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伯言算是年轻有为,不过数ri,便将崇明岛上的私田和官地梳理的极有条理。为了减少阻力,洪伯言向林瑞建言,对耕作已久的水田,补偿的略微多些,而对只能种植玉米、花生之类的沙地便补偿的少些,这样面上也显得公平,免得为ri后留下把柄。
林瑞想着这样也不会增加多少开支,就同意了。于是洪伯言就将所有耕地分为两类,能种水稻者为上田,补偿十二两一亩,其余均为下田,补偿八两一亩。
结果算下来,岛上三十六万余亩耕地,却只需三百二十万两银子。着实让林瑞大吃一惊,再刨除陶、张两家罚没的土地,林瑞只需出不到三百万两。加上那些算作官地的荒滩,一共作价还不到四百万两,所以买下整个岛屿,林瑞手里的资金已经绰绰有余。
“买下崇明之后,手里还有三百多万两银子,初步建上几个厂是没有问题的。”林瑞心里想着。所以,这几天就从上海请来了徐氏兄弟和几个洋人,帮忙为化学厂和军械厂规划选址。
余积臣矮矮壮壮的身影一出现在东郊,林瑞便已经瞧见了,于是老远便大笑着招呼道:“我的余大工头,这么冷的天,你亲自跑岛上来干什么?”
“道台大人,我想这崇明岛上的活我是承建不来了?”余积臣也不答话,只走近后,才一脸羞愧小声说道,生怕不远处的徐氏兄弟们听见。
“为何?”林瑞有些奇怪地问道,目光在这个不过刚刚三十岁的建筑商人脸上逡巡着。
余积臣很是不好意思地将脸偏到一边,低声道:“一则,工程量太大,我下面的熟练工人不够,新招人手么,需要时ri培养,怕误了工期…最重要的是,江面宽阔,船家畏险,实在是雇不到足够的船,材料就过不来…洋人的铁壳船倒是有,但价钱太贵……实在有愧于大人的信任…”
林瑞沉吟半响,然后缓缓说道:“你说的也是实情,也是我心急,忘了这是在岛上,交通实在不便,船的问题么,我让人去和轮船招商局联系,看看是否能够抽调几艘千吨铁船帮助运料…其二,这人手问题,上海滩不是还有几家营造厂么?你去问问他们,愿不愿意一起做…”
余积臣有些恍然大悟,连声道:“我都忘了顾兰记、江裕记这些同行了,我这就回去问问他们,最好大家联合起来,为大人效力…”
林瑞笑笑,说道:“你们几家营造厂都是以守信用,重质量而闻名,听说此前你承包的建筑因为存在问题,而主动拆毁重建?所以我才将这么大的工程交给你们。。。
…我与其他人对待商人态度不同。我是觉得,中国要想富强,必须从实业起步,官营这条路是行不通的,所以只能寄希望与民办,所以我才不找那些洋人公司…就是希望像余洪记一样的国人自己的厂子能够发展壮大…
…今后,这崇明岛是要逐步开发的,我会将它建设成为远东第一大工业基地,所以你们有干不完的活…。
…所以,若是工程建设当中,遇到什么难以解决的,可以直接来找我,不用拘礼…”
余积臣鼻子酸酸的,尽管林瑞有些话,他听的不是很明白,但有一点他知道,林瑞是真心想扶持自己,想到自己十多年来遭官府、洋人的种种非难,对比眼前林瑞的态度,心中感激之情无以复加,当下便翻倒在地,朗声道:“从今ri起,积臣将终身追随大人,誓死不离……”
~~~~~~~~~~~~~~~~~~~~~~~~
就在崇明岛的工地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建设时,江宁却传来一个噩耗:曾国荃去世了。两江官场以至于整个大清国都为之一震。
光绪十六年庚寅十月初二ri,湘军硕果仅存的两位宿将之一,当朝一品大员,八大总督中地位仅次于直隶的两江总督曾国荃卒了,享年六十七岁。
“九帅戎马一生,积劳成疾,非药石能够挽回,终究还是没能熬过整个冬天!”聂缉椝感叹道,语气之中无限酸楚。
闻讯立即赶回上海的林瑞,心中此刻尽是黯然。尽管表面上,自己与曾国荃并无太多的交集,但实际上自己目前拥有的一切,都是依赖于这个湘军宿将。比如建立南洋军械所、比如新立太仓兵备道……
“世叔,我和你一起去江宁,祭拜九帅…”林瑞说道。
“不必了,九帅临终前自知不起,已经留话下来,让你安心在崇明cāo办实业,待一切运转如常…到时,前往湖南拜祭便可。”聂缉椝有些蒙蒙地说道。
“去江宁不过一昼夜,来回几ri,不会耽误太多的。”林瑞有些疑惑。
“…为防朝中谗言,九帅早就示下,外地的门生故吏,一律不得前往江宁…这也是为你好…”聂缉椝有些哽咽。
“。。。哎。。。”林瑞无限感慨,许久,又问道:“何人接任两江?”
