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猛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猛虎- 第1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算甘奇懂得医学,肿疡之症,其实就是肿瘤,肝癌的意思。六十多岁得癌症,甘奇就算是医学博士,在这里也是束手无策的。

    汝南郡王赵允让,看来是要走了。在这个最关键的时刻,时日无多了。

    郎中开了几副药,拿了诊金,告辞而去。

    然后赵家众多兄弟,也就都知道了赵允让时日无多的这件事情。乃至赵家几个姑娘,急匆匆赶回来,随后便是哭成一片。

    这个时候,甘奇也就不便在这王府多留,上前去与赵宗实赵宗汉告辞,慢慢往外走去。

    赵允让,当了几十年的知宗正寺,在这皇家权威极大,皇位本就是皇家的事情,若是皇帝有子,赵允让还没有多少话语权,如今皇帝无子,皇位之选就要从宗室里找人。这个时候赵允让就很有影响力了。

    奈何,赵允让看来是真帮不到赵宗实多少了。

    一家人都在一种悲伤的氛围之中,不论男女都是悲伤不已。这些悲伤不仅来自对父亲的悲伤,更是因为这个汝南郡王府的大靠山说没就要没了。

    赵允让二十八个儿子,若是没有了这么一个有权威的老爹,在这汴梁城里又算得了什么?封王这种事情,对于这二十八个人里面的绝大多数来说,都是不可能的,别说封王了,封什么都不可能。唯一一点好处,就是赵允让家大业大,一人能分一点财产出去,有人能分多一点,有人分少一点,各凭本事。

    女儿们就更不谈,不是靠着老爹的身份,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如赵大姐这般有本事的,那还好。没本事的,也就不那么值钱了。赵允让的女儿,可不是皇家公主,连郡主都不是,而是县主。这还是因为赵允让女儿少,只有六个,若是女儿多,连县主只怕都封不到一人一个,还有个嫡庶之别。

    大树要倒了。这个王府大宅院以往的安宁,只怕也就消失了。

    稍后,更麻烦的是赵宗实还被皇帝任命为知宗正寺。

    汝南郡王这一支,看来是真要树倒猢狲散了。

    钱,有点重要了。该是各凭手段的时候了,也是各安天命的时候了,还有一些人连婚都没有结,赵允让在的时候,帮这些儿子娶门好亲,倒是不难。赵允让不在了,这也成了个大问题。女儿也一样,找婆家更不好找了。

    赵允让还能活一段时间,这一段时间,只怕都是糟心事了,死都死不自在。

    甘奇想着这么一大家子,摇着头,往外而去。

    “甘先生,请稍稍留步。”

    身后传来一语,甘奇转身去看,女儿家打扮的赵小妹,脸上带着泪痕,带着雾气的目光看着甘奇。

    甘奇连忙一礼:“多谢小公子送的礼物,在下感激不尽。”

    “先生不必客气,成人之美,是积德行善的好事。”赵小妹如此答了一语。

    “过两天,在下把府上花费的钱送来,还请小公子一定要收下。”甘奇本没有想那么多,而今却也不得不为这个小姑娘想一想了,老王爷一死,这家中的财产,女儿是得不到一分一文的。那这钱,就有必要给小姑娘送回来了。

    赵小妹连连摆手:“不必的不必的。”

    甘奇也不与她拉扯,到时候把钱送来就行,十八万贯,实在不是个小数目,对于甘奇来说也是如此,但还是得给。

    甘奇没有说话,场面忽然就沉默了起来。

    赵小妹也不知道接着该说什么了,她头前就看到了甘奇,但是父亲重病在床,她正在担忧悲痛之中,此时过去了很久,稍稍注意了一下甘奇,却正见甘奇准备离去。所以赵小妹就下意识跟随了几步,把甘奇叫住了。

    真问赵小妹有什么事情与甘奇说,她自己都不知道,只是下意识跟上来把甘奇叫住了。兴许就是想看一看甘奇,哪怕就是看一看,说一句寒暄话语。

    那就没话找话说一句吧,赵小妹开口:“张大家一切都好?”

