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侯班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定远侯班超- 第1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波绍感激地看了胡焰一眼,对这个花耳贼好感顿生。众人也恍然大悟,周福道,“只是洞中为何会有如此众多的冰块,且硬如铁……”

    胡焰道,“吾估计,夏季这里虽无雪,然山南热风吹不进洞,洞中凉爽,故而冰雪千年不化……”他本想利用地形之利,想在这里与匈奴人打一仗,可洞中似乎随时能彤塌,便又充满忧虑地小心翼翼道,“司马,吾感觉此洞摇摇欲坠,当尽快通过为好!”

    班超又想起了眴第和呴黎壶二将,想起了权黍一和阵亡的刑卒们,想起默默尽职、忠心耿耿、死状极惨的小奴与胭脂。天寒地冻,人不能流泪,他顽强地控制着自己的情绪,默默地进食,终于未让眼泪掉出来!

    烤羊肉粘着盐巴很香,很快食毕,估计追兵再有半个时辰即可到峡谷顶部,班超指了指北侧峡谷冰壁中间。胡焰见班超心意已决,知其意,便带着周令、蒙榆、周福一起攀上冰壁,隐藏进冰川半壁的一个小洞内。原来,班超在滑下峡谷前,已经发现了这个隐藏在几株树梢后的岩石凹顶。

    “尕叔,吾上去?”班驺抓着绳索,就要向上攀登。

    班超制止住班驺,这活只有他能干得了,“多扎火把,以波绍兄为首,带着小姑、寡妇,进洞等着吾……”嘴里说着,人已经走到崖底矮林内,手抓着绳索,脚蹬着雪壁,蹭蹭蹭地便爬了上去。

    此时天已经渐亮,又等了约半个时辰,匈奴人黑黝黝的身影才慢慢出现在南方。到底是胥皋王子的手下悍将,眴第、呴黎壶的士卒毫无疲态,了们不急不缓,正成搜索队形,循着汉军斥侯的雪下足印,慢慢腾腾地向雪山接近。

    前军近二十人,领军的百骑长不时蹲下拂去地面的浮雪,很有耐心地察看着下面雪上的足印。

    眴第、呴黎壶的中军离尖兵小队约有百十丈远,待前卫到了近前,班超在呼啸的寒风中突然发难,从冰壁后猛虎一般扑出,“啪啪”两声,瞬间用重锏拍亡两人。骤然遇袭,两名走在前面的士卒头颅已经被拍碎,尸体轰然落下深涧。

    匈奴人大惊,待看清身前是一手持铁棍的“牧民”,便知是汉军斥侯,前军呐喊着呼拉一下抽刀围了上来。班超抖擞精神,仅一个回合便又拍碎两人脑袋,一人被砸中肩膀,一头栽下深崖。百骑长翻身而起,旋身一刀劈来。班超后退晃过,同时飞起一腿,将其扫落崖下。

    骤然遇袭,死士们无比惊骇,他们抵挡不住,便一齐向后退去。此时正好中军赶了上来,众卒俱持弩欲射。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班超一个凌空翻身,身躯滚至崖边,右手持锏,左手抓着粗绳索,在劲弩的弦音声中,一头栽了下去。

    冰崖陡峭,瞬间滑至崖底,匈奴死士见汉军斥侯不要命地一头扑下崖去,便也一齐扑到崖边。峡谷深数十丈,底下黑黝黝的,根本看不清楚,士卒挽弓或持弩疯狂向崖底黑乎乎的树丛**击。

    班超滑到崖底,一头扎进矮树丛内。并一个鱼跃,翻腾到洞口前,被班驺一把扯进洞去。肖初月从班超靴子上抽出二支木柄铜簇三镰箭,众人大为惊骇。班超也大惊,幸好此箭仅穿透皮靴子,未伤着肌肉。再看左手,厚厚的羊皮手服(注:即手套)掌心已经磨得米分碎。

    班超则带着班驺、班秉和肖初月、小姑、寡妇,举着松明火把,快速向洞穴深处钻去。

    越往里走空间越大,从洞顶坠落的巨石、冰块也越多,一堆堆地不时挡住去路。“轰”地一声,又一大团冰块、石块落在不远处,胡焰见多识广,战战兢兢地提醒道,“诸位双脚落地要轻,吾觉得此洞要崩塌……”

