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 第1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一时,马周来到甘露门上行礼毕,李承乾直接问道:“马卿家昨夜接了吏部尚书,今日可去了吏部理事?”

    马周也知道这些官员奏疏的内容,知道李承乾这是准备通过吏部报复这些官员。

    为了不使李承乾因为过于急躁而把事情办坏,马周直接一辑到地道:“臣今日已经去吏部,只是臣愚钝,吏部的事情又十分复杂所以一时还以难以上手。”

    李承乾看着马周微笑着点点头道:“马卿家哪里话,吏部乃是六部之首谁第一天去也不能把事情都理顺。”

    马周闻言心里一喜,面上去愁眉苦脸道:“谢太子殿下体谅,只是臣怕是要几个月才能把吏部政务理顺。”说罢偷偷看一眼李承乾脸色没有变化心中略宽。

    李承乾听了马周的话又是微微一笑道:“马卿家果然实诚,不自我吹嘘。孤王也是想着吏部的政务马卿怎么也要几个月才能理顺,所以已经下旨派皇家军政学院的政务学院的学生全都去吏部观政。

    马卿家这几个月反正也是从入门到熟悉吏部的政务,你费心收下这些学生带着他们一起去熟悉吏部的政务。”

    “啊!”

    一向以智计见长的马周,看着李承乾笑咪咪的神色,知道自己被套路了。

    皇家军政学院的学生都是有功将士又在皇家军政学院读了一年的书,最后却得不到吏部的任命,心里不知道把个吏部恨成什么样了?

    让他们进吏部观政这不是挑事吗?

    自己却要做这些人老师?

    马周有一种欲哭无泪的感觉。


………………………………

第340章 薛万彻闯宫

    三天后,李世民病情已经有所减轻。

    但还是一时醒一时睡的,李承乾安排李恪等人轮流守护。

    把太子妃和王良娣也都接进太极宫住,两人每日白天也都在甘露殿守着李世民。

    李世民对李承乾如此安排十分满意,每次醒来不是和李恪等人说说话,就是把李象兄弟召到他面前去玩一会儿。

    如果能见到李承乾那就更高兴了,一定把李承乾拉到他床坐一会,哪怕不说话看着李承乾也是满眼笑意。

    如此一来算是彻底断绝了后宫接触李世民机会。

    李承乾住在太极宫里不出去,但是外面战斗却已经开紧锣密鼓的开始了。

    甘露门楼上,李承乾端坐宝座朝中三品以上的大臣分成两列站在下面。

    “启奏太子殿下,朝廷每年四时铨选官员,使得吏部政务十分繁杂,臣请太子殿下降旨改为每年冬季铨选一次。”马周进吏部三天就发现吏部铨选官员的门道太多,准备着手解决。

    此事李承乾也知道,因为现在官员来源主要是朝中官员的推荐,这些官员几乎是什么时候家里、族中、亲戚朋友家里有需要做官的人(其中包括一些才俊),他们就什么时候上疏向朝廷推荐。

    相应的吏部也就一年四季都安排官吏铨选官员,这种铨选的公平性是可想而知,皇帝和主官都不好控制。

    像后来的宋明清朝廷每次举办科举都是当时整个朝廷最重要的一项政务,叫做伦才大典,全部人都盯着这件事,公平性才得到了一定的保障。

    但是在铨选在唐朝是没有公平性的。

    李承乾闻言点点头道:“马卿家所奏甚合孤心,中书拟诏颁布天下。”

    礼部尚书李道宗闻言连忙走出来道:“太子殿下,四时铨选施行已经有些年了,天下士人均以为便,如今陛下病重突然更改,会让天下士人无所适从,还请太子殿下三思。”

    李道宗在李世民面前一向谨慎,现在到了李承乾这就想开口指点江山了。

    李承乾闻言微微一笑道:“道宗王叔此言差矣,四时铨选虽然行之有年,但是其弊端堪多。

    前几年一些没有靠山的明经科的士子到现在都没有得到官职……正所谓见微知著,由此可知四时铨选必须更改。”

    李承乾说到此处直接看着杨师道朗声道:“中书拟诏明发天下,以后每年科举考试后朝廷铨选官员。

    另外教化之道本在礼乐以后科举考试由礼部主持。”

    杨师道向来老实不敢违逆李承乾,便走出来躬身道:“臣遵旨!”

