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猛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猛虎- 第1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下午半晌狄青也回来了,甘奇自然要去见。

    “狄大爷,怎么样?官家可有重赏?”甘奇笑问着。

    狄青也喜笑颜开:“官家自是圣明,赏赐了许多钱财与绢帛,又封了左卫上将军。同行出征的军将,尽皆有封赏,连士卒也不例外。庞敢升了一级,定远将军,庞勇也升了个游击将军。”

    “右卫上将军?”甘奇记得赵宗实有个右卫大将军,狄青来个右卫上将军,看来上将军应该比大将军还要高。

    狄青点头说道:“从二品赠典。”

    “行吧,右卫就右卫吧,如此也让许多人安心。看来韩大相公出力不少,如此封赏,里子面子都有了。”甘奇是知道的,右卫什么的,那都是假的。

    “我已叫人把官家赏赐的钱财绢帛送到你家中去了,算是弥补一些你的损失。”狄青心中是真记着事,甘奇这一趟,亏了上万贯,虽然皇帝赏赐的远远不够,但多少也算是弥补一点。

    甘奇倒是也不与狄青扯这些东西,送去就送去了,没必要如抢着买单一样拉拉扯扯,到时候多给狄咏分些钱就是了,甘奇是土豪,狄青比起来,其实是穷人。

    “狄上将军。”甘奇如此叫了一句,有些拗口,开开玩笑。

    狄青摆手笑道:“哈哈……听起来还不错。”

    玩笑开过,甘奇忽然面色正了正,问道:“韩琦之事,不得不防,如今他有杀心,狄大爷心中可有对策?”

    狄青面色也沉了下来,说道:“这种事情,还是你更有主意,我听你说说。”

    甘奇其实也还真没有什么好的主意,韩琦不比文彦博,什么舆论攻击,对韩琦而言效果并不好,因为文彦博的把柄,其实并不在甘奇手上,而是就在皇帝手上,只看皇帝要不要把文彦博的把柄当回事。

    而韩琦,就算有把柄在甘奇手上,甘奇把舆论造出去,韩琦也有一张嘴,而且韩琦那张嘴就在皇帝面前,想怎么说就怎么说。韩琦的舆论一个不好,反倒会伤了自己。

    因为甘奇,并非真就抓到了韩琦的把柄,说韩琦下令故意断了狄青的辎重粮草?甘奇有证据吗?运粮草的船真就在河道上翻了,甘奇有什么证据这么说?

    没有证据,那就是诬陷,诬陷当朝宰相,甘奇吃不了兜着走。

    这就是韩琦的本事。

    对付文彦博的舆论手段,行不通。那在官场上政治斗争?不说甘奇没有资格,连狄青都没有这个资格。政治倾轧,也讲究个把柄在手,才能开喷。

    甘奇想来想去,又问狄青:“狄大爷可有昔日韩琦在西北时候的把柄?”

    狄青闻言也沉默在想,想来想去,狄青只能答出一语:“在泾原路时,好水川兵败,韩琦当负主责,指挥失当,调度不周,应对无度。”

    狄青这几句话,来自他的军事素养。但是,也没啥意义。

    另外再想办法了,唯有如此。甘奇也就不再说这个话题了,而是想着当在最近几期的报纸上,把邕州之战的前前后后写出来,着重突出一下狄青运筹帷幄之类,突出狄青如何忠君爱国之类,这种舆论,倒是有好处的,给狄青扬一些名声,也要给那些年轻的士子扬名,如此结合着来,十分稳妥。

    这也是在保护狄青,让韩琦在对狄青下手的时候,也有个忌惮,忌惮狄青的贤名,许多下三滥的手段也就派不上什么用场了。

    两人又闲聊了几番,甘奇告辞而去,准备回家写文章,不仅甘奇自己要写,还要发动一起去过邕州的那些士子们一起写,如此才有更大的效果。

    甘奇回到家中,天色渐晚之时,赵宗汉飞奔出城而来,直入甘奇书房,开口便是一语:“道坚,十三哥请你快快去见,有一个大消息。”

    (老祝忽然发现自己弄了一个大乌龙,赵宗实排行十三,赵宗汉是赵宗实的弟弟,那就不可能排行第十,但是老祝在一些资料里有看到赵宗汉排行第十,所以头前就这么写了。真是尴尬……却又查不到赵宗汉到底排行老几,真的查不到,也可能是老祝查阅资料的能力太低,所以之后会改,但是只能随便给赵宗汉安排个十四算了,无可奈何。若是有大佬查出了赵宗汉排行老几,一定告诉老祝,多谢!)

