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个小内侍不知道是奉了谁了命令,端着洗脸水和早餐来伺候这些人。
十几个朝臣被内侍轻轻叫醒揉揉眼睛,带着一脸的起床气怨毒地看着两仪门,不情不愿地在内侍们的伺候下洗漱用餐。
也许是因为没有睡好,也许是因为昨天没有洗澡身上难受,也许是因为早餐不何他的胃口,也许是因为李承乾到现在也没有对他们的做法做出任何表态……
太常少卿刘子翼端起一碗饭粒油亮、香味浓郁的米饭,只吃了两口就连碗一起摔到了两仪门前。
此举引得众人扭头观看,只见六十多岁的刘子翼霍地起身喘嘘嘘地朝着两仪门前跑去……
一边一跑还一边在高声大喊:“太子受小人蒙蔽,今日老夫就是死这里也要见到太子殿下。”
其他大臣此也不再吃饭了,纷纷起身追着刘子翼往两仪门前跑。
刘子翼出身临淮刘氏,父祖皆出仕南朝到了他这一代才出仕隋唐,因为他们资质有限所以一辈子止步一个太常少卿。
现在他儿子刘袆之刚刚入仕就被李承乾罢免了,他向来称他儿子是他家千里马,如何能咽下这口气?
一众朝臣跟着跑到两仪门门口被守卫禁军拦住了。
“诸位大人请回!”门口禁军伸出大钺挡在刘子翼面前。
正向前跑的刘子翼见状一滞,不由后退一步,被身后的官员扶住才站稳,旋即大怒上前两步猛一扬手就给了拦的他禁卫一个耳光。
抽了一耳光还不满意,还指着那禁军大骂道:“猪狗一样的东西,谁给你的胆子敢拦着老夫?”
那个禁卫挨了一耳光只敢低头挨骂连头都不敢抬,甚至在他心里都觉得自己不应该冲撞这样的士族官员。
这边的动静有些大,就惊动了守在这里丘神绩。
全身铠甲的丘神绩面无表情地缓缓走过来,丘神绩向来以严厉著称,群臣看见多少有些畏惧。
但是也不担心丘神绩能把一个士族出身的太府少卿怎么样,外面的一众朝臣也都面无表情地看着丘神绩。
双方僵持了一会儿,刘子翼等人就听见身后传来脚步声,回头看见一群身着红袍的官气势汹汹地走过来,为首的赫然是身穿紫袍的太常卿豆卢贤超。
豆卢贤超出身昌黎豆卢氏今年七十多岁了,礼法闲熟所以一直做着太常卿,平时根本不进衙门只有在朝廷有重大典礼时才会现身。
不想今日竟然出现在两仪门前,其来目的自然不言而喻。
走在他旁边的是面黄肌瘦的魏澹,魏澹的儿子魏玄轨这一次也被李承乾罢免,他来也是理所应该的。
但是走在魏澹旁边的那个黑脸的年轻人来的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他就是已故的魏征的长子魏叔玉。
魏征一心忠于李承乾天下皆知,到死了还苦心孤诣的替李承乾谋算,得到李承乾亲书‘苟利国家生死依’的至高荣誉刻在墓碑上。
魏叔玉做为魏征的长子怎么也站出来反对李承乾?
“魏文贞公也是出身于钜鹿魏氏。”
很快就有人给出了答案。
几个两仪门前的朝臣连忙转身迎了上去。
“见过豆卢老大人!”
