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恭是第一次进入皇宫,更是第一次进入朝廷中枢并见到皇帝。他跟在内侍郑众进入御书房朱红雕花木门时,只见宽大的书房内东西两壁是高高的书架,上面堆满了简册。地面铺着红色条支麂毯,东边书架下是太傅、三公和尚书令五个大案,四位须眉皆白的当朝辅臣和尚书令郑弘都和善地看着他。
西墙边的书架下,是十几张小案,十几位冠服严整的尚书正在秉笔疾书,无暇抬头向他看一眼。而北面墙上,是一幅与墙壁一样大的巨大黄色缣图,天下大势一目了然。缣图下坐北朝南,是皇帝的朱红御案,一位清秀少年书生端坐案后,微皱眉头,右手握朱笔停在半空,双目正冷冰冰地瞅着案上摊开的简书。
在刘炟御案两边的墙边,两座金黄色的博山熏香炉正飘出缕缕幽香。面对皇帝与国相、台官,耿恭略显紧张,他面向御案,摘下兜鍪置于左手端于左胸前,右手平伸胸前,头上戴着青色平巾帻,躬身俯首向皇帝行被甲军礼,“末将参见陛下,愿陛下千秋万岁,长乐未央!”
低着头的耿恭先听到轻微搓手的动静,然后是刘炟年轻但却绵软疲惫的声音,“耿卿起而说话!”
“谢陛下!”耿恭抬起头,左手一直端着兜鍪,恭敬地看一眼年轻的皇帝那清秀苍白的面容。刘炟并没有抬起头,“耿卿稍待……”他嘴里一边说着,一边握着朱笔奋笔疾书。
耿恭又面向四位宰辅和众台阁郎官们鞠躬行礼,“见过各位大人!”
赵熹颔首道,“将军乃吾汉军战神,令单于闻风丧胆,吾等有礼了!”五位大人同时俯首致礼。耿恭自谦道,“谢太傅抬爱!”而另一边,十余位尚书郎们也一齐向耿恭躬身致礼,耿恭赶紧又鞠躬还礼。
刘炟一段话终于写完了,他放下朱笔,近侍刘喜则将简册收起,又摊开一卷简册在他案头。只到这时,刘炟才抬起头来看着传奇战将耿恭。
四目相对,耿恭看到的是一双亮晶晶的年轻的黑眸。眼前的少年,身穿纁色直裾缎袍,头扎纶巾,那双带着笑意的眸子透着敦厚睿智,面庞肤色苍白,似带着一丝疲惫或初病愈一般,仿佛雒阳街头那些求学中的少年世子,处处透着青春气息。但一想到他是当朝皇帝,耿恭便赶紧低头看着御案前地面的银兽镇毯。
刘炟从御案后站起身,走到壁上的黄色缣图前背手看着。刚才与耿恭对视的一刹那,他看到的是刀削一般坚毅的面庞和一对桀骜不驯如鹰目一样的眸子。他心里漾起一片感叹,对平复羌患不禁信心倍增。这可是行伍世族耿氏的后起之秀,这是令蒲奴单于二万大军奈何不得的汉军战神,是吾大汉朝的勇将啊!
这时,赵熹与三公也一起走到刘炟的身后。
刘炟看着缣图上的陇右和高原,沉吟一番未扭头却问道,“耿卿折中言‘平羌非为难事,治羌非为易事’,余深以为然,耿卿请上前试再言之!”
“臣遵旨!”
耿恭遵令也走到刘炟和宰辅们身边,他右手接过郑弘递过来的银柄竹杆指着图上陇右的崇山峻岭道,“陛下,羌乱纷起,高原众羌国同反,致陇右遍地烽烟,然众羌国真正有战力者惟烧当羌与封养羌也。烧当羌有兵五万,封养羌归附烧当羌后聚兵四万。封养羌地处陇右东部,只要汉军击破封养羌,烧当羌则必败!”
“末将以为,陛下宜遣一将统王师出陇右,先令护羌校尉傅育严守安夷城与临羌城间防线,截断烧当羌归高原木乘谷之路。吾西征大军则出临洮,击破封养羌、夺取望曲谷、逼降封养羌后,再长途转进至安夷城,夹击烧当羌迷吾本部人马。只要此二羌一败,其余众羌必作鸟兽散,陇西羌乱则平矣!”
