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元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元辅- 第1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高务实立刻补充道:“也就是说,丰润县到永平府中间,是有必要在新建一个县城或者军镇的,因为开平并不在这个最佳契合点上,所以它可以整体向东北方向迁移数十里!”

    戚继光满意地笑了起来,道:“不错,高侍读目光如炬——以我估算,大概需要向东北方向移防七十里左右。”

    戚继光当然没有丈量过距离,但他的“估算”十分精准,因为他刚才说的这条线,差不多就是后世京哈高速通过的一段路线,而开平在后世正是唐山那一块,从开平移动到京哈高速丰润县到滦河县差不多中间的位置,大概就是不到三十七公里,也就是戚继光说七十里左右了。

    看来,人家之所以大名鼎鼎,那是真有拿得出手的本事的,练兵、打仗这些不说了,自己的防区能够熟悉到这般程度,百战百胜可不也是应该的么?

    高务实盯着那个“最佳位置”,心思电转:怎么才能让开平中屯卫移防到那里去呢?

    戚继光这时候笑了起来:“高侍读,别看了。”

    高务实愣了一愣,目视戚继光,露出探询之色。

    “这件事,还是让戚某来办吧。”戚继光笑道:“不过,还希望高阁老到时候在朝中为戚某说句公道话。”

    高务实顿时明悟过来。敢情戚继光老早就觉得开平镇这个位置不够好,心里头可能本来就希望它能往东北挪一挪,补上义丰驿道上的那个缺失点,只是朝廷又没什么闲钱,为了这点事劳师动众,朝廷多半不肯。

    但眼下不同了,高务实自己主动跳出来要在开平附近买地,由于开平附近全是军屯田,虽然大多是便宜的荒地,毕竟田地也还是有一些,如此戚继光作为蓟州总兵,就可以上疏朝廷,说不如把这边的军屯田卖掉,卖地的钱用以移防开平中屯卫,堵上这条驿道上的唯一漏洞。

    他这个办法最大的好处就在于,明明是同样的一件事,朝廷主动卖掉军屯地进行移防和高务实强买军屯地来开矿,显然前者属于正常操作,而后者搞不好就天下侧目了。

    戚继光这一手一石二鸟,妙啊!

    按照他这个办法,只是把主动权调了个位置,结果不光朝野汹汹不会有了,驿道沿线打造运输通道和防御据点的事情也办了,而高务实要买下开平来挖矿办厂的事情也成了!

    这不是一石二鸟,这是一石三鸟啊!

    高务实果断问道:“戚都督的意思是,你上疏请求朝廷准许开平中屯卫移防?”

    “然也。”戚继光颔首道。

    高务实想了想,又问:“花费怎么说呢?一开始就直说我要买地?”

    戚继光愣了一愣,反问道:“不行么?”

    高务实沉吟道:“倒不是行与不行,只是这样一来,我们双方的配合……会不会过于明显了一些?朝野物议上面,如果有人要在这里头做文章的话……”

    戚继光讶然,心道:这真是个不到十岁的孩子?怎么万事都先想好退路,颇有些兵书中所说的“未料胜,先料败”的意思?难道这是高家的家学渊源、官场经验?可是,高阁老似乎都不是这般做派呀!

    那是当然,高拱是进士出身,翰林学官,后来更是帝师身份,对于他来说,只要隆庆在位,根本不必料败。可高务实呢?他前世不过一个区区小秘书,在机关单位里头,赖以生存的能力就是察言观色、办事牢靠,这已经形成习惯了。

    而这一世,他是知道隆庆寿年不久的唯一一人,也是知道隆万之交高拱有“命中一劫”的唯一一人,虽然自己会尽量帮高拱渡过这一劫,可万一失败了呢?当然得先把自己屁股下面擦干净点,要不然到时候等着人家张居正和冯保来搞清算么?就算张居正多少还要点脸,不至于非要把整个高家按死不可,但冯保历史上为了陷害已经致仕的高拱,都是搞出过王大臣案来的,这位“爷”可是真的一点脸都不要呀!高务实能不小心一点么?