    到了这个时候殿里群臣都知改四时铨选,明面是上马周提出来的,但还是李承乾授意的。

    李承乾这条政令顺利推行下去了,正要退朝却见侍中张成行走出来道:“启奏太子殿下,梁国公房玄龄之母过世,梁国公却还在天牢里……”

    李承乾闻言冷哼一声道:“房玄龄泄露孤王行踪,通敌叛国,罪无可恕,应该交由大理寺审问然后明正典刑。”

    这是当时李承乾给房玄龄扣的罪名,之所以一直没有杀房玄龄,主要是始终没有找到那个亲随,后来候君集被抓后反倒在候君集的亲随中找到了这个人。

    但是因为婆闰等人都被李承乾杀了,这个案子也就成了死列对证的玄案。

    但是李世民和李承乾都知道房玄龄没有泄露李承乾行踪,所以一直把房玄龄关在天牢里,想等个机会把他放出去。

    当然李承乾心里有数,就算房玄龄无罪也不能再让他有机会入朝为官了。

    所以李承乾一听人提房玄龄才会如此疾言厉色。

    “太子殿下,梁国公泄露您行踪的事情,多方调查均无证据,而且杨弘礼也查出来那个去见婆闰的人是候君集的亲随……”张成行说出诸多疑点连李承乾也不得不承认房玄龄无罪。

    李承乾沉吟着看着看张成行,又看看其他大臣。

    一些与房玄龄关系的好的大臣心里都有些紧张,这些人都知道李承乾在草原上的杀心有多重,现在刚刚监国就出手整顿吏治,绝不是易与之辈……

    李承乾见众人有些紧张便轻轻一笑缓缓开口道:“房玄龄通敌叛国虽然查无实据,但是到底嫌疑颇重,孤念其有开国之功,又年老丧母就免其罪责,罢官为民令其回历城守丧。”

    “臣遵旨!”

    张成行闻言心里一松,他真怕李承乾不顾一切地杀了房玄龄。

    李承乾见事情已经处理了便起身回甘露殿。

    回到甘露殿恰好李世民醒了,看见李承乾进来便把他拉到身边跟他说话,李恪等人也都或站或坐围在床边。

    此时虽然盛夏但是甘露殿里有手动空调所以一点也不显热,李世民看着儿女们济济一堂十分高兴,精神也比之稍好一些。

    李承乾见此跟李世民聊几句,便把其他人都遣出去,把他对房玄龄的处置告诉了李世民。

    “张成行今天去放了房玄龄,他应该办完丧事就回历城守孝,他走之前父皇还要不要见见他?”

    在李承乾想来房玄龄这次回去就再也回不到长安了。

    李世民听了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沉默半晌道:“既然剥夺了玄龄的官职就让房遗爱也回家尽孝去吧。”

    “房玄龄虽然老了但是威望仍高,原本儿臣是想给他和他的子孙在海外封一个岛屿让他们在那里开枝散叶。现在房玄龄闲居乡下还不知道有没有人利用房玄龄的威望……儿臣也不希望他没有下场。”

    李世民听了也理解房玄龄本人已老了,闲居乡下李承乾放心,但是支持过李泰的房遗爱李承乾不放心。

    “这几天怎么不见高阳来宫里?”李世民提醒李承乾房遗爱是高阳公主的驸马。

    李承乾神色淡淡地道:“父皇身体刚好一点,还是等父皇再好了些再把其他妹妹们招进宫来给父皇请安。”

    李世民闻言伸手拍拍李承乾的肩膀道:“朕知道你孝顺,也知道你的难处,想做什么去只管去做就是了。”

    李承乾闻言点点头表示相互理解。

    大殿里陷入沉默。

    李承乾正要起身离开就听刘葵在外面大声道:“太子殿下出事了!”

    李承乾看一眼李世民便呵斥道:“放肆!”