耿恭讲完,刘炟默默无语,半晌才扭头看着众臣,“耿卿所言,众卿以为如何?”
司徒鲍昱道,“陛下,臣以为以重兵各个击破,先东后西,耿校尉此计甚妙。不知依校尉所见,出征大军需要几何?”
耿恭抱拳道,“回司徒大人,吾北军五校有铁骑八千骑,皆随大鸿胪、度辽将军北征漠北之百战精兵。北军五校只需出五千骑,再辅以郡兵、胡骑与积射士,在长安细柳营成军,吾出征大军三万人足也!”
太尉牟融道,“汝意是用三万人击破封养羌,可迷吾素来反汉,其麾下烧当羌人战力甚强,如果彼执意西归,定然突破傅育的临羌防线逃回高原,如此岂不放虎归山,又当奈何?”
耿恭道,“回太尉大人,烧当羌虽素反汉,然迷吾父滇吾、兄东吾皆因反汉为汉军所杀,大鸿胪窦固大人两征烧当羌,烧当羌人已然丧胆,绝无与吾王师对阵勇气。见王师至,必竭力攻击临羌城防线,试图经煌水谷退回高原。即便护羌校尉傅育大人堵不住,彼退回高原,数万人在西海(注:即今青海湖)雪原绝地无法生存,亦只能退回龙耆城与木乘谷、写谷。吾大军毕至,彼亦只有归降一条路!”
~~~~~~~~~~~~~~~~~~~
求收藏
………………………………
第十五章 马防征西
耿恭对陇右作战的思考与建言,让刘炟与赵熹、牟融、鲍昱等重臣大受震动。只有司空第五伦,自始自终,愁眉紧锁,脸上透着浓浓的忧虑。
召见已经结束,刘炟赞赏地看着耿恭,“卿所言甚合朕意,卿且回营,抓紧筹备。朕将择将领军出征,北军五校当随时为国出征!”
耿恭闻言心里感觉有些心凉,还是鼓足勇气主动请缨道,“陛下,末将愿随大军为朝廷出征,定然平息羌乱,必保陇右平安!”
“如此甚好……”刘炟闻言明显愣了一下,他听明白耿恭是在自荐,便又问道,“以耿卿看来,朝中众将谁可为朕执钺西行?”
这回轮到耿恭愣了一下,刘炟的话再明白不过,他不明白皇帝为何就看不上他,他想都未想便脱口而出道,“皇上,原大司空窦融大人长期镇服西羌、漠北,关西羌人归心。大鸿胪固乃窦融大人之侄,素谙边务,羌胡敬畏之。且窦固大人为汉军主将,领军西征不日便可扫平羌患!”
听了耿恭的话,刘炟返回御案后坐下,什么表示都没有。此时耿恭心里已经张皇起来,皇上虽然年轻,但却城府太深,让他有一股深不见底的感觉。
刘炟略一沉吟便道,“卿且归北营,朕已有主帅人选!”
耿恭惴惴不安地返回北大营,第二天皇帝的诏书便到了,只是这封诏书令朝中众臣与北大营众将下巴掉了一地。诏书明明白白地写着,“令中郎将、城门校尉防行车骑将军事,长水校尉耿恭副之,将北军五校兵、各郡积射士、胡骑共三万众,择日出陇右平羌!”
诏书一下,满朝震惊。谁都清楚,马防虽是名将马援之子,贵为城门校尉,但为人奢侈,门下宾客众多,且从未做过封疆大吏,更未统率过三军出征,刘炟的这一诏令让很多人费解。国家对外用兵,岂能儿戏!
但上至太傅、三公九卿,下至北营各校尉司马,朝中各府衙大臣很快便从这份不同寻常的诏令中反过味来!
这一段时间汉宫很平静,众臣都以为太后与新皇刘炟母子情深,封赏外戚之争或已经烟消云散。谁知刘炟却一直抓住太后“无功不侯”这句话动心机,这是要让舅父马防建功啊。只要马防打赢陇右这一仗,封侯便水到渠成,太后即便再强势也没有理由阻止!
更厉害的还不仅于此,以此为突破口,太后将彻底失去对朝局的控制!