豆卢贤超闻言连看这些人都没有看一眼,满是皱纹的脸上罩着一层严霜一直往前走。
豆卢贤超走到两仪门前,腰板挺直前目视前方,看也不看两侧把守禁军和内侍,眼里连丘行恭都没有,只是淡淡地道:“去禀报太子殿下,太常卿豆卢贤超有事求见。”
口气如同役使自家奴仆,这就是唐朝世家出身官员的底气。
而守门则内侍和禁卫也不觉得自己被冒犯了,反而屁颠屁颠地进去报信。
魏叔玉站在豆卢贤超旁边黑黑的脸上也是毫无表情,但是心里十分紧张。
他没有魏征的本事也没有魏征的变通,他今天来此只有一个目的,劝说李承乾不要被小人蒙蔽,如果劝不醒李承乾,为了报答李承乾对魏征恩得他决定以死上谏。
小内侍进去一会儿就匆匆跑出来,满头是汗地向豆卢贤超等人躬身行礼道:“太子殿下出宫去了。”
“哼!”
豆卢贤超闻言怒哼一声,小内侍吓的一哆嗦。
“陛下病重,太子殿下身负监国重任,不在宫中伺候陛下,处理政事、接见朝臣,反而出宫嬉游成何体统?”豆卢贤超转身看着群臣一字一句地道。
“就是,就是!”
“我等今日一定要见到太子殿下……”
“太子殿下身边的奸贼太多,竟引逗太子殿下出宫嬉游。”
……
……
朝臣们纷纷出声附和道。
豆卢贤超做为正三品的高官虽然实权不大,但是在朝在的野影响都极大,他往两仪门前一站立即就惊动高士廉杨师道等人。
高士廉等人纷纷去甘露门要见李承乾,听说李承乾已经出宫了,想进去看看李世民又被老鬼和王方翼挡在、外面。
只能回到公署安排人去照顾豆卢贤超等人,等安排的人去了回来说已经有很多低级官员自动跑过去照顾他们了。
于是豆卢贤超一句毫无根据的话半天之内就传遍了长安城。
几乎全长安的人都知道了李承乾在李世民病重监国期间出宫嬉游,不孝不勤不俭,简真就是昏君的样本。
很多现代人都觉得唐朝士族就是五姓七大家,只要把这几家的家主收拾了士族也就没有了。
穿越之前李承乾也是这样认为的,可是穿以后李承乾发现他错了,“士族”不是具体指哪一家,这是一个从东汉末年开始经过几百年形成的权位信仰。
已经成为士族的人家会全力维护自己家的地位,没有成为士族的人家只要有机会都会拼命把自己变成士族。
所以他们都拼命抬高士族地位和影响力。
这种信仰不光是存在于“士族”和“准士族”之间,连普通老百姓也非常崇拜士族。
在还没有说《唐全传》李世民和他的手下的大将还没有被神话的时候,他们在普通百姓中的口碑远不如士族。
而且就算单论五姓七家也不是真正的七家,各家都在各地有开枝散叶,出来的这些人也到处去报自己的郡望,什么太原王氏,博凌崔氏……
这些人家出来的官员本身就有公信力,所以李承乾这一次算是踢到真正的铁板上了。
………………………………
第345章 君君臣臣
天刚亮的时候李承乾来到了大唐皇家军政学院。
提前得到消息的皇家军政学院山长李靖率领学生在军政学院大门前列队迎接。
李承乾缓缓走下马车,微笑着朝这里的学生招招手。
站在李靖身后的学生一个个神情激动地看着一身便装的李承乾柱着拐杖缓缓走来,他们中间有很多人都是这次李承乾回长安时从北疆带回来的有功将士,是现在最忠心于李承乾的一群人。
“臣李靖参见太子殿下。”一身宽袍大袖的李靖躬身行礼道。
“臣等能见太子殿下。”身后学生也有样学样向李承乾行礼。
李承乾微微笑着伸出一只手向众人道:“众卿平身!”
在晨光里李承乾一行人缓缓走进军政学院,一众军政学院的学生看着李承乾眼神十分热切,李承乾微笑着与众人一一打招呼。
这里很多人都认识李承乾,有的跟李承乾一起吃过饭,有的受过李承乾的指点,甚至有人被李承乾亲自治过伤的。
李承乾看着这些人心里塌实不少,简单地看一下练训场地、教室以及学生的宿舍,便去山长李靖的住的小院歇息,准备稍后和这里学生一起吃早饭。
李承乾端坐在院里的主位上,李靖站在他面前。
“老臣参见太子殿下!”李靖再次行礼道。
李承乾淡淡摆摆手道:“卫国公平身,坐下吧!”
