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她望过来,苏慕闲冲着她微一颔首。
☆、第一百九十九章 诊治
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夏衿冲他微一点头,便跟着宣平候进了门去。
“夏姑娘请跟我来。”一个四十来岁的女人已在等在屋里了。见了夏衿,对她轻轻说了一声,转身朝内室去。
夏衿认得这女人是太后的心腹,昨晚她跟太后密谈的时候,这女人就一直伺立在太后身边。
仍是昨日的那间内室,屋里除了太后,就只有她昨天留下的几个宫女和太监。夏衿朝太后行了一礼。
不待夏衿拜下去,太后就让人将她扶了起来,温和地道:“皇上的性命,就交给夏姑娘了。如果夏姑娘能治好皇上的病,哀家必有重谢,天下黎民也会感谢夏姑娘的。”
“民女定然尽力而为。”夏衿道。
太后点了点头:“那就开始吧。”
夏衿没有动,而是朝床上看了一眼,道:“因要针灸,皇上需除去衣物,只留腰间一布即可。”
太后眉头微蹙,疑惑而满含深意地看了夏衿一眼。
要不是夏衿昨晚就明确表示不愿进宫,恳请以后自行婚嫁,太后都要怀疑她是故意提出这一要求,以达到进宫伺候皇上的目的了。
要知道,丝绸这些织品虽比较滑溜,穿着衣物行针,银针不易扎到穴位上,但对于医术高超的郎中们来说,这实不算什么。只要扎针的时候手掌固定住衣物,行针的手法稳准有力,是完全不受影响的。
不过还得指望夏衿救命,这些小细节太后决定不多计较。皇上是男人,夏衿是未婚女子。即便皇上给夏衿看光光了,皇上也不吃亏,大不了把夏衿纳进宫来便是。后宫女人甚多。不差这么一个。
太后朝宫女、太监们挥了一下手。那些人便到了床边,给皇上除去衣物。
夏衿连忙转过身去,背对着龙床。
宫里人都是人精。即便夏衿说得含蓄,大家也明白她的意思。知道什么叫“只留腰间一布”。待太后说“好了”,夏衿转过身来时,便见皇上光溜溜地仰躺在床上,只有胯间用一块一尺见方的明黄绸缎遮挡着。
夏衿前世行医多年,什么样的身体她都看过,这本不算什么。即便是苏慕闲将她上身看光光了,她也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紧急之下性命攸关,谁还去在意这些东西呢?
可此刻。在这样压抑的环境里,这么多人用怪异的目光隐晦地看着她,便让她十分尴尬。
她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平静下来。
她转过头,对太后道:“民女还需六个人相助。”
太后扫了屋子里一眼。四个宫女一个太监,再加上她,正好是六个人。
她身份所限,即便身为母亲,愿意为儿子做任何事,但身为太后做这些杂事。被夏衿指使,总是不妥。
她略一思忖,对那个中年宫女道:“去叫苏侍卫进来。”
中年宫女应声而去。不一会儿,便领了苏慕闲进来。
外面有那么多宫女和太监,还有四、五个郎中以及国舅、宣平候,但太后仍叫了苏慕闲,看来苏慕闲上次救了皇帝一命,得到了太后的绝对信任。
人到迟了,夏衿便不再迟疑,从怀里掏出银针,对着皇帝身上双手双脚及额上、腹部的几个穴位扎了下去。扎完之后,她一阵捻弹。银针尾部一一晃动起来。
这时候,她从怀里掏出六根艾条。递给那个中年空中宫女:“把它们点燃,每人一根,对着银针熏烤。”
这艾条不是普通的艾条,里面加了石榴皮和几味中药。因兹事重大,夏衿担心有人在艾条上做文章,所以这艾条是她亲自动手做的。
她身上常备着一些药粉,石榴因喻意多子多福,是各家各户常种的一种果树,岑子曼院里就有一株。夏衿亲自采了研成粉,在吃过晚饭后才动手加工。做好后,就一直放在她的怀里。
宫女接过点燃,给其他五人每人分了一根,大家对着银针熏了起来。
夏衿紧紧地盯着皇帝的身体,对六人道:“从你们手下银针开始,到皇上胸口为止,此为一条线。每人管一条线。一会儿我下针在你那条线上,艾条就要跟着一路熏上来,定要眼疾手快,不得有半分延误。”
