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民部现在长安各仓的存粮有多少,军粮和官员的禄米能按时发放吗?”这个问题更重要,东市粮价上涨一点不算什么,可要是军粮短缺恐怕就是不顾春种,也要派人运粮了。
长孙无忌一问,李世民和殿里其他人也都反应过来十分关切地看着程名振。
程名振闻言故意装模做样地,掐着手指头算算,然后向长孙无忌微微一笑道:“长孙大人放心,太子殿下英明,早料到春种时人力紧张无法分出人力运粮,所以早就屯够了军粮和官员的禄米,只是常平仓里的粮食少些,所以民部的平价粮每天只能开卖半天。”
李世民和众人闻言都是出了口长气,李世民更是满面春风地道:“程卿家办事朕放心。”顿了顿接着道:“你看这粮价能不能快点压回去呢?”
程名振闻言忙道:“这些都是太子殿下和任雅相的功劳,臣刚进长安实无寸功可言。
至于陛下说的粮价却是一时难以压回去,臣只能尽力不让粮价过快上涨,以免发生抢购。”
李世民听了脸上难掩失望,但是此时正百姓春种不能发动民夫运粮也是事实,不能怪程名振无能。
虽然粮价上涨不能彻底解决,但得到程名振的保证会尽力压低粮价,李世民便放下心里的石头,也懒得再跟这些人议事,便让众人都散了。
李世民也起驾回甘露殿去看晋阳公主。
前些天一直春风浩荡气温升高,这两天随着一场细细地小雨又是春寒料峭,正应了乍暖还寒时候,最易感冒,娇弱的晋阳公主已经病了两天。
李世民回到甘露殿时晋阳公主刚吃了药睡着了,李世民便没有打扰她。
自已回到正殿里在李承乾的送给他的躺椅上坐下,仰着头看一会儿李承乾送给他的那幅字,想着刚才程名振说的李承乾提前准备了军粮和禄米,心里还是十分欣慰的。
想到李承乾能为他分担朝政,便怡然自得地拿起小几上的一本书翻看起来,连长安粮价上涨的事都不在意了。
就在李世民坐在躺椅上悠然看书的时候,突然听见外间有哭泣的声音。
难道是哪个宫女太监受人欺负了?
不对,宫女太监受人欺负怎么会在这里哭呢?
李世民想着起身悄悄走到外间,看见李治正面向外跪坐在毡垫上,上半身趴在小几上哀哀痛哭。
李世民一见慌忙走上前去把李治扶起,看见一向无忧无虑的李治此时泪流满面,心里十分痛惜,但是面上却沉着脸道:“李治你为何无故在这里痛哭?”
李治看见李世民转身就扑到李世民怀里放声大哭起来。
李世民见此脸色再也沉不下去了,一手把李治揽入怀里,一手轻轻抚模着他的后背,温语问道:“出什么事啦?难道是有人欺负你了?告诉父皇,父皇为你作主。”
李治却不为所动只是一味的大哭,最后把李世民哭的烦了,把他推出来两眼怒视着他道:“到底出了什么事?”
李治抬起头眼泪婆娑地看着李世民叫道:“父皇!”
“哎,快跟父皇说,父皇为你作主!”李世民一边说一边用袖子给李治擦眼泪。
李治抽泣半天才道:“我四哥没了!”
“啊!”李世民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父皇,我四哥死啦!”李治说罢再
次扑进李世民怀里放声大哭。
李世民怔怔地抱着李治半晌流下两行清泪。
“自作孽呀!”
李世民初闻他曾经最宠爱的儿子死了,只说这么一句话,便抱李治默默地垂泪。
直到李治哭累了,李世民才默默抬手擦去自己的眼泪,对李治道:“这是他咎由自取,怨不得旁人。”
说罢拍拍李治的肩膀道:“你是他亲弟弟,他的丧事就由你来给他办理,按国公规制。”
说完便起身往回走,就在他走到内间的门口看见内间当中放着的躺椅时听见李治在后面大声道:
“父皇,四哥死的好惨啊!他双腿都被人打断……”
李世民被门槛拌一下,突然觉得双腿一软,就扑倒在了地上。
………………………………
第125章 用和尚和亲?
