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胜不怵昭王,既然昭王敢于表白,他又有何畏惧。所以昭王听了齐胜的挑衅拧了拧眉,心下腹诽:你小子果真对阿黎有心思,前日里还装的像难兄难弟一般,险些被蒙骗过去……
两人横眉冷对,气场凝固,一声来自侍卫的禀告打破了冷却的氛围,昭王适才罢休,他面上桀骜不羁,笑看了齐胜一眼,随后拂袖离去。
昭王走后,齐胜转身遥望后山苍翠欲滴的树林,心中默念:阿煜,你会来证明自己吗?”
接着,齐胜收回视线疾步赶回营帐,前脚踏进去,后脚就被急匆匆赶着去操练场集合的新兵们给撞了回来。
“齐胜,要集合啦!你还进去作甚?走罢――”
冲撞了齐胜的新兵带着几分歉疚催促齐胜同去,齐胜面色疲惫的点点头,话都懒得回。
“咦?怎不见跟着你的黎小兄弟?莫不是还在为先前的闹剧苦恼!你得空劝劝他,我先走啦――”
说话的小兵意气风发的跑向操练场,齐胜摇头一笑,叹道:
“无忧无虑之人活得真是自在……”
最后一轮的考核算不上紧要,因为前两轮的考察已经给每名兵将定了性。但人总有发挥失常的时候,这最后一轮考核的作用就在于此――
若你实力惊人、一举翻身,令众将领刮目相看,哪怕之前被分到后勤,也能扭转乾坤。
所以――宋将军和昭王就扮演了慧眼识英的角色,于对战中挑出那名前两轮不起眼,这一轮却惊艳众人的将帅之才。
高台之上依旧是四名主要的监察人员――宋将军、方右尉、刘参将、昭王。台底下,由新兵抽签对垒,但不以输赢论高下,只看作战效率,所以如果是两名势均力敌者半天分不出胜负,却因为资质卓越入了台上众人的眼,两人皆可晋级,也不必继续一轮一轮打下去。
齐胜所历经的打斗场面比军营里的演习要精彩绝伦的多,故而等候在队伍中的他懒得去看,不像其他人一般兴致勃勃,或喝彩,或吹哨。
队伍最前方,是对战的场地,其后则是等待抽签的人群。每轮上前八人依次抽签,被抽到的新兵需得立即应战。台上四人,还有台下的后勤兵、骁勇军一支正编队伍和昭王的近卫队,许多双眼睛都盯在台下十六人身上,如此一来――毫无作弊的可能性。
高台一侧,那名设计黎落的后勤老兵被捆缚在熊熊烈阳之下,以此警示众人,等昭王忙完了考核事宜,那人便命不久矣。
宋将军上台前就瞧见了彼人,他脸色狐疑的询问方右尉,方右尉并不知情所以答不上来,听见了他二人耳语的刘参将忙躬身禀报,宋将军听完刘参将详细具体的汇报后,面色低沉,轻描淡写的嘱咐刘参将必须严肃处理后,再不浪费自己的精力,重新把注意力放在了台下的新兵比试上。
似乎是遗漏了何事,宋将军侧过身子贴近刘参将,挑眉又问:
“你方才说――军中有个叫齐胜的:替四殿下教训了那一帮酒囊饭袋?”
“是!”
宋将军闻言哈哈大笑,负手调侃说:
“你莫不是在哄老夫开心?他仅凭一人之力,如何能对付齐心协力的滋事者?”
刘参将苦笑着如实回答:
“卑职怎敢诓您?此事乃四殿下亲眼目睹,军中多半儿人都瞧见了齐胜的本事,还能有假?”
一直心不在焉,假装观摩新兵对战的昭王听见了刘参将的回禀,眸色晦暗的扬唇一笑,继而出声应和:
“确实如此,将军若不信,不妨点名让齐胜出列,给将军演示一番,如何?”
