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开皇还在时,就有相士对他言: 潜龙在李府唐王,这是天机预言,李氏当为天子,断无出错之理,让他早早笼络各方英雄,时机来临就可以成就大业,日后前途不可限度。
宇文阀,许国公府。
“什么,你说良机来了?” 宇文化及问道。
“是的,大哥,陛下起了疑心,苏威一系人马必死无疑。谁让他和李诨一家交好。”宇文士及风闻了国师穆德的占卜结果后兴奋的说着。
“不错……,那就行动。”宇文化及表面兴奋,心里却想着自己的大许天子预兆。
洛阳南市,闻香园,袁紫鄢却秀眉皱起,心生疑惑。
“祖师当年窥探天机时,便知晓隋杨的气数,当有三百年兴旺。本来这大隋朝正是运来,蒸蒸日上,亦属平常,但是我为什么总有些不安呢?”
她越想越是皱眉:“这天子杨广往日平时对我,还算是恭谨,但是今年登基以来,对我派明显就疏远冷淡了许多。上月奉师门之命去拜见,他召见我时,却没有继续册封我为素女,彼此之间并无多少情分。”
“这大隋天子如此防备于我,又是何意?我按照天机行事,着眼于大局,与日常并无对他不利之处,难道是因为国师的缘故?”袁紫嫣心中狐疑,百思不得其解:“……难不成国师有气机感应,在运时,知道我派对他甚有不利之处?”
………………………………
第一卷:少年行 第二十八章:会师
大业元年,五月初八,三万骁果禁军兵临蒲津关。
这个黄河古渡口,是晋地和秦地之间最险要的关口,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在马背上,高驷闭目遐思。
蒲津关又名临晋关,在黄河东西两岸各有一座雄城关隘,大凡从晋地用兵者,拿下此渡口,便可以挥师西进直取长安,进而席卷关中窥伺天下;反之,秦地兵马据此渡过黄河东岸,亦是可大举北进或东行,夺取晋地从而平定河北。
汉初,大将军韩信于此东渡黄河,击魏王豹,平定魏地。三国时,曹操亦曾遣徐晃在此渡河,大破马超,平定西凉之乱。
再往下,十年后,唐国公李渊于太原起兵,从此地渡河西进,旬月横扫关中奠定了唐朝王业。
现在是大业元年,杨凉在晋地作反,必然也会进兵关中,那蒲津关又成了至关紧要之地。楚国公杨再重任主将,官军败退之际只怕也唯有紧守蒲津关一条途径吧?
就在沉思着,迎面刮来了一阵冷风,紧接着雨点像豆子一样滚滚落下,将领和士卒,连忙将马儿安抚,继续缓缓前行。
高驷披上蓑衣,避免伤口感染。
“还要多久到蒲津关?”
“哥哥,用不了多久了。二十多里地头,疾行吃顿饭的功夫就到。”贾元度笑着说,又推出堂兄贾润甫回报军情,果然没有多少时间,就看到了蒲津关碣石。
雨继续啪啦的下着,高驷顶着斗笠,以手搭额,凝神远眺。这时前方同样有旗帜晃动,斥候打马飞奔而来。
“润甫,你带人上去看看,现在是哪个在城中驻扎?”高驷勒马放慢了前行的速度,先使人探查军情。
战马狂飙,斥候往来,军情很快明了。
“将军,来人自称是后将军四太保李法主门下,有个叫作王勇的先锋官,说有要事相商,需亲自向您禀报。那厮口风很紧,见还是不见?”贾润甫从前方打马回来解释的说着。
“让他过来。这次统兵出征,平定叛乱为要。辛苦你们再回去一次。”高驷微微一笑,神色平淡,让人看不出真假。
