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娘子状元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法医娘子状元夫-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亏是戏言。”
    三人听闻此言,都是不寒而栗,明姝握住春岫打扇的手,叫她不用扇了,皱眉道:“九十两一条人命?能说出这话的人也太没心肝了。你的意思是,争尸体的人家中有的是想用尸体结冥婚换钱?”
    春岫道:“否则何必强行索要一具尸骨?依奴婢看,十有八~九是为了这下三滥的勾当。”
    晏子钦道:“天良丧尽,只能等官府给他们做个了断,好好入土为安,生时不如意,死后还要受罪。”
    生死之事虽然重大,可发生在别人身上,其余的人终究是过客。娘娘庙的事很快被淡忘了,因为接踵而至的事情对明姝夫妇来说更重要,八月初八,晏子钦入朝面圣,次日正式上任,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做官,可对于京城朝野来说,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新人,经过舒州的失败,晏子钦似乎明白了在官场中随高就低的重要性,道义是用来在抉择面前保留底线用的,日常待人接物时不如和其光、同其尘,懂得藏锋就能省去不必要的冲突和麻烦。
    晏子钦出任的职务是待制,正六品,平日伴驾讲读,典守文书,各处殿阁均设此官,位在学士﹑直学士之下,如宣和殿待制﹑龙图阁待制,而晏子钦所任的集英殿待制更是重中之重,因集英殿是大内极重要的殿宇,专司策试进士以及春秋大宴,每日见驾的机会更多,当朝天子将晏子钦摆在这个位置上,自然有他的一番深思熟虑。
    与此同时,晏子钦也从专为在京官员解决住房问题的“楼店务”处寻到一处中意的官舍,在京任职而又无私第的官员,均由楼店务出面解决,他们帮晏子钦赁下一间雅洁院落,晏子钦带着明姝前去看了,虽比不上曲府的规模,却也整洁舒适,又是位于繁华的太平坊内,满足了明姝逛集市的愿望,前后两进的院落,还有一方种着满架蔷薇的小院,足够他们夫妻二人居住。
    曲夫人本想着为女儿女婿买一下块地,见他们自己谋划好了出路,也放下心来,心道晏子钦还算是有担当的人,不是一切仰仗他人、不求上进的子弟,便暗中攒下买地的钱,等着女儿若有急用时好出手帮衬。
    虽然已经赁下太平坊的院落,可曲氏夫妇还想留二人过中秋,况且院中还要派人重新粉刷、收拾,也要时间,所以依旧住在岳父岳母家。
    到了中秋这日,朝中依照旧例在最宏大的紫宸殿举行朔望大朝会,而在曲家,曲夫人和明姝早就安排好了丹桂清供、酥糖月团、膏蟹黄酒、枣梨橘栗等节令佳品,等着翁婿二人回家团圆,若在往年,官家体恤臣下,中秋的大朝会总是早早结束,可今天午后,曲院事已经回来了,晏子钦却不见踪影。

  ☆、第40章 

    听家人说曲院事回来,明姝还以为晏子钦和他在一起,去堂上给爹娘行礼时却不见人,垂头福神时不着痕迹地张望了一下,可女儿的情态怎能逃过父母的眼睛,曲院事知道她记挂夫君,笑道:“晏郎君还在宫中。”
    明姝问:“不是散朝了吗,他没同父亲一道回来?”
    曲院事道:“官家下令留他,特意遣宫中长随向我通报过,现有一份秋后问斩的名册急等着勾决,官家请晏郎君做参谋。”
    一听和秋后问斩有关,近来神经格外敏感的曲夫人心里开始打鼓,讪讪道:“今日是中秋佳节,便是再急也不急于这一天吧,再者说,我们女婿一不在大理寺,二不在刑部,哪用得着他去管死囚的事。”
    曲院事道:“这便是妇人之见了,在官家身边做待制与六部九卿不同,只要官家有命令,什么都是分内之事,不然怎么说天子近臣虽则风光,却也难为,需要广博之才和过人之智,若是人人都能当得,哪里还这般引人羡慕。”
    曲夫人嘴上虽不再提,心里依旧嫌晦气,也难怪,她本是一品诰命的尊贵身份,出门也是众人簇拥下,按理说不该出差池,可最近一年里已经两次看见死于非命之人,怎能安得下心神?