宋将军听了昭王的话,这才信了五成,毕竟:依据驰骋沙场的宋将军之见――新兵既无历练,又是急召而来,若还能出现鹤立鸡群的,岂不是天佑日兆,这几率实在微乎其微。
昭王知道宋将军心存疑虑,可他笃定对方不会错过任何一个好苗子,所以不论对方信与不信,也绝不会反对自己的提议。
“今日军中内斗,我估算着齐胜也就打趴了三十余人左右,还未展现出他正真的实力。刘参将,你可认同?”
昭王要提拔的人,刘参将哪里敢摇头,再者说刘参将并不擅妒,生性耿直,因此对于齐胜的能力,他不会虚报:
“殿下,卑职当时细瞧了齐胜几眼:打斗之后他面不红气不喘,像是不费吹灰之力便击倒一众挑事者,想来确实厉害!”
宋将军的眼眸在昭王与刘参将二人中间扫来扫去,见他们说得有鼻子有眼,立即来了兴致,犹如久旱逢甘露一般求才若渴,只见他目光炯炯转向方右尉下令:
。。。
………………………………
第八十一章:一战成名
“方右尉,传令下去――考核暂歇,宣齐胜上前!”
方右尉在一旁聆听良久,他认为即便齐胜真有天大的本事,车轴一般轮番转也会累垮,倒有些不值当,完全可以让齐胜韬光养晦,把煞气洒向战场。可他不好驳斥上司的命令,便只能照办。
“比试暂停!新兵齐胜――走上前来!”
方右尉扫视着台下众人,等待被召唤之人现身。这厢齐胜正心猿意马,丝毫没有注意到台上的动静,多亏他身旁敬仰他的一个毛头小子大声叫喊:
“齐大哥!方右尉宣您上台!”
齐胜困惑的抬头,一脸的不明所以,可瞅着台上昭王笑得甚是风流,齐胜便生出一种不妙的预感。
大步行至高台前,齐胜躬身垂头,蹙眉发问:
“右尉传召属下上前有何吩咐?”
新兵的考核因为齐胜一人而被打断,大多数都十分好奇,不明白为何独齐胜一人被唤到了台前。
“你就是齐胜?”
不料回话之人乃是宋将军,齐胜的面颊上闪过一丝错愕,但他很快恢复了镇静,只见他谦恭有礼鞠了一躬,而后才说:
“回将军,属下便是齐胜。”
昭王见齐胜对待他的态度和对待宋将军的态度大相径庭,颇有些不爽,虽说军职低了宋将军一级,齐胜也不至于如此轻视他罢……
宋将军爽朗一笑,眸色精利的继续盘问:
“今日单挑众兵,为四殿下打抱不平的可是你?”
齐胜的面色越发迷惑――本以为打架之事已然翻篇,可宋将军为何要旧事重提……
“回将军,正是。”
齐胜依旧是不卑不亢的神情,宋将军见他在不明情况之下面对追问,也能淡定自如,处乱不惊,确实有几分大将之风,因而对齐胜的兴趣也就愈加浓厚。
得到齐胜肯定的回答后,宋将军看出齐胜不是个怕事的主儿,这才侧首与昭王商量:
“殿下,您适才说齐胜一人可敌三十兵马,那便先挑选三十名新兵与他切磋,如何?”
此时此刻,齐胜方才明白自己为何被传唤,他抬眸睨了眼昭王,目光鄙夷,似乎在嘲笑对方借他人之手来打压自己的手段太过幼稚。
昭王感触到了齐胜不善的目光,他轻漫一笑回视齐胜,而后才道:
“依本王之见,新兵于齐胜而言,毫无挑战性,不如让骁勇军正规编制悉数上场,也能激发齐胜的潜力,我等亦能观察的更为透彻些。”
宋将军闻言面色迟疑,正规军可是个个都有独特的作战技巧,且对战之际配合默契,若让齐胜贸然应战,怕有些不妥。
但昭王提议让宋将军心动,他何尝不想见识见识被昭王和刘参将捧上了天的人,到底有多大的威力。于是,宋将军犹豫片刻后,决定先问问齐胜愿意与否:
“齐胜,你看大营左侧,那支整齐肃穆的队伍――则是留在军营内的骁勇军正规军,你可敢应战?”