    “出什么事了?”李世民淡淡地问道。

    刘葵闻言看一眼李承乾不敢说。

    “承乾让他说,朕没事!”

    李承乾看着刘葵便点点头。

    刘葵见状便弱弱地道:“薛万彻将军带甲闯宫门求见陛下,被丘大将军拿下了。”

    李世民闻言脸色瞬间一沉,怒声道:“哼,朕还没死,他就想造反了?来人传朕旨意,薛万彻擅闯杖责六十!”

    李承乾则始终面色平静地道:“应该受人挑拨。”

    “这个夯货!”李世民骂一句便觉得有些头晕,摆摆手让李承乾出去。

    李承乾见此扶着李世民睡下便走出甘露殿。


………………………………

第341章 罢官

    薛家的大宅子里。

    “啊啊啊……”

    “李承乾!你囚禁陛下,假传圣旨……”

    肉山一样的薛万彻精赤着身体趴正堂的罗汉床上,背上一片青紫腰下的大屁股已经血肉模糊。

    由伤痕的位置可以看出行刑的人手下留情了。

    六十廷杖下去壮的像牛犊一样的薛万彻也趴在床上起不来,一边大声叫痛,一边不住口地咒骂李承乾。

    罗汉床前放着两大盆冰,里面的冰块堆的老高,几个侍女战战兢兢地拿着蒲扇不停地把冰上的凉气薛万彻身上扇。

    “啊——贱婢,使劲扇!”

    薛万彻感到背上屁股上如同火烧一般,如果不是行动不方便,都打死给他扇风的侍女。

    历史上这一年因为薛万彻大败薛延陀,正是他加官进爵娶丹阳公主的好时候,现在因为李承乾的出现薛万彻在北征的时候虽然也立了些功勋,但却不是特别的出眼。

    所以薛万彻现在的官爵也不是太高,也没有迎娶丹阳公主,还是和弟弟薛万备住在一起。

    薛万备是殿中省的尚辇奉御,今日正好在宫里当值,听说薛万彻突然闯宫被打了匆忙回家来看情况。

    “四哥慎言!”薛万备还没有走进堂屋就出声提醒薛万彻。

    薛万彻听见声音扭头看见薛万备正走进堂屋,便嗡声嗡气地道:“五郎回来了?”

    “四哥——!”

    薛万备一进屋子看见薛万彻身上的伤触目惊心的伤痕喊失道。

    薛万彻兄弟五人,其中薛万彻排行老四薛万备排行老五,现在前面三个都死了,活着的只有薛万彻和薛万备两兄弟。

    薛万彻见薛万备作小儿女态,脸色难看地道:“哼!我又死不了,五郎这是个什么样子?”

    他兄弟五个前四个都经历过隋末天下大乱,只有老五是地四个兄长羽翼下成长起来的,没有经历过战阵性格相比几个哥哥难免柔弱些。

    薛万备闻言默默地摆手令丫头们出去,然后亲自蹲到罗汉床前,拿起一把蒲扇,一边给薛万彻扇风,一边急切地问道:“四哥!你为什么要去闯宫门呀?”

    薛万彻闻言一脸臭屁地道:“哼!陛下被李承乾囚禁我身为朝中大将岂能坐视不理?”

    “四哥糊涂!”薛万备闻言气结道。

    “哼!我怎么糊涂了?那李承乾囚禁了陛下,现在更是派军政学院出身低贱府兵去吏部察察百官……”

    “若不救出陛下大唐和天下都不得安宁。”

    薛万备听薛万彻阵阵有辞显然是受人挑唆不禁大怒问道:“是谁跟四哥说的这些话?”

    薛万彻闻言脸上闪过一丝尴尬又强词道:“五郎,你这是什么意思?四哥还不明白这些道理?”

    薛万备闻言把手里的折扇往地上一丢道:“四哥,你上了别人的当啦?”

    薛万彻闻言猛一抬头梗着脖子道“胡说!我能上谁的当?”

    薛万备也猛地站起来急道:“太子殿下不可能囚禁陛下的!”

    “五郎你懂什么,当年陛下不也是……魏王、齐王都已经造反了,现在陛下病了,李承乾又岂能让陛下再进朝堂?”

