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答命主板升,号曰大成台吉,妻曰大成比吉,兵马雄诸部”。
当然,这里的“兵马雄诸部”,并不包括整个东哨,而是指把汉那吉的兵马之强大,除了俺答汗亲领的本部之外,就没有敌手了,其中也包括辛爱所领的部众。
但俺答的本部兵马不是特别集中,比如恰台吉这里的六千骑兵之中,就有三千是俺答本部的。但俺答死后,实际处于摄政地位的钟金哈屯,对这支兵马却只有名义上的统辖权,其实根本调不动——除非恰台吉答应。
与此同时,恰台吉因为在俺答麾下长期处于“第一重将”的位置,俺答分出去的这些兵马,在俺答自己死后而新任彻辰汗未曾选出来之前,很有可能更愿意奉恰台吉的命令行事。
所以,现在土默特本部的兵力情况是这样的:假设原本俺答的东西两哨实力为“十成”,那么把汉那吉一开始就独掌了大概四成,剩下的六成本来是俺答直接掌握的,但实际上俺答从万历六年之后,就开始信佛而不怎么管事了。
就连通贡互市事务,他也按东西哨,分别交给了钟金哈屯和把汉那吉两人处理。
现在俺答一死,西哨方面没有问题,因为西哨一直是把汉那吉独掌的,没有人跟他分权。
可是东哨的问题就很大了,有一分为三的趋势:王庭所在的归化城由钟金哈屯掌握,算是两成实力;最东边与左翼蒙古交界的领地在辛爱手中,占两成实力,但辛爱手中由于还有一部分兀良哈和永谢布部众,真实实力还要强一点;另外两成则属于游离势力,其中恰台吉的威望最高。
所以,论纸面军力,把汉那吉肯定是“雄诸部”的,因为他独占土默特本部四成实力。而钟金哈屯、辛爱和恰台吉理论上都占两成实力,但他们各自的优势和劣势点不同。
钟金哈屯的优势除了手中有顺义王的印信、名义上的摄政之外,还有一个归化城,也就是后世的内蒙古省会呼和浩特城。
辛爱的优势是常年处于备战状态,其本人也算是多年宿将,再加上还有兀良哈、永谢布的一部分部众“加成”,真实兵力仅次于把汉那吉。
恰台吉这边咋一看来,无疑是实力最弱的一方,既无大板升城和归化城这样的坚城可供固守,又没有兵力优势,完全靠他个人威望号召那些游离势力,实在是略逊一筹。
然而他的个人威望偏偏又太强——强到什么程度呢?
举个例子,嘉靖二十九年时,恰台吉才刚满二十岁,已经是获得“哲别神射”称号的土默特大将了,甚至威震大明九边。
这一年,大同总兵仇鸾在向嘉靖帝的边情报告中是这么说的:“各边虏患惟宣大最急……虏酋俺答、脱脱、辛爱、兀慎四大贼营,至将我大边墩台割据分管,虏代墩军瞭望,军代达虏牧马,故内地虚实虏无不知者……”
瞧瞧,四大“虏酋”——脱脱,也就是恰台吉的排名仅次于俺答,甚至还在俺答长子辛爱黄台吉之前!