    。m。


………………………………

第二百五十九章 官,当不当得(感谢盟主智瞳巨赏)

    (本书第三个盟主大佬出现了,老祝拜谢!)

    汝南郡王府,已是黄昏,甘奇、赵宗实、赵宗汉一起落座,连寒暄都没有几句。

    赵宗实就直接说道:“道坚,此番请你来,是因为宫里传出了消息,陈妃生了,一个女儿。”

    皇帝又生了一个女儿,并不意外,甘奇想了想,答道:“大将军近日当在家中不要出门,更不要会客,一定不可表现出丝毫的欣喜,当一切如常。”

    赵宗实点着头,甘奇话语的道理,他是知晓的,却听他又道:“还有一件为难之事,想问问道坚之意。”

    “大将军请讲。”

    赵宗实脸色有些为难,说道:“又有人要我去当那个知宗正寺,上一次推辞,我是用的年轻识短,不堪重任来推辞,这一回却不知再如何推辞了,道坚帮我想上一想,看看此番再如何推脱一下。”

    甘奇觉得这件事情还真有些为难,宗正寺这个官,还真不是那么好当的,头前说过缘由,按照惯例,这个皇家大总管就是给皇家里面德高望重的人来当的,皇帝是不可能当这个官的。也代表了当了这个官,皇位十有八九就无缘了。

    一旁的赵宗汉也说道:“道坚,你快想想办法,看看再如何推辞比较好,若是官家这回生了个男儿,那也就罢了,有些事情就不去多想。如今……如今这个官是当不得的,父王就是当了这个官,一当就是这么多年。”

    赵宗汉在甘奇面前,越发坦白直白,事情都摆在台面上来说。人与人的关系就是如此,当许多重要的事情说起来越发坦白直接的时候,就是关系越来越紧密的时候。

    如今,有资格得皇位的人,几百不止,是到了真正要争的时候了。

    朝中有人不喜欢赵宗实,这是毋庸置疑的,最不喜欢赵宗实的莫过于曹皇后。这个官职,就是有些人给赵宗实量身定做的,大概就是想让赵宗实死了那条心。

    甘奇想了许久,慢慢开口:“今日不当,明日还会让你当,明日不当,后日还要你来当,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辞下去,也不是个事。”

    赵宗实有些着急:“道坚之意是?”

    甘奇面色一正,开口说道:“当,知宗正寺,没有什么不好,当了还有好处,至少皇家子孙,哪个都要敬你三分,人人都要受你管辖。”

    赵宗实有些愕然,赵宗汉连忙又问:“道坚,这官如何能当啊?你看历任知宗正寺,哪个还能……”

    赵宗汉是真在为这个兄长考虑,一点都不作伪,赵宗汉是个真诚的人。

    甘奇慢慢说道:“上一次让你当这个官,有心人提出来了,但是献甫你有没有想过?若官家不点头?这件事是不可能成的,这件事情之所以成了,朝廷真要大将军来当这个知宗正寺,那是因为官家也同意了此事。官家为何会同意此事?”

    赵宗汉听到甘奇说到这里,更加急切起来,连忙问道:“难道是官家不想让十三哥……难道官家不喜十三哥?这……这……十三哥六岁入宫,一直在官家膝下聆听教诲……官家……官家……”

    赵宗汉越说越急,赵宗实抬手压了压,说道:“献甫,沉住气,不必多言,且听道坚来说。”

    甘奇看着这两兄弟,接着说道:“献甫,官家喜不喜大将军,那是二话。官家既然这么做了,同意了这件事,定有其深意,此时此刻,大将军就不该一而再再而三推辞了,你明白这个道理吗?”

