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前两排的高家骑丁额头见汗,这时都忍不住悄悄吞了一口吐沫,目光死死盯着走上前来的恰台吉。
恰台吉身后,那两三百骑士也都已经下马,却无一人上前,但看恰台吉一人朝五千明军走来。
“东胜卫指挥佥事脱脱,求见钦差!”
高家骑丁终于放心下来,主动分开道路,供恰台吉上前。后方传来麻贵的一声高喝:“有令,传东胜卫指挥佥事脱脱觐见天使!”
天子仪仗列开,高务实身后自有人高奉敕书,以表明高务实的钦差身份——历代“钦差”都有其权力象征之物,如秦汉钦差之“持节”,明时钦差则是“奉敕”。
高务实本人则端坐马上不动,表情淡然的看着朝他走来的恰台吉。
恰台吉乃是“哲别神射”,老远就把高务实看了个清清楚楚。
作为一位顶尖武将,他只需要稍稍一瞥,就能看出高务实这位钦差铁定是文官,虽然他年轻,身体看来也很不错,但一定没有练过武。
不过,文官在大明地位再高,在恰台吉这里也没有任何不同,真正让恰台吉惊讶的,是高务实的神情。
他的目光淡然如水,没有丝毫波动。
恰台吉知道,方才他这一方造成的声势足可以假乱真,哪怕高务实身边那位麻家的青年俊才也一脸紧张,至今还左手扶着刀柄。
然而高务实这位文臣钦差却丝毫不受影响,就仿佛他刚才瞎了、聋了一般,神态中没有一丝一毫的震惊、恐惧,甚至……仿佛还有一抹淡淡的嘲讽。
若非大势如此,恰台吉真想突然发难,把这年轻钦差擒下,看看他是不是还能如此镇定。
可现在,这并不可能。
恰台吉深吸一口气,在高务实马前十步站定,然后俯身下拜,沉稳而有力地道:“臣东胜卫指挥佥事妥妥,恭请圣安。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高务实的声音不大不小,也不像恰台吉的声音这般低沉有力,而只是平静得犹如一潭深水,古井无波:“圣躬安。脱脱佥事,请起。”
…………………………
感谢书友“dj000214”、“书友20180224230320150”的月票支持。顺便说一下关于恰台吉的“恰”,之前文中解释过一个字面意思是“外交官”,不过今天再查了一堆资料,发现史学界还有一说,认为“恰”来自于“怯薛”,蒙古语为hiya,或者xiy…a,有“大元侍卫”之意,而这个“恰”字,恰台吉后人一直世袭,名字中都有此字,故学界也有学者认为这是一种世袭的身份。
【悠閱書城一個免費看書的換源APP軟體,安卓手機需GooglePla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
………………………………
第042章 料人如神(上)
下马威这种手段,看得出来的人很多,但真正能够无视的人却很少。
因为谁也不敢保证对方会不会铤而走险,或者因为临时变故而假戏真做。
可高务实就敢。
因为,虽然他和恰台吉素未谋面,但却已经从各种渠道搜集到了有关于他的许多信息,这些信息已经足够高务实对他的性格、心态等作出精确的判断。
恰台吉有些什么性格特点,为人处事的方式又如何,这些都是重要的判断来源。
所谓“料事如神”,其实说穿了,根本就是料“人”如神,尤其是中国古代的所谓庙算,更是偏重于料人。红朝太祖在战争年代就是因为把凯申物流“料”得死死的,所以才死死克制住了**。
譬如高务实做秘书时翻过文革时期的某个小册子,里面就提到红太祖曾在让林帅南下锦州而林帅犹豫再三之后发了火,拍电报跟林帅说:“你打不打,你要是不打,你来中央,我去!”