    甘奇打破了沉默,说道:“嗯,一切都好,在下把她安排在了老宅之中,若是小公子念她了,在下便让她这几日多多上门来陪着小公子。”

    赵小妹轻轻“嗯”了一下,也不知是一种什么滋味。

    甘奇颇有些心软,忽然觉得面前这个小姑娘有些可怜,鬼使神差说了一语:“中秋又要到了,在下准备举办一个诗会,到时候有帖子上门,小公子若是方便,就与献甫一起来吧。”

    小姑娘闻言露出了一瞬间的喜色,点着头,再看甘奇,拱手一礼:“那在下就先告辞了。”

    看着甘奇转身而去,小姑娘看了片刻的背影,转身回头,几个赵家女子,正坐在一起,哭成一片,小姑娘泪水也止不住在流,只是并不出声。刚才的欣喜只是一瞬间,此时的悲伤占据了所有。


………………………………

第二百六十一章 抱头痛哭,怀才不遇

    皇宫之内,夜已深。

    四十九岁的皇帝赵祯,已经两鬓斑白坐在宫殿外的台阶之上,到了这个年纪,赵祯似乎也知道自己再没有那个能力去生孩子了。

    最后又生了一个女儿。

    这是何等的悲哀?

    堂堂皇帝,天子之尊,诺大的江山,竟然没有一个继承人?

    此时的赵祯,又是何等的不甘?

    最后的最后,最后的一丝丝希望,破灭了。

    赵祯有些想不通,想不通自己这一世,仁义在心,待人宽厚,律己严格,对得起黎民百姓,对得起列祖列宗,对得起漫天神佛。

    为何偏偏列祖列宗对不起他,漫天神佛对不起他?

    此时此刻的赵祯,极为消沉,甚至有些怨天尤人!

    仰望苍天的赵祯,似乎想看看这天上,到底老天爷在哪里?

    曹皇后慢慢走到赵祯身后,给赵祯带来了一件衣衫,入秋多时了,白天还有余热,夜晚天气渐冷。

    赵祯回头看了一眼曹皇后,轻轻摇头,微微叹息一声。

    曹皇后给赵祯披好了衣衫,落座在赵祯一旁的台阶之上。

    不远处站着几个睡眼惺忪的宫女与太监,并不敢上前。

    也不知是赵祯先流出了那滴泪水,还是曹皇后先流出了那滴泪水。

    “臣妾有罪,臣妾对不起陛下!”曹皇后是真的内疚不已,没有儿子,在这个时代,做妻子的,是应该内疚的。

    赵祯摇着头:“不怪你,不怪你。”

    两人轻轻拥抱着。

    然后……

    抱头痛哭。

    哭得极为压抑。

    一旁的几个宫女太监,连忙背过身去,又远走几步,想尽量走到听不见哭声的地方,亦或者假装听不到哭声的地方。

    赵允让临老有二十多个儿子,赵祯临老却一个都没有。

    赵允让临老,当为这二十多个儿子发愁,死都死不自在。

    赵祯临老,为自己没有儿子发愁,死得更不自在。

    什么权势滔天。

    到得这一刻,不过都成了一场空。

    一夜未眠,赵祯红着双眼,强制打起精神,往那大殿而去。

    大殿之下,群臣无数,赵祯有气无力坐在龙椅之上,有气无力开口问着:“有事就奏,无事就退吧。”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韩琦,抱着笏板往前一步,拜下,开口:“臣有奏。”

    “讲吧……”

    “陛下,请立皇嗣,皇嗣者,天下安危之所系。自昔祸乱之起,皆由策不早定!为免将来祸乱,还请陛下早早定夺。”韩琦躬身而下,言辞恳切。

    韩琦为何敢在此时这么说?