    “道坚,我不明白,官家为什么就不喜十三哥呢?十三哥这么多年,哪一件事没有做好?哪一件事让官家不喜了?”赵宗汉摇着头。

    “非也,官家如此做,十有八九就是在试探大将军。”甘奇说出了自己的猜想。

    “试探什么?这么多年了,还要试探什么?十三哥是什么样的人,官家还能不知晓吗?”赵宗汉问道。

    “试探大将军是否真的是一个品格高尚之人,是否真的是一个性情高雅之人。是否是那般贪恋权势一心盯着皇位之人。”甘奇把话语直接说得明明白边,他在猜想仁宗赵祯的心思,如仁宗这般品德的人,他要选继承人,肯定要在品德方面做考量,希望找一个与他一样大仁大义的皇帝。

    如何选出这样的人?如何辨别真君子还是伪君子?

    让赵宗实当这个知宗正寺,就是在辨别赵宗实到底是个真君子还是个伪君子,如果赵宗实愿意当,那代表赵宗实就是个品德高尚的真君子,没有一心盯着皇位在看。如果赵宗实如何也不愿意去当,那就二说了。

    “道坚,若真如你这般说,十三哥去当了这个知宗正寺,那不真就无缘了吗?”赵宗汉纠结起来。

    而赵宗实一直沉默不开口。

    “献甫,可有明文规定知宗正寺就不能成为太子?就一定不能克继大统?”甘奇之前也有点钻牛角尖,这个朝廷,这个天下,什么惯例,那还都不是皇帝一句话的事情?甚至就算有明文规定,也不是皇帝一句话的事情吗?

    甘奇之前没有想过这一点,那些让皇帝安排赵宗实当知宗正寺的人,也没有想过这一点,以为只要赵宗实当了这个官,就与皇位远了。

    此时甘奇陡然从另外一个方面想了想,事情不是这么考虑的,这件事的考虑角度,其实只在一个人身上,那就是皇帝赵祯的心意。什么惯例,什么官职,都是没有意义的。

    既当爹又当妈,也没有什么不可能,后世多了去了。皇帝赵祯,远比许多人想象的要聪明。

    “道坚,倒是没有明文规定,但是惯例如此啊。这定是有人要害我兄长,所以才在官家面前进言这般诡计。”赵宗汉看到了其一,没有看到其二。

    “既然没有明文规定,惯例算什么?只要陛下看重大将军,什么都不是事。这个官,一定要当,还要开开心心的当,谁问起来,大将军都要表现的万分荣耀,认认真真当好。”甘奇说道。

    赵宗汉还有些担忧着急,准备再多问几句。

    却见赵宗实坚定一语:“道坚说得对,这个官,我当了,不仅要欣喜荣耀,还要认认真真当好。”

    赵宗汉看了看赵宗实,又看了看甘奇,担忧之语没有再说出口。

    赵宗实却又道:“多谢道坚,连父王都说着官万万当不得,唯有道坚觉得这官非当不可。若非道坚与我解析的如此透彻,我还真不懂其中含义,想来我把道坚这番话语去说给父王听,父王当也觉得这个官该去当。再谢道坚。”

    还有一些事情,甘奇不知道,也不记得。历史上的赵宗实,还真就三番五次拒绝了这个官,各种理由去拒绝,直到后来,赵宗实不知道是自己想明白了,还是有高人指点,接受了这个官。在接受了这个官职不久之后,赵宗实就被立为皇子了,仁宗膝下唯一一个皇子。接着立刻就改名为赵曙,坐等皇位。

    如今甘奇,却让赵宗实早早就接受了这个看起来不该接受的官职。

    赵宗实拱手在谢,甘奇自然也回礼客气:“大将军不必如此客气,以我与王府的关系,这都是分内之事,能帮大将军出一些谋划,更是应该。”

    赵宗实闻言笑道:“是啊,道坚与府上的关系,那是没得说的,若是道坚能把我家小妹给娶了,那就是亲上加亲,再好不过的事情。我家小妹的贤良淑德,想来道坚如今也心知肚明了,道坚以为如何?”