    班驺在前面开路,肖初月断后,不时将装备、衣物等扔下。在一溜火把照耀之下,洞穴内五颜六色,奇形怪状,仿佛如童话世界,美如仙境。等好不容易走出另一面洞口,日头在头顶上露出身影,已经是晌前时分。

    原来, 这是一个千年冰洞,穿透整个大山。南侧洞口较小,且贴着地面。每年夏季到来后,洞口吹进少许暖风,洞穴内的冰会融化一些,使洞内湿度增大。每当冬天来临,北侧洞口又会吹进冰冷寒风,使冰层再一次一层一层加厚。历经亿万年,冰层坚硬如铁,便形成了现在这番模样。

    只可惜,午间一阵强烈的地动,这个美丽的洞穴怕是要崩塌!

    走出洞口,众人迅速滚起大量雪球,一层层堵塞洞口,然后堆起柴火一烧,便迅速冻成了冰墙。然后再用雪球堵,再点火烧。就这么一直堵塞了四层,将洞口完全用坚冰堵死。干完这一场大活,几人衣衫湿透,累得瘫倒在雪上,再也不想动弹了。
………………………………

东汉官制(《后汉书·百官志》)

    一、太傅 太尉 司徒 司空 将军

    1。太傅

    太傅一人,位在三公之上,负责教导天子,无日常职事。自东汉初太傅卓茂后,一般不设。每有皇帝登基,则设太傅并录尚书事。?(注:献帝初,董卓曾自任太师,董卓被诛后即废太师职。)

    属员:东汉初,太傅下有长史一人,掾属十人,御属一人,后全部裁撤。

    2。三公

    太尉、司徒、司空并称“三公”,为名义上的宰相机构。由于事归台阁,故尚书台成为实际的宰相机构,总理朝政。如并录尚书事,则参与总理朝政。

    注:建安十三年,献帝撤销三公,复西汉旧制,以曹操为丞相。

    (1)太尉

    太尉一人,三公之一,主天。建武二十七年,改“大司马”为“太尉”。每帝新即位,太尉与太傅或录尚书事。

    职权:执掌全**事及考核官员政绩,岁末奏报加以赏罚。?国家每有郊祭大典时,负责主持“亚献”礼。?国家有大丧,则负责到南郊向上天祭告死者的谥号。国家将有重大的举措和疑难时,与司空、司徒共议对策。?皇帝有过失时,则要与司空、司马共同劝谏。

    属员:长史一人,千石,管理诸曹事。有掾史属员二十四人,令史及御属二十三人。

    (2)司徒

    司徒一人,三公之一,主“人”。建武二十七年,将“大司徒”改称“司徒”。(注:建安末,改司徒为“相国”)

    职权:?执掌百姓事物,凡有关百姓孝悌、恭顺、生老病死的事情,皆要商议并建立制度。督导百姓致力与本业,岁末上奏优劣并加以赏罚。国家举行祭祀大典时,负责监察祭祀用的牺牲和清洗祭器。国家大丧时,负责丧葬相关事宜。国家有大事时,司空、太尉共议对策。

    属员:长史一人,千石。掾属三十一人。令史及御属三十六人。

    (3)司空

    司空一人,三公之一,主“地”。建武二十七年,将大司空改称司空”。

    注:献帝建安十三年,罢司空,改回“御史大夫”。自郗虑被免职后,亦不再设御史大夫。

    职权:负责水利工程、城防建筑、宫室营建、陵墓建设等重大工程事务。与太尉、司徒共同讨论皇帝交议的国政,定议后会衔上奏。国家举行祭祀大典时,负责监察祭祀用的牺牲和清洗祭器。国家大丧时,负责丧葬相关事宜。国家有大事时,司空、太尉共议对策。

    属员:长史一人,千石。掾属二十九人。令史及御属四十二人。

    3。将军

    将军之职,平时不设。战时设置,负责统军征伐,事讫即罢。分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和卫将军,或前、后、左、右、度辽等杂号将军。一般位在三公之下,亦可因军公而位在三公之上。