    因为韩琦韩大相公忠心,谋略深远,怕将来生乱,出得此言,乃是为国为民,为江山社稷长久计,乃忠臣之本份。不仅要谏,还要死谏。如此才显出韩大相公之忠心,反正仁宗皇帝宽厚,大仁大义,定不会因为此事将他韩大相公怎么样。

    还因为这个时候该他出头了,老皇帝肯定是没有希望了,刚刚当稳宰相的韩琦,该为将来考虑了,不能走二十几个前任宰相的老路,宰相当不得三两年就滚蛋了。

    今日他韩相公出头了,来日不论谁登基,都要感激韩大相公今日为国为民为江山社稷之举,都得承他韩大相公的情。

    所以历史上仁宗朝的韩大相公,却与二十几个前任走了一条不一样的路,成为了所谓三朝贤相,历经仁宗、英宗、神宗三朝,以致于到后来被神宗朝御史中丞王陶喷,喷他专执国柄,君弱臣强,专权跋扈,连皇帝上朝该他值班,他都不去。

    如此,三朝贤相韩大相公才从权力中心滚蛋了。

    请立皇嗣这种事情,韩琦不只是在仁宗朝出过头,在赵宗实生病的时候,也是韩琦出头来做这件事情。获得的好处,自然不用说。

    昨夜还在与老婆抱头痛哭的皇帝赵祯,哭得一夜未眠,此时大早就听得韩琦请立皇嗣的话语,气得话都说不出来,浑身在颤抖。

    却见韩琦跪拜而下,大声又喊:“还请陛下早作定夺,避免祸乱。”

    当皇帝当到赵祯这么憋屈的,兴许还真不多。生气把韩琦骂一顿,让他混蛋吧?不符合他一辈子大仁大义、待人宽厚的人设,谁叫韩大相公此时是忠心耿耿为社稷呢?不发怒吧,那就只能憋着,憋屈着,然后气得发抖。

    “还有没有其他事情要奏了?”气得发抖的仁宗,克制着自己,开口问了一语。

    没有人作答,因为宰相还跪在那里呢。

    只有宰相韩琦开口又道:“还请陛下定夺皇嗣之事,此乃江山社稷之头等大事。”

    老皇帝站起身来,转身,走了!

    老皇帝赵祯就这么直接被气走了,不走还能怎么样?无可奈何,只有走了。

    宫里发生的事情,与百姓好像并无什么关系,百姓该做什么,接着做什么,皇帝气得七窍生烟了,汴梁城内依旧熙熙攘攘,繁花似锦。

    甘奇忙着自己的比赛,忙着自己的生意,忙完之后,开讲几番,到太学去逛一下,拉拉仇恨,然后躲在老宅之中,美人在怀。

    若是吴巧儿问起甘奇或者甘奇身边的人,甘奇最近怎么老是在老宅过夜?自然就是相扑场最近太忙,住在城外方便。

    若是吴巧儿起了多一些的疑问,那还有解释,就是老宅书房里的万卷藏书没有搬进城里来,要在老宅中读书。

    吴巧儿倒是信了。

    甘家村中,也有事,甘三爷与甘正两父子坐在家中,愁眉不展。

    甘三爷正在发问:“都几个月了,吏部怎么还没有与你安排官缺?儿啊,你也当多多走动一下,若是那些好官缺都被别人得去了,到时候我儿你去那十万八千里之外的地方任职,这辈子都不知道何时能回来,咱们可是汴梁人,皇城根下的人家,岂能到得其他地方落户不归了?”

    考上了进士,是好事,但是麻烦也不少。

    甘正也发起牢骚:“爹,不是我不去走动,各处官员,但凡有个面熟的,该投的帖子我都投了,如今只见得别人一个个领官而去,我却苦等不来,我比您还着急百倍。”

    甘正发着牢骚,摇着头。

    “这般是为何啊?凭什么别人一个个领官而走,独独把我儿晾在一边?”甘三爷满心不忿,气不打一处来。

    “爹,只怪咱们家几辈子没出过进士了,不如别人家有门路,也不如别人家有钱。”甘正说得很现实。

    但甘正却还少说了一点,那就是不如别人有才。有门路可以得好官缺,有钱可能也能找到门路。但是在这大宋朝的官场,才华也是硬通货,有才华也能得到厚待,至少起步初期会有优待。

    甘三爷闻言,更是气不打出来,开口直接骂上了:“我儿大才,进士及第,却如此怀才不遇,满朝诸公,尸位素餐,无识人之明,当真岂有此理。”

