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败家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第一败家子- 第1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是,这两人从这种教学方式之中,得到一种满足和升华感。

    因为在这种知识的传授之中,他们感觉到一种,比他们独自研究,更有意义的感觉。

    这,就是薪火相传。

    视察了一番益州大学之后,上官仪前来禀报,说是李愔吩咐的事情,已经安排下去了。

    得到这个消息之后,李愔不由得点了点头。

    这件事情安排下去之后,那么魏征前来调查一事,就没什么问题了。

    ……

    第二日,李愔起的早,正好碰到狄仁杰过来请安。

    于是,李愔带着狄仁杰,在蜀王府中,跑了一圈。

    结果,跑完步之后,狄仁杰恭恭敬敬地向李愔请教道:“师傅,请问我们这路过后花园的时候,花园的杏树上,一共停了多少只鸟?都有什么鸟?”

    听到狄仁杰的问题,李愔不由哈哈一笑。

    自己这个徒弟,倒是有些意思,居然开始用自己昨天得套路,反过来来套路自己。

    不过,师傅之所以为师傅,就是因为,师傅的套路,永远要比你更深啊!


………………………………

第356章 钦差魏征(三更毕)

    因此,在听到狄仁杰的问题之后,李愔不由微微一笑。

    然后对狄仁杰说道:“仁杰,你稍等片刻,为师马上就会告诉你答案。”

    听到李愔的回答,狄仁杰不由微微一愣。

    师傅,这是要干什么?

    难道是准备回去在数一数吗?

    可是,你就算回去再数。

    现在杏树上鸟的数量,也和我们经过的时候,不会完全一样啊!

    就在狄仁杰纳闷的时候,只看到,师傅回了一趟书房,现在已经走了出来。

    进去的时候,两手空空。

    而出来之后,手上则是多了一副画像。

    李愔则是微笑着对狄仁杰说道:“仁杰,这便是那颗杏树当时的状态,你看看,到底对还是不对?”

    什么?

    师傅居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用画像的形势,将那颗杏树上的所有小鸟,统统都给画了下来?

    狄仁杰惊疑不定地从李愔手中接过画像。

    当狄仁杰看到画像的时候,脸上不由露出极度惊诧的表情。

    原本,狄仁杰以为,师傅只是画了杏树上的小鸟而已。

    并且,就算是这些小鸟,也画的极为简略才多。

    就这么短的时间,师傅又怎么可能画到如此详尽呢?

    不过,在看到画像之后,狄仁杰才发现。

    错了,自己是大错特错,错的离谱啊!

    原来,师傅不但将杏树上的小鸟给画了下来,并且就连杏树,都给画了出来。

    并且,画的惟妙惟肖。

    甚至,就连惟妙惟肖这四个字,都不足以形容。

    这画像,简直就跟将真实的场景,直接缩印到了画像上的一般。

    怎么就能画到这般真实的呢?

    非但如此,当时狄仁杰可是将书上有几只小鸟,分别有什么类型的鸟,统统都记忆了下来。

    为的就是给师傅一个下马威。

    昨日师傅给了自己一个下马威,小狄仁杰心里,其实是不怎么服气的。

    而现在再看师傅所画的画像,非但上面有几只小鸟丝毫不差,就连什么类型的鸟有几只,都是完全正确。

    并且,还远远不止于此。

    就连这些鸟当时在什么位置,就连那些鸟的动作,都和他当初看到的,一模一样。

    有些画面,狄仁杰的记忆,都没有那么深刻。

    不过在看到画面的时候,才一下子回想起来而已。

    而这,还不是令狄仁杰吃惊的全部。

    令狄仁杰吃惊的是,师傅居然连整颗杏树,都画的惟妙惟肖。

    狄仁杰甚至怀疑,师傅莫不是连杏树上的叶片,都画的丝毫不差?

    为了验证这一点,狄仁杰拿着画像,亲自跑到杏树之下,和这株杏树,一一验证。

    而验证的结果,让狄仁杰震惊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因为画像和杏树之间,居然全部吻合!

    没有一丝错乱的地方!

    这种情况,完全颠覆了狄仁杰的认知。

    他甚至不敢相信,一个人的记忆,居然会神奇到这种地步。

    但是,事实就摆在面前,狄仁杰也不得不相信。

    师傅不愧是大唐第一才子啊!

