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 第1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走吧,小冰凌还在里头等着呢!”

    这个男子不是别人正是崔敬嗣的恩人魏澹的儿子魏玄轨。

    崔敬嗣闻言却站着不动,脸上带着坏坏的笑看着冰仙,等着她起身。

    冰仙见状也不推脱微微一笑便即起身往里走。

    “咚咚咚……”

    一阵急促的上楼声响起。

    魏玄轨闻声大怒,脸上照着一层青气道:“是哪个不长眼的,敢坏本公子兴?”

    “魏兄、崔兄,不好了,李承乾下旨把我等的官职都给罢免了。”人还没有到,就听一个惶急声音传上来。


………………………………

第342章 退下

    一道旨意罢免一百多个任职清贵的世家公子,两仪门前立即热闹了起来,一群中下层官员堵在两仪门前要求见李承乾。

    甘露殿偏殿里李承乾端坐宝座面无表情地对前来禀报的丘行恭道:“孤王不见。告诉他们现在各回衙门去办公有事写奏疏上来,不去衙门办公孤王会免了他的官职。若要闹事就乱棍打出去。”

    丘行恭闻言好像被万古冰封的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看着李承乾低道:“太子殿下,这些人都是朝廷大臣,不能乱棍驱赶啊!”

    李承乾闻言心里一惊,抬头看着丘行恭淡淡地道:“孤王素来听闻丘卿家治军严厉,所以当此非常之时将身家性命和大唐江山都托付给丘卿家,怎么今日丘卿家也畏缩不前了?”

    丘行恭闻言慌躬身行礼,声音沉痛地道:“臣受太子殿下大恩遇事怎敢不畏缩不前,太子殿下文治武功皆是一流,当知这朝堂并非战场亦非军营。

    若是臣将这些大臣乱棍打出去不但这些臣子会对太子殿下离心离德,就连其他大臣也会对太子殿下您心怀不满。

    到时候就算太子殿下把臣的人头交出去亦不能再收复人心了,还请太子殿下三思而行。”

    丘行恭到底是唐朝人知道‘士可杀不辱’的意义何在。

    李承乾闻言心里一动,起身扶起丘行恭道:“丘卿家不必多心,孤王绝非薄情寡恩之人,怎么会让丘卿家代孤王受过。

    丘卿家且先回去当值,至于那些人你让孤王再想想,就先让他们在两仪门晒一会儿吧。”

    丘行恭闻言心里松了一口气,再次向李承乾郑重行礼道:“臣遵旨,也请太子殿下放心,除了大臣任何人也走不到两仪门前,而且这些人也绝对进不了两仪门。”

    李承乾闻言点点头,丘行恭便转身走了。

    李承乾看着丘行恭走出去,神色凝重地对刘葵道:“去传李义府丘神绩来见孤王。”