与此同时李承乾也接到了李泰自杀的消息,本来李承乾是想放李泰一条生路的,毕竟李泰的帝王路已经被彻底断了。
李承乾忘了一向自视甚高的李泰失去了人生的目标,还被打断了双腿,怎么可能再苟延残喘地活着?
不过在李承乾看来李泰死也就死了,他倒没有放在心上,只是想着历史已经被他改的乱七八糟了以后该怎么走,一时踌躇满志,一时又有些迷茫……
李义府看着李承乾坐在上面出神不语,不由出声道:“太子殿下庶人妻阎氏已有六个月的身孕。”
李泰的正妻阎婉是匠作少匠阎立德的女儿,阎立德是著名画家阎立本的哥哥。
阎婉十一岁嫁给李泰比李泰小两岁,今年十九岁是第一次怀孕。
阎氏一族祖居雍州从北周起就是外戚,到唐朝贞观年间虽然已经没有人在军中任职,但是阎立德和阎立本都深得李世民信任,是当时大唐数一数二的大建筑师、画家。
“庶人造反阎氏一族并没有参与,这也说明阎氏不知道庶人的事,让她先为庶人办理丧事吧!”
李承乾想到他手下正一个关中大族扮演一个正面一点的角色,阎氏无疑最合适的,他们在政军两界都不出挑,不用担心他们有朝一日与自已为敌。
李承乾低头一想,阎氏不宜留在东宫,还不能让跟李治联合,转头对老鬼道:“派把老三叫来,再传阎立德和阎立本进东宫为孤王作画。”
“遵旨!”老鬼自去安排。
李承乾此时还不知道李泰死前见了李治,对于李泰的死他根本没有放在心上。
“既然李泰已经死了,那你就把那两尽快抓捕归案,绝不能再让这些贼子再逍遥法外了。”李承乾直接吩咐。
“臣遵旨!”
李义府退出崇教殿,便亲自带着两千东宫的卫率,直扑于志宁堂弟于保宁家里。
之前于志宁是顶级关陇军事贵族集团西魏八柱国的于谨之后,于谨有十几个儿子,几十个孙子,到了于志宁这一代人数就更多了,做官的比起前两代却少了,也就是出了几个地方刺史。
就数于志宁最出挑了一直在朝中做官,于志宁的这个堂弟于永宁就是个除了作恶没别的本事的人。
因为没有做官就在家的打理于家的田产,然后仗着家里势力欺负一下老百姓,在长安也算是一个小霸王。
于永宁的宅子就在于志宁的府邸后头,李义府早就派探查清楚了。
两千东宫卫率严严实实地把于永宁给包围住,然后找到于永宁宣布他参与李泰造反的罪名,立即逮捕他和的家人。
不于永宁被吓到了,连住在前边于志宁家人和附近的其他于家人都被吓住了。
李义府抄了于永宁的家,又带着人浩浩荡荡地杀长孙顺德家。
长孙顺德是长孙忌的族叔,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贞观初年时就死了,现在他家里当家的是他的儿子长孙嘉庆。
长孙嘉庆是李义府选择的第二个目标,一个他份量够重,再一个是他父亲长孙顺德生前比较贪,容易找出问题。
李义府抄了长孙顺德家后让人把这两家人直接到刑问大牢里,他自己则去了东市看丘神绩那公开审理韦山甫案。
李义府到东市找到丘神绩的公审的地方,看见就在东市当街上搭一座高台,面坐着一个大理寺派来的一个大理寺丞。
在大理寺丞右手边坐着一个身高不满四尺的周晋,周晋现在东宫著名的人物,李义当然一眼就能认出来。
高台左边是一群告状的百姓,韦山甫就跪在正中间。
高台四周有东宫和大理派来的卫兵保护,再往外则是人山人海的百姓。
李义府来时周晋正在大声地一条一条宣布韦山甫的罪状,下面的人都认真地听他讲,偶尔有一两个听得怒火填胸,想大骂几句,刚开口就这被旁边的人压下去了。
“往下听还有更恶的事情呢?”