    说到李世民和他儿子的光荣传统薛万备也是一滞,半晌才道:“就算如此也是他父子兄弟的事情,况且陛下病了一月有余,一心要把江山传给太子殿下,你又何必去闯宫呢?”

    薛万彻闻言却说出如同老儒一样的言论道:“李承乾怎么能跟陛下相比,他没有治国的才能只会倒行逆施,大唐在他手里早晚会出事的……”

    ……

    ……

    自从李承乾穿越以来,长安城对他评价就陷入两个极端。

    普通百姓们因为李承乾做的很多事情都是有利于普通百姓的,而且东宫的供奉编的各种戏曲也在极好地民间维护着李承乾的形象,所以李承乾在普通百姓眼里那就神一般的存在。

    可是朝中的大小世家一直对李承乾怀有敌意,李承乾做的事情影响到他们的利益,所以他们大肆造谣中伤李承乾。

    当然以前因为有李世民在他们只敢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传播对李承乾不满的消息,现在他们认为李世民已经没有几天好活了,自然打算跟李承乾算总账了。

    因此在同一时间,长安城里类似薛氏兄弟的对话还有几个地方正在进行着。

    其中言辞最激烈的一处莫过于平康坊的得意楼了。

    得意楼是平康坊里一座著名的青楼,这里的红牌姑娘冰仙不但貌若天仙舞艺精湛粗通书画。

    而且最善长谱曲度曲然后吟唱,据说凡是经过冰仙吟唱的诗词都能红遍整个大唐。

    得意楼二楼上一个豪华套房里,二十余岁的崔敬嗣正跟得意楼红牌姑娘冰仙高谈阔论,崔敬嗣对李承乾的倒行逆施正进行着极为严厉的批判。

    年轻漂亮的他看上去头角峥嵘,慷慨激昂地陈述国家应该行仁政,行善政,优侍世族……乍一看简直就是正义的化身。

    冰仙姑娘正陪着一个客人批判李承乾。

    就他们所在这间房子一样,乍一看这间房子五彩缤纷,其实里面的人都知道彩缎里面包裹的都是极粗糙的木料。

    这些木料里时间久了会生虫子,为了防止外面的彩缎被虫子咬烂里面还包着大量的毒药。

    “李承乾把陛下给囚禁在宫里就是想阴谋篡位……虽说当日陛下也是这么做的,可是他怎么能跟陛下比?”

    “是啊!像崔公子这样的大才子,去东宫考试都能落榜,就知道太子有眼无珠了……”冰仙姑娘替崔敬嗣抱不平道。

    崔敬嗣是滑州灵昌人,不知道从哪里找的族谱,到处对人说他是是博陵崔氏出身。

    去年来长安原本是想让人举荐去东宫崇贤馆修书,因为没有通过李承乾考试被拒之门外,感觉脸上无光便到处说李承乾的坏话。

    崔敬嗣来长安后就是得意楼的常客,每次都能得到红牌姑娘冰仙的接待,借着冰仙的名气崔敬嗣在这里认识了很多长安城里的贵公子。

    他性格乖巧相貌鲜嫩,很快就在长安贵公子堆里混的风声水起,后来被钜鹿魏氏的魏澹举荐为著作郎。

    二十一二岁的年轻人第一次入仕就当到从五品的著作郎,这跟他反对李承乾不无关系。

    现在李承乾回到长安监国,他们这些出身世族或受惠于世族年轻官员纷纷走出衙门,到处败坏李承乾的名声。

    崔敬嗣正与冰仙姑娘一唱一和大骂李承乾时卧室的帘子一动,一个松松垮垮男子从里面走了出来。

    走崔敬嗣旁边用手拉起崔敬嗣,看着冰仙姑娘邪魅一笑道:“我都睡一觉了,敬嗣兄竟然还在高谈阔论,也该和冰仙姑娘好好亲近亲近了。

    走吧,小冰凌还在里头等着呢!”

    这个男子不是别人正是崔敬嗣的恩人魏澹的儿子魏玄轨。

    崔敬嗣闻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