高务实为什么此来封贡,不先去归化城,反而先来恰台吉这里,就是因为恰台吉现在已经成为土默特本部实力对比变化的关键。
恰台吉若选择站在把汉那吉一边,那么把汉那吉、钟金哈屯再加上他,直接占去了土默特本部八成实力,再加上有高务实代表大明力挺,辛爱就算是俺答附体也赢不了这场仗。
此时麻贵也回话了,道:“侍中,大板升城五万汉儿之说,还是十年前的情况了,现在可能还增加了不少。”
他说着,目光有些闪烁——增加了不少,不少是多少?他没敢直说,怕触怒高务实,因为据他了解,现在大板升城的汉人可能有十万之众了。
这也是把汉那吉实力强大的原因之一,因为汉人耕种水平比蒙古人强不少,所以汉人多就代表粮食多,而且由于汉人同时也更会经营,于是财赋也更足。
实际上,说把汉那吉兵雄各部,还不如说他财雄各部——财力,才是他最硬气的部分。
另外,大板升城不仅富庶,在俺答封贡完成之后,由于从白莲教众之手转到了把汉那吉之手,原先不肯让大板升城修建城防的理由也不复存在了,现在已经修葺一新,有了相当于“大明中府”的城防水平,那就更不得了——这代表把汉那吉可攻可守,本身已经几乎处于不败之地。
历史上三娘子好几次打大板升城的主意,但强行去抢却总是失败,其中就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打不下大板升城。
蒙古骑兵野战尚可,攻坚却远不如昔年蒙古帝国最强大的时期了——原先他们有从中亚带回来的回回炮,现在么……铁锅都只能找大明买,还有什么好说的?
但麻贵不知道,大板升城的汉人多,虽然在全天下人看来都是一件很丢面子的事,但偏偏高务实不会计较,没准还会心中窃喜。
因为汉人越多,就代表大板升城的汉化程度越高,把汉那吉身边整天都是一些汉人转悠,他的向汉之心就绝对弱不下来。
“明日启程,前往大板升城……”高务实刚开口说话,便被外头的传令兵打断了。
“报!钦使,北虏恰台吉使人来报,请求明日带钦使去忠义召祭拜。”
召,就是寺。
高务实一愣,去庙里祭拜?佛祖又不是我祖先,就算去拜佛,也不能说祭拜啊,难道你恰台吉这么牛掰,居然考证出佛祖是你祖宗来了?
高务实便皱眉问道:“你是不是传错话了,本官就算去礼佛,如何能说祭拜?”
“钦使,小的没传错话,恰台吉的人就是这么说的,他们说忠义召里单独设有偏殿,偏殿中是高文正公的……神像。”
卧槽!
高务实目瞪口呆:你们蒙古人是真的牛逼,私下拜我三伯的画像也就算了,连寺庙里都敢乱竖神像,还真给我三伯弄成佛陀了吗?
…………………………
感谢书友“尘*埃”、“闹闹家的小男人”的月票支持,谢谢!
【悠閱書城一個免費看書的換源APP軟體,安卓手機需GooglePla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
………………………………
第045章 三寸不烂之舌
忠义召是脱脱城中目前唯一的寺庙,是由恰台吉自己出钱建的,所以它是一座有象征意义的寺庙,象征着土默特高层已经完全站在黄教一边。
当然,这也是恰台吉对俺答表示忠诚的一种方式。
恰台吉财力有限,远不能跟把汉那吉相比,所以这寺庙也谈不上多大,放在大明那边,也就是一座普通小庙罢了。
不过小庙还是分了前殿、主殿、后殿以及左右两个偏殿,高拱“高佛爷”就在左边的偏殿中供奉着。
按理说,有家中先辈入庙,对于高务实来讲,应该是要大力宣传一下的,就像历史上的魏忠贤魏厂公就曾经大肆享受“建生祠”的待遇,甚至把这件事操办得天下皆知,满天下到处有官员给他建生祠。
不过高务实不是九千岁,蒙古人把高拱抬进佛寺一事,虽然和建生祠有些不同,但高务实还是要考虑一下这事情传回大明之后可能引出的反应。
正常来讲,应该是没有大碍,毕竟佛寺嘛,一般只是纪念功德,不太可能让人联想到收揽人心、阴谋造反之类的情况上去。
但是问题在于,这佛寺是蒙古人建的,高拱的像也是蒙古人弄进去的,这就值得审视一下了,万一被人栽赃一句说高拱出卖大明的利益什么的,多少也是个麻烦。
所以,高务实决定暂时低调处理,回京之后先把情况和朱翊钧通通气再说。
做官一定要谨慎,小心驶得万年船,虽说朱翊钧跟他关系好,对高拱也很有感情,但有道是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能尽量不在朱翊钧面前出现坏印象,还是很重要的。
高拱的神像本身并不高大——这是肯定的,难道你还要比大雄宝殿中的佛祖更像佛祖吗?