    却说曲院事回来不久,许杭也亲自来曲府相贺,他在京城立足多年,虽有不少生意场上的朋友,可除了妻族外再没什么亲眷,如今多了曲家这门亲家,喜不自胜,所以逢年过节时常走动,加之见闻广博,人又活泛善交际,倒是和爱唠叨的曲夫人聊得投机,时常分享些京中风闻。
    今日,许杭落座在正堂,和曲氏夫妇聊了些家长里短,不多时,曲院事就去书斋接见前来拜贺的昔日门生去了,他离开后,曲夫人才敢把心中怪力乱神的猜想说给许杭听。
    “亲家,你在市面上见过的、听过的包罗甚广,可知常撞见死人、卷进官司是什么缘故?”
    许杭是个生意人,又不是卜卦测字的,怎会知道这些?可商人好面子,也不好说自己一无所知,便道:“兴许是有邪煞缠身,亲家母问这做什么?”
    曲夫人便把两次遇见尸体以及晏子钦屡次卷入案件的事同许杭讲了,他是个比曲夫人还爱大惊小怪的人,越听嘴张得越大,惊道:“何方邪煞,若是妨了我外甥可就不好了。依我看,舒州那回就是被迷了心窍了,否则哪有说弃官就弃官的!亲家母也别急,听说龙虎山的张天师有极灵验的神符,便是千金万金、十拜九叩我也求回来,保两个孩子安宁!”
    曲夫人忙道:“善哉善哉,亲家此法极妙,若有用的着我家的地方,尽管开口。”
    二人一拍即合,哪想过小夫妻俩怀着无限憧憬搬进新居,却发现墙上、门上贴满黄澄澄、红艳艳的符纸时一万头神兽在胸膛飞驰而过的心情。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现在的明姝正惬意地一边听陈嬷嬷报账,一边陪弟弟玩,明恒却好像对坐在院子里锦葵花下默默背书的王安石很好奇,总是往窗外看,最后终于忍不住问道:“姐姐,他……都不理我的。”
    明恒生来玉雪可爱,粉扑扑的脸蛋,琉璃珠般的眼,无论哭笑都乖巧得惹人怜爱,和小时候的明姝颇为相像,可算是家里心尖儿上的宝贝,他长到三岁,还从没见过不理自己的人。
    明姝见弟弟委委屈屈的样子,轻笑道:“拿出你的手鞠、小陀螺、九连环请他玩,他也不理你吗?”
    明恒的小眉头皱得更深了,“连那套最喜欢的木头马都拿出来了,他说我是小孩子,他是大人了,大人不能和小孩子玩……可是姐姐说他才七岁啊,只比我大两岁。”
    明姝无奈道:“比你大四岁才对,七减三等于四啊。”
    明恒低下头困惑地数起手指,正在此时,晏子钦回房了,摘去幞头,露出乌亮的鬓发和晶莹的玳瑁簪,入鬓的长眉越发衬出棱角分明的白皙面庞,身上还穿着青绿的圆领官服,腰系白银带鞓,脚穿粉底皂靴,当真如修竹苍松。
    虽然今早亲手为他穿上这身华服,再次见到时,明姝还是难免心旌摇漾,不知为何,见他穿上这身笔挺的官服,意气风发的样子竟比平日里还要耀目十分,纵然已经是“老夫老妻”了,明姝依旧移不开眼。
    让陈嬷嬷把仍然在孜孜不倦数手指的明恒抱出去玩耍,房中只剩夫妻二人,穿到宋朝五年有余,她还是不太习惯身边无时无刻有人跟随,嫁给晏子钦后便更希望能二人独处,可不想身旁再有电灯泡打扰。
    她一边帮他拿出轻便些的直裰鹤氅,湛蓝的缎料上有玉兔捣药的暗纹,暗合她所戴耳坠上的白玉兔子,一边玩笑道:“我弟弟方才抱怨你那好学生呢,说他自称是大人,叫明恒小孩子,明恒想不通,差了四岁怎么就不能一起玩了。”
    晏子钦把手伸进袖筒,笑道:“你还不知道王安石这孩子,最喜欢装大人。”
    明姝瞟了他一眼,笑道:“什么样的师父收什么样的徒弟,我赌晏大神童七八岁时也喜欢装老成。”
    晏子钦摇头道:“这还真没有。”他的确没说谎,为了“保命”,他八岁以前一直被假充女孩教养,虽然知道自己是男孩子,可每天穿裙袄,梳元宝攒儿,点胭脂记,把他娘逗得不亦乐乎,后来他已经开始怀疑,母亲这么做不仅是为了帮他“保命”,也有好玩的成分。
    不过这种事情就不必让娘子知道了……
    因而,他岔开话题,笑问:“知道今天官家命我做什么了吗?”
