妙锦微微点头,小丫头也挺怕怕的。

    “冯姐姐说了,若是再有人辜负了她,就,就用这把匕首,把肉一片片割下来……”

    柳淳打了个冷颤……真是个母老虎啊!

    而且还是性格怪异,受过伤害的母老虎……在这一刻,柳淳都有些后悔了,要不让老爹换一个人吧?

    “冯姐姐人很好的。”徐妙锦生怕柳淳改变了心思,“我跟你讲,冯姐姐送了个这把匕首过来,应该还有一层意思。”

    “什么意思?”

    “刀子嘴,豆腐心呗!”徐妙锦瞪着眼睛道:“真的,相信我,我不会还柳千户的……冯姐姐虽然出身将门,看起来脾气很大,其实她的心很软的,若非如此,也不会一直容忍那个畜生胡来。假如在洞房花烛的时候,就给他一顿家法,那个畜生哪里还有胆子在外面沾花惹草!冯姐姐就是吃了太老实的亏了……”

    徐妙锦怕柳淳误会,忙道:“我的意思是冯姐姐还是那个善良的冯姐姐,只是这些年人情冷暖,让她不愿意相信外人了。假如柳千户能真心对她好,会捂热乎的。”

    柳淳想了想,两手一摊道:“你说的有理,不过究竟我爹会不会答应,还要听他的意思,我现在就写信。”

    柳淳立刻修书,把情况如实讲述了一遍,他重点提到了冯姑娘曾经杀过丈夫……毕竟克夫的女人就够吓人的,来一个弑夫的,也不知道三爷能不能顶得住!

    柳淳等了些日子,终于收到了三爷的回信,上面只有简短的一句话……此乃将门虎女,快意恩仇,丧尽天良之辈,人人得而诛之!

    啥也不用说了,老爹都夸上了,能不同意吗?

    往后啊,家里头就要多一个母老虎了……柳淳总觉得有点毛骨悚然,罢了……要不就搬出来住吧……反正这么长时间,他也经常住在外面,偶尔见一面,没什么大不了的。

    只是老爹一把年纪,好容易当一回新郎,这个婚事可不能应付了事,算是他给老爹的一份礼物!

    “你说什么样的婚礼,才算隆重啊?”

    徐妙锦认真想了想,“婚礼的场面花销,自然是越大越隆重,宾客的地位越高越好……对了,若是能得到天子赐婚,那就再好不过了!”

    柳淳一听,颇为心动,可转念一想,老爹地位太低,冯姑娘又是二婚,朱元璋未必愿意当这个媒人。

    “你去找太子哥哥吧,他人最好了,冯姐姐受的苦,太子哥哥也知道一些……他会帮忙的。”

    徐妙锦显然十分热心,甚至有些过分了……又不是你亲爹,怎么比柳淳还来劲儿啊!

    不过去找朱标,的确是个办法。

    小爷辛辛苦苦,替你们爷俩弄出了皇家银行,赏赐没有,感谢的话也没有,也太过分了!别的不说,就凭着这份功劳,换一个赐婚,不是难事吧?

    柳淳气势汹汹,来求见朱标。

    他这一来,朱标倒是十分热情,满脸都是笑容。

    “这些日子忙得晕头转向,都忘了请你过来了……正好,我这里有一件事,要请你帮忙参详!”

    柳淳瞬间脸黑了,我还没说事呢,倒让朱标抢先了。

    “是这样的,上次父皇六十圣寿,因为对辽东用兵,结果草草了事……现在有了银行,内帑也算充裕,又灭了北元,我大明蒸蒸日上。我打算借着父皇的圣寿,大办一场,一来是尽孝心,二来,是宣誓天威……对了,还有不少藩属国的使者要来。父皇还打算公布不征之国的名单,昭示属国,这可是天大的恩典!”

    朱标热情洋溢,说了好一会儿,然后冲着柳淳笑道:“那个你也清楚,这么大的盛典,恳请少不了花钱的地方……朝廷虽然有些钱,但毕竟不能随意支用,所以嘛……”

    柳淳能不明白吗?

    所以你给你爹做寿,让我出钱!

    朱标啊朱标,你怎么堕落得这么快啊?


………………………………

第147章 被误会的朱元璋

    “殿下,你看陛下那么节俭,你又那么孝顺,怎么会违背陛下的意思……所以,臣觉得简单隆重就好,真的,不用铺张浪费!”柳淳可不想当冤大头,而且面对朱标,他的胆子更大了一些。

    “不!”

    朱标这一次非常顽固,他摇头道:“柳淳,你不用拿话挤兑我,该花的钱,一定要花……这不是北元彻底覆灭,朝廷的边防压力骤减……父皇的意思是趁机向藩国宣示天威,昭告天下,列出不征之国,从此永享太平……这要是自己人关门过寿,也就无所谓了。有那么多的外客,自然要顾及体面,不能失了威风。”朱标义正词严道。

    柳淳听到不征之国,就想起了倭国……也不知道老朱脑子抽了咋地,怎么会把倭国列为不征之国!

    “那个殿下……若真是要显示威风,震慑属国,光有排场还不够,还必须亮出实力……另外呢,臣觉得光是给恩典,列出不征之国,不足以感动藩属,还要有更大的诚意才行。”柳淳说得煞有介事,仿佛真的替藩属国考虑一般。

    “哦?你还有什么好点子?”朱标好奇道。

    “臣觉得应该弄一个贸易同盟啊!”