不过,这尊神像跟高拱的模样还真有七八分相似,尤其是这神像不像之前高务实看到的蒙古人的高文正公画像那么慈眉善目,而是微微皱着眉,稍稍低头往下看,似乎正在思考什么问题的模样。
这个稍稍低头很有意思,正好就是低头看着前来拜他的人。
高务实下拜之前一抬头,就仿佛看见三伯正皱眉看着自己,仿佛是在问他:今日又来找我,有何事要说?
一瞬间,三伯昔日的音容笑貌一起涌上心间,高务实眼前一阵朦胧。
他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俯身下拜。
“三伯,我此来,为的是大明北境之安。”高务实在心中默念:“您老既然在蒙古成了佛,还请保佑侄儿,替大明,也替您自己完成这件大事。”
三叩首之后,高务实起身,面色肃然,又朝三伯的神像看了一阵,默默走到一边。
恰台吉站在他身后,此时也拿着三炷香上前,作揖,上香,然后回来在蒲团前恭恭敬敬地下拜,毫无桀骜之色。
高务实有些意外,等恰台吉起来,他的麾下诸将也都一一上前敬香磕头。
恰台吉走到高务实身边,见他一贯平静如水的目光中多了一丝探究之色,不禁笑道:“钦使很奇怪么?”
“略有意外。”高务实直言不讳地答道。
“其实钦使不必意外。”恰台吉叹了口气,道:“大汗花了四十年的时间,只求与大明通贡互市,其中付出了多少努力,可能你们汉人不太清楚,但……我清楚。”
他看着高务实的眼睛,道:“所以,我给高公立了神像,搬进忠义召,希望他能永世接受土默特人的香火。”
高务实沉默不语,半晌之后才点头致意,道:“多谢。”
恰台吉摆了摆手,说道:“这倒没有什么好谢的,对比高公于我土默特的恩惠,我这点小事算不得什么。钦使……高公子,高公昔年之恩,使我土默特不知多少人得以活命,所以我为他立像、入庙。你是高公的侄儿,我听说全天下人都把你看做他的衣钵传人,所以我很希望你对土默特也像高公这般仁慈,土默特人也会像对待高公一样对待你。”
我还没死呢,暂时还不太想进庙……
当然,这是开玩笑。高务实听得懂恰台吉的意思,轻轻点头,道:“感谢你的期待。我也可以请你放心,我对土默特没有任何恶意,即便……插手土默特彻辰汗一事是我像皇上提出的,但是……”
高务实一脸诚恳地道:“请你相信,我这么做,既是为了大明,也是为了土默特。”
恰台吉有些意外,但他在高务实的眼神中看不出任何闪烁、作伪的迹象。
他是哲别神射,目光一直很毒,他自信高务实的眼神一丝一毫都逃不过他的观察,可是高务实的眼神的确没有任何退缩,就这样坦坦荡荡地和他对视。
这让他心里怀疑起来,不自信起来,稍稍皱眉,问道:“我可以问一问为什么吗?”
高务实毫不犹豫地说道:“因为不管于公于私,大成台吉都是最好的顺义王人选,你可以想想……为什么?”
恰台吉皱眉道:“我只能想到一点,就是大成台吉一贯亲明。”
“这的确是很重要的一点,但并不完全。”高务实微微一笑,道:“亲明,无非就是能够与我大明保持通贡不绝,可是……呵,我说得直白一点,就算辛爱黄台吉做了顺义王,他敢不亲明吗?”
恰台吉面色微微一变,沉声问道:“高公子此言何意?”
