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侯班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定远侯班超- 第3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接下来十数日内,国中七个州、五个郡、十一个县的主官齐上奏章,齐参窦固枉费国家、窦氏后人不遵法度之罪,一时间朝野风起云涌,遍堂上弹颏声四起。但刘炟阅后,都批了一个字,“寝!”近侍刘喜、郑众便将奏章一一封存,束之高阁!

    正因为太后、新皇刘炟都保窦氏,并采取了冷处理,这场风波骤然而起如疾风暴雨,又悄然而没很快便风平浪静!窦氏再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甚至与走进地狱仅仅一步之遥!

    这场雨季发生的围剿窦氏的剧烈风暴,其烽起便是因窦氏姊妹花入宫而起。现在窦氏与梁氏两对姊妹花已经进宫,便在永安宫侍奉太后,现在朝野所有善良的人们都在替她们的命运担忧。

    闺女是阿母身上掉下来的肉,沘阳公主刘小翰更是如临末日。这此年来,她为重振窦氏,倾心培育二个女儿,呕心沥血要将两个小女送进宫。汉宫深似海,她现在是后悔死了,她这是将闺女送入虎口啊。这才刚进宫,便闹出这么大动静,这后面还不知要发生什么幺蛾子呢。

    她形容枯蒿、披头散发地找姑姑长公主刘中礼想辙,没想到碰了一鼻子灰,刘中礼怒斥道,“拚命送女进宫是汝,哭哭啼啼的也是汝,自古庸人烦恼多!众官群起难窦氏不假,汝以为妤儿、洇儿便不进宫,窦氏便能躲过此难么?幼稚!尽人事,听天命,足也!”

    刘小翰被姑姑骂得灰头土脸的,她闷闷不乐地进入窦老夫人的寝室侍候病榻上一直迷离不醒的老人,坐在病榻边前后想了一遍,便慢慢品出味儿来了!

    早在二个月前的五月份,宫内便传出话儿来,说掖庭即将派相工至雒阳内外各大世族考相秀女。沘阳公主刘小翰专门到白马寺悄悄求了一签,或许是天助窦氏,竟然是上上大吉。签上分明写着的是,“如露如电,似梦似幻。母仪天下,命犯桃花!”

    刘小翰大喜,回来便将喜讯告诉长公主刘中礼。

    当然她只说了“母仪天下”四字,至于“命犯桃花”一说她自然不敢说出。好也罢坏也罢,女人似水似雾又似花,是女人一生谁不犯几次桃花?永年五年,她自己贵为公主,如不是紧要关头咬牙守住了贞节,还不是差点主动失身一身汗臭味的土包子班家老二?

    ——————————————————

    注①:汲黯是西汉名臣,汉景帝时任太子洗马,汉武帝时期历任谒者、东海太守、汉廷主爵都尉、淮阳太守等职,位列九卿。汲黯为人耿直,好直谏廷诤,《史记•汲郑列传》记载,汲黯“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汉武帝刘彻誉其为“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注②:董少平即董宣,少平是字。建武年间为雒阳令时,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董宣斩之。光武逼其给湖阳叩头道歉,董宣宁触柱死而绝不道歉,两个太监按不下他的头颅,被称为强项令,后受光武赏百万钱。

    ————————————————————
………………………………

第十三章 池中潜龙

    从白马寺归来后始,刘小翰信心百倍就开始下功夫。她花了重金,多次进宫拜请掖庭令房儒从中帮忙,让相工到窦府相秀,结果却遭到房儒无视。

    刘小翰堂堂公主,前废太子刘疆之女,光武帝刘秀之孙,那时却一筹莫展。她只得求姑姑长公主刘中礼出面帮忙,可刘中礼却沉默不语。刘小翰没辙了,搂着两个闺女闭门痛哭。眼看房儒带着相工一一去了各大世族,却对步广里窦府绕门而过,多年心血付诸流水,眼看窦氏再无翻身之日,她不吃不喝,披头散发,连死的心都有了。

    关键时刻,是闺女窦妤救了她的命。这个如鲜花一般美丽的女儿悄然对她说,“阿母多年心血,孩儿尽知,吾定然会进宫的,阿母享福的日子长着哩!”

    刘小翰只当是闺女安慰她,“吾知阿娇骗吾,不过阿母还是高兴!”闺女这么懂事,她怎么舍得死啊,搂着两个宝贝女儿便痛哭失声!

