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可以更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可以更强- 第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向表现的很强势如杨雪,拜堂成亲时,是如何的强调,以后自己所生的子女,必须随她姓杨。

    如今在权势面前,又不得不委屈求全,要让自己的儿子改回父姓。

    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还不都是为了权势。

    “朕知道了,你还有什么三事情要说吗?”李中华看着杨雪说道,其实李中华非常希望,杨雪还能够跟他说点别的事情,哪怕聊一些日常的,无关紧要的,家长里短的事情都好。

    “没有了。”杨雪摇了摇头说道。

    李中华默然无语。

    “臣妾告退了!”气氛有些沉默,杨雪静候了片刻之后说道。

    高处不胜寒啊!这一刻李中华深刻的体会到了,皇帝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孤独和最寂寞的人吧。

    表面上他们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实际上普通人拥有的很多东西,都会远离他们而去。

    比如快乐,比如亲情,皇帝为了保持自己的威严,似乎就必须保持冷酷无情,心硬如铁一样的。

    就算是李世民这样的千古明君,为了夺取权力,不也杀兄杀弟,不也杀尽了自己的亲侄子,不也逼着他父亲退位。

    为了江山稳固,李世民不也要牺牲女儿的幸福,让女儿远嫁他乡,嫁给那些和他这个父亲一般大的部族头领。

    就算是留在身边的女儿,不也都是嫁给了那些有功的国公之子,为的是什么?还不是希望用联姻的方式,巩固大唐的江山。

    李中华不想做一个这样的皇帝,他不希望用儿女的婚姻和幸福,来换取大唐的和平,尽管他知道,这很不容易。

    只是如果连一个合格的父亲都做不好,又怎么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皇帝。

    为了避免以后,儿子们会为了皇位,而斗的你死我活,兄弟相残,李中华根本就没有打算,要立谁为太子。

    为了让自己的女人们和睦相处,李中华也从来不去想,封谁为皇后,又封谁为贵妃。

    可是女人们不会这么想,儿子们也不会这么想,满朝的文武大臣,百官们也不会这么去想,他们只是以为,这是皇帝陛下还没有想好而己。

    既然皇帝陛下还没有想好,那么就意味着谁都有机会,只要是李中华的女人,就有机会成为皇后。

    因为没有人规定,皇后就一定是皇帝还没有成为皇帝之前,明媒正娶的所谓正妻。

    更何况杨雪和皇帝李中华的婚姻,本来就很特殊,因为如果按照他们那样的情况来说的话,皇帝岂不是等于入赘?

    皇帝怎么可以入赘呢?这一抵婚姻,绝对是皇帝陛下的耻辱,所以很多人都自以为是的推断,皇帝陛下之所以迟迟没有立皇后,大概也是因为,对当年的这桩婚事,非常的不满吧?

    如果立杨雪为皇后的话,这段耻辱岂不是要跟随皇帝陛下一生一世。

    所以皇帝陛下肯定是不想立杨雪做皇后的。

    如果杨雪做不了皇后,那是不是代表着大家都有机会做皇后了?

    既然杨雪做不了皇后,那杨雪的儿子杨再兴,岂不是更加没有资格做太子?毕竟杨再兴姓的是杨,而不是姓李。

    这样一来,那岂不是谁的儿子,都有机会成为大唐的太子了。

    喜欢大唐可以更强请大家收藏:()大唐可以更强更新速度最快。


………………………………

第190章 用心良苦

    李中华希望自己,对待每一个跟随自己的女人,都能够尽量的公平一点,对待自己的儿女也是一样。

    所以他迟迟的不愿意立谁为皇后,也不想立那个儿子为太子。

    可是朝中的大臣们却不这么认为,他们心里纷纷的在揣测,皇帝陛下为什么迟迟不肯立皇后,是不是心里对杨雪有什么不满?

    没有立下皇后之前,太子当然更没有办法立了,因为太子肯定是要封给皇后的儿子。

    尽管这也不是很绝对的事情,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是皇后的儿子,封为太子的也不是没有。

    但那总归不是在正常的情况下。

    更何况,皇帝陛下在还没有成为皇帝之前,可是不只杨雪这一个正妻的,而是还有另外的两个公主为正妻。

    尽管按理说,应该是先入为主,不过晋阳公主的身份可不一般,李中华得来的江山,又是晋阳公主的父皇留下来的,让晋阳公主做皇后,立晋阳公主的儿子做太子,也是非常有道理的。

    尽管如今的晋阳公主,只生下了一位公主,可是晋阳公主还有的是机会,再生一个儿子,并不是什么难事。

    杨雪可以不去争皇后的这个名份,但是为了儿子的将来,她又不得不争取这个皇后的名分。

    皇后这个位置,本来就应该是属于她的,她能够允许李中华一而再,再而三的往家里纳妾,甚至容忍两位公主和她并列为妻,已经是作出了很大的让步了。

    为了李中华,这一切她都可以忍让,毕竟她知道,李中华为了她,为了杨家,也为了这个家,做了很多的事情。

    更主要的是,杨雪不能否认的是,她真的是深爱着李中华,这个他一辈子唯一的男人。

    可是现在,为了儿子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她必须要争取皇后这个名份,因为杨雪知道,皇后这个身份是唯一的,是不可能同时出现三个皇后的。

