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风云- 第5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此,席存瑞也做了准备。
    这就是,如果顾祝同不打算出任国防部长,那就让他担任国务院〖总〗理,而丁明聪则留任国防部长。
    当时,席存瑞已经暗示了丁明聪,也得到了丁明聪的认同。
    只是,席存瑞没有直接向顾祝同提出出任国务院〖总〗理这件事。
    原因很简单,席存瑞有一个担忧。
    顾祝同复出,而且高调支持席存瑞,使其锋芒盖过了席存瑞。如果考虑到顾祝同在军队中的影响力,那么他的实际地位已经超过了席存瑞。显然,如果给予他高位,那么下一届政府就不是席存瑞的政府,而是顾祝同的政府。到时候,国务院〖总〗理的权力将超过总统,而总统就将成为摆设。
    显然,席存瑞不希望出现这样的局面。
    不管顾祝同在政治上表现得多么开明,他都是军人,有着军人的特点,谁也不能保证他在掌握大权之后不会变味。
    要知道,当年冯承乾为了让吴铁生与刘伯恩引退,差点亲手发动军事政变。
    为了防止军人专权,冯承乾在隐退之前,推动国民议会通过了很多在十年前看上去毫无意义,而现在却至关重要的法案,其中就包括了对总统身份做出了明确限制、以及对军人政治立场做出规定的选举法。
    连冯承乾都在处处防范军人,席存瑞自然不敢掉以轻心。
    不管怎么说,顾祝同都不是冯承乾那样的领袖,至少他的表现,还远远无法跟冯承乾相提并论。
    可以说,在大选结果出来之前,最让席存瑞费心的就是顾祝同在内阁中的位置。
    只是,让席存瑞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顾祝同盯住的不是国防部长的位置,也没有想过要成为国务院〖总〗理。
    十一月二十二日,顾祝同亲自找到席存瑞,提出组建航空航天部。
    更重要的是,顾祝同明确提到,他希望成为第一任航空航天部部长。
    当时,席存瑞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他没有听错,顾祝同也没有说错。
    这下,席存瑞不再担心什么了。
    虽然组建一个新的部级单位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这显然是最好的结果,也同时消除了席存瑞的所有烦恼。
    十二月一日,国民议会复会的第一天,席存瑞就提交了组建航空航天部的议案。
    为了推动国民议会通过这项议案,顾祝同以政府顾问的身份亲自前往国民议会,分三次做了陈述,并且参与了两次辩论。
    当然,这只是走过场。
    在十二月十二日的表决中,该议案以绝对多数获得通过。
    按照国民议会通过的决议,总统在组建新的内阁政府时,将增加一个部长席位,并且正式组建航空航天部。
    当然,在席存瑞提交的内阁成员名单中,航空航天部部长人选就是顾祝同。
    显然,这在外界的预料之外。
    在顾祝同去国民议会做陈述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他将出任国务院〖总〗理,即他以下任〖总〗理的身份推动组建新的部门。
    消息传出去之后,甚至导致席存瑞政府的支持率在十二月底降低了十个百分点。
    显然,民众更希望顾祝同担任国防部长、或者是国务院〖总〗理,希望顾祝同结束〖中〗**队在危地马拉遭受的磨难。
    果真如此的话,那绝对是大材小用。
    当时,没有多少人明白顾祝同为计么要屈驾担任一个新部门的部长,连席存瑞都有点想不明白。
    只是,三十多年后,所有人都知道顾祝同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选择。

第一百九十章 狂热时代
    ''一九七零年一月十一日,席存瑞与所有部长级官员正式宣誓就职
    顾祝同是在国务院一间专门为他划出来的办公室里宣誓的,航空航天部刚刚成立,办公大楼的选址工作都没结束,要等到两年之后才能建成,所以他只能暂时在国务院的办公大楼里开展工作
    当然,这并没有击他的工作积极性
    就任之后,顾祝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起草载人登月工程计划,而且以令人惊讶的速度拿出了详细计划
    一月十三日,在第一次内阁全体会议上,顾祝同就抛出了这颗重磅炸弹
    载人登月工程,也因此成为席存瑞第二届任期内审议的,以及交给国民议会进行投票表决的第一份政府议案
    显然,这足以证明顾祝同对载人登月工程的重视程度
    有趣的是,当时席存瑞反而不是很重视在席存瑞看来,首先应该解决的是危地马拉的军事行动
    事实上,在此之后,内阁会议上的主要话题都与危地马拉战争有关
    更有趣的是,在谈论到战争话题的时候,顾祝同很少表明态度,甚至很少参与辩论,只有在席存瑞、或者是丁明聪到的时候,特别是主动征求他的意见的时候,他才会给出一些简单的建议
    在其他人眼里,顾祝同似乎压根就不关心这场关系到数十万中**人的战争