    掖庭相秀已经结束,刘小翰心灰意冷,连帮助闺女梳妆打扮的心都没有了。可夏至那天凌晨时分,刘中礼亲自来到刘小翰院中,从闺楼内将两个女孩带到上房梳妆打扮,整整拾掇了一个时辰。

    刘小翰心灰意冷,只当祖母疼爱两个小女呢。可朝食后,房儒突然带着掖庭相工出现在窦府上院。

    刘小翰闻报,惊得目瞪口呆。尽管如此,她还是以为自己和窦氏都倒霉透顶了,不相信命运会出现奇迹。她以为是窦固出面了,房儒面子上拗不过,不过是来走走过场,给窦氏送上一个空头人情。

    但是,当掖庭四名相工和两名嬷嬷见到窦妤盛装款款从内室走出来,并对着这决定她命运的几位相工躬身万福并粲然一笑,这六个见识过无数天下丽姝的掖庭相师,一下子都呆了、怔了,一时惊为天人。外相、内相和才智相均顺利而过,六人大受震撼,竟然一齐向窦妤躬身施仆下对主上大礼!

    后面自然是一套规定程序,天生丽质的窦妤、窦洇姊妹花同被选为采女,八月三日进宫,至永安宫侍奉马太后。

    与窦氏姊妹花一同进宫的,还有一对丽人、也是同胞双姝,同样出自关西大族,那便是原河西集团二号人物梁统之孙、褒亲愍侯梁竦之女梁璧、梁琬。

    梁统与五太守自随窦融进京后,便与窦融一样,曾荣宠至极。其子梁松曾为先皇驸马,光武帝将舞阴公主嫁其为妇。永平年间,梁松因构陷马援、悬书诽谤、勾连高原羌祸等罪下狱死,梁氏世族自此一蹶不振,走向没落。

    梁松之弟梁竦,是当朝大儒,却郁郁不得志,其妻子生下三男三女后,便抛下子女,随梁竦发配九真(注:即今越南北部)。其嫂舞阴长公主不仅以自己的俸钱供养梁家诸门,而且收养了梁竦的三个女儿。从小失去阿母护佑的梁璧、梁琬,在舞阴长公主的精心抚育下,琴棋书画,无所不晓。一对玉人,温仁雅静,冰清玉洁,气质高雅。

    自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窦融入京起,河西集团、陇右集团便势不两立。永平年间,虽然汉明帝刘庄密诏窦融谋划破匈奴国策,但却同时因子孙嚣张雒阳而重治窦氏、梁氏罪,梁统长子梁松贵为辅政大臣因罪死在狱中,后窦融一子两孙也因罪死在狱中,河西集团坠入谷底!

    而以三辅马氏为代表的陇右集团,却从光武末年伏波含冤的惨淡境地彻底走出,成为汉帝国的世族之首。只是令他们遗憾的是,刘庄与马后都严厉管束外戚,不允外戚参仕朝廷中枢。因而历永平一朝,马氏虽宠而未荣,再未出一个象伏波将军马援那样的朝廷栋梁!

    沘阳公主刘小翰本以为自己已经穷途末路,谁料峰回路转,二个小女顺利进宫,让她不禁有点云里雾里的感觉。窦固和刘中礼老俩口任凭风浪起,袖中乾坤壶里明月,悠哉乐哉间却胸怀天下大事。这让她隐隐有感觉,似乎窦固与皇帝一道,正在合力下一盘天下大棋!

    可果真是下棋,那对手是谁?她不敢再往深处想了,越想越觉得糊涂。自己虽生皇家却不是纵横天下那料,便别去操天下的心了。天塌了自有高个顶着,姑姑刘中礼是长公主、窦氏的管家婆啊,姑姑不急便是心里有数。

    现在她在心里不断给自己的两个小女鼓劲,只要自己的小女能得到皇帝宠爱,窦氏、梁氏必一飞冲天,成为大汉世族显族,自己重振窦氏的多年抱负便将成为现实!