    所以她必须争取,她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过分,更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错。

    李中华也深深的知道这一点,他也不是什么陈世美,并没有因为自己当了皇帝,就可以为所欲为,抛妻弃子。

    他之所以不封杨雪为皇后,只是因为他不想自己的女人,非要分出什么高低,非要分出什么身份上的不同,非要搞得争风吃醋。

    他只希望自己的女人,可以一团和气,像以前一样的和睦相处,更希望自己的儿女们,能够兄友弟恭,姐妹情深,就像普通人家的子女一样,可以非常的团结。

    若不是想要大唐变得更强大,他随时都可以放弃这个皇帝的位子,他相信凭着自己的能力,就算没有任何的身份定位,也仍然可以让家人的日子,过得十分的舒服。

    只是事情往往不会尽如人意,现在他也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既有来自朝中大臣的压力,也有来自于自己的女人和儿女们的压力。

    其实李中华也知道,朝中的大臣们所说的,也并不是没有道理,尽早的立后立储,可以尽快的扫除一些不稳定的因素。

    只要确立了那个是皇后,其她的女人才会安份下来,早一点确立储君,大臣们才能定下心来,尽心的辅佐皇帝,教导太子。

    但李中华是从后世穿越而来的人,后世可是没有什么皇帝和皇后的,也没有什么太子和储君,国家不是照样发展的很好,甚至比现在这个时代,发展的更好。

    就算是一些西方国家,能不能保留了皇室,但皇室也只是一个身份的象征,皇室并不会去干涉国家的运转和发展。

    李中华心里很清楚,世上没有什么千年不倒的王朝,自己把大唐发展的再好,几百年后也逃不脱被人推翻的命运。

    甚至不需要等待几百年后,也可能是自己死后不久,便会有后来者,来一个改朝换代。

    那个时候,倒霉的可就是自己的后代们了。

    就算是大唐可以延续千年不倒,但也无法避免,自己的子孙后代们,为了争夺皇权,而相互残杀。

    所以李中华才会不愿意立谁为皇后,也不想立谁为太子。

    甚至他都不想再让自己的那个儿子,成为下一个皇帝。

    即便将来真的无法避免,要让谁来当皇帝,他也希望将来的皇帝,只需要做一个安享大平的皇帝,国家大事完全可以让别的人去操心就可以了。

    后世的一些国家,实行的不就是这种方式吗?这就是君主立宪制。

    可是没有人会理解,李中华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李中华一时半会儿,也没有办法向大家解释自己的这种,后世非常先进的制度。

    就算是解释了,也只会惊世骇俗,别人仍然不可能,会理解他的思维模式。

    幸好,李中华觉得自己还很年轻,完全有时间将大唐发展的更好,到时候说不定可以让大家,慢慢的接受自己先进的理念。

    为了分散大家的注意力,李中华在平叛基本上己经完成后,便开始大张旗鼓的推进官制改革。

    这一次少了各地番王的阻挠,各地的官制改革顺利了不少,各省市纷纷的组建挂牌。

    同时推进法制建设,各种的法院相继成立,治安警察也应运而生。

    人民一旦发现了有人犯案,或者是遇到了危险,再也无需去县衙击鼓呜冤告状了,而是选择去最近的警察局或派出所报案就可以了。

    以后审案也不再是任凭县令一言而决了,而是要由法院的法官来审案,并进行判决了,地方官员都不能干涉法官审案判决。

    另外,李中华也加快了推行教育改革,宣布实施六年义务教育,所有造龄儿童,必须进入公立学校,接受义务教育。

    李中华也想直接来一个九年义务教育,但实行起来实在是太困难了。

    虽然有了他名下的中华企业加入,但一个国家的各种花费支出,是非常惊人的,教师的队伍也跟不上,所以只能先实行六年义务教育了。

    而且读完了六年义务教育,常用的汉字基本上都学会了,一般的算术,加减乘除也都没有问题了,对加快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肯定是会非常有效果的。

    至于一些学习好的,家庭条件困难的,朝廷完全可以灵活应变,用奖学金的方式,资助他们接受更高等的教育。

    李中华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让长子李再兴,任职长安朱雀小学的一名老师。

    这个朱雀小学可不简单,李中华自己亲自担任校长,学生全是朝中大臣家的孩子,也包括李中华自己的几个适龄儿女。

    喜欢大唐可以更强请大家收藏:()大唐可以更强更新速度最快。


………………………………

第191章 强力收税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这些朝中大臣的儿女,将来绝对是有很大的概率,会在朝中为官的。