    “贸易……同盟?”朱标沉吟道:“你想跟这些藩属做生意?”

    “殿下英明。”

    朱标一听,下意识摇头,并且沉着脸,轻咳道:“那个柳淳啊……我提醒你啊,别没事总跟父皇对着干……我天天替你说好话,费心思周旋,挺不容易的,别给我添乱了。”

    朱标都觉得委屈……自从母后去世之后,他就凡事尽量顺着老朱,不惹父皇生气……可自从柳淳冒出来,老爹天天跟他吹胡子瞪眼,为了保住柳淳,他都不知道挨了多少骂了。

    可偏偏这小子鬼主意不断,还总是惹祸的点子,你小子就不能消停点!

    让我少挨点骂吗?

    看着朱标便秘一样的表情,柳淳猛醒,貌似还有海禁一说啊!当初徐妙锦就提过,自己怎么又忘了,难道是最近太顺了,有点得意忘形?

    海禁!

    提到这个,柳淳有郁闷了……朱元璋啊朱元璋,怎么总是给自己添乱呢?

    滥发宝钞,把纸币信用都给败坏了,弄得他开设银行,举步维艰……想要对海外藩国下手,他弄个不征之国,想要出海做生意,他来个海禁……朱重八啊,你就是挡着小爷财路的王屋和太行啊!

    柳淳弄很好奇,他觉得有必要弄清楚朱元璋到底怎么想的,是不是真的打算彻底放弃海洋,只是专心耕种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他总觉得朱元璋不应该这么鼠目寸光!

    朱标有心让柳淳帮忙操持寿诞,自然愿意解答疑惑……从洪武三年开始,朱元璋就下旨,罢了太仓黄渡市舶司,在洪武七年,又撤消了福建,浙江和广东三处市舶司,到了洪武十四年,朱元璋下令严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洪武十七年二月,命汤和巡视浙江、福建沿海诸城,禁民入海捕鱼……每隔几年,老朱就要颁行一道海禁命令,而且越来越严格……

    老朱不但严禁入海通商,还规定了严酷的处罚办法。若奸豪势要及军民人等,擅造三桅以上违式大船,将带违禁货物下海,前往番国买卖,潜通海贼,同谋结聚,及为向导劫掠良民者,正犯比照已行律处斩,枭首示众,全家发边卫充军。其打造前项海船,卖与夷人图利者,比照将应禁军器下海者,因而走泄军情律,为首者处斩,为从者发边充军。

    “父皇也有他的无奈。”

    朱标叙述了海禁过程,然后叹道:“国初的时候,张士诚和方国珍的残部退到了海上,与海盗勾结,为祸东南……当时朝廷全力对付北元,只得暂时废除市舶司,防止百姓跟逆贼勾结,以致尾大不掉……”

    经过朱标的讲解,柳淳似有所悟……朱元璋最初的海禁,是为了国防需要,属于临时措施,远非国策。在洪武十三年,爆发了胡惟庸案,其中有一条罪名就是通倭,朱元璋担心胡惟庸的余孽逃去海外,因此又严禁濒海民私通外国,派遣汤和等人巡视海疆,也是这个原因。

    而且朱元璋的海禁,除了应对一些突发事件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刚刚经历战乱,急需恢复生产,老朱把商业需求压缩到了最低,让所有劳动力都全力以赴,开荒种田,充实府库。

    海外贸易,自然被视作人力资源的浪费,被严厉禁止。

    “殿下,历次海禁,主要说不许濒海民众下海,打渔通商,那朝廷呢?是不是也不许出海?”柳淳反问道。

    朱标笑着摇头,反问道:“连朝廷都不许出海,那如何跟藩国通贡贸易啊?”

    柳淳不由得豁然开朗,果然是这么回事!

    明初的海禁的确存在,可海禁禁的是百姓,而不是官方,也不知道哪位天才,把海禁跟闭关锁国画上了等号!

    朱元璋才没有那么傻,而朱棣的七下西洋,也是官方贸易,只是规模比他爹大了无数倍而已,本质上没有任何冲突,完全是一脉相承。

    只是到了后来,文官商人越发觉得官方贸易不过瘾,宫里把钱赚走了,他们没得到多少好处……就扭曲祖训,所谓海禁,变成了禁官方贸易,至于民间,那是一路绿灯,越做越大,要不然哪来的那么多东南富商!

    由此可见,掌握舆论和话语有多重要,能把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是非颠倒,人妖不分……

    所谓海禁,跟不征之国,正是老朱对外战略的体现,放在一起看,就会一目了然。

    国初以种田,恢复国力为主,所以有了海禁……而对外的威胁当中,以北元残部为主……老朱说过,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彼既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伐,亦不祥也。

    老朱的意思很明白了,四夷跟大明有山海阻隔,对方没法威胁大明,而大明呢,也不方便轻易攻击……当然了,假如有人敢冒犯大明天威,忍无可忍,那也就不需要客气了。

    老朱是不是一味忍让,被动挨打呢?

    显然不是!

    朱元璋觉得山限海隔的诸夷是高丽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