不得不佩服这个年轻皇帝的心机和韧劲,这分明是剑走偏峰。只是对德高望重的太后而言,刘炟身为儿子这么做未免太残酷了些。可掉过头来想,此事似乎也不能全怪刘炟。历朝历代,皇权之争莫不如此!
唯一让众臣稍感欣慰的是,刘炟令汉军战神耿恭给马防做副将,便确保了西征不会有失。此时北大营五校人马整整八千骑,都是窦固、耿秉精心训练多年,准备用来埋葬北匈奴的汉军精锐之师。以这样一支百战之师,再编以各郡积射士、南匈奴和鲜卑、乌桓的胡骑,将是一个十分可怕的战争机器,去征伐高原羌人之乱,似乎有点牛刀宰鸡的味道。
赵熹、牟融、鲍昱等主战大臣们忧心忡忡,主和的第五伦等大臣更是如丧考妣,而惟有身为大鸿胪的窦固,却仿佛置身事外完全不为所动。
诏书已下,全国各郡国的郡兵和南匈奴、鲜卑、乌桓的胡骑已经向长安西郊细柳营集结,箭已在弦,朝中主和大臣已不好再反对,但司空第五伦仍专门上疏反对用兵!
第五伦是主和派、绥靖派之首,历来反对对外用兵。当西域惨败、北匈奴犯边、西羌反叛、南夷暴乱等一系列边警已经危及帝国存亡,皇帝与众臣寝食难安、陇右各郡已经陷入动荡,第五伦的绥靖、安抚政策本已经彻底破产,但刘炟出兵诏令刚下,第五伦便连夜写好奏章,深夜亲自急呈章德殿刘炟书房。
刘炟在章德殿御书房内阅了他的奏章,只见上面写道,“陛下,老臣愚钝,以为贵戚可以封侯以使其富贵,然不应委以要职。何者?一旦有错,绳以法则伤恩,私以亲则违宪。今贵戚马防将率军西征,臣以为太后恩仁,陛下至孝,恐因些小差错,而伤及亲情。”
“汝亦知迂腐愚钝!”刘炟看了一遍便将奏章扔到一边,内侍郑众便将其束之高阁。
北大营内,马防和耿恭已经开府,短短数日,洛阳市丞石修、雍营司马张封、范羌、太轼等跟随耿恭从疏勒城走出来的十三名生死弟兄,便齐聚北大营。马防有开府之权,但长水营是耿恭说了算,这十三名弟兄便重入耿恭麾下,全部担任屯长以上军职,被时人称为“十三国士”。
汉章帝建初二年(公元77年)八月下旬,从全国各郡调集而来的两万余人已经全部到位,行车骑将军事、中郎将马防与长水校尉耿恭率领北军五营共三万大军,顺着崤函古道浩浩荡荡西进,经过长途跋涉,至长安城外的细柳营与郡兵、胡骑编组完成后,汉军前锋于九月上旬来到了汉阳郡首府冀县(注:即今甘肃甘谷县东南)城下扎营。
此时烧当羌王迷吾闻汉军朝廷大军已至陇右,正如耿恭所预料的那样,他害怕与汉军主力正面交战,便未知会寇掠武都郡和陇西郡的封养羌,紧急率本部五万人马撤离金城郡枹罕城(注:即今广河县西)、枝阳城(注:即今皋兰县西南)、破羌城(注:即今乐都县东)等广大地域,转而向西攻击汉军护羌校尉傅育构筑的安夷城至临羌城防线。
傅育的武威军势单力薄,激战后双方伤亡惨重,迷吾最终突破临羌防线,南渡湟水逃回木乘谷,回到了老巢尕让(今青海省贵德县)、龙耆城(注:即今海晏)。
武威军则全军向西追击,虽然没有堵住迷吾于安夷城以东,但却顺势占领了战略要地临羌城(注:即今西宁市),接着又连下湟水(注:即黄河)以北的归义城、建威城,截断了迷吾的烧当羌主力下高原后攻击陇西战略要地金城郡的通道。
自此,烧当羌王迷吾与封养羌首领布桥的两支羌军主力,被分割成地隔千里的东西两大集团,从而为马防的汉军主力各个击破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刘炟接到傅育的战报十人恼怒,他立即下诏,太尉府派出专门信使,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严令傅育将护羌校尉驻地由安夷城改为临羌城,截断羌人各部族从湟水谷地进入金城郡的通道,确保将封养羌阻断在临羌城以东予以歼灭。
皇上对陇右战局的不满溢于言表,傅育畏而不敢怠慢,率武威军整固临羌城,并据城固守,从而使这一战略要地牢牢控制在汉军手中,彻底隔绝了烧当羌王迷吾与封养羌首领布桥联系。陇西太守孙纯见护羌校尉傅育战据了战略要地临羌城,深受鼓舞,便迅速出兵防守陇西各处要隘,力求将布桥的羌军封闭在陇西郡内,等汉军主力一到即吃掉它!