聂缉椝不假思索道:“应该是刘坤一刘大人,这个位置,除了湘军出身还能有谁?”话语之中,满是自信。
聂缉椝的自信不无道理,此刻的中国内政,格局基本已经确定,淮系把持直隶和北洋事务,两江则是湘军的地盘,自咸丰十年始,两江总督这个位置上换了十七任,除了满洲正白旗的裕禄曾短暂署理以外,其余总督均是湘军出身。
此刻,除了刘坤一,还真想不出有第二人能接任两江。
“九帅还遗命,将新设的南洋水师学堂移交给你!”聂缉椝继续说道。
“南洋水师学堂?”林瑞第一次从未听说这个名词。
“正是!”聂缉椝面sè凝重道,“李鸿章有北洋水师,所以便于十年前在天津城内,设立天津水师学堂,亦称北洋水师学堂…
…九帅麾下有南洋水师,则自然应该设立南洋水师学堂,学堂制度参照天津水师学堂,预设驾驶、管轮两科,不过学校初立,只觅得提调、监督、文案等职员十余人,以及中外籍教习十余人,总办都尚未任命…
此类学堂,大都招收的是贫寒子弟,学费不收,食宿也尽是免的,加上职员、教习薪俸等杂项开销,每年投入不少,纯为培养人才,是个无底洞,九帅担心一旦人走茶凉,无人愿意接手…所以,更因为知你心胸远大,故将此学堂交予你…”
在真实的历史中,南洋水师学堂原定每期学生为120名,但学堂成立后,因缺乏资金,连一艘教练船都没有,根本满足学生实习需要,遂逐年裁减学生名额。直到甲午战争结束五年之后,才由刘坤一设法买了一艘旧船,以供学生实习之用,但此刻的江南水师学堂早已**、破落不堪了。
林瑞此刻心中无比温暖,南洋水师学堂就是军校么,历史上的凯申公不就是靠着军校起家的么?于是心中立刻做了决定,便立即答应道:“九帅有令,自当遵从,不过这学堂应该迁来上海,不知可否?”
聂缉椝勉强笑道:“那是自然,就是迁往崇明岛也无不可,水师学堂么,就应该在设立在大江大海之边。”
林瑞心说,陆校、海校并立却是如何?但嘴上并没有说出来,毕竟路是要一步步走出来的。
………………………………
第八十六章 成军
() 光绪十六年末,崇明县发生两件大事,一是所有土地被南洋实业公司买下,花费四百万之巨,消息一经报纸披露,天下为之侧目。人们纷纷打听,谁是幕后之人。上海滩知道内情的自然不多且身份不凡,自然不会参与到市井流言中去。
但朝中大臣们都知道,南洋实业的拥有者是林瑞,但背后还有已故的曾国荃以及现任两江总督刘坤一的影子。更何况南洋实业名下的中华药业的股份,那是圈内人人有份,自然不会说什么。
说来也挺有意思,就在“四百万”的新闻漫天飞之际,崇明县某个姓陶的地主,派了自家侄儿上京哭诉林瑞强征地皮,然后直接被九门提督赶出了běi jing城。笑话,上海已经来了电报,崇明县的两个纳捐的候补官,犯了法,交出的议罪银子刚刚存入内库在汇丰银行的账号,老佛爷正高兴着呢,谁敢在快过年的时候添堵?