    这个时代都是十分的尊师重道的,有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思想,李再兴可以成为这些人的老师,对于他将来的发展,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李中华之所以安排长子李再兴,出任朱雀小学的老师,是因为李再兴从八岁开始,便跟在了他的身边,接受了他的教育和熏陶,让他出任朱雀小学的老师,可以从小培养一代人的思想。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李中华担任朱雀小学的校长,但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时间,去学校履行自己校长的职责。

    有李再兴在学校任教,很多时候可以代表他,在学校行使他校长的权利和义务。

    李中华一开始还有些担心,儿子李再兴可能一时无法理解,自己对他的良苦用心,心里会有怨恨。

    但事实上,李再兴很快就洞察了父皇的用心良苦,积极的去了朱雀小学任教,这令李中华感到十分的欣慰,儿子这么懂事,做父亲的能不高兴吗?

    他没有知道的是,事实上,一开始的时候,李再兴是十分想不通的,好在他有一个非常聪明的母亲,极时的派人把他叫了过去,进行了一番谈话,才让他朋白了父皇的用心。

    至于另一个儿子李思华,既然他的母亲汤滂氏,执意将他送到了他的身边,李中华当然不可能,又将李思华送回去了,毕竟他也应该尽一下,自己作为一个父亲的义务了。

    所以李中华也将李思华这个儿子,留在了京城长安,留在了自己的身边,也好培养一下两人的父子之情。

    尽管两个人对彼此都很陌生,但两个人是父子的关系,是无可争辩的事实,所以两个人都必须接受这个事实。

    李中华新成立了一个部门,叫做大唐税务局,并且让儿子李思华,出任大唐税务总局的局长,督查全国的税收工作。

    这个大唐税务总局的局长,可不是那么好当的,因为这是一个非常得罪人的工作。

    李思华长期呆在苏毗国的逻些城长大,和大唐的文武百官并不熟悉,更没有什么交情可言。

    正因为如此,才能更好的开展税收工作。

    大唐的税务,也进行了大量的改革。

    过去当官的,读书考取了功名的人,是不需要交税的。

    改革后的大唐税务法,可没有这样的规定,只要是经商做生意的人,都是必须要交税的。

    这样的税务法公布实施以后,对那些世家门阀大族的打击,是非常深远,也是非常巨大的,当然会遭到很大的阻力了。

    华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讲究人情关系的社会,无论是谁出任税务总局的局长,都免不了要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关系影响。

    但李思华显然是没有这方面的麻烦,谁的面子他都可以不给,因为他和谁都不是很熟悉,更没有什么交情可言。

    他的父亲是大唐的皇帝,母亲又是苏毗国的女王,他需要给谁面子?谁又有资格,让他给面子。

    正因为有着这样的天然的优势,所以李中华才会把他放在了这个重要的位置上。

    事实证明他的做法完全是正确的,那些士绅门阀们,一个个的想要偷逃税款,被查之后又一个个的上门求情,最后又一个个的被李思华拒绝。

    门阀世家大族的府中,都养着不少的府兵,见李思华油盐不进,恼羞成怒之下,便想要抗税。

    对于这些情况,李中华早就想到了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将李思华从苏毗带来的兵勇,尽数的编入了税务执法队伍中。

    谁敢武力抗税,便会遭到强烈的武力征缴,李中华更下令,将这些武力抗税的人,加入黑名单,进行重点的照顾,并严令各地的政府部门,不得和这样的商人,有任何的生意往来,更拒绝向这样的商户,采购任何的物资。

    李中华可不是李世民,因为李世民本来就是出身于门阀世家,李唐的建主,也离不开各大门阀世家的支持,所以李世民虽然也非常的想要打压世家门阀,但还是不可避免的,会有着这样那样的顾虑。

    但李中华完全没有这些顾虑,他这个皇帝本来就是意外得来的,而且他又是从后世穿越而来的,所以他在大唐,根本就没有什么太多的牵绊,也因此少了很多的顾虑,完全可以放开的执行,己经颁布的大唐税法。

    商业本来就应该是公平的,凭什么别人要交税,你世家门阀就不用交税。

    如果大家都不交税的话,国家又应该怎么样才能发展起来?

    在严格的税收征管之下,世家门阀的抵抗越来越弱了,和朝廷对抗,对每一个单独的世家门阀来说,都是只有坏处,而没有任何的益处。

    要知道许多世家门阀的生意,也是离不开己经中华名下企业的。

    如果中华名下的所有企业,都不和这些世家门阀做生意的话,他们的损失,绝对会是他们无法承受的。

    所以这一场税制的改革,在朝廷的施压下,在李思华的强大的执行下,最终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连世家门阀都老老实实的纳税了,其他的人又有谁敢和朝廷对着干。

    税收进展顺利之后,国库变得富裕了许多,各地的学校建设也就资金充足了。

    孩子可以免费读书,可把老百姓给乐坏了。

    这是一个万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