    就凭自己微薄的记忆力,和师傅一比,简直就是地上的萤火虫和天上的皓月相比,根本就没有一丝可比性啊。

    这一件事情,给狄仁杰留下了太过深刻的印象。

    这一刻,师傅李愔高大伟岸的形象,深深地烙印在狄仁杰内心深处。

    这是绝对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这个印象,一直维持了很多很多年,直到相机问世的那一年,狄仁杰才恍然大悟……

    是的,李愔就是用的相机,并且,这一路上,他拍摄下来的,可不止这一张照片啊。

    因为,早上李愔第一眼看到狄仁杰的时候。

    就从这小家伙的眼睛里,看到了满满的算计。

    成长之后的狄仁杰,固然能做到喜怒不形于色。

    但是现在年仅五岁的狄仁杰,还是太嫩了点。

    被李愔轻松看穿。

    然后,李愔在跑步的时候,一路上不断的拍摄照片,果然派上了用场。

    相信,经过这一次之后,应该能唬住这小家伙很长时间了吧。

    不得不说,当这些妖孽的师傅,压力真的是很大啊。

    ……

    时间一天天过去,每一天,益州都处于飞速发展之中。

    而这一日,钦差魏征,也终于来到了益州。

    魏征就是铁面无私、刚正不阿得代名词。

    就算是对方是蜀王,魏征也不会向他屈服。

    因此,这一次魏征到益州,是微服私访。

    并没有打出钦差的旗号,大张旗鼓得来。

    而为的,就是要真正的,调查出这两件事情的真相来。

    而进入益州之后,魏征发现,益州,似乎和他沿途看到的其他州,都不太一样。

    益州,显得更加的忙碌。

    道路上,根本就看不到闲人。

    甚至,就连那些孩子都看不到。

    只能看到一些老人。

    魏征,先到铁路的修建现场,去实地观察了一番。

    额,铺出来的铁路,的确如同他们所说的那般,只有四尺多宽。

    这么宽的路,能有什么用?

    多小得车才能通过?

    并且,这路铺的,别说是过车了,就连人走上去,都极为不方便。

    并且,这路还是全部都用钢材铺成的。

    足足千里的一条铁路,这得浪费多少钢材啊?

    看起来,朝堂之上官员的弹劾,并不是空穴来风,无的放矢。

    如此铺张浪费,这对大唐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啊!

    想到这里,魏征心里不由一沉。

    而接下来,就是要考察正在施工的那些民夫了。

    在他们的弹劾之中,这些民夫,都是蜀王强行镇压他们来铺路的。

    他们对朝廷那是怨声载道,怨念重的很。

    不过,魏征看到的情况,和他们所说的情况,完全不一样。

    这些民夫,看上去干劲十足。

    他们说说笑笑的,也十分舒畅,没有看出来丝毫的怨愤。

    魏征不由走过去,和他们套近乎道:

    “老乡,你们在这里做工,是官府强迫你们来的吗?给不给你们工钱?”

    没想到,魏征这个问题一问出来,被问的那个民夫,突然警惕地看着魏征。

    并且反问道:“你是什么人?你问这些,到底想干什么?”

    嗯?

    居然这么警惕?

    魏征只好说道:“小老儿只是个过路商人,做点小买卖,看到你们在这做工,就忍不住多询问了几句。”

    而就在此时,旁边却是响起了朗朗的读书声。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

第357章 益州教化

    对于这个读书声,魏征听着很陌生,不由有些好奇。

    不过,所谓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从古至今得书籍,汗牛充栋,就算再博学之人,也不可能读尽天下书。

    碰到一本自己从来未曾看过的书,实属正常。

    怀着这样的心思,魏征不由细听起那个民夫的回答。

    只听那个民夫回答道:“这修建铁路,是大都督进行招工,不过是以私人名义进行的招工。凡是来这里做工,不但一日三餐管饱,每人每天还有十文钱的工钱。”

    “这样的待遇,这样的工钱,在整个益州,可以说是打着灯笼也找不到啊!在这里做工,一日三餐,都是白米饭,一人一大碗菜。到了晚上,菜里一层荤油,每人还有一大块肉。”

    “在家里,也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这么好得菜!这里的工钱,从来都没拖欠过。到了日子,必定会给结算!”

    “大都督,真的是好官啊!大都督这样的好官,在整个大唐,可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

    听到这里,魏征不由暗自点了点头。

    先不管铁路有没有用,至少这个蜀王,能够做到这一点,对待百姓是真的不错。

    魏征接着问道:“你们修建的这个铁路,到底有什么用?就只是为了好看吗?”

    听到魏征得话,那个民夫顿时不满地说道:“怎么会没用,怎么会只是为了好看?大都督既然修这条铁路,必然有用!再敢胡言乱语,小心我大耳瓜子抽你!”

    然后,魏征果断的怂了。

    看起来,在益州,蜀王的口碑很好啊。

    如果在益州胆敢说蜀王的坏话的话,没准真得挨揍,还没地方说理去。

    而这时候,魏征听到,旁边之人,继续读道:“三光者,日月星。三才者,天地人。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季,运不穷……”

    此时,魏征终于对这本书好奇了起来。

    因为这本书,从一开始到最后,居然全是三个字连起来得。

    并且读起来朗朗上口,记忆背诵。

    更难的的是,这里面的内容,几乎将一些基础常识,全部都囊括在了里面。

    这本书,真的非常适合初学者。

    魏征不由抬头看去,才发现,正在读书的,竟然是一个年轻的民夫。

    正在趁着中间歇息的时间,拿着一本书,聚精会神得诵读。

    看到这一幕,魏征不由得肃然起敬。

    纵然是那些世家大族子弟,心无旁骛得读书,也未必会有如此专注。

    而这位民夫,居然在干苦力的间歇,如此认真的读书。

    这种精神,真的值得所有读书人钦佩。

    魏征不由悄然走过去,询问道:“不知你读的是什么书?”