李承乾看着李靖坐下端起茶杯喝一口放下茶杯才道:“卫国公一向忠心耿耿,按理说孤王不用来的。
但是最近一些人闹的太不像话,所以出来走走顺路也来看看孤王从北疆带回来的功臣,在这里学的怎么样。”
李靖闻言拱拱手道:“太子殿下放心,有老臣在这里,皇家军政学院稳如泰山。”
李承乾闻言一眼脸色一沉,看着李靖问道:“怎么这里也有学生认为天下的官职都该给世族子弟吗?”
李靖闻言一惊,发觉自己官话说过了。皇家军政学院是李承乾的根本之地,这里学生都是一心忠于李承乾的有功将士。
最重要的是当年设立之初李承乾就力排众议这里只召收普通的有功将士,一个士族子弟都没有,可以说就算是天下大乱,这里也不会有人站出来反对李承乾。
李靖闻言忙站起来道:“是老臣失言了,一切全凭太子殿下吩咐。”
“孤王出去几个月这里的学生都不能参加铨选,卫国公心中不愧吗?”李承乾想起来了李靖本身也是士族出身,之前未必真心为这里的学生谋划了,心里不禁有些恼火。
“是臣失职。”李靖闻言慌忙请罪道。
别人或许觉得没有了李世民李承乾就落毛的凤凰,但是李靖却一点都不敢大意,在他看来李承乾的野心比李世民要大的多。
李承乾有些焦躁地甩甩手道:“卫国公出将入相是我大唐的功臣,如今孤王遇到难处卫国公必良策以教孤王吧!”
李靖闻言一脸难色道:“臣以为当此陛下病重太子监国不宜与朝臣冲突太过。”
可是李靖今年已经七十四岁了,离开军政已经十几年了,实在不敢跟着李承乾趟这淌浑水。
李承乾看李靖一眼没有说话直接起身,向学生食堂走去。
皇家军政学院虽然也在长安里但是因为人员组成相对单一,所以消息比其实衙门闭塞的多,学生们对从昨日到现在发生在太极宫里的事情还不是知道。
不过李承乾来了跟着他来的人很快就把消息放出去了,军政学院的学生听说后一片哗然,纷纷表示要再次操刀把那些反对李承乾的士族都杀的一干二净。
李承乾一边往前走一边听刘葵向他禀报这些消息,走着走着李承乾停下来,回身看着李靖认真地道:“卫国公身为皇家军政学院的山长,要注意保护你的学生,别让他冲动作出傻事。”
说罢也不理怔在那里的李靖,继续往前走,到了学生食堂门前看见一众学生都站在门口在等他。
李承乾微微一笑随意道:“孤王一早就出宫了,到现在还没有用早膳。想在这里对付一顿,不知诸位肯供给一份否?。”
一众学生见李承乾还有心情开玩笑,便都放心不少,有跟李承乾一起吃过饭的人便忙上前道:“太子殿下来的正好,我们也刚要进去吃饭。”
李承乾在食堂和几百军政学院的学生吃过早饭,便把军政学院的厨子叫到面前。
李承乾饶有兴趣地打量着局促不安的厨子,见这个人身躯宽大,穿着干净的新衣,紧张的手都不知道该放在哪里。
李承乾用手点点他刚用过的餐具道:“你这里的饭菜做还不错,不知道是为孤王特地做的,还是他们吃的都是这样的饭菜?”
厨子闻言一喜慌忙应承道:“特地给太子殿下做的……”
“嗯?”李承乾看向旁边的学生问道:“他平常不好好给你们做饭?”