马防、耿恭正在长安细柳营整编汉军西征大军时,已率羌兵东进到武都郡沮县(注:即今略阳东)、并威胁汉中郡的封养羌首领布桥急忙率军西撤,由于陇西太守孙纯严令各城绝地死战,麾下汉军付出重大伤亡牢牢死守各关隘,使布桥无法走长安至金城(注:即今兰州市)的官道,只能率部从崇山峻岭中一路艰难向西撤。
撤至临洮城(注:即今岷县东南)时,汉军南部都尉府都尉郑勎又据城挡住了布桥的去路。
临洮地势险要,截断了峡谷山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现在成了布桥的鬼门关。他要想退到湟水谷或老巢尕让,就必须拿下临洮城。否则西撤不成,他便只有向南退回高原之上的望曲谷(注:即今腊子口)。而要想守住望曲谷,也必须拿下临洮城以为屏障!
于是,布桥志在必得,便挥军急攻临洮。谁料驻守临洮城的汉军南部都尉郑勎接到陇西太守孙纯的驿令后,便率麾下千余汉军拚死坚守临洮城,整整二十余天守军和城内吏民大部阵亡,但临洮城依然岿然不动。西行之路已断,两军在临洮城下打下相持不下。
马防提西征大军进入冀县时,面临的正是这一极其有利的局面!
~~~~~~~~~~~~~~~~~~~~~~~~~~~~~~~
求收藏
………………………………
第十六章 缜密天机
战机千载难逢,稍纵即逝!
到底是伏波之子,汉军长途跋涉,饷食前刚刚进入冀县,未及扎营,马防便与耿恭从斥侯处了解地形后,便决定采纳中军从事郎中杜笃(注:马防门客宾相)之谋,以疑兵阻敌,争取将首战战场便选择在临洮城下!
冀县至临洮城相隔二三百里,全是狭窄艰险的山道,有的地段只能单车鱼贯而行,人马辎重行进困难。为确保抓住战机,马防派出经过严酷战火锻炼的胡骑营(注:用长水营编制,汉军无水军)副校尉石修,率部快速潜至洮水边,大张旗鼓,以为疑兵!
而汉军主力,则故意摆出远行疲惫之态,故意在冀县慢悠悠扎营。入夜后,全军轻装,各营连夜加速进入峡谷涧道,向临洮城进发!
石修领命后,率领军司马张封、军司马范羌及八百骁骑,以斥侯为向导,顺峡谷涧道连夜轻兵疾进,终于赶在黎明之前,赶到离临洮城十余里的洮水边。汉军迅速多张旌旗,公开扎下庞大大营。大营分前军、中军和后军,且遍插汉军赤旗,各屯来回调动换位,远观似千军万马。
马防这一招,果然吸引了羌兵探马的注意力!
布桥原就生性多疑,此时羌兵正在攻城,探马忽报汉军主力已至洮水,果然令他大感疑惑。马防还远在冀县,相隔三百里艰险山道,人马辎重没有几天时间到不了临洮,这充其量是疑兵,于是便命探马再探速报。同时令各部抓紧攻城,争取在汉军主力到来前,全军夺路西进。
没想到就耽搁这么半天时间,失败的命运便不可阻挡!
到了饷前时分,石修率八百骁骑漫山遍野、鼓噪东进,其中二百卒则持手鼓擂得惊天响。布桥与羌兵大惊,刚要下令迎敌,可西方、北方忽然发现大批汉军涌来,布桥这才知道坏了。
原来马防、耿恭果真来了,自己已被包围,他急命羌军主力向南撤退,但是一切都晚了!
汉军各营则争相前驱,追杀羌敌,郑勎仅剩下二百余骑,也从临洮城中杀出,与石修合兵一处,从西往东打,对羌虏形成夹击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