“是。”几人低低地应了。
他们话声刚落,夏衿就叫道:“来了。”
大家惊骇地发现,皇帝身上某个部分忽然鼓出一个包来。而且这个包还会移动,就犹如一只虫在皮下游走一般,从皇帝的右腿根处一直游移到胯部。
太后目光一紧,这才明白夏衿为何要让皇帝将身上衣服除净。这微微鼓起的小包,被衣物一遮挡,根本看不出来。
看到它出现,夏衿飞快地在它后路上扎了一针,分管那条腿的太监连忙将手中的艾条移到新扎的针上。
小包发现后路不通,又朝另一方向游移而去,夏衿连忙又在另一穴位上扎针,苏慕闲忙将艾条移上了来。
如此下了四、五针,那小包下的东西便被团团围在了一皇帝胸口范围内,而且包围圈越来越小,越来越小,夏衿从怀里掏出一个银制广口小瓶,对准了皇帝胸上原先就有的小斑点。
在她下了最后一针,艾条熏上来时,一只黑色的虫忽然从那小斑点出蹦了出来,似乎想跳到夏衿身上。夏衿眼疾手快,用银瓶一罩,将小虫装到了银瓶里,右手上的盖子立刻盖到了瓷瓶上。
此与同时,“噗”地一声,一直晕迷的皇帝口里忽然喷出一口黑色的血来。
“皇儿。”太后不由得叫了一声。
夏衿将瓶盖用力地拧紧,这才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她抹了抹额上的汗,对太后道;“盅虫已出,取石榴树皮熬成汁,给皇上服下,他便会醒来。”
太后是亲眼看到那只小虫在皇帝皮下游走。再从胸口跳出的,此时对于夏衿的医术再没有任何怀疑。
“阿杏,你去。”她吩咐道。
那中年宫女答应一声。急急走了出去。
夏衿将银瓶递到太后面前:“这瓶子里的虫是子虫,跟下毒人身上的母虫是一体的。要知道下毒的人是谁。只要把这虫子一烧,下毒人就会心痛难忍,吐出血来。”
太后知道这盅虫的可怕,哪里敢接夏衿手上那只瓶子?更不敢将这虫子留在宫里。
她道:“宫里宫外我都布置妥当了。一客不烦二主,还是劳烦你把虫子给烧了吧。”
夏衿也不敢多留这虫子在身上,吩咐了苏慕闲几句。苏慕闲拿了火盆来,夏衿用火钳夹着银瓶,慢慢拧松了瓶盖。
拧到后面。她用火钳将银瓶倒立在火中,另一只火钳掀开了瓶盖,不一会儿,只听“滋”地一声,红红的火焰窜出一股蓝色的火苗来。浑身绷紧的夏衿这才大大松了一口气,将银瓶和火钳都扔到了火盆里。
一块手帕出现在她的面前。
她抬头一看,却是苏慕闲。
她接过手帕抹了抹额上的汗,道了一声:“谢谢。”
太后看了他们一眼,没有说话。
过了一会儿,那叫阿杏的中年宫女端了一碗石榴皮汁走了进来。在太后的示意下。一勺一勺地给皇帝喂了下去。
夏衿这才将银针一一起了出来。
起到额头上最后一根针时,一直注意着皇帝的宫女大喜,低呼道:“醒了醒了。皇上醒了。”
大家转头看去,果然看到皇帝缓缓地睁开了眼。
首先映入皇帝眼睑的,便是夏衿那张脸;其次才是喜极而泣的太后。
“母后。”皇帝轻唤一声,便想起身。
太后忙上前阻止他:“别动,你已晕迷半个月了。”
这么一说,她发现自己儿子还光着身子,连忙扯过被子,盖到了皇帝身上。
夏衿已经退到了一旁,低声吩咐一个宫女准备笔墨纸砚。
太后跟皇帝说了几句话。这才转头问夏衿:“皇上现在是醒了,不知后面应该如何调养。”此时她对夏衿的医术已是完全信服了。
皇帝也转过头来。看向夏衿。
这屋子里的人,宫女和太监都是他跟太后的心腹。苏慕闲也是他的侍卫,唯有夏衿极为陌生。
夏衿心里腹诽着古代礼仪,却不得不先跪了下去,给皇帝磕了一个头。这才回答太后的问题:“民女一会儿开个调养的方子,皇帝调养个一两日便可下床了。”说完这话,她又补充了一句,“其实这调养的方子,太医院的郎中们比民女更拿手。”
说起那群御医,太后就满脸不悦。一群御医拿着朝庭的俸禄,却对皇帝的病束手无策,还得靠一个十六岁的小姑娘救场,真是丢死个人了。
想起这个,她看看夏衿,又看了看躺在床上的皇帝,一个念头涌上心来:医术这样高明的姑娘,如果留在宫中,时时照应,以后她和皇帝的身体岂不是有了保障?