那学生闻言忙道:“回太子殿下,他平常做饭还算尽心尽力。”
“嗯”李承乾点点看着众人道:“孤王救灾的时候一定尝尝灾民们吃什么,练兵的时候要跟将士们一起吃饭,不求给所有人吃山珍海味,但是要让人都能吃好。
皇家军政学院是孤王一手设立的,所以你们吃什么孤王很在意。”
学生们闻言都十分感动,慌忙向李承乾行军礼道:“谢太子殿下关怀!”
“太子殿下真好!”
“太子殿下向来爱民如子。”
……
……
李承乾抬起双手止住众人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主就应该做君该做的事情,臣子就应该做臣子该做的事情……,比如赏功罚过,选贤任能都是君该做的事情,臣子若想插手那就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臣等谨遵太子殿下教诲。”
皇家军政学院的学生都是有功将校,入院学习身上依旧带散官。
李承乾说罢这些话便起身往外走。
李靖看着李承乾离开心绪久久不能平复,他知道李承乾这么说是准备大开杀戒了。
他既希李承乾能做成功,又担心因此弄的天下大乱。
李承乾还没有走出皇家军政学院,就有人来禀报了两仪门前发生的事情。
李承乾听说豆卢贤超说他出宫嬉游,便微微一笑道:“打出孤王的仪杖去国子监。”
唐朝朝廷在长安城设立的有国子监、四门学、太学等三大学府。
李承乾对这三大学府向来有意见,因为这三大学府只招收官员子弟,这也是李承乾当时在建设皇家军政学院时坚决只招收前线有功将士的原因。
李承乾打出仪仗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朝国子监而去,而他在皇家军政学院里说的话也很快在传遍长安官场。
一些官员听了觉得李承乾说得确实对,天下就应该“君君臣臣……”当然正在敌对他士族对此是斥之以鼻的。
在他们看来他们世代高人一等,君主用人就该在各士族中选择家子弟否则就是昏君。
但是不管是哪一方都猜测李承乾准备以武破局了,一下子整个长安城都是风声鹤唳。
只要有些资格的人都盯着李承乾的国子监之想要知道,他下一步准备要做什么?
………………………………
第346章 李承乾的公开反击
李承乾的车驾来到国子监时国子监祭酒令狐德棻并未出来亲迎,而是国子监司业谢周前来率令国子监、太学、四门学和长安几所招收平民子弟的官学等几千名学生出来迎接。
唐朝的国子监既是一个学校同时也教育管理机构,国子临祭酒和司业除了国子监以外还管着太学、四门学等学府。
李承乾在出皇家军政学院时命人快马传令,几个学校的学生都聚集的国子监来。
“臣等参见太子殿下!”
李承乾站在车驾看着严肃地看着下面的众人,半晌才示意刘葵出声。
刘葵见状扯着嗓子大声道:“平身!”
“谢太子殿下!”
众人直起身来仰视着李承乾。
“国子祭酒怎么不出来见孤王啊?”李承乾严肃看着谢周。
谢周见问从容奏道:“祭酒大人随驾北征,回到长安就病了,这些天一直没有来国子监。”
李承乾闻言面无表情道:“国子监执掌朝廷六学的从三品高官怎能长时间不能理事,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些学生都是朝廷重点培养的人才,不因为令狐德棻忱误了。
来人传孤王旨意,国子监祭酒令狐德棻,昏庸老迈,身染沉疴,不能理事,现免其国子祭酒一职。
崇教殿大学士颜师古学问精深,忠于朝廷,还是出身名门,著即日署理国子监祭酒。”
国子监一众官员和学生见李承乾轻描淡写地就把国子监祭酒换了,心里都是一惊,收起了对的李承乾轻视之心。
李承乾说罢转身走进车厢,车驾继续向国子监走去。
国子监众人让在道旁对李承乾的车驾躬身行礼。
待李承乾的仪仗全部走进国子监的大门,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