    听到魏征得询问,这位年轻人不由哑然抬头,然后说道:“这本书,叫做三字经。”

    三字经?

    竟然是从来未曾听说过的书,魏征倒是真的有些好奇了。

    因为很多书,魏征纵然没有读过,也总该听说过名字的。

    但是这三字经,魏征是连名字都未曾听说过。

    因此,魏征忍不住问道:“这本三字经,可否给老夫观看一二?”

    听到魏征得话,这位民夫不由得有些犹豫。

    半晌之后才说道:“给你看看,自无不可,不过,千万不要给我弄坏弄脏了。”

    魏征微微一笑说道:“这是自然。”

    说吧,将手再三再身上擦拭干净,这才伸出手来。

    年轻民夫,这才不舍地将书递了过来。

    接过这本三字经之后,魏征先看了看封面。

    发现编纂人,赫然便是蜀王。

    怪不得没听说过这三字经得名字,原来这是蜀王新写出来的书啊!

    接着,魏征打开封面,看起了内容。

    里面的内容,竟然是注音版本的,后面还有注释。

    拼音,魏征也经过一番学习。

    自然明白,有了拼音之后,就算是不识字得人,也能通过拼音认识这些字。

    这本三字经得内容,本来就是节选的版本,唐朝之后的内容,自然不能够出现在上面。

    魏征看书的速度,又非常快,因此,不过一时三刻,魏征就将整本书都看完。

    然后将书还了回去,道了声谢。

    看过这本书之后,魏征对这本三字经,更加的推崇。

    原来在此之前,启蒙书籍一直都是千字文。

    但是魏征发现,这本三字经,比千字文更加适合启蒙。

    其内容,也更全面,更加的浅显易懂,深入浅出。

    不得不说,这位蜀王,真的是有大才。

    这时候,魏征终于忍不住问出了一个问题:“敢问,你为何而读书?”

    听到这个问题,这个年轻的农夫,本能的想要说,是为了工钱。

    是的,他读书识字的目的,就是为了工钱。

    因为在益州,只要会读书识字,会写字,工钱就能翻倍。

    听说,如果会算账,能当个账房先生的话,工钱还会更高。

    而他之所以趁着做工的间隙就读书,目的,仅仅只是为了更高的工钱而已。

    不过,就在话就要说出口来的时候,他忽然间猛然想到一件事情。

    于是,原本已经来到嘴边的话,被他再次咽了下去。

    再次开口,所说的内容,已经发生了改变。

    “老先生,我读书的目的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听到这番话,魏征不由得再次悚然而惊,续尔竟然升起一股敬仰之情。

    整个大唐,能够让魏征敬仰之人,都是屈指可数。

    没想到在益州,在这民夫之中,居然就能碰到这一位。

    这读书的目的,实在是太过崇高。

    崇高到,就连魏征,都升起到敬仰的地步。

    而这,就是益州的教化。

    谁敢说,益州教化不好?

    离开这里之后,魏征整个脑海之中不断回想着得,仍然是那四为句。

    并且,这一路上,魏征看到,可不止一位民夫在看书。

    而是有很多的民夫都在趁着歇息的时候,自发看书。

    他们看的书,或是三字经、或是百家姓,或是千字文。

    他们读书的目的,都是那么的崇高。

    整个益州的教化,竟然让魏征,有种莫名感动的地步。


………………………………

第358章 难以置信

    然后,在进入益州城的这一路上,魏征看到了太多的读书人。

    这些读书人,还都是那些百姓。

    魏征很难想象,这益州城的百姓,为何会如此向学。

    并且,还能够说出令魏征都无比感动得四为句。

    魏征虽然并没有走遍整个大唐,但是他敢确定,在整个大唐,都不可能有第二个地方,会有如此向学的氛围。

    而在进入到益州城之后,魏征再次打听到一个令他震惊的消息。

    原来,蜀王竟然在益州城内,开设了一座益州大学。

    但凡是益州之地的孩子,都可以送入学堂里面去读书。

    而这个学堂,非但不收取学费,甚至学生去了,还有免费的食宿。

    更令魏征心惊的是,区区一个益州,里面入学的孩子,竟然便达到了六七千人之多。

    居然有这么多的父母,送孩子去读书。

    虽然不收取学费,还免费提供食宿,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