    “那,依高侍读的意思是?”戚继光本来觉得,这件事高拱同意的话,基本上就好办了,张居正那边其实也还好说话,自己给他写封信,把军事上的实情说一说,他应该就不会反对——在这一点,戚继光是相信张居正的。只是眼下高务实不想承受流言蜚语,那戚继光就没什么好法子了,毕竟他自己都是一直被流言蜚语包围着的人,要是有本事解决这个流言问题,怎么如此?

    高务实想了想,忽然展颜笑了起来,道:“有办法了。”

    戚继光讶然地看着他,问道:“计将安出?”

    高务实微微眯起眼睛,看了看城楼外面的景色,缓缓道:“拍卖。”

    “拍卖?”戚继光呆了一呆:“何为拍卖?”
………………………………

第114章 独家代理(上)

    把关于拍卖的办法告知戚继光之后,高务实与戚继光二人的会晤便告一段落,闻讯前来的开平中屯卫指挥使薛城在指挥使司衙门内为二人举办了宴会。

    前文已经说过,开平坐落在距京师东四百余里的永平府滦州与顺天府丰润交界处。她北倚崇山峻岭沟壑纵横的燕山余脉,南与一马平川的渤海湾广袤滩涂接壤,东望绵亘蜿蜒的万里长城,西瞰顺、永平原,是古燕幽州抵御外夷入侵的藩篱屏障。有史以来,它卫孤竹、护幽燕、扼长城、戍滦州,为兵家必争之地,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周围的郡府州县无能出其右者。

    开平虽因卫所驻扎,只是一座小城,但此处毕竟是交通要地,因而四通八达,商贾云集,车马辐辏,财货丰盈。它比稻地、侨城、榛子镇的历史更加悠久,被公认为滦州四大古镇之首,京东一带素有“填不满的开平城”之说。

    纵观开平历史,沿革错综,辖属多变:汤、虞、夏的时候为冀州地,商朝时为孤竹国。后来相继属于燕、辽西、北平、石城、契丹,为历朝驻兵重地。秦朝时属右北平郡,汉朝于此置石城县,为县治所在,后易名为海阳县。晋以后属辽西郡。五代时期的后晋高祖皇帝石敬瑭割地给契丹(后辽国),属平州,“以定州之俘户迁于此地,置滦州永安军”。这里负山带河,中间是一马平川的滦河水系冲积而成的小平原,先后统辖有义丰县、马城县和石城县。

    历史上的开平地跨石城、义丰两县。一直到大明永乐元年,开平中屯卫先从大宁沙岭内迁至真定,后于永乐三年再北迁至石城废县,由此,因有重兵驻扎,石城废县的旧治所遂为军事重镇,因驻军为开平中屯卫,此地始称开平镇。(无风注:昨日有读者留言竟然把此开平错认为是广东开平县,我实在瞠目结舌,所以这里再次介绍一下开平的位置和沿革。)

    开平中屯卫设指挥使二人,指挥同知二人,佥事五人,正千户五人,副千户十一人,百户三十二人,卫镇抚一人,吏十四人,军卒五千六百七十七人,为长城以内重要的军事要塞。

    开平成为北方重要边镇之后,明成祖朱棣非常重视这里的防务,曾屡次派遣重臣驻守开平:“永乐元年,甲戌,高阳王高煦备边开平”;永乐八年,秋七月,明成祖亲来开平劳军;“十一年二月,应城伯孙严备开平”;“十二年九月,癸未,成安侯郭亮、兴安伯徐亨共同备御开平”;“十八年秋七月,丁亥,兴安伯徐亨专守开平,拱卫北京”;“二十七年七月,诏天下,武安侯郑亨带薛禄备开平”。