其原因就是,他料到凯申物流在林帅大军调动之时肯定会犹豫,而锦州被打之后又肯定会忙中生乱,把廖耀湘慌忙派出去救火,届时只要堵死并歼灭廖耀湘,整个东北一盘棋就全活了。
而林帅,固然在军事指挥上没什么好说,他当时的计划也足够稳妥,可是却无法站在红太祖那个高度来看待全局,更无法把凯申物流在各个局面下的心态和反应料得那般彻底,因此就不如红太祖那样,能够频频出现神来之笔了。
此时的高务实也没有料事如神,他只是已经把恰台吉的心思分析透彻罢了。
恰台吉这个人,首先一点必然可以确定的,就是他极度忠诚于俺答汗。
忠诚,本就是一个很难能可贵的品质了,一般体现为“凡是大汗做出的决策,我都坚决维护;凡是大汗的指示,我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而极度忠诚,则更胜一步,到了“凡是大汗希望完成的事,我都要想方设法帮他完成,哪怕付出一切,也在所不惜!”这样的地步。
那么,大汗的决策和指示是什么呢?
通贡互市!
俺答跟大明来来往往打了几十年,所求的其实不过就是一个互市,为此他甚至愿意称臣纳贡,当着众多部下的面宣布“世世代代,永不背盟!”
所以,大汗的决策和指示就是坚持通贡互市。因此,恰台吉不管做什么事,都必须先做一个假设:我这样做,会不会影响通贡互市?
既然如此,高务实何惧之有?
大明的脾气是明摆着的,简直就是个只能顺毛摸的驴,你要是敢让大明面子上下不来台,大明就敢拼着里子不要,也跟你刚到底。
他高务实堂堂一个册封顺义王全权钦使,代表的大明皇帝,恰台吉吃了熊心豹子胆了敢真正跟他动刀子?
杀我?且不说你办不办得到,就算你办得到,杀了我之后,这通贡互市还有个屁的指望!
可以想象,如果真发生天使被杀的情况,大明方面绝对是一片喊打喊杀,甚至心学一派都绝不会跳出来说和平为贵——说起来,和平为贵这个说法还是实学派提的呢,虽然那只是权宜之计,甚至应该叫别有居心……
以恰台吉的水平,不可能看不到这样做的后果,所以高务实完全可以确信,不管他做出什么用的示威之举,都绝不敢动自己一根毫毛,甚至不敢让自己下不来台——大明文官们的脾气可不太好,说不定感觉自己丢了面子,转个身直接拍拍屁股回去,然后跟皇帝大肆鼓吹一番,说动皇帝又跟嘉靖年间一样,再次罢了互市。
这个后果,恰台吉承担不起。
那么恰台吉又为什么要示威呢?因为在绝大多数蒙古人心目中,大明肯跟土默特互市,显然不是因为大明皇帝“仁恩浩荡,泽被四海”,他们甚至不觉得大明是为了贪图他们的牛羊——中原富庶嘛,大伙儿就算没去过,也是耳朵都听出茧来的了。
所以他们觉得,大明肯跟土默特互市,关键还是土默特能打。
虽说大汗打了几十年,也没能占据明人一城一池,可是至少把大明打烦了啊!明人在这几十年挨打的过程中逐渐发现,我们虽然强壮,可是一直挨打也不行,但还手又很难打得着人家,那要不还是和谈吧。
当然,明人好面子,而大汗无所谓——其实俺答也不是无所谓,但一来他并不是北元皇帝,只是土默特部的大汗,按理说本来就比“大明皇帝”低了个级别,称臣纳贡也不丢人;二来土默特当时的情况只有依靠大明才能改善,这是现实力量的逼迫,作为一个讲究实际的首领,他不得不向现实低头。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恰台吉才觉得必须让高务实这位钦差看见土默特的力量,而他作为土默特的第一悍将,也最有义务来做这件事——要不然指望大成台吉甚至钟金哈屯去吗?