“遵命!”贾润甫点了点头,回头有带了手下的五个斥候:“将主有令,带那厮过来,出发。”
“传令,着屈突通和朱粲停止行军,展开军帐避雨。再者,四太保李法主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有什么谋划,我倒是想看看。纵然淋上一阵雨,也不会有什么大碍。”高驷继续下令,在离开大兴城(即长安城)后,临机决断让屈突通到中军,自己来到了大军前营。
“报,将主!”贾润甫引着个大汉,说着:“王先锋带到,请将军问话。”
果然,李密的帐下也是人才济济。王勇身长近八尺,白面无须俊秀清朗,手持一队短矛,背负长弓,看其武艺技能同史大奈类似,血气稳固经也是锐士圆满修为。
“济阳王伯当见过高太保。”那王先锋立定后,看见着高驷居于众人中央的模样,并不敢无礼赶紧参拜。
“ 王勇王伯当,何时投到了我四哥门下?”高驷心头微惊。
王伯当是将来的瓦岗大将,最后更会成为李密的亲信。此人武艺虽暂时稍逊史大奈一筹,可气运浓郁,顶上有张银色长弓异象正在成型,说明其潜力巨大。
尤其是观他来历,修为突破也就在这几日。分明是天赋过人,先前无秘法指点才不得突破,投在李密手下后得到了真传指点,立即就有了突破,着实厉害。
高驷仔细打量了王伯当两眼,作为大将种子,确实是气派非凡,大运未发、潜在的能力就修炼到了锐士圆满,来日必会有大成就。
周身处有卫士把守,凡是接近的人,都是被监控的对象。史大奈尤其看这王伯当不顺眼,都是用矛使弓的,小白脸最让人讨厌。
“回太保,小人是十日前投在老师(李密)门下的。闻知太保援军赶到,我家将主特作书信一封使小人代为传递,并说太保到来之日,便是破敌之际……请将军览阅。”随后奉上一封盖着火漆封印的文书。
高驷在临时搭起的帐篷之下,拆开文书细看。越看脸色越是凝重,李密果然不愧天生具有大气运大才能。
高驷决定先在关外找一找地方让大军休整一下,然后按其方略行事。
“史大奈、贾润甫,你两个各带一队人马,随王先锋去临晋关内搬运粮草。我在修书一封,劳烦伯当壮士带回给我四哥。”高驷看罢书信毫不迟疑,对着身旁的人下令说着:“马上去办,完成后立即回来禀告。”
“遵命!”史大奈、贾润甫和王伯当几乎不分先后应声。 在高驷写完书信交付后,三人相继离去。
与此同时,东都洛阳,乾阳大殿内。
大隋天子杨广大会文武,掀起了一阵腥风血雨。
“苏相国何在?”换上了一身天子龙袍,脸上虽还带着些焦躁,但杨广的威严仍旧不容直视。高坐龙椅,目光扫过阶下,众臣无不胆战心惊。
在天子龙威面前,宰相苏威手持笏板,身体微微颤抖着,躬身行礼:“老臣叩见陛下。”
苏威,字无畏,京兆武功人,前朝大周宰相苏绰之子。苏家两朝为相,门生故吏遍及天下,在深受帝王倚重之余也常为帝王猜忌。
苏威才华横溢,但也秉承了其父苏绰选官治国思想,不免有把柄落在政敌手中。
昔日大周太祖元文泰曾问计于宰相苏绰,国何以立?
绰对曰:“用具(贪)官,反具(贪)官。”
太祖问:“何也?”
绰对曰:“天下无不具之官。君王有何患?所虑者臣下不忠也。凡不忠者,必为异己,以罢具官之名,排除异己,则内可安枕,外得民心,何乐而不为?此其一。其二,官若具(贪),君王必知。君既知,则官必恐,官愈恐则愈忠,是以罢弃具官,乃驭官之术也。”
周太祖又问:果有大贪官,民怨愤极者何如?