齐胜面无表情的抬头迎视宋将军和蔼的目光,不加考虑的回道:
“有何不敢。”
齐胜狂妄的回答让宋将军不禁失笑,但他并非轻视齐胜,反而觉得齐胜的无所畏惧难能可贵,战场上正需要这种敢拼敢杀、一往无前的英勇之辈,便出于好心提醒齐胜:
“你且思量清楚:大话说出去,可就收不回来了――毕竟你不比他们常年在外征战,很多方面还是难以企及的,哪怕你天赋异禀,有些东西还需后天勤加思索和领悟。”
齐胜循着宋将军食指的方向瞥了一眼,他那随性自在的模样,让人根本瞧不出即将单枪匹马迎击整支队伍的紧迫感:
“回将军:属下知晓您想试探出我究竟有多大本事,属下嘴拙――不会吹嘘,也不打妄语,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属下已经准备妥当,随时可以开始。”
宋将军闻声浅笑,对于齐胜丝毫不拖泥带水的直爽个性甚为赏识和喜爱。既齐胜觉得他能够做到,宋将军哪还有理由拖沓,便吩咐刘参将传令下去,比武即刻开始。
骁勇军那队老兵得知了齐胜要单挑他们,都觉得齐胜可笑至极。他们认为齐胜目中无人且狂妄自大,一个个俱是摩拳擦掌,准备好好教训教训这个傲慢的后生。
比武为一炷香的时间,点到为止。刘参将又让操练场上的兵士们往开挪了挪,腾出一大片空地好让齐胜等人有打斗的空间。
现场的气氛庄严而肃穆,在宋将军严厉的警告之下,无人敢发出一丝声响来打搅这场难得的比试。
只见齐胜伫立在骁勇军对面,他面色沉着,目光淡淡的平视前方,既不激动,也无杀气,徒留一种令人胆怯的冷静。
考虑到齐胜势单力薄,宋将军命令比武双方不许使用任何武器,仅凭拳脚功夫对战。此刻只待一声令下,演练就会启幕。
宋将军垂眉扫了场下一眼,继而缓缓道出:“开始――”
老兵们闻声齐喊“杀”,十余人上前团团围住齐胜,再上十余人进行二次围堵,直至五十余人的队伍将齐胜圈在最里,让他无从进退后,打斗才正真开启了激昂的一面。
明眼人俱能瞧出――骁勇军老兵阵营非常熟悉自己的作战技巧,并且走位和攻击都极其流畅和高效,即便是吹毛求疵之人也挑不出刺儿来:
前两层老兵占据先锋的位置,中间一层为中锋,最外两层由后卫填补,攻击的主力在于先锋,若先锋被打倒,由中锋填补,后卫则属于保护前两者不被命中要害的存在――他们行动如风,速度奇快,游走在队伍中进行着顽固的抵抗。
再看齐胜――他动作潇洒,招招式式熟稔于心,虽被紧密包围,处境却并不窘迫,甚至打一会儿歇一会儿,虽然他是在对方调整阵法的空档歇息,可终归显得悠然自得。
齐胜并不敢立即就暴露自己的真实水平,因为如若结束的太快,宋将军必然起疑,说不准还要调查他的底细。齐胜不敢冒险,所以为保万一只能采取消极应战的模式。
可齐胜的怠慢激起了众怒,旁人无从知晓,与他对战的人又岂能不知齐胜没有使出看家本领。故而:老兵们的攻击越发迅猛,越发拼尽全力。
。。。
………………………………
第八十二章:以牙还牙
齐胜于对打的间隙瞥了眼那柱用来计时的香火,瞧着已经烧灭了一半儿,这才精神抖擞起来,打算速战速决。
其实,齐胜早在被围堵的时候,立在中央不为所动的他就已经分析出破阵的法子,只是不能急于表现出来。
在场众人只见魁梧的齐胜陡然间身轻如燕,腾空而起,回旋扫堂腿整整一圈,踢翻了一圈骁勇军先锋,几乎没有停顿的他落地后再次一跃而起,像上一次一样又一次踢翻围在第二圈的先锋,如此往复,须臾之间――
战场上除却衣袂飘飘、所向披靡的齐胜还完好无损的站在场中,骁勇军老兵尽数倒地,躺在沙土上连连哀嚎。
被齐胜极其漂亮的身手惊艳到的宋将军呆滞了半晌,继而在一片鸦雀无声中带头击掌,宋将军笑得合不拢嘴,脸上是捡到了稀世珍宝的欢喜。
昭王抿唇,目光精敏的跟随着宋将军的掌声叫好,众人被这声高亢又真诚的赞叹而惊醒,回过神后发出此起彼伏的惊叹声和振聋发聩的掌声。
远观齐胜,他不悲不喜,宠辱不惊,只是伸手掸了掸衣襟上的灰,瞧见了这一幕的老兵们恨的牙痒痒,却不得不服。
昭王以为宋将军没有看出齐胜有所保留,便指了指身后的香,目光晦涩:
“将军,此人真是了不得,这才半柱香的功夫,啧啧!”