笑话,高务实和大成台吉之间那么多生意来往,他恰台吉又不是不知道,高务实只要到了大板升城,大成台吉除了倒履相迎之外,绝不会有任何示威的举动,这一点他可以提着脑袋打包票。
至于钟金哈屯……阿弥陀佛,面对这样一个年少俊朗的大明天使,她不自荐枕席就算对得起大汗了,蒙古人的贞操观可跟大明不同,女子向强者投怀送抱那是蒙古人的传统,哪怕她是大汗的哈屯,也没有什么不同!更不要指望其他蒙古人得知消息之后会有什么同仇敌忾之心……
你在开玩笑吗?草原上的规矩就是强者拥有一切,女子不顺从强者,个个都跟汉人一样搞什么从一而终,那蒙古这个民族早几百年前就没啦!
伟大的成吉思汗妻子被抢走,还怀了敌人的孩子,成吉思汗说什么了?他压根没当回事,照样把那孩子养大,甚至赐予封国!
因此,向钦使示威,让其知道土默特的实力,这件事只有他恰台吉能做。
不过等等,难道辛爱黄台吉就不行吗?他也是军中宿将,又是大汗长子,他来做这件事难道不是更合适一些么?
本来应该是这样,但恰台吉的领地临近归化城,他知道这件事现在情况很复杂了。最开始,有部下向他报告说大汗死后,大成台吉和钟金哈屯最近经常联络,他还不以为意——就算钟金哈屯要嫁给大成台吉,在蒙古人的习俗中也没什么大不了,恰台吉没有兴趣管这事。
但随即,又有报告说大成台吉和钟金哈屯都开始频繁和京华商社联络,京华商社甚至一天派出三拨人马奔走往返于蒙古和大明之间。
这个消息可就不对劲了。京华商社和几乎所有土默特贵族都有贸易往来,与大成台吉和钟金哈屯有交往再正常不过,可是突然频繁往来,甚至一天派出三拨信使回大明,这就明显不同寻常了。
最开始的时候,恰台吉还只是怀疑大成台吉和钟金哈屯这两位铁杆大明死忠是在担心大汗死后通贡互市之事生变,所以加紧跟大明联系,表表忠心什么的。
可是直到辛爱黄台吉派出的特使来见他,他才知道麻烦大了——大成台吉恐怕是看上了大汗的宝座!
【悠閱書城一個免費看書的換源APP軟體,安卓手機需GooglePla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
………………………………
第042章 料人如神(下)
高务实让把汉那吉娶钟金哈屯之事,本身就是倚仗蒙古人有这样的传统,既然他高某人都能联想到这一点,恰台吉一个蒙古领主又怎么可能想不到?
甚至高务实都没有特意交代让京华商社隐蔽行事,他们就这么大大咧咧地在大成台吉的大板升城和丰州川王庭之间来回奔走。
而辛爱又派人告诉恰台吉,说大成台吉把部众和兵力全部集中去了大板升城,而钟金哈屯也用大汗的顺义王印信【明廷赐的,俺答还真的就是用这个作为信物,甚至历史上乞庆哈、扯力克等后来的顺义王都用这个。】将王庭周围的大汗亲卫全部调集到丰州川王庭。
现在他们双方的实力已经全部聚集在大板升城和丰州川,合计兵力至少六七万骑,部众那就更多了。
恰台吉当时听得背后冷汗直冒,一下子把衣服都汗湿了。
因为辛爱的使者明确表示,辛爱黄台吉是理所当然的大汗继承人,他绝不会接受其他人成为大汗或者顺义王。
土默特要内战了!
内战,多么可怕的一个词!成吉思汗当年统一蒙古之后,蒙古人就早已了解团结的重要,可惜后来……
现在的蒙古本来就已经是个分裂的蒙古,大汗辛辛苦苦打拼几十年,才使得土默特控制了如此广大的草原,实力甚至更胜大元皇帝所在的察哈尔部,如今大汗尸骨未寒,难道土默特就要陷入再一次的分裂,大汗的霸业也将随之烟消云散么?