    ……………………………………………

    两仪门前的事情很快传遍了整个长安城,长安城里的高官贵戚无不关注着李承乾的应对之法。

    房玄龄虽然被削爵为民但是虎老余威在,何况现在他的敌人李承乾正遇上难题。

    一些亲旧借着吊丧的名义来到房府,想知道房玄龄对此有何看法。

    房玄龄准备把他母亲的丧事办完,亲自扶灵回历城守孝从此再不回长安城,所以这几天一直在灵前守孝谁来了也不单独接见。

    但是也因此使得他家里出现了一些不可控的因素。

    房府西院房玄龄三儿子房遗则和他妻子的住处,原东宫千牛卫贺兰楚石正和房遗则在书房里说话。

    贺兰础石和房遗则虽然不算深交但都是长安城的勋贵子弟,平时在长安城也经常见面,所以今天贺兰楚石前来吊唁两人一拍即合。

    ……

    ……

    “荆王殿下真有夺位之心?”贺兰楚石有些紧张地问道。

    荆王李元景是房遗则的岳父,现在正长安边上的鄜州做刺史。

    历史上房遗爱和薛万彻谋反也是要推荆王李元景登位,失败后李元景被李治赐死。

    现在李世民病重李承乾又明显不得世族之心,身在长安附近的荆王李元景就动了心思。

    借吊唁房玄龄母亲的名义派人给房遗则捎信,命他在京城联络大臣,准备推翻李世民父子。

    “李承乾刻薄寡恩失德于天下世族,他若是继位登基必然会再现隋朝末年的景象……贺兰兄也不想看到这样的景象出现吧?”房遗则看着贺兰楚石极为认真地道。

    贺兰楚石闻言默默地点点头,表示认可房遗则说的话。

    “要说这李承乾确实不是什么好东西,前几年东宫师傅没有一个得好下场的。

    我那岳父原来看他地位风雨飘摇主动向他示好,他却暗藏奸诈连回信都不自己亲手写,现在更是无故把我岳父关在天牢里……”

    “李承乾连病重的陛下都敢囚禁,在京的诸皇子也都被他关在宫里不放出来……家父于他唐室有大功最后还是落得削爵罢官的下场。”

    两个人都对李承乾有一肚子怨气,一说起来什么防范之心都没了……

    ………………………………………

    好在李承乾现在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对房遗则贺兰楚石这样的小人物根本无心关注了。

    李承乾拒不接见两仪门前的大臣,让几个老臣和一干东宫的大臣很是担心,已经几天没有进宫的高仕廉只得再次进宫,叫上杨师道、张成行和六部尚书东宫诸臣一起求见李承乾。

    甘露门上李承乾依然高据宝座,看着面前大臣拿出他罢免的一百多个世族子弟的履历。

    这些人或是因为门阴入仕,或是因为出身世家被人举荐入仕,入仕后也是不务正业,整天不是流连平康坊,就是出入权贵豪门之家的歌舞酒宴之上。

    李承乾看着高仕廉杨师道等人缓缓道:“诸位卿家,选贤任能自古以来就是君上的威权,现在一些世家官员窃取君上威权任人唯亲,乃是图谋不轨的罪人岂可轻纵?”

    高仕廉闻言脸上现出无奈之色,做一个深呼吸才慢慢地道:“太子殿下所言固然有理,但是君上也不能事必恭亲,有些职位值得君上亲自选取精干官员,有些职位自然是要交给臣下代劳,自古以来皆是如此……”

    李承乾闻言不由提高声音道:“哼!现在这些人推荐的‘才俊’孤王不满意,也不能罢免吗?”

    说着把手里履历重重地往桌上一放道:“你们看看这都是些什么人?”

    刘葵把一叠履历递给高仕廉,高仕廉接过去连看一眼都没有看,就淡淡地对李承乾道:“这些人刚入士途任职多为清贵之职,朝廷并无紧要政务交给他们,太子殿下若是嫌他们无事可做大可以把政务交给他们。”

    李承乾不由睁大了眼睛看着高仕廉,听高仕廉这话的意思,这些门阴入仕的子弟不务正业根本就是不值一提的小事。

    李承乾不再看高仕廉,转头看向其他人问道:“诸位卿家也都是这么看的吗?”

    现在六部尚书里面有,民部的程铭振、工部的薛大鼎、吏部的马周都是李承乾提拔起来的,还有褚遂良许敬宗苏定方也在列,在李承乾想来怎么着也该也有人支持自己吧。

    可是李承乾问了半天竟然没有一个人吭声,最后还是褚遂良走出来道:“启奏太子殿下,臣以为此事不能急于一时,太子殿下或可先对这些人降职留用或罚俸训斥……”

    李承乾听到这里脸色已经阴沉起来了,让他收回已经下出去的命令那是万万不能的。

    想到李义府他们也该到了,便朝众臣摆摆手道:“让孤王想想吧!”

    高仕廉见状从容地掸掸身上并不存在灰尘,朝着李承乾郑重一礼道:“太子殿下两仪门前等着进谏的众臣还在炎炎烈日之下,还请太子殿下尽快决断!”

    “还请太子殿下心快决断!”群臣一起向李承乾施压。

    李承乾见他们要逼宫,不由大怒,霍然起身看着群臣怒目圆睁,大声喝道:“退下!”