谁料宋将军看都没往身后看一眼,脸上依旧喜不自禁的回答:
“半柱香?我看给他一口茶的闲暇就足矣。这小子防范心很重,殿下就别计较了,随他罢――”
齐胜在作戏,昭王又何尝不是故意装傻――久经沙场的宋将军怎会眼拙到看不出,三人皆是练家子,任谁弄虚作假都能被轻易识破。
宋将军点破后,锁眉思忖了片刻,觉着昭王或许对齐胜心存芥蒂,便出于护短补了句:
“殿下,齐胜这小子实属可造之材,卑职决定着重培养,期望有朝一日为日兆带出一支虎狼之师,由齐胜做领头羊。殿下凡事看开些,莫要因小失大。”
昭王闻言在心底腹诽:真是老奸巨猾。接着含笑点头回敬:
“多谢将军警示,既有将军为他费心,那本王也乐得清闲。”
仅仅几句暗藏深意的对话,昭王不会动齐胜的意思已经传达给宋将军。两人的城府颇深,即便睿智如方右尉,也听不大懂。
宋将军放下心来,又抬眼凝向齐胜,乐呵呵迎视着王者归来。
适才两人的寒暄,宋将军提醒昭王的是――日兆王最看重的子嗣便是昭王,来日昭王必会继承大统,宋将军禀明自己属意扶持昭王,且告知对方自己会悉心调教齐胜,让齐胜也成为昭王的左膀右臂――
如此一来,昭王就必须将齐胜视为同盟,只能打消惩治情敌的想法。
齐胜回到台前复命后,宋将军径自批准齐胜不必参加考核,直接晋升为骁勇军新任参将,这批新兵皆在齐胜的管辖之内,军职可比拟刘参将。
宋将军颁布的赏令一出,台下一片惊呼,羡慕齐胜者多不胜数,那些望眼欲穿的眼睛被齐胜一鸣惊人且得道升天的案例所激励,无一不鼓着劲,准备在接下来的考核中好好表现。
齐胜接受了任命后,瞄了眼昭王,故意提及昭王的英勇事迹:
“卑职曾经听闻殿下徒手搏虎,武功盖世!也不知是否属实?若当真如上,卑职可否有幸领教一番,若是虚传,殿下只当卑职放了一个屁。”
宋将军面色尴尬的眨了眨眼,但并不介意齐胜挑战昭王,或许是今日经历了类似战场厮杀一般的的热血场面,宋将军嗜武如命,自然不会放过一览强强相争的机会。
可齐胜粗俗的话语有些失礼,即使是编造出来的溢美之词,也不该形容成一个屁,所以宋将军这才出语训诫:
“齐胜,你向昭王讨教并无不可,但注意言辞!”
“是!”
齐胜恭恭敬敬应下了,心里却在窃喜:看来这老狐狸也想瞧瞧纨绔子弟有没有真本事。
宋将军着实不太清楚昭王在武艺上有何过人之处,只因他不曾见过昭王于军营习武,二人又不得机会切磋,因此好奇。昭王被送进军营时,日兆王只告诉宋将军昭王自小练武,底子不错,请宋将军指点一二,便再无其他。
齐胜的出其不意,昭王虽未曾预料到,但也不算惊讶。早年间,昭王确实徒手捉虎,还将虎皮制成地毯送给日兆王,让日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