    这些守备开平的军事首领之中有王、有侯、有伯,其爵位之高,在当时县镇一级的镇守史上是十分罕见的,足见朝廷对开平的重视程度,也彰显出开平镇军事地位的重要性。

    眼下的开平中屯卫,并没有设置两名指挥使,而是只有薛城一人。这位薛城薛指挥使巧得很,正是眼下代掌阳武侯印的薛干的一奶同胞、嫡亲弟弟,也就是上次参加高务实见心斋踏春的那位薛鋹的亲叔叔。

    席上,薛城对高务实尤其亲热,甚至当着戚继光这位他顶头上司的面,非要请高务实上座,弄得高务实颇为尴尬,好说歹说才以自己尚未取得功名的名义,把上首让给了戚继光。

    原本戚继光就并不是个讲虚荣的人,且他对文人历来尊重,这次又受惠于高务实甚多,让高务实坐个上席他也心甘情愿,只是薛城这样明显的巴结高务实,还是让他有些意外。毕竟高务实虽然出身不凡,现在又成了太子近臣,可高拱毕竟只是高务实的三伯,又不是他生父,而太子虽然贵为储君,眼下到底也还年幼,薛城这个表现,未免有些过头了。

    到了席间敬酒之时,薛城提到“下官听闻高侍读造那香皂,简直是点石成金之举,如今京师开卖不过数日,五家店铺每日车水马龙、人满为患,可谓日进斗金”之时,戚继光才恍然大悟。

    联系到夜不收传到蓟州的消息,说见心斋踏春当天,京师几大勋贵齐聚成国公府上,不过数日,京师“京华香皂”同时五处店铺开业,第一日限量出售的香皂就被几家勋贵直接买空……戚继光明白过来,这里头一定有什么关联。

    接下来薛城的话就更加露骨了:“高侍读您看,咱们开平虽小,但东边就是永平…山海关,乃是入辽要道,若是高侍读有心将香皂卖去辽东,咱们开平大可以作为一个转手之地……”

    戚继光论军事,自然是少有的天才名将,但他并不精于商道,听了这话不禁暗想:想那香皂何等之贵,以你开平这样的小城,卖得几块?至于转手……转手有什么用处?

    但高务实却似乎完全没有瞧不起薛城的意思,笑吟吟地看着他,问道:“薛指挥,咱们明人不说暗话,你是不是想要香皂在辽东的代理权?”

    “代理权?”薛城反倒怔了一怔:“敢问高侍读,何为代理权?”

    高务实笑着道:“所谓代理权,简单的说就是辽东商人如果想要经营香皂,我京华香皂厂是不会给他出货的,他要拿货,只能从你手里拿。”

    薛城大吃一惊:“还有这等好事?”

    “如何?”高务实仿佛诱惑人献出灵魂的魔鬼,用一种高深莫测的语调道:“只要薛指挥能够答应高某的条件,就可以拿下辽东香皂供应的独家代理权,将来辽东商人想要香皂,只能从你手里拿货。”

    薛城喉头动了又动,心道:老子莫不是要发达了?那国士香皂可是一块卖一两银子的货啊,我要是拿下整个辽东的代理,每年转个手只怕就得比阳武侯府还富!

    “不……不知道高……高侍读有什么……条件?”到底是财帛动人心,窝在开平小城混日子的薛指挥面对这般好事,激动得说话都差点结巴了。
………………………………

第114章 独家代理(下)

    一贯讲究利益最大化原则的高务实,当然不会因为薛城在席间对他殷勤招待就随随便便送上整个辽东的香皂代理权,这可是完完全全的送钱行为。他之所以忽然对薛城抛出橄榄枝,是有明确目的的。

    首先,薛城是代掌阳武侯印薛干的亲弟弟,历史上薛干至死也没有正式被封为阳武侯,但他死后,他的儿子薛鋹却是正儿八经的得到朝廷承认,袭爵为阳武侯了,所以将来这位薛城就是阳武侯的亲叔叔——那么把他看做阳武侯府的代表,并没有什么问题。

    其次,阳武侯府一旦拿到辽东的香皂代理权,其余几家勋贵肯定不满意自己只能每年在京师分那点红利,而阳武侯这个不算最顶尖的勋贵家反而多拿这么多,于是一定也会要求拿到其他省份或者地区的代理权,这样一来他们就必须进一步向高务实靠拢。