………………………………

第343章 世人皆醉

    甘露殿。

    李承乾平时休息更衣的偏殿里,李承乾面如严霜躺在躺椅上,看都不看一眼旁边站着的丘神绩和李义府。

    屋里气氛压异。

    李义府不敢吭声只是连连给丘神绩使眼色。

    面无表情的丘神绩站在那里如同木雕泥塑一般,身体一动都不动,连眼睛都一瞬不瞬。

    “两仪门前的事,你们都知了吧?”半晌李承乾阴沉沉地开口道。

    李义府正想怎么回答时却听见丘神绩声音寒彻地道:“回太子殿下,臣以为这些人不服法令,当严厉惩处!”

    李承乾闻言缓缓点点头表示认可,这些人早晚都要除去。

    李义府一见顿时急了这个丘神绩怎么这么大胆。

    再看李承乾是早已是怒火中烧了,如果能够严厉惩处早就下令了。

    李承府慌忙上前一步弯着腰陪着笑脸对李承乾道:“回太子殿下,臣以为他们胆敢站在两仪门前要胁太子殿下,不过是仗自己士族出身。

    太子殿下或可就此下令,凡我大唐五品以上的官员都算是士族出身,这样一来士族可就不只是他们了。”

    这是历史上李义府给武则天出的主意,但是也因此使得士族倍增。

    新增的士族在为国建功方面不会跟老士族比,但是在出入排场、奢华生活以及争权夺利方面一定会跟老士族比较的。

    现在这些士族李承乾还没有消灭掉,怎么可能再用命令制造出来一大批士族?

    李承乾扭过脸看着李义府淡淡道:“李卿家也不是士族出身吧?”

    李义府闻言脸色立即变得难看起来,半晌才道:“臣确实不是士族出身。”

    李承乾闻言面无表情地点点头,李义府看着心都提起来了。

    过了一会才神色漠然缓缓地道:“孤王用人从来没不看出身,只看他的忠心与才能再者就是是否有功于大唐。”

    李义府见李承乾如此凝重当场就被吓慌了,连忙趴在地上声音颤抖着道:“太子殿下一片公心简拔臣于微末之中,臣常思虽甘脑涂地亦不能报答太子殿下于万一。

    奈何此时朝中官员各怀私心,黎民百姓尽皆愚顽,古往今来哪个如太子殿下高瞻远瞩?天下熙熙谁人知太子殿下用心良苦?

    ‘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面对此时此世,臣实在无计可施。”

    李义府说着竟然哭出来了。

    李承乾闻言胸口剧烈起伏,脸色铁青地看着李义府咬着牙道:“‘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这《离骚》里的句子,你是说孤王会像三闾大夫那样自沉汩罗江?”

    李义府闻言一怔连忙道:“太子殿下英明神武,若飞龙在天能隐能现,遇事自然能逢凶化吉。”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坚定地道:“在这件事情上孤王绝不后退,而且也没有退路。”说到这里李承乾扭头看向丘神绩道:“丘卿家说的对,这些这官员都要严惩,但是罪名不能是他们守在两仪门前上谏。”

    “臣遵旨!”丘神绩毫不犹豫地道。

    李承乾点点头道:“你们去办吧!”

    “臣遵旨!”丘神绩再次领旨。

    李义府却在心里骂翻了天了,这件差事要是办了那他以后在仕林就没法混了。

    看着丘神绩和李义府出去,李承乾也无力走出这间偏殿,一出殿门才发现外面已经日落西山了。

    李承乾一边往李世民的寝殿走一边问迎上来的老鬼道:“今日父皇那里有什么事情吗?”

    “陛下这边一切都好,只是早上起了一次烧,一上午都醒着,中午歇了午觉,醒了就提起您呢。听说您今天一直在前头,就没让奴婢去请您……”

    老鬼一边走一边对李承乾汇报李世民的情况。

    李承乾走进李世民的寝殿见李世民还在睡着。

    便在床边坐一会儿就又走到外殿,刚到外殿就见刘葵匆匆从外面走进来。

    李承乾一见就知道又发生了新的事情,便直接在旁边的绣墩上坐下看着刘葵问道:“外面又出了什么事情?”