恰台吉不寒而栗。
这绝不是大汗希望看到的事,所以他脱脱一定要阻止!
可是怎么阻止呢?
阻止辛爱黄台吉么?人家是大汗的长子,虽然大汗没有留下话来,说要把汗位传给辛爱黄台吉,但长子继承……这是达延汗定下的规矩啊。
再说,辛爱黄台吉已经明确表示他不会退缩了,自己怎么劝他?如果劝不动,又会怎样呢?还是会打起来。
恰台吉不怕打仗,哪怕对方是辛爱,哪怕辛爱手里的实力比他更强大,那都不能让恰台吉感到害怕。恰台吉害怕看到的,只是内战本身。因为不管是双方哪一方的损失,归根结底都是土默特部的损失。
土默特能够控制东套、西套,靠的可不是什么名义——土默特是达延汗分封出来的“三万户”之一,人家鄂尔多斯部难道就不是?凭什么我鄂尔多斯部就得听你的?
因为实力,因为威名。
俺答能够控制鄂尔多斯部,其根本的依靠是实力,继而才是威名。
大汗死后,威名其实本身就剩不下多少了,倘若土默特的实力还出现明显的下降,鄂尔多斯部难道就不会有什么想法?他们甚至可能会觉得,你土默特能弄一个顺义王当,我沃儿都司难道就不能也弄个什么王当当?
说起来,俺答汗能控制鄂尔多斯万户,还是因为他兄长吉囊晚年不理政务,吉囊死后,实际主事的是其孙儿切尽黄台吉,而切尽黄台吉比较崇拜他的叔祖父俺答,于是鄂尔多斯万户才真正听命于俺答。但是如果非要从制度上来说,鄂尔多斯万户可一点不比土默特万户地位低。
所以,他既不能说服辛爱,更不能去和辛爱开战。
那么大成台吉和钟金哈屯呢?
更糟糕。
大成台吉不会听他的,因为在大成台吉眼中,大明才是他最大的靠山;而钟金哈屯也不用说,同样是怀着这般心思。
恰台吉左思右想,唯一有可能打消大成台吉抢夺大汗宝座念头的,只有大明,而目前能够直接决定或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燕京城中大明皇帝决定的人,正是出使而来的全权钦使高务实。
恰台吉和京华也有生意往来,但显然不如大成台吉和钟金哈屯那样跟京华关系密切,所以恰台吉一开始就打消了靠“拉关系”来走通高务实门路的想法。
收买也不可能,高务实是京华商社的东家,有钱到什么程度,恰台吉根本连想不敢想,他能拿什么收买人家?人家说不定还想着反过来收买他呢。
那么就只能先示威,然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了。
想法是很不错的,可惜高务实对恰台吉了解得太彻底,而恰台吉对高务实的了解又太不彻底,他只知道高务实做生意很厉害,读书也很厉害,当官好像也很厉害……但你要问他更具体一些的事,他就不知道了。
毕竟,恰台吉可没有控制明朝这么不切实际的想法,只有高务实,他才有控制蒙古的宏伟愿景。
于是,恰台吉的计划一开始就失败了,这次示威站在他这方面来说,进行得很顺利,可是如果对照明军尤其是钦差本人的表现来看,则毫无疑问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失败。
不管是六千铁骑摆开阵势,还是数百精骑凶猛冲阵,高务实都夷然不惧。
恰台吉只好装作毫不知情,规规矩矩上前参加。
输了,不是输在战场对阵上,而是输在料人料事上。
他不知道高务实以这样的年纪,是怎么做到面对眼前的蒙古铁骑无动于衷的,毕竟在他的印象中,明人面对蒙古骑兵一直都很畏惧,绝大多数人只敢躲在城中瑟瑟发抖,只有少数英雄将领如马芳、麻贵这般,才敢提兵出城跟他们野战。
想不到区区一个年轻文官,居然有如此胆魄!
但恰台吉仍然有些不服气,他还是觉得,一定是自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