    高务实手头能赚钱的东西多到只有他自己清楚,根本不会介意给他们分润这种代理权带来的二手利益,毕竟他的目标是由自己建立核心工业圈,让勋贵集团、文官集团甚至皇室宗亲集团以他的工业体系为中心形成利益链,全面带动大明精英集团换思维,从而踏上改革之道。所以可以预见,在高务实的“让利”之下,双方能够一拍即合,其利益捆绑只能一步步更加密切起来。

    高务实的这种办法,放在后世其实稍有头脑的人都知道,这就是所谓先把蛋糕做大,然后我这个做蛋糕的核心主力再来给大家分配,你想要分得多一点,那么你就得比别人更听我的话。这里头唯一的变数,其实只有皇室,特别是皇帝本人——理论上他至高无上,可以不听你的分配,强行要求由他来分。

    只是,高务实觉得到了那个时候,自己也是有办法可以想的。因为皇帝想要自己分配,肯定是自己要拿大头,但除了他自己,其余人的利益相当于都受到了影响,如此一来高务实就可以挟“天下臣民”之意,来迫使皇帝收回这种可能危及统治根基的想法,最后双方达成妥协。只要上演这么一出好戏,高务实超然于众臣之上的地位也就定了——不过这就不知道是何年何月的事了,慢慢来吧。

    再次,高务实眼下手头的自有资金毕竟还是很有限,而他的时间却很紧张,所以他不可能把在京师卖香皂赚到的钱,又投入到开拓全国香皂市场这件事里去,要不然他这一辈子估计也就是个大明香皂王打止了。

    他必须让自己的钱以最快的速度打造新的产业、开拓新的财源,在这种打造和开拓之中,涉及的生产技术只会越来越高,产业的规模只会越来越大,那么相对应的,需要的投资也必然是越来越多。如无意外的话,他的产业应该是滚雪球一样的越来越大,同时投资也是滚雪球一样的越来越多。

    那么,这就需要他在创新出某种产业之后,自己主动放弃一部分非核心利益,引入更多的投资者来和自己合伙,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只要自己仍然掌握这一产业的核心资源,其他合伙人就只能“紧密团结在以高务实为核心”的利益集团周围,心甘情愿地为他开拓商路,为他遮风挡雨。

    也不知道这小子上辈子的党校进修课是怎么上的,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没学到几分,全学了这么些编织利益网的勾当,真是佛也只能度得了有缘人。

    把辽东的香皂出货交到顾城手里,当然不能还以零售价出货,高务实吃了个八九成之后,就示意顾城散席。顾城心里比高务实还着急,勉强坚持亲自送戚继光去休息之后,屁颠屁颠地请高务实去书房密议。

    两个人在书房仔细商议了足足两个时辰,一直到亥时三刻(晚上十点半左右),高务实都已经撑不住要睡着了,才把各类细节勉强商议妥当。

    太细节的条款就不提了,大致上最要紧的几条就是高务实以香皂在京师零售价格的九成向顾城提供香皂,顾城保证阳武侯府会以最大的力度打开辽东商路,辽东方面对此有抵触的,文官方面由高务实负责搞定,武臣或者勋贵方面由阳武侯府负责搞定。同时,顾城需要保证他的出货价格不低于京师香皂的零售价,否则高务实有权随时终止供货。

    其他一些零零散散的方面,顾城不是很在意,也不是太懂高务实那些弯弯道道的说法,大致看了一下好像没什么问题,就直接代阳武侯府签字画押了——当然这还需要送到薛干那里盖上阳武侯的大印才算完。

    而高务实这个前世大学学法律的坏种,当然不介意塞进去一些看似人畜无害,实则阴险至极的“暗门”,这些暗门的存在倒也不是为了害人,只是一旦阳武侯府方面想要反悔的话,这里头那些暗门就会从花团锦簇的美景变成荆棘密布的绝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