    与窦氏的殚精竭虑不同,现在的马氏一族除深谋远虑的马严外,其余皆沉浸在富贵和太平假象之中。窦氏、梁氏后人同时进宫,心机绵密的马严瞬间警觉,感受到了潜藏的威胁。可马氏世族长门马廖醉心于书斋之内,沉浸在虚无缥缈的道德修行中。而马防、马光等沉湎于奢侈的世族之梦,在一帮霄小之徒环绕之下飘飘然,乌烟瘴气,奢侈嚣张。

    人到陈留后,马严又字斟句酌,酝酿再三,专门给太后和皇帝刘炟分别上了三道更加严厉的奏章,集中火力将矛头*裸地对准了窦氏。

    在给太后的奏章中他再一次忧心忡忡地写道,“臣严至陈留,夜而难寐,哭而三奏:先帝当年,穷治窦氏,天下始得永平。今窦女、梁女进宫,窦氏倘得为贵戚,窦宪之辈将渐成朝廷大患,他日马氏后人必无存身之所!”

    在给刘炟的奏章中,他最后更加直白地道,“先帝重刑治吏,曾屡兴大狱,陛下兴政宜宽。窦固屡进策北征,致使糜费过甚,空耗国力,天下怨声日重。今固已为大鸿胪,大旱之时犹进言西征,且对陛下施宽宏仁政多有微言。窦氏出于三辅,兴于河西荒蛮之地,窦融曾孙窦宪辈等均虎狼之人,祸大汉者必窦氏也!陛下宜严治窦氏,稍纵必成朝廷大患!”

    在此时的马严眼中,窦氏、梁氏二族中,他更恐惧的便是窦氏。

    窦氏后人佼佼者窦宪,性格暴戾,目光阴鸷,却智勇双全。熟谙《军礼司马法》,得老匹夫窦固真传,对羌胡战法研习多年,北军历次对策,汉军诸将鲜有能过其右者。如此人物,如潜龙隐池,但有机缘,定能一飞冲天。大汉已三百年,贵戚从无二家,窦氏、马氏又是世仇,窦氏得势,马氏必坠深渊!

    可马严的焦虑,始终未得到太后与皇上刘炟的共鸣。关系马氏生死存亡,此时的马严岂会收手。人虽到陈留郡,但他通过信使,仍遥控着朝局,马氏、窦氏这世族争斗便慢慢从文斗走向血腥!

    窦老夫人病倒已经一个多月,本来已经渐好,可是闻窦妤、窦洇两个曾孙女被选进宫,天大的喜事,老夫人病情未见好转,却越发加重,近几日更是几近迷离。这天朝食之前,窦固刚来给老夫人请过安,宫中小黄门便冒雨来了,皇上急召大鸿胪窦固进宫。

    在这段关系窦氏生死存亡的严峻时期,躺在病榻上的老夫人依然是窦府定海神针,病情却迅即加重,已常处迷离昏睡状。这天午间她突然醒来,先睁开了昏花老眼,反常地挨个瞅瞅众人,见病榻前只有内黄公主刘文灵、长公主刘中礼、沘阳公主刘小翰三个公主和众婢女,便沙哑着嗓子令道,“速传孟孙……”

    “老祖宗勿急,吾马上派人进宫,召回孟孙……”长公主刘中礼见状,知道大事不妙,便令刘小翰喂食羹汤,自己不敢耽搁,赶紧冲出内室来到堂中安排。

    老夫人可是原河西大将军夫人,窦融当年曾割据一方,位列诸侯,地位尊崇无极,刘中礼不敢隐瞒,便专门派窦戈冒雨进宫向内廷通报老夫人病危。又令门客、家奴分头通报雒阳城内的故朋亲旧同僚,并向老家三辅平陵族人报丧。

    同样情景已经经历过多次,最严重的是七月份那一次,但老人似割舍不下一般,还是一一硬挺了过来。这一次刘中礼有预感,老人怕是捱不过去了!

    这段时间,刘炟与窦固一直在章德殿内的书圃中密商西域、陇右战事。等宗正刘轶、少府丁鸿二臣匆匆前来禀报“原河西大将军窦融夫人病危”时,刘炟急命窦固返回府中总理家事,并令宗正府、少府按照诸侯丧事规制,提前准备。又赐朱棺、银缕玉衣,命将作大匠至六安国备茔筑祠,一旦老夫人崩则全力襄助窦氏治丧。

    窦固返回窦府时,班氏、邓氏、薛氏、耿氏等世族大人都已经赶了过来。此时,又一阵劲雷滚过,房屋都瑟瑟发抖,窦老夫人恰在此时又醒来了。她将窦固叫到面前,战栗着抬起瘦骨嶙峋的右手抓着窦固的手,拚着最后一口气叮嘱道,“管束窦府子孙……勿做世族之首……呵护妤儿……铲灭北虏……”