这第二件事情,就没四百万两那么让人震惊了。以筹备海防名义而建的瑞字营,已经满员,正式立营。
按照旧制,瑞字营初立不过五百余人,但其下的营制却是仿洋人的,其下分三个连,每连又分为三个排,排下面则是班。
从班长到连长都是由南洋青年以及原来靖字营的人担任,林瑞将这两拨人打混了,编入队伍。这营长自然是林瑞自己,周开湖任一连连长兼营部参谋,刘靖北是二连的连长,吴标负责三连…
士兵却是新招的,一部分是崇明本地的佃农,在征地之后,林瑞兑现了承诺,减轻了地租,得到了农民们的拥戴。再加上是厚饷,新兵便是每月六两银子,所以招兵的信息一发出,便吸引了大量的年轻农民报名。
此外,林瑞还在松江府的流民中,征募了一批士兵,其中很多是十七八岁的半大青年,刘靖北有些奇怪,还问林瑞,为什么尽招了些年龄小的,那些在码头上打零工的那些二十五六岁、身体强壮的干嘛不要?
林瑞的回答则是,忠诚和纪律,年龄越小越容易养成。
成军了,就得训练,这里是林瑞的地盘,自然照他的想法来。
于是,冬ri的夯土cāo场上,在德国陆军教官有节奏的喝令声中,尘土飞扬。一队队身穿仿德式灰sè军装的兵士正接受着队列训练,不管是军官还是士兵,不管是已接受过西式训练的南洋青年,还是来自湘军靖字营的把总,统统一视同仁,重新接受三个月的新兵训练。
刘靖北有些受不了了,于是便在训练的空隙找到林瑞,道:“林大哥,这训练也太枯燥了…本来我以为是让洋教官教教我们使枪,谁知道…全是学走路…我好歹也是个千总,您看,我和原来手下的那帮兄弟,都是老兵了,能不能不参加……”
话还未说完,便被林瑞一口顶回来:“你小子天天说,想学令尊大人,立下光复国土的赫赫战功,还时常发牢sāo说想调去xin jiāng老湘营,去和俄国人干几下,你究竟是动嘴皮子吹牛,还是真的想打仗?”
刘靖北一愣,硬邦邦地回到:“父亲常教导我,大丈夫当马革裹尸,我自然是不怕死的…”
“没说你怕死,可是光不怕死有什么用?现在打仗还用大刀?弓箭?告诉你,在瑞字营,士兵手上就是一杆步枪…”林瑞还未说完,就被刘靖北打断了
“我会用洋枪,打的还挺准,你考我一次,要是合格了,就不参加训练,这总可以了…”刘靖北眼瞧着林瑞,有些得意。这洋枪老头子从xin jiāng不知道带回来多少枝,从小就使它打鸟,现在的新式洋枪不过可以五连发罢了。
“你枪打得准,那么会用炮么?”林瑞问道,刘靖北怔住了,“知道怎么计算火力密度,安排火力点么?会勘察地形,绘制地形图么?会测量山头的高程么?会将一群光脚上田的农民带成老练的士兵么?…”
刘靖北被一连串的问题难住了,很多名词甚至都没有听说过,只是呐呐地站在那里…不敢再发一言…
“现在不是拿着长矛短刀拼杀的时候了,看看人家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的军队,统统装备洋枪洋炮,听过英国人已经发明了机枪,就是在一分钟内发shè上百颗子弹的自动枪…”林瑞语重心长地说道。
…你说你是老兵,你们这些老兵,哪个和洋人打过仗?你怎么不看看周开湖、吴标他们?这些南洋过来的兄弟,在我的带领下,和洋人干过仗,也受过这类训练,可是人家可什么都没说…
…现在是工业时代,什么快马队、敢死队,统统都过时了,所以,现在要建强军,只能全盘学洋人,从最基础的队列开始练起,让所有人尽快养成令行禁止的习惯,养成服从命令的习惯…我要练的是天下第一强军,是能和洋人打仗的军队,而不是一个湘军的新营头…”