    明姝道:“不就是为了勾决名册?”
    晏子钦道:“这是一桩,还有另一桩,你肯定知道,再猜猜。”
    明姝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晏子钦用指节敲了一下她的头,笑道:“好笨,于卿这个人你也忘了?”
    明姝恍然大悟,道:“原来是他,他不是失踪了吗,怎么连官家都关心起他的事?”
    晏子钦变色突然有些凝重,道:“近来辽国朝中出现了一个谋臣,对大宋的风土,尤其是商路往来十分了解,甚至知道南北漕运重要关卡的设置细节,此人名叫耶律卿,朝廷怀疑此人是向辽国投诚的宋人,换句话说……他可能就是当年舒州的于卿。”
    明姝咂舌道:“没想到他去了辽国……不过也合情理,他本就是契丹人,回到辽国也实属应该。”
    晏子钦叹道:“怎能如此想,难道契丹人就是辽人,汉人就一定是宋人了吗?于家在宋国生活了几代,缴国税、食君粟,怎么就不是宋人了?就说辽国,常年盘踞着中华故地‘燕云十六州’,时常借打草谷之名劫掠边疆的汉人百姓,有多少汉人流落异国他乡,今日是中秋佳节,我们能在花前月下饮酒赋诗,阖家团圆,又有多少人骨肉分离、生死永隔。”
    明姝见他语转悲戚,连忙拍着他的肩头,无声地安慰他。这个晏子钦,无论到了何等年纪、何等境地,终究是那颗赤子之心。
    他也知自己情绪不好,揉着眉心苦笑道:“今日和官家谈了很多,只因秋后问斩的名册上竟有大半死囚是因家贫而劫杀他人、谋取财货。不是说此等恶行可以姑息,但是若在开元全盛之日那样‘稻米流脂粟米白’的盛世里,恐怕悲剧就能少些。”
    明姝道:“听你的意思,官家想实行新政?”
    晏子钦道:“官家的确是想,可是太后不想——她老人家上了年纪,早已消磨尽了求变的决心。”
    明姝赶紧掩住他的嘴,道:“这话可别让我爹听见,你知道的,他……”
    曲院事是太后一党,谁人不知。
    晏子钦笑着撤下她的手,道:“岳父是明智的人,岂能看不出,这江山终究是皇帝的江山?”
    正说着,突然听见急促的敲门声,门外传来沈嬷嬷不耐烦的声音,“娘子、姑爷,青天白日的你们锁在房里做什么呢?现在是酉时,月亮快升起了,老爷夫人请你们去池塘边的长亭里入席呢。”
    明姝和晏子钦相顾无言,尴尬一笑,都暗道:“完了,沈嬷嬷想歪了。”
    于是急忙拉开门,沈嬷嬷见到衣衫整齐的二人时还有些惊讶,抚着心口上上下下打量二人,末了才摆手道:“吓死老身了,得,快去吧,夫人这两天心情不好,要是到迟了,又要挨骂,晓得吗?”
    二人连连应声,简单整理了一下,起身出门。往花园去的路上,明姝忽然觉得少了些什么,仔细想想,似乎这几天耳边清净了不少,原来是两天都没看见杜和了。
    这几天忙着安排中秋的布置,不知他又去那儿神游了,连忙问晏子钦:“你见着杜和了吗?”
    晏子钦想了想道:“昨日一早,他说要去买几盏花灯,之后就不见了。”

  ☆、第41章

真是奇哉怪也,杜和在京中没有亲眷,又能去哪里?该不会遇着歹人了吧?虽然他那么机灵,身手又不错,寻常歹人也未必是他的对手。
    明姝已经分外焦急,恨自己光顾着应付母亲交与她的事务,竟没留心一个大活人不见了一天一夜,晏子钦劝她别着急,道:“也不用满大街找人,他十成十在绮玉阁内享艳福呢。”
    明姝道:“你确定?”