……
……
李义府站在最外围离高台有五十步远近,勉强能听见周晋说什么,他看见台下淳朴的百姓听韦山甫和韦家作的恶,一个个义愤填膺的样子。
心里暗暗感叹:太子殿下就是有招,如此一公布韦山甫罪行,民愤又这么大就是陛下真心想的保的人恐怕也保不住了。
想到长孙嘉庆和于永宁,如果经过这样一公开审理,还不知道能找出多罪状呢?
到时候谁还在乎他谋反没谋反?
而且这样公开他们的事情必然会牵扯到长孙无忌和于志宁的,就算长孙老狐狸不好牵扯,但是长孙家也招来这么大的民愤他还好意思去平章院?
李义府看到如此算是彻底放心了,当下派个人挤到人群里叫出丘神绩。
让丘神绩安排人去长孙顺德和于永宁家收集他们除谋反以外的其他犯罪证据,丘神绩答应立即安排了去,李义府就安心回平章院了。
平章院上房,长孙无忌和萧禹分坐上面,两人手里各拿着一份李承乾批的奏疏,下面坐着吏部侍郎苏勋和兵部侍郎崔敦礼,两个人等着长孙无忌和萧禹给出交待。
长孙无忌现在分管吏、民、兵三房政务,萧禹分管礼、刑、工三房政务,本来这两个人的事情都应该是由长孙无忌处理的,不过崔敦礼是因为刚出使薛延陀,上书是替薛延陀真珠可汗求娶唐朝公主的,这事属于礼部和鸿卢寺管。
本来和亲这样的大事是必须奏请李世民亲批的,但是李世民为了煅练李承乾所以让把所有奏疏都先由李承乾处理。
李承乾处理后重要的再交给他过目,结果萧禹手里这一份的奏疏李承乾直批了就发回崔敦礼了。
若是李承乾按诸遂良和萧拟定的同意和亲的方略批呢,直接交给崔敦礼然后上报李世民一声也没有什么。
问题是李承乾在上面批道:赏薛延陀和尚一千人在大漠传扬佛法,为薛延陀祈福,道士一百人为薛延陀可汗炼制长生不老药。
这把崔敦礼看得一愣一愣的,人家要求的是公主,你赏人家和尚、道士是什么鬼?
苏勋那一份则是训斥齐王府长史权万纪,不明旨训斥,还直接罚权万一年的奉禄。
权万上书是来告李佑派刺杀的,你不严惩齐王李佑却训斥权万纪是什道理?
崔敦礼和苏勋接到李承乾批的奏疏都十分的为难,他们不敢直接去李世民担心李承乾记恨上他们,最近长安官场都在传李承乾的心胸狭窄。
但是让他们按李承乾批的执行,在他们看来又不可能,只能来平章院找长孙无忌和萧禹。
长孙无忌一见这两份奏疏,心里顿时大喜,真是正想在李泰刚死的时候给李承乾上点眼药时,就遇上这样的事。
长孙无忌故作沉吟道:“这两件事情都必须由陛下亲批,不如我们直接去陛下吧?”