    刘葵走到李承乾面前停住脚步,慢慢喘一口气才朝李承乾躬身一礼道:“启奏太子殿下,刚刚申国公和杨中书等几个大臣去两仪门前劝说在两仪门前上谏的朝臣们回去。

    可是一众朝臣都说他们在要两仪门前住下,太子殿下不收回旨意,坚决不回去……”

    “蹬鼻子上脸!”李承乾闻言深吸一口气道。

    说罢伸扶着刘葵站起来道:“过一会儿,你去传孤王旨意,告诉所有人那些人愿守在两仪门前让他们守着,不用管他们。”

    刘葵闻言便匆匆出去了。

    李承乾这会实在没有心情处理别的事情,便顺脚走到太子妃和王娘娣住的地方。

    太子妃看见李承乾面无表情地走进来,忙带着李象兄弟迎上来,李承乾看着他们勉强露出一个笑容。

    一手牵着李象一手扶着太子妃道:“让你们住到太极宫来,把最小的放在东宫里,你天天也记挂着吧。”

    太子妃苏氏闻言也是眼神一暗道:“父皇染病,殿下监国,臣妾是必然要来太极宫替殿下尽孝的,好在东宫的奶母还算细心,每日还有内侍来传报消息,臣妾倒也不算担心。”

    李承乾闻言点点道:“等父皇再好一些,孤王就领着你们搬回东宫去。”

    太子妃闻言大惊道:“殿下正在监国,应以大唐江山为重,切不可因臣妾母子而往后退啊!”

    李承乾闻言点点没有说话。

    太子妃看着脸上闪过一抹忧色,往前走几步才接着道:“按理说臣妾一介女流不该过问朝政,但是臣妾与太子殿下夫妻一体……”说到这里小心地看着李承乾的脸色,见李承乾脸上没有变色,才接着道:“可是今天听说殿下一下就罢勉了一百多个士族子弟?”

    “嗯!”

    李承乾在大臣那里没有得到帮助也想听听她们怎么说。

    “臣妾相信殿下罢勉的人必然是不能胜任的,可是天下人未必会这么想。

    再者这些出身士族的青年才俊虽然现在还没有展露锋芒,但是只要留在朝廷里早晚有一天能为大唐出力。

    正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些士人也是该养上一些时日才能为朝廷效力……”

    太子妃最后都说了什么李承乾也没有听进去,只是心里想着“士族”,在唐到底算是什么样的存在呢?


………………………………

第344章 士族是信仰

    清晨,东方的天际滚滚云海冲出一轮通红的太阳,灰蒙蒙的云海被罩上一层朦胧的金光,犹如沸腾了一般。

    红日下恢弘的太极宫肃穆庄严,各宫宫女、内侍、禁卫一队队一行行在各宫各苑中往来穿梭,或依依若仙或稳稳如士或威武昂扬。他们走在这当世最庞大最辉煌最雄伟的宫殿群里,每一步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每一步都走的小心翼翼,生怕出现错漏使这座宫殿不再那么完美。

    可是就在太极宫里两仪门前一群身穿官袍出身礼仪世家的官员,正在两仪门前吵吵嚷嚷着要见李承乾。

    这些官员从昨天早上就来到两仪门前要求见李承乾,要为他们不的子弟争取官位,李承乾不见他们就赖在两仪门前不走。

    好像他们拿朝廷的奉禄不是为朝廷办事,而是专门为自家子弟争取官位的。

    夏日人本来就极难入睡,何况这些人一直留在太极宫门前没有洗澡没有换衣服,浑身臭汗,十分难受直到下半夜才勉强入睡。

    所以到了旭日高升时,他们还横七竖八地躺在两仪门下的毡垫上呼呼大睡,丝毫不顾忌这里乃是大唐帝国最重要的政治场所。

    几十个小内侍不知道是奉了谁了命令,端着洗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