    大将军府设长史、司马各一人,俸千石,司马主兵。从事中郎二人,六百石。掾属二十九人,令史及御属三十一人,官骑依仗鼓吹三十人。

    大将军营设五部,每部校尉一人,比二千石。军司马一人,比千石。部下有曲,每曲有军候一人,比六百石。曲下有屯,每屯有屯长一人,比二百石。如不设校尉的部,只设军司马一人。又有军假司马、假候,皆为副职。另有别营,设别部司马领军,其兵多少各随时宜。门有门侯。

    其余将军,根据出征需要设置,亦有部曲、司马、军候以领兵。其中军设长史、司马各一人,总知营事。兵曹掾史主兵事器械,禀假掾史主禀假禁司,又置外刺掾吏主斥侯、刺奸掾吏主罪法。

    二。太常 光禄勋 卫尉 太仆 廷尉 太鸿胪

    1。太常

    太常一人,九卿之一,中二千石。负责掌礼仪祭祀。每选试博士,奏其能否。

    职属:有太常丞一人,比千石。太史令一人,六百石。明堂及灵台丞一人,二百石,皆属太史。博士祭酒一人,六百石。博士十四人,比六百石。太祝令一人,六百石。太祝丞一人,四百石。太宰令一人,六百石。太宰丞一人,四百石。大予乐令一人,六百石。大予乐令丞一人,四百石。高庙令一人,六百石。世祖庙令一人,六百石。先帝陵各陵园令分别为一人,六百石。先帝陵每陵食官令各一人,六百石。

    2。光禄勋

    光禄勋一人,九卿之一,中二千石。负责警卫宫殿门户。

    职属:设光禄勋丞一人,比千石。五官中郎将一人,比二千石。

    五官中郎,比六百石。五官侍郎,比四百石。五官郎中,比三百石。左中郎将,比二千石。中郎,比六百石。侍郎,比四百石。郎中,比三百石。右中朗将,比二千石。中朗,比六百石。侍郎,比四百石。郎中,比三百石。虎贲中朗将,比二千石。左右仆射、左右陛长各一人,比六百石。虎贲中郎,比六百石。虎贲侍郎,比四百石。虎贲郎中,比三百石。节从虎贲,比二百石。羽林中郎将,比二千石。羽林郎,比三百石。上述郎官,皆无定员。

    羽林左监一人,六百石。羽林左监丞一人,四百石。羽林右监一人,六百石。羽林右监丞一人,四百石。

    奉车都尉,比二千石。驸马都尉,比二千石。骑都尉,比二千石。光禄大夫,比二千石。太中大夫,千石。中散大夫,六百石。谏议大夫,六百石。议郎,六百石。上述皆无定额。

    谒者仆射一人,比千石。常侍谒者五人,比六百石。谒者三十人,四百石。实习谒者七十人,比三百石。

    3。卫尉

    卫尉一人,九卿之一,中二千石。负责掌管宫门卫士,宫中警卫。

    职属:卫尉丞一人,比千石。公车司马令一人,六百石。公车丞、尉各一人。南宫卫士令一人,六百石。南宫卫士丞一人。北宫卫士令一人,六百石。北宫卫士丞一人。左右都候各一人,六百石。左右都侯丞各一人。

    南北两宫宫掖共有七门,每门设司马一人,比千石。南宫南屯司马,主平城门;宫门苍龙司马,主东门;玄武司马,主玄武门;北屯司马,主北门;北宫硃爵司马,主南掖门;东明司马,主东门;朔平司马,主北门。