    只是,顾祝同不是国防部长、也不是国务院总理,而是航空航天部长,因此他不愿意参与跟本部门无关的讨论话题,也是可以理解的不管怎么说,不在其位不谋其职,顾祝同现在的身份不是军人,而是政治家
    当然,席存瑞知道个中缘由
    这就是顾祝同一直不大重视危地马拉战争在私下,顾祝同曾经明确告诉席存瑞,危地马拉战争迟早会结束,而且不管以什么方式结束,其最终影响都不会很大,因为这场战争所造成的影响在其结束之前就已经显现了出来,因此战争的结束方式并不重要,而战争本身也就不太重要
    说白了就是没有必要为这场战争花费太多的精力
    如果换个角度来看的话,这就意味着需要关注的不是战争本身,而是战争对其他领域所造成的影响
    当时,席存瑞还不明白顾祝同的意思
    等他明白了顾祝同这番劝告的深刻含义之后,他不得不佩服顾祝同的政治头脑,以及长远的战略眼光
    这也让席存瑞相信,顾祝同在脱下军装之后,绝对是一名优秀的政治家
    也许,顾祝同更适合住进总统府
    当然,早在几年前顾祝同就有这个机会,而且只要他愿意他早就成为中华民主共和国的总统了
    也正是如此,席存瑞开始无条件的支持顾祝同在航天领域的所有行动
    当然,席存瑞依然得把重点放到战争上,只不过他采纳了顾祝同的建议,即更多的关注战争的附带影响
    从某种意义上讲,载人登月工程就是危地马拉战争的附带影响之一
    前面已经到,危地马拉战争肯定会结束不管是在一九七零年结束,还是再拖上好几年,迟早有一天会结束问题是在战争期间,已经被压制了十多年的中**事工业,以及相关的重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创造了数万个工作岗位,还大幅度高了相关产业的工资水平如果在战争结束之后,无法确保这些产业继续发展,至少是维持现状,那么中国就要出大问题
    显然,战争是政府行为,因此战争得由政府花钱
    这样一来,就引出了一个新的问题这就是,在战争结束之后,为了维持庞大的产业规模,需要另外一个花钱的政府工程
    显然,载人登月工程就是一个花钱能力不亚于战争的政府工程
    更重要的是,载人登月工程与军火工业、重工业的关系极为密切,甚至可以看成是军火工业的延伸
    这就是,载人登月工程所涉及的工业产品,绝大部分由军火商
    比如,三家有能力生产大推力运载火箭的公司都是军火公司,生产了战略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空射巡航导弹、高空侦察机、远程截击机、远程防空导弹、舰载防空导弹等众多武器装备
    显然,有了载人登月工程,就算战争结束,这些军火企业也能获得政府订单,确保其雇佣的工人能够获得新的工作合同
    事实上,整条产业链都将获益
    说白了,载人登月工程也需要钢铁、需要化工产品、需要庞大的运输力量、需要大量先进技术,而这些需求与军火工业几乎没有差别,即与军火生产企业合作的钢铁厂、化工厂与运输企业,乃至科研机构,同样是载人登月工程的承包商,能够从这个庞大的政府工程中获得盈利
    显然,关键就是政府得花钱,而且花的钱不比战争开支少
    在这方面,顾祝同做得非常出色
    在一九六九到一九七零财年度预算中,顾祝同就申请到了一笔额外预算,即为载人登月工程投入五十四亿华元的启动资金
    因为在已经通过的预算中没有这笔钱,所以这笔额外开支将通过贷款获得,然后在下一财年度偿还
    也就是说,前动用了下一财年度的预算
    在很多人看来,五十四亿华元不算多中国中央政府在这一年的预算总额高达六千五亿华元,还没有包括四七十亿战争开支
    问题是,这仅仅是启动资金
    在顾祝同交给国民议会的预算报告中,这笔钱主要用在基础科研项目上,其用来启动与载人登月工程有关的关键科研项目,以确保载人登月工程能够顺利展开,并且在计划的时间内完成
    从这个角度看,载人登月工程就是个无底洞
    顾祝同到国民议会做预算报告的时候,就有议员问到,实现载人登月,总共需要投入多少资金
    当时,顾祝同只给出了一个大概的答复,而且是最乐观的答复,即五亿华元
    显然,即便是最乐观的估计,也让在野党的议员难以接受
    在辩论的时候,一名中华复兴党的议员就明确到,哪怕五亿华元能够把宇航员送上月球,这笔钱花得也很没有价值,因为把这笔钱花在其他地方的话,能够为国家与民众带来更多的好处当时,这名议员就出,让载人登月工程下马,把计划用在载人登月工程上的资金用来完善国家道路交通,实现铁路电气化,并且修建贯穿全国的四横四纵八条高速公路
    事实上,五亿华元,只是最保守的估计
    显然,实际花费将远远超过保守估计
    关键就是,载人登月工程所需的技术大大超越了这个时代为了弥补技术缺陷,就需要投入海量资金,用笨拙的段来实现同样的效果,从而绕过技术壁垒,确保整个系统能够技术运转
    比如,当时的电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就离实现载人登月有很大的差距
    为了绕过这个技术壁垒,就只能采用相差了一个时代的落后技术,从而导致与之相关的系统严重超重比如,为了弥补计算机运算能力的缺陷,不得不采用机械设备来实现类似的功能,而用在飞行控制系统上的机械设备的总重量高达三多公斤,而如果有足够先进的计算机,系统重量能控制在十公斤以内