萧禹看见李承乾无故要送一千个和尚去大漠吃沙子,心里早怒恨交加了,闻言自然同意。
于是长孙无忌、萧禹、苏勋和崔敦礼一起去甘露殿见李世民。
………………………………
第126章 李世民的决定
李世民摔了一跤被内侍扶起来,没有让人传御医来看,就半躺在床上发呆。
李治递上李泰的绝笔信,李世民看都没看一眼,李治只得把信放下出去替李泰办理后事。
不知道过了多久,李世民还拆了李泰写给他的最后一封信,李世民看着熟悉的字体心里五味杂陈。
李泰的信里言辞恳切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且还替李承乾做了解释,说明李承乾有意放他一条生路但是因为怕长孙无忌等人再次借他生事,所以打断了他的双腿,并捏造了长孙无忌等人谋反材料,还有其他得宠的皇子李承乾也不放心想要一并处理了。
李世民看了李泰的信并未全信,他担心这是李承乾对李泰不好,所以李泰临死前咬李承乾一口,因为李承乾对天下百姓的善意,他是看得出来的。
但是对于李承乾在李泰临死时还要折磨李泰又心生不满,理智告诉李世民这件事李承乾做没错,所以半天时间过去了,李世民没下任何斥责李承乾的旨意,也没有针对李泰的遗属的安排下任何旨意,只是让李治按国公之礼安葬李泰。
但是李世民又实在觉得心里难受,想要找人说说话,想要找人劝劝他,涉及皇子和皇太子的事李世民从来不跟后宫的女人多说。
所以他想到了长孙无忌,只是一时不想说话才没有派人去传他。
所以当小内侍禀告长孙无忌请见时他都没有听见后面还有其他人,就毫不犹豫地宣他们进来了。
长孙无忌等人进来看见李世民半躺床上一副病焉焉的样子,心里都是暗惊,李泰的死他们也都知道了,只是除了长孙无忌其他人刚才都想着如何解决李承乾的批示,把这茬给忘了。
虽然这四个都认为李泰该死,但是李泰已经死了,就不能当着李世民的面表现出来,所以一个个沉着脸向李世民行礼按序坐下。
李世民看见长孙无忌带着这么多人进来,心里有些不满,便黑着脸道:“你们见朕何事?”
长孙无忌见李世民不高兴,虽然知道是因为李泰的事,但还是小意问道:“看陛下面有倦容,可是感染了风寒?”
李世民以为他不知道李泰死了,看看苏勋和崔敦礼坐在后面,便没有多说只是嗯了一声,毕竟李泰起兵造反是事实,如果自己因为他的死跟大臣多说什么,传到李承乾耳朵里又要起风波。
长孙无忌明知原因也不多说,直接道:“本来陛下身子不好臣不该再搅了陛下休息,但是事实在有棘手……”
“朕没事,你说吧!”李世民面无表情地道。
长孙无忌闻言面现一抹不忍之色,但还是坚定地拿出一份奏疏,双手托着对李世民道:“陛下这是太子殿下批的奏疏,您先看看吧!”说着还不忘了对萧禹使眼色。
萧禹忙也拿出自己手里的那份,内侍接了一并递到李世民案头。
李世民一听长孙无忌的话,再看看四人脸色,回头看着案头的两份奏疏,心里明白肯定是李承乾批的奏疏有问题。
一股无名之火迅速充满胸口,刚才的有气无力瞬间好了,冷哼一声拿起李承乾要求下明旨斥责权万纪的批示,李世民看了怒哼一声把奏疏往小几上一撂,翘着胡子道:“胡闹!肯定是李佑那个孽子求了太子。”
接着伸手拿起李承乾批的薛延陀真珠可汗向大唐求娶公主的奏疏,看见李承乾的批示:派和尚和道士去大漠,怒气一下子就上来了,猛地坐起把奏疏“砰”地一声砸在地上,还不解气竖着眉毛大声道:“他把国家大事当成儿戏了吗?”
这回真是把李世民给气着了,不管李承乾是同意薛延陀的请求或者严辞回绝薛延陀,李世民都不会生气,但是像李承乾这样派和尚道士去草原传教练丹,是李世民最无法忍受的。
因为李承乾的处理方法既没有先例可循,在当下大唐也没有事实需求,可以说所有看到的大臣都会认为李承乾这是在拿国家大事开玩笑。
可惜的是李世民看了一点不都觉得好笑,反而觉得十分羞愧,为他这样一个文治武功全才的皇帝生出这么一个胡闹的儿子而感到羞愧。
面对暴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