绰对曰:杀之可也。抄其家,没其财,以充国用。
周太祖大笑:“卿有辅弼之才也。”
苏威秉承家学之余,比其父亲更贪权势,日常结党营私、收取钱财、美女不在话下。故而常被言官弹劾,但因其治国有功,开皇每次都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最重的责罚也不过是让他闭门思过数月。
“宣旨。”天子杨广冷哼一声。
奇怪的是这才宣旨的不是内侍太监,而是驸马宇文士及:“苏相国,接旨吧。”
见此情形,苏威脸上的表情瞬间就泛起了阴影。
他因为生病最近一月未曾上朝,突然接到内侍传唤,便猜到有些麻烦。只不过,这种猜测,让其心里有些不好受。他不相信大隋治国能离开自己,若陛下真用他来立威,那真的要让人失望了。
“……邳国公苏威……结党营私……,罢黜一切官职,贬为庶人,着另归家思过,永世不在录用。”宇文士及抑扬顿挫的念到。
“礼部侍郎许善心!”宇文士及停顿片刻后又继续宣读:“里通外贼,大逆不道,着令三司将其逮捕下狱,斩立决。家产充公,子女时代为奴,永不赦免钦此!”
“陛下……臣冤枉啊……冤枉!”许善心大呼,仍旧被宫廷卫士拖了下去。
“威国公李诨,妄造歇语,私造兵甲,反意昭然可揭!”宇文士及冷冷的说着,目光扫过其他官员:“上天有好生之德,赖至尊开恩,只诛李氏三代,余者族人发配岭南充军,即刻执行,不得有误!”
“韩国公之子韩世鄂,,,,,。”
圣旨所宣,一举诛杀、流放了五六十家勋贵、高官大员。苏威一系文官几乎全遭到了清洗,老头受不住打击当晚归家就病倒了。
时日,许国公宇文述继任相国,权柄大盛,开启了宇文氏主宰天下的时代。
“你这个道貌岸然的冷血屠夫、伪君子,当初跪在我父亲面前哭求,说愿意娶我,善待我。如今从鲜卑破野头武士成了许国公做了宰相,就翻脸不认人,迫不及待的将我哥哥害得吐血,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看看你教得的儿子,两个披着人皮的饿狼,这样的不择手段,早晚会遭到报应。”当苏威被罢官吐血归家的消息传开后,宇文述的夫人苏氏指着他的鼻子破口大骂。
宇文述轻轻按摩着眉心,心里说不出的憋闷,难道这女人就不明白,出嫁从夫?更何况自古以来,权力之争容不得半点感情。自己留了苏威一命,难道还不算是留了情面?
宇文述攥紧了拳头,竭力忍耐,他还是有一点良心的, 从来没有对夫人发过火。
朝堂之中做官同样是逆流行险,罢黜苏威是天子的决定,但是夫人苏氏不能理解,让他感觉很是悲凉。
算了,一切都是命数。
宇文述眸子里一片平静,走进书房凭窗望着远景,苦涩一笑,任由夫人哭喊着远去。
“国公!”不知道过了多久,许国公府邸的管家出现在了书房门口,格外小心的唤着。
“何事?”宇文述豁然转过身,瞪着他。
“夫人,她,,,她,,,。”管家犹豫不敢讲。
“说吧。”
“夫人发病撞在柱子上亡故了。”管家战战兢兢地说着。
“,,,,。”宇文述闻言如遭雷击,瞬间泪如雨下却说不出半句话来。
………………………………
第一卷:少年行 第二十九章:论敌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从军行。
世上常胜之将军极少,更少的是能在败军中重整旗鼓挽狂澜于既倒之大将,而楚国公杨素恰好是其中一个。
官军在晋阳城下尚未溃败时杨素料敌在先,事先撤退到蒲津关后,立即命其子杨玄感备战。
王頍一战扭转了局势,收拢降兵后,对汉王杨凉陈述用兵方略:“大王此战虽胜,朝廷实力犹存。若欲取天下,则宜长驱深入,直捣东都,所谓疾雷不及掩耳;然后再派人招纳关西勋贵,则天下不足定也。”
或许是王頍的兵权谋手段过于酷烈,汉王杨凉痛惜爱妃之死,并未同意此方略,反而犹豫下来:“将军且慢,容我三思。”
关西勋贵出身的府兵总管裴文安持反对意见,趁机献计说:“井陉以西,如今已在大王掌握之内,山东士马也多为为我有,宜悉数征发之。再分遣老弱屯守要害,安定地方。大王亲帅精锐,直渡蒲津,入大兴(长安)城。
文安请为前锋,大王以大军继后,风行雷击,则潼关以西,可指传檄而定。东都必然震扰,兵不暇集上下相疑,百官离骇;我王陈兵关中,号令四方谁敢不从!旬日之内,大事可定矣!”