    凡居宫中者,皆有口籍于门之所属。宫名两字,为铁印文符,案省符乃内之。若外人以事当入,本官长史为封97d传;其有官位,出入令御者言其官。

    4。太仆

    太仆,九卿之一,中二千石。负责皇家车马,天子车驾。

    职属:太仆丞一人,比千石。考工令一人,六百石。左右丞各一人。车府令一人,六百石。有丞一人。未央厩令一人,六百石。长乐厩丞一人。

    5。廷尉

    廷尉一人,九卿之一,中二千石。负责全国司法,掌刑狱。

    职属:正、左监各一人。左平一人,六百石。

    6。大鸿胪

    大鸿胪一人,九卿之一,中二千石。负责诸侯及少数民族事务。

    职属:有丞一人。比千石。大行令一人,六百石。丞一人。治礼郎四十七人。

    三。宗正 大司农 少府

    7。宗正

    宗正一人,九卿之一,中二千石。掌管皇族或外戚勋贵事务。

    职属:有丞一人,比千石。每一个公主,均有家令一人,六百石。丞一人,三百石。其余属吏增减无常。

    8。大司农

    大司农一人,九卿之一,中二千石。掌诸钱谷金帛诸货币。

    职属:有丞一人,比千石。部丞一人,六百石。太仓令一人,六百石。丞一人。平准令一人,六百石。丞一人。导官令一人,六百石。丞一人。

    9。少府

    少府一人,九卿之一,中二千石。负责山海地泽收入和皇室手工业制造。

    职属:有丞一人,比千石。太医令一人,六百石。药丞、方丞各一人。太官令一人,六百石。左丞、甘丞、汤官丞、果丞各一人。守宫令一人,六百石。本丞一人。上林苑令一人,六百石。丞、尉各一人。侍中,比二千石。中常侍,千石。黄门侍郎,六百石。小黄门,六百石。黄门令一人,六百石。黄门署长、画室署长、玉堂署长各一人。丙署长七人。皆四百石,中黄门冗从仆射一人,六百石。中黄门,比百石,后增比三百石。掖庭令一人,六百石。左右丞、暴室丞各一人。永巷令一人,六百石。丞一人。御府令一人,六百石。丞、织室丞各一人。祠祀令一人,六百石。丞一人。钩盾令一人,六百石。丞、永安丞各一人,三百石。苑中丞、果丞、鸿池丞、南园丞各一人,二百石。濯龙监、直里监各一人,四百石。中藏府令一人,六百石。丞一人。内者令一人,六百石。左右丞各一人。尚方令一人,六百石。丞一人。尚方令一人,千石。

    尚书仆射一人,六百石。尚书六人,六百石。左右丞各一人,四百石。侍郎三十六人,四百石。令史十八人,二百石。符节令一人,六百石。尚符玺郎中四人。符节令史,二百石。

    御史中丞一人,千石。治书侍御史二人,六百石。侍御史十五人,六百石。兰台令史,六百石。

    四。执金吾 太子太傅 大长秋 太子少傅 将作大匠 城门校尉 北军中候 司隶校尉斋

    执金吾一人,中二千石。掌京城内宫外巡察﹑禁暴﹑督奸、水火等事。职属:有丞一人,比千石。缇骑二百人。武库令一人,六百石。丞一人。

    太子太傅一人,中二千石。职掌辅导太子。

    大长秋一人,二千石。掌宣达皇后旨意,管理长秋宫诸事。一般由宦官担任。有丞一人,六百石。

    中宫仆一人,千石。由宦者担任。

    中宫谒者令一人,六百石。宦者担任。中宫谒者三人,四百石。

    中宫尚书五人,六百石。中宫私府令一人,六百石。丞一人。中宫永巷令一人,六百石。丞一人。中宫黄门冗从仆射一人,六百石。中宫署令一人,六百石。女骑六人,丞、复道丞各一人。中宫药长一人,四百石。以上皆由宦官担任。

    太子少傅,二千石。亦以辅导为职,管理太子官属。太子率更令一人,千石。太子庶子,四百石。太子舍人,二百石。太子家令一人,千石。太子仓令一人,六百石。太子食官令一人,六百石。太子仆一人,千石太子厩长一人,四百石。太子门大夫,六百石。太子中庶子,六百石。太子洗马,比六百石。太子中盾一人,四百石。太子卫率一人,四百石。

    将作大匠一人,二千石。负责修作宗庙、路寝、宫室、陵园木土之功,并树桐梓之类列于道侧。有丞一人,六百石。左校令一人,六百石。丞一人。右校令一人,六百石。丞一人。

    城门校尉一人,比二千石。负责雒阳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