    言未毕,老夫人在隆隆的雷雨声中溘然长逝,享年八十八岁。

    ~~~~~~~~~~~~~~~~~~~~~~~~~~~~~~~~~~

    求收藏
………………………………

第十四章 耿恭自荐

    少府迅速按照圣上刘炟诏令,以国葬仪制助窦府治丧。太后、新皇刘炟、太傅和三公九卿、百官、列侯、四小侯、各大世族均亲临窦府拈香吊悼,帝都吏民纷纷自发前往吊唁,整个雒阳城都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

    天地同哀,老夫人过世的这几天,天空也象被捅漏了一般,滂沱大雨又整整下了数日,雒阳城内外一片泽国。窦固便在这连天大雨中为老夫人办了丧事,幸好将作大匠亲赴六安国提前备茔,这才顺利地将老夫人归葬窦氏封地六安国,与窦融老大人合冢安葬!

    也就在窦氏战战兢兢的这个八月份,陇右羌乱的风声已越来越紧。

    大雨过后,雒阳天空突然放晴,连着十数日都是艳阳天。但八月这个断葫季节,对关西的三辅和关东的雒阳吏民们来说,先雨后晴,更是提心吊胆的一个月。早在暴雨还未停歇时,陇右各郡驿吏们便冒雨纷至沓来,将边警不断驰报朝廷。

    “五百里加急,烧当羌寇抄金城郡,洛都谷告急!”

    “五百里加急,封养羌击破望曲谷,临洮城被围!”

    “六百里加急,参狼羌侵略武都郡,上禄、河池二城失陷……”

    驿吏们顶风冒雨飞驰而过,风驰电挚地驰奔雒阳。形势渐渐趋紧,驿马溅起的泥水令人惊心动魄。陇右大地正遍地风烟,战火愈烧愈烈,已经接近汉中郡,眼看着就要烧到三辅,危及西京长安!

    汉中郡可是汉帝国的粮仓,关西正在大旱,汉中郡如果再遭兵祸,那可就不得了了。雨虽然终于停了,但三公、九卿和尚书台众官如热锅上的蚂蚁坐卧不安,刘炟也沉不住气了。如果再不派出王师平定羌乱,陇右不保,将祸及凉州,延及三辅。而西京一危,势将危及函谷关东中州,使得京畿震荡!

    此时,出征已经是迫在眉睫、压倒一切的大事,朝野都在猜测皇帝会让哪位大将领军出征。

    由于耿忠、刘张两位骑都尉已年长,且都身带伤病,再无法出征。塞北主将秦彭、张掖太守邓鸿资力稍浅,难掌帅印。现在朝中诸将,只有耿秉、窦固、耿恭三员大将深孚众望。

    但是,耿秉早在建初元年就去了辽东担任度辽将军,大鸿胪窦固因窦老夫人刚刚过世,且已古稀之龄,皇帝断然不会令其出征,因此朝野普遍猜测,惟有汉军战神、北大营长水校尉耿恭是挂帅出征的最佳人选!

    不仅朝野众望所归,耿恭自己也这样认为,西羌大乱的驿报不断传来,到八月中旬时,他实在憋不住了,经过几天长考后,便主动给朝廷上了一道请战疏。奏章递进宫中,果然引起了皇帝与三公的注意,第二天晚尚书台便传诏令耿恭着甲胄佩剑,到北宫宣明殿御书房见驾。

    当内侍郑众将一身甲胄、身材高大威武的耿恭带进书房时,很多尚书郎都是第一次直面这个耿氏家族的新人、孤军守疏勒城的汉军传奇英雄!

    耿恭身长八尺余,头戴铺霜耀日兜鍪,上缀红缨,兜鍪下一双鹰目炯炯有神。身被铜缀金装鱼鳞两裆重甲,两肩和前后覆铮兽面掩心、护肩镜,腰系红牛皮甲带,左悬银柄长剑,右插铜柄护身短刀。上身笼一领绛色无领花衫,垂着条紫绒飞带。下著赤色大口裤褶,脚登一双黄皮衬底胡马靴。名将风采,威严逼人,令御书房内所有人都不禁为之一震!

    刘炟也抬头颇为欣赏地看了一眼,便又低头奋笔疾书!

    耿恭是第一次进入皇宫,更是第一次进入朝廷中枢并见到皇帝。他跟在内侍郑众进入御书房朱红雕花木门时,只见宽大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