“就是这个意思。”高务实淡淡地道:“从我三伯的神像入庙就能看出,与大明通贡互市,对于土默特而言有多么重要,倘若辛爱黄台吉真的做了顺义王,不管他对大明有多么的不满,这个通贡互市他都必须坚持下去,而想要顺利通贡互市,他就必须做出亲明的样子来,不然的话……大明做事的风格你们都知道,只要他稍稍有些不敬之举,互市必罢!”
恰台吉被“互市必罢”四个字惊得身子微微一颤。
高务实却继续道:“届时,他不仅连这个顺义王做不成,彻辰汗的宝座只怕也坐不稳当吧?试问在这种情况下,他又如何敢不亲明?”
恰台吉悄悄咽下一口吐沫,问道:“既然如此,他做顺义王还是大成台吉做顺义王,对大明而言又有什么区别呢?高公子你又何必建议皇帝来插手这件事?”
高务实笑了一笑,道:“因为大成台吉还有更多的优势。”
“更多的优势?”恰台吉皱眉道:“他……嗯,恕我直言,大成台吉根本没有经历过什么事,作为土默特之主,只怕不见得比辛爱黄台吉稳妥。”
“你无非是觉得他太年轻,又没有打过什么大仗,唯一一次闹出大动静,偏偏还运气奇好,促成了封贡,是么?”高务实笑了一笑,道:“在下年纪也不大,甚至比大成台吉还小不少,皇上却依然派我出使土默特,并且赋予全权,主持册封事宜。”
恰台吉摇头道:“这怎么能一概而论?高公子你是汉人的文魁,听说前不久又有一桩天大的功劳,‘偏师定安南’,连我这个远在塞北的蒙古人都知道了。用你们汉人的话来说,你就是文武全才,而大成台吉……可不好比啊。”
高务实摇头道:“恰台吉,有一件事你忽略了。”
“我忽略了什么?”恰台吉皱眉问道。
“任何人想要做出一番成绩,一番功业,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有人愿意给你机会,让你去展现自己的才能。”高务实道:“譬如我,譬如你,都是如此。”
“你和我都是如此?”
“自然。”高务实道:“我若没有先帝看重,就不会有机会陪伴在皇上身边,皇上若没有对我的了解,就不会给我机会去做什么‘偏师定安南’,你说说,如果是那样,我即便是有天大的才干,又有什么用呢?”
“而你也是一样,若是昔年俺答汗不给你册封为台吉,不给你部众,不带你出征……试问,你就算有这样的本领,又如何发挥呢?”
恰台吉恍然,点头道:“这倒是个道理,要是没有大汗的信重,脱脱不过草原一匹夫而已。”
“所以,大成台吉有无本事,并不能因为现在没有发生大事就做出判断,而且,我认为他是很有本事的。”高务实趁热打铁地道。
“很有本事?”恰台吉有些犹豫起来,迟疑道:“高公子从哪里看出来的?”
高务实斩钉截铁地道:“十二年前我就看出来了……大成台吉是土默特第一个明白该怎样与我大明打交道的人,光凭这一点,他就远超土默特众多所谓的猛将。”
“他是第一个明白怎样和大明打交道的人?”恰台吉迟疑道:“怎样跟大明打交道?”
高务实哈哈一笑,道:“其实很简单……恭顺而已。”
这个词可不大好听,恰台吉微微蹙眉。
高务实却恍如未见,淡淡地道:“土默特三万户只是蒙古的一部分,不管它实力是不是已经膨胀到超过北元朝廷,但它依然只是蒙古六万户之一,这一点,你承认吗?”
恰台吉当然只能承认,当下点了点头。
高务实又道:“那就是了,北元朝廷丢了中原,就已经不再是天下共主,我大明的地位更在北元之上,而土默特不过北元的一部分,向我大明称臣纳贡,以求得部落安宁、繁衍,这有什么不对的吗?”
就算有,恰台吉也不能说,因为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