    说白了,当时中国的载人登月工程,几乎就是靠蛮力搞上去的,或者说是用金钱做基础堆积起来的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前面到过,如果从经济可行的角度出发,即便到二十一世纪,载人登月的技术都没有完全成熟,即没有经济效益可言
    所幸的是,在冷战期间,所有战略项目都是政府工程
    政府工程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即经济效益是次要问题,首要问题是能不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说白了,很多政府工程就是为了争一口气
    载人登月工程只是一个典型的例,而在冷战期间类似的政府工程数不胜数比如,中德两国一直在比拼建造摩天大楼的速度,以及摩天大楼的高度又比如,在法国人顾拜旦开创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之后,中德就开始在竞技场上展开全面较量,冷战期间的每一次奥运会都是中德两国奖牌数量的比拼大会即便谁得了金牌,对两国民众的日常生活没有半点关系,但是每当本国的运动员得了金牌,特别是击败了对方的运动员得到金牌,国民总会异常兴奋
    这些烧钱的政府工程,一直贯穿整个冷战,可以说是中德冷战的主要标志
    有趣的是,不管政府工程烧了多少钱,只要能够成功,就肯定能得到国民支持,甚至是花钱越多,越能得到国民支持
    这是一个狂热的时代,一个整个国家都处于癫狂状态的时代
    同样的,这也是一个奇迹频出的时代,更是一个科技大发展的时代

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工程
    12点)
    载人登月工程的核心是月球飞船,而真正的难点则是大型运载火箭,其中的核心又是大推力火箭发动机。
    当时,中国的宇航科研机构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估算月球飞船的总质量。
    只有估计出了月球飞船的总质量,才能确定需要多大的运载火箭,也才能够启动火箭发动机的研制工作。
    估算工作,实际上就是一个逆推工作,首先需要确定的是搭载能力。
    也就是说,月球飞船需要搭载多少名宇航员。
    当然,最少也得搭载一名宇航员。
    只是,一名宇航员显然不够。关键就是,月球飞船必须分成两个部分,即登月舱与轨道舱。这两个部分组成了月球飞船,在到达月球轨道之后,登月舱将载着登月宇航员到达月球表面,而轨道舱则停留在绕月轨道上。受自动化程度限制,登月舱与轨道舱里至少各需要一名宇航员。也就是说,月球飞船至少需要两名宇航员。在深入研究之后,宇航工程师最终确定需要三名宇航员。这就是,登月舱在月球上着陆之后,需要脱离月球,与轨道舱会合,宇航员则搭乘轨道舱返回地球。登月舱在升空的时候,有很多工作需要宇航员来做,而一名宇航员肯定忙不过来。
    三名宇航员的标准确定下来之后,就能大致计算出重返大气层的着陆舱的质量了。
    在这方面,中国的宇航工程师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因为中国已经实现了载人航天,而能够搭载三名宇航员的飞船也已研制成功。即便这艘飞船上没有科研设备,其总质量也达到了五吨。
    也就是说,月球飞船的核心部分重达五吨。
    当然,这只是核心部分。
    登月舱可以做得小一点,主要是月球没有大气层,因此不需要考虑在月球上着陆时减速所产生的摩擦热量,也就可以省去隔热部分。此外,如果选择恰当的着陆区,并且尽可能的控制在月球上的停留时间,温度变化幅度也不会很大。更重要的是,月球表面的引力强度只地球表面的六分之一,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也要比地球小得多,因此登月舱重返太空所需的发射能量就小得多。
    只是,要把两名宇航员送到月球表面上,再让其搭乘登月舱返回到轨道舱上,登月舱的总质量也不会低于十五吨。
    当然,这还不是月球飞船质量最大的部分。
    真正的大头是轨道舱。
    虽然通过精确控制飞船的航线,利用星体引力,月球飞船在达到了第二宇宙速度,飞往月球的过程中几乎不会消耗能量,而且只要航线足够精确,在靠近月球之后,能被月球的引力捕获,成为月球的卫星,因此也不存在减速的问题。也就是说,在飞往月球、进入月球轨道的过程中,月球飞船对能量的需求非常低。
    关键在返回地球的过程。
    这就是,月球飞船首先得摆脱月球的引力控制,即达到月球的第二宇宙速度,然后平稳飞行三十万公里,到达地球的近地轨道上,成为地球的卫星。相对而言,摆脱月球的引里并不难,而且月球的第二宇宙速度也不高。真正麻烦的是在靠近地球的时候,月球飞船需要提高速度,才能达到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也才能够成为地球的卫星,不然就会直接坠入大气层烧毁。…;
    虽然月球飞船的最终是把宇航员送回地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