    晏子钦道:“我记得昨天他离开时穿了一件灰扑扑的麻衫,头发随意绑着,身上只带了腰间挂着的几枚钱,除了久怀觊觎之心的罗娘子,谁会劫持一个看起来一穷二白的人?何况咱们那晚所见,卖花灯的灯市离绮玉阁不过几十步路程,我先派许安去探探,他年纪大,稳重,免得寻常小厮拿了主人的钱在那花天酒地中迷了眼,从此不务正业,这就成害人了。”
    明姝知道晏子钦是有意逗自己开心,忍不住笑道:“那你快去快回,我再此等你,一会儿还是一起去花园为好,否则爹娘会多心。”
    晏子钦去了片刻,归来后又安慰明姝几句,说罗绮玉对杜和好还来不及,怎么能容忍他出事,随后携着明姝来到花园,池畔的长亭中早已摆起了圆桌,桌上摆好了橙红的膏蟹,堆成小山的样子,另有五只棋盘大的菊花攒盒,里面盛着各式菜点,汤骨头、乳炊羊、签鸡、燠鸭、莴苣笋、芥辣瓜儿、沙角儿、水鹅梨,有荤有素,三十余种,可谓极口腹之享。
    耳畔是歌舞小班清吹箫管,缓按红牙,奏出了一曲桂枝香,眼内是天上、水中两轮圆月,漾漾晚风吹过,当真是月圆花好,人寿年丰,曲院事难得醉饮桂花酒,脸上添了悠然之色,看着儿子明恒追着女婿的弟子王安石打闹,掰开一块松子馅的月团给两个孩子分食。
    明姝吃了半只团脐的螃蟹,春岫正用银签子替她剥剩下半只,抬头却见曲夫人脸色阴沉,连忙戳戳明姝,让她注意。
    明姝见到母亲责备的目光,才想起她这两天一直叮嘱自己,千万不许吃太多螃蟹,这东西性寒,多则伤身,于女子更是不利,若还想早些让她抱上外孙,就不许多沾。
    明姝赶紧停筷,饮了两口热腾腾的姜茶驱寒气,曲夫人这才露出满意的神色,一切让曲院事看在眼里,若在往常,他也不会说什么,偏偏今夜趁着酒兴,话也多了起来,笑着夹起一块烧肉放到女儿的盘子里,笑道:“吃这个,这是你小时候最喜欢的,长大了就没见你吃。”
    一听这话,明姝鼻尖一酸,父亲口中的小时候是她还没穿越来的时候,烧肉是小明姝的最爱,可对现在的明姝来说,这东西完全不合她的胃口,可她还是吃了下去,一边吃,一边眼泪就滚了下来,想起自己前世的父母,又想起今世爹娘不知去向的亲生女儿,穿越而来的她还算懂事,没令父母操碎了心,可也难报这份养育大恩,她何德何能,遇到对自己这么好的人,如今吃下父亲夹来的烧肉,不知为何,觉得自己现在才算真正成为了曲明姝,他们记忆中的那个女儿。
    晏子钦不知她的身世,想不通为何好好的,突然就哭了,刚想帮她拭泪,却见岳父已伸出手,抱着明姝哭得颤颤巍巍的肩头,抹着她脸上的泪痕,爱怜道:“都嫁人了,还像个小孩子似的,哭什么呢,叫你夫婿看笑话——”晏子钦连忙正襟危坐,表示自己不觉得明姝有失礼数,“好了,我的好宁宁不哭了,爹爹在呢。”
    兴许真是喝醉了,把怀中的女儿当成多年前那个尚在襁褓的小婴孩,轻轻拍着她的背。
    明姝曾听沈嬷嬷说起一段曲氏夫妇不愿提及的往事,原来,小明姝刚降生时是个耳聪目明的健康孩子,长到一岁多,忽然夜间发热,那时曲章在丁谓手下做事,却因和上司有分歧,被排挤到城外的田猎场做个无权无势的闲职,小明姝发病后,曲夫人连请数位郎中,均是束手无策,情急之下,曲夫人自己也病倒了,只能写信请曲章回家。
    眼看着平日最怜惜地女儿烧得浑身通红,曲章四处打听,终于得知一位致仕的太医能治,可惜那人最是趋炎附势,知道曲章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