    赵宗实直白说出了这句话语,这句话随便听一听,是赵宗实对甘奇的看重,兴许也是赵宗汉与赵宗实说过一些什么,让赵宗实觉得这个时候提出这件事,应该是合适的。

    但是这句话若是认真分析一下,也是赵宗实对甘奇的看重,但是看重的角度就不一样了。赵宗实是要把甘奇彻彻底底绑在自己这条船上,“关系”一词,在中国很有深意。甘奇娶了赵小妹,就如在这份关系里上了保险一般。

    甘奇自然明白这些,他也知道,皇家,终究是皇家,皇家就离不开这些东西,皇家的事情,永远不可能是单纯的事情。倒不至于说是什么尔虞我诈,在赵宗实的心中,这是亲上加亲,喜上加喜,并没有什么恶意。

    只是甘奇自己心中有一道坎,一种理念的区别。人生大事,婚姻大事,在甘奇心中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不是如今日这般自己与女方长辈商量一下定夺的。而是自己的内心,自己的喜好,自己的感受。

    用一个既贴切又不那么贴切的话来说,那就是“自由恋爱”。毕竟是自己娶妻,要过一辈子的,在甘奇的潜意识里,这种事情就不该是商量来定夺的。

    甘奇稍稍有些犹豫。

    赵家兄弟二人,正一脸期待看着甘奇,等候甘奇的那一个“点头”。

    就在此时,门口传来一个小厮的急切呼喊:“不好了,不好了……”


………………………………

第二百六十章 大树要倒了

    汝南郡王府会有什么事情不好了?

    汝南郡王赵允让忽然倒地昏迷不醒了。这个消息,只怕要震动整个东京城。在皇帝赵祯生出子嗣的最后一点希望破灭的时候,皇家大总管赵允让又昏迷不醒了。

    赵允让,大了皇帝赵祯十五岁,赵允让今年六十三岁了,到了这个岁数,许多事情就不能多想。

    汝南郡王府所有人都到得赵允让床榻之前,等着郎中慢慢诊脉。甘奇也到得现场。

    所有人都面色沉重,猜想也好,事实也罢,赵允让老了。

    待得郎中诊脉之后,赵宗实急忙把他拉到一边,开口问道:“郎中,父王如何了?”

    郎中显得有些犹豫,大概心中也有些害怕。

    赵宗实连忙又道:“莫非我父王……”

    郎中摆了摆手,说道:“世子莫要急,今日王爷无妨,休息一下,便会醒来。但是……”

    “直说。”赵宗实有些着急,这种时候,正是争夺的时候,赵允让乃是赵宗实最坚实的后盾,连赵祯都对赵允让尊敬有加,皇族之内,赵允让也是威望极高。若是突然死了,对于赵宗实来说,当真是巨大的打击。

    郎中皱眉说道:“王爷他脉络虚浮,肝气无力,疏泻难通,乃是人老之兆,待得王爷醒来,小人再问几番,若是腹有疼痛,那就……”

    “腹有疼痛?近几日父王经常说腹有疼痛,怎么了?”赵宗实越发着急。

    郎中闻言,面色更沉:“若是如此,当是肿疡之症,只怕……只怕时日无多了,多则年余,少则三五月,还请世子恕罪,恕罪。”

    赵宗实大惊失色,连忙又问:“难道药石无医了吗?啊?你是郎中,难道没有办法?”

    郎中摇着头:“王爷已然六十有三了……”

    郎中是个好郎中,经验丰富。也没有因为心中的一些惧怕而有所隐瞒。

    赵宗实愣在当场。

    甘奇也听到了郎中之言,肿疡之症是什么意思?肝癌?肝硬化?还是什么?甘奇对于医学,那是真没有什么了解,对于什么治病救人的办法,更是一窍不通,只能看着赵宗实愣在当场。

    就算甘奇懂得医学,肿疡之症,其实就是肿瘤,肝癌的意思。六十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