    也不知甘三爷骂对不对。

    甘奇似乎深以为然点了点头。

    骂归骂,甘三爷活了几十岁了,还是知道什么叫作现实的,开口说道:“儿啊,咱们也得想想办法才是啊。”

    “嗯,爹,必须要想想办法,走走门路。光是到处投帖投文章,那些相公们压根就不会多看一眼,再好的文章,他们不看也是白费功夫,得想想其他的办法了。”甘正很气,气自己满腹见解,高谈阔论,写在纸上到处去投,希望那些相公们看到自己的见解,惊为天人,抬举重用,步步高升,扶摇直上。奈何现实不是如此。

    “我儿可有想到什么其他的办法?”三爷问道。


………………………………

第二百六十二章 打光棍,你打不打?

    甘正叹着气,摇头说道:“爹,我实在是没有什么办法了,只能等了,兴许等上一等,待得那位相公慧眼识珠,倒也说不定。”

    甘三爷也是摇头叹气,忽然不知哪里来的怒气,开口说道:“要说攀附权贵,那甘奇倒是把好手,上一次见他被皇城司的衙差用枷锁给带走了,不得多久又看到他回来了。也不知他是怎么的,就能笼络一帮读书不用功的人,还开堂讲学,真真是奇观奇闻,原先我见得这般场面,心中只是发笑,而今却是笑都笑不出来了,活了几十年,才知道原来权势这般有用,一个攀附阿谀之辈,还能有这么多人鞍前马后捧着臭脚,头前还听闻他上阵去打仗了,你说可不可笑?狄青去打仗,打了胜仗回来,他跟着屁股后面,好像是他领兵出征得胜而归了一样。这世道……”

    甘三爷自顾自在说,倒也不知本是父子二人商议官缺之时,为何非要把甘奇拉进来说一一顿,当真难以理解其中的道理。

    甘正听得老爹之言,答道:“要说此事啊,还得佩服人家的爹,为这个没用的儿子计得深远,留着一些好文好词秘而不发,都留给儿子。别人家给儿子留田留钱留宅子,他倒好,给儿子留一堆好文好词。如今啊,滥竽还就真充到数了,权贵也巴结上了,一帮无才之士,也把他奉若神明一般,到处吹嘘他甘奇如何了得,听得我都忍不住要作呕。要说他甘奇啊,也是有几分运道,狄青辞官的时候,他就笼络上了,狄青打胜仗,还有人到处吹嘘,皆是因为他甘奇才打的胜仗,呵呵……世间之事啊,当真就是如此可笑。说不定来日他甘奇阿谀奉承得好,又舍得花钱,连进士都弄得到手。他甘奇若是弄个进士出来,如今我是真不意外了。”

    “休要胡说,还有人能帮他舞弊不成?”三爷不信。

    甘正笑了笑,说道:“爹,父亲,如今这朝堂,你还没有看清楚吗?如我这般的进士,不是在家苦等官职吗?我好歹也是进士出身,你看看那些名次在我之后的,许多同进士出身的,许多都补了个好缺。这世道,还有什么不可能的?靠着权势贵人,又有钱财在手,弄个进士回来,你还意外吗?”

    “总听人说他甘奇攀附了贵人,到底他甘奇攀附了个什么贵人?这般权势滔天的?”甘三爷疑问一语。

    “爹啊,包拯,你可知晓?如今的御史中丞,甘奇就拜在了他的门下。这还不止呢,我听人说,太学的胡瑗也对他青睐有加,看来他也是攀附上了。还有哪个什么汝南郡王府的世子,听人说只要出门,两人大多时候都形影不离的。王爷家的儿子,有哪个读书的?都是遛狗斗鸡之辈,甘奇那般的人,定然是很会伺候的。”甘正是真明白。

    “君子无路,奸佞当道,奸佞当道啊!”甘三爷是个读书人,痛心疾首。

    痛心疾首几番,甘三爷忽然问道:“他甘奇当真拜得了包待制为师?太学胡瑗对他也很喜欢?”

    “千真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