终究缺乏决断和孤注一掷的勇气,汉王府两派争吵数日,乃下决定:罢免王頍大将军职位,与其兵马三千进攻北齐故地。主力八万由裴文安率领,向关中进发。
杨素整顿了关中府兵和收拢溃兵后,狠下心来,让亲子玄感带五千精锐迎头截击。
杨玄感武道有成,重瞳异象专窥敌军破绽,临敌突阵无可匹敌,三日九战大破晋阳叛军。
阻住敌军攻势后,杨素陆续把宇文成都和裴元庆,薛仁杲和殷开山等各路猛将尽数调入杨玄感账下听用。
由是,杨玄感累次大胜,被敌我双方传为霸王再世!
裴文安久攻不下,遣人向后方求援,要求汉王倾其所有兵马殊死一搏。
谁知,等来的却是汉王府的一纸调令,让乔钟葵为新帅继续攻打蒲津关渡口。
裴文安回身见了杨凉,气急败坏地质问说:“兵贵神速,前方进兵纵然小挫,大王也不当怀起大将,正是派遣援兵的时候,却把我召回这样做,对方计谋要成功了,我们大势已去。“
汉王杨凉本有些后悔,见裴文安也如此咄咄逼人,就拂袖而去。
裴文安仰天长叹:“竖子不足与谋,杨开皇威压天下,生子若犬豚耳!”遂连夜整顿家小潜逃而走。
雨继续下,黄河东岸的战事连日鏖战后得以暂歇。
官道路面逐渐变得泥泞,雨随风混淆在空中,播下种种仇怨气味。
高驷走在最前面,由红拂举着一个雨伞,佳人相随雨中漫步,有股别样情绪开始酝酿。
对面同样走来一人,着青衫配文士剑,王伯当打伞按刀扈从,来者正是李密李法主。
随着前行,烟蔼雾气渐渐浓郁,黄河水声涛涛,关下瓦亭到了。
各自过去,就看见了彼此。
高驷上前,探手行礼:“见过四哥。”
“无需多礼,你能来此,胆略不凡,坐下说吧!”李密摆了摆手说。
双方相对坐下,李密看了红拂女还是处子身,赞扬高驷:“贤弟好自律!”
高驷不接话头,反而淡然道:“兄长有话请讲。”
“啪”的一声,天空一道霹雳炸响来,电闪雷鸣,风更强,雨更大。
李密哈哈一笑,神情不变,说着:“今日虽然无酒,但也足以论一番英雄。”
“某洗耳恭听便是。”
“好!”李密抚掌,自负一笑,继续说道:“汉王杨凉作反,坐拥晋地五十二州之地,带甲二十万,如今更是发兵猛攻关口,贤弟以为如何?”。
“狐疑不决,用人不鸣,胆大而器小,不过是冢中枯骨,覆灭就在义父反掌之间。”高驷断言道。
“国师穆德,一己之力横压佛、道、儒三家,更联合宇文阀把控朝政,其人又如何?”
“以教乱国,看似浩大实则仰仗天子之威尔,只需一纸诏书,两名狱吏足以缚之。”
李密再度赞叹说道:“不错,贤弟果非凡类。”然后又问:“当今天子如何?”
“这个,,,,?”高驷张口欲言,想起杨广的评价到一时不好讲出口。
李密见他不答,反而自己续道:“杨广弑父夺妹,苛待百姓。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以吾观之,大隋早晚必亡于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