“想和洋人打仗,就留下来,继续练…吃不了这苦,我自会禀明聂大人和刘大人,让你继续回你的靖字营,那边的主将还是空缺,你还有得挑…做上海滩的地头蛇还是威震四方的猛将,你自己挑…”林瑞说完,便负手离去。
刘靖北一个人傻傻地站立在场边,看着林瑞冷峻笔直的背影发怔……良久,刘靖北转身重返训练场…
“这是德国洋行送来的,据说是法国夏特洛尔国营武器工厂刚刚生产出的,由俄国人设计的。3口径的五发弹仓式步枪…叫莫辛式步枪”徐建寅拿着一支外表粗糙的套筒式步枪向林瑞说道。
“不过,我拆开看过,这枪内部的加工jing度不如德国毛瑟,而且shè击、上弹也笨拙…大人为何要买这类步枪?”徐建寅有些不解。
“你既然拆开过,那么你说,俄国人的枪里,零件数量是比毛瑟多还是少?”林瑞反问道。
“零件少了三个,枪机结构看上去也简单、结实…”徐建寅有些明白了。
“所以,我们要仿造的,并不是要世界上最好的,而是最适合我们的,俄国人的步枪,虽然粗糙,但它耐用,拆卸方便简单,士兵维护方便…仿制也容易,所以这是我们第一个要仿造出的武器…”林瑞说道。
“过完年,崇明的工厂就能建起来了,机器也快到了,像这种步枪,给我一个月,肯定能仿出来…”徐建寅拍着胸脯说道。
“那就最好,咱们先从这最简单的开始…慢慢来,培养工人最重要…”林瑞缓缓道。
但一旁的杨衢云却有些愁眉苦脸,半天没有吭声,林瑞明显感觉到了他的异常,所以便转头问道:“衢云,怎么?钱又不够用?”
杨衢云苦笑道:“您是赵公明在世,钱哪里会不够用呢?再买半个崇明岛都够了…只是,这人却是不够用的,学校、药店、各类采办,我实在是分身乏术,您这摊子一下子铺的太大了,周超岳、黄国瑜他们还没历练出来…”
“好了,我知道了,”林瑞笑着打断了杨衢云,说道,“估计这几ri你想要的人就会到上海了,到时候我们一起迎接…”
………………………………
第八十七章 人才
() 其实,早在回国之前,林瑞便想过人才的问题,此刻大清国,能了解洋务、懂技术的极少,而能够直接吸纳西方最新技术,与西方科学界直接沟通的,则少之又少,但也并不是没有,“留美幼童”便是林瑞的目标。
林瑞在南洋时候,便向左秉隆打听过官派留学生的情况。据左秉隆回忆,至同治十三年,朝廷一共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学生,但最后回来的只有九十四人。除了病故的,还有少数人因为接受了西方教育之后,不愿意回到封闭愚昧的清国。
那些归国的留学生们,大都被李鸿章安插进了北洋体系之中,分布于矿业、制造局、电报局、水师…所以,林瑞想都没想过能从李和肥手里抢人,所以就只有打起那些逾期不归者。
违反清廷命令的留学生中,最有名的就是第一批官派留学生的李恩富和陆永泉。他们在回国两年之后,在美国传教士的帮助下,偷偷返回美国,继续读完了耶鲁大学。
林瑞的目标便是这两个人,而且从托尼。威尔曼那里打听道,这两位留学生在美国过的并不如意。
李恩富毕业后,不仅出版了自己的图书,而且还与一个白人女孩,伊利莎白小姐结了婚,并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