这念头一起,她心里就十分郁闷,直后悔当初不该答应夏衿的请求,允许她自行婚嫁。
待皇帝病好,再商议一下此事吧。她想。
夏衿没料到太后心里起了这样一个念头。她提笔写了一个方子,递给了中年宫女,便想告辞离开。
☆、第二百章 邵家人
太后是上了年纪的人,这段时间为了儿子和儿子的江山,可谓是殚精竭虑,疲惫不堪。如今儿子醒来了,性命无忧,她心下松懈,精神上便有些支撑不住。
可宫里宫外,还有下盅毒的凶手等着她去料理,皇帝这里她也放心不下。更何况,她还打着让夏衿留在宫里的主意。
她便对夏衿道:“如今皇上还未恢复,还得劳烦你在宫里多呆一两天,等我处理好一些事情,皇上也能下地了,你再出宫罢。”
夏衿只得同意。
看着下人熬了夏衿开的补药来,给皇帝服下,太后便起身,准备去看看后宫。
临走之前,她看到苏慕闲总是不自觉地站在夏衿身旁,夏衿并无丝毫的不自在,再想起苏慕闲给夏衿递帕子时的情形,她脚步一顿,不由得问苏慕闲:“你跟夏姑娘认识?”
苏慕闲就等着她这一问呢,赶紧答道:“卑职在临江时被人追杀,恰遇夏姑娘,夏姑娘冒死帮着掩护,卑职才得以逃脱;卑职伤重,险些病死,夏姑娘又为卑职治伤,卑职才能活命至今。所要卑职不光跟夏姑娘认识,她还是卑职的救命恩人。”
“哦?”太后挑眉。
苏慕闲的祖母跟太后是堂姐妹,感情极好。苏慕闲小的时候,曾被祖母带着进宫见过太后。
后来苏慕闲祖母去世,他就被送去了寺庙年,如今还被亲母、亲弟弟追杀,性子却仍十分宽厚开朗,太后便觉得十分难得,颇愿意看顾这个故姐疼爱的孙子。
苏慕闲能顺利袭爵,其母和弟弟被送去琼州。这里面大半都是太后的功劳。
此时听到苏慕闲说夏衿是他的救命恩人,太后对夏衿又高看了几分,对她点点头道:“你很好。”
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母亲对你说“你很好”。已是最大的褒奖了,任谁听了都受宠若惊。
偏偏夏衿没有感觉。她只谦虚地笑笑:“恰逢其会罢了。不敢当太后娘娘夸赞。”
这份无感,看在太后眼里便成了宠辱不惊。
太后离去,皇帝吃了药后,便沉沉睡去,夏衿则被安排到了旁边的偏殿休息。苏慕闲因正当值,便回到皇帝寝宫门口继续站着。
盅虫离休,皇帝这一觉睡得极平稳,夏衿虽在宫中。心里却极安稳,在偏殿里也好好补眠了一觉,天亮时方醒。
醒来之后,她问宫女要了水,梳洗了一番,这才去了正殿,问侍立在门口的苏慕闲:“皇上如何了?”
苏慕闲还没来得及说话,屋里有人听到她的声音,走出来轻声道:“夏姑娘来了?皇上仍未醒,你看是不是要请个脉?”却是那叫阿杏的中年宫女。
“好的。杏姑姑。”夏衿答应一声,跟着她走了进去。
皇帝一如昨晚,静静地躺在那里。脸色却比昨晚好了许多。
看到夏衿走过来,一个宫女将皇帝的手从被子里拿了出来。夏衿将微凉的手搭在了皇帝手腕之上。
感觉到指下强有力的脉搏,夏衿收回手来,一抬头就对上了一双深邃的眼睛。
“皇上。”她只得跪了下去。
“皇上,您醒了?”杏姑娘又惊又喜。
皇帝挣扎了一下,想要坐起来。旁边的宫女和太监连忙上前扶住他。
因龙体不能亵渎,昨晚他睡熟后,大家又轻手轻脚地帮他把亵衣给穿好了。
“你是……”皇帝眼睛却一直看着夏衿。
“民女夏衿,是太后命人从民间找来给皇上看病的。”夏衿答道。
皇帝又将目光移到杏姑姑身上。
杏姑姑忙解释道:“皇上。您晕迷半个月了,京中御医和各地名医都来看过。俱都束手无策。宣平候老夫人推荐了夏姑娘,说她医术高明。太后便宣她进宫。结果夏姑娘一搭眼就说您身上被人下了盅毒。昨晚夏姑娘帮您把盅虫逼了出来。”
皇帝看向夏衿的目光越发的深邃。
他微一颔首:“起来吧。”
夏衿道了一声谢,站了起来。
杏姑姑是太后身边最得用的奴婢,在皇帝面前也比其他人更敢说话。她问夏衿:“夏姑娘你刚给皇上请了脉,皇上龙体如何?”
“皇上已无大碍。只半个月未好好进食,身体虚弱些,调养上几日便可康复。”
“如此甚好。”不光是杏姑姑,屋里其他人也都喜形于色。
夏衿看了皇帝一眼。
看来这个皇帝还是挺得人心的,也不枉她辛苦一回。
“皇上您还是躺下吧,现在还不宜动弹。”夏衿见屋里没个主事的人,只得对皇帝道。
皇帝姓安,名叫鸿熙。安鸿熙听了她这话,很是听话地重又躺了下去。
“杏姑姑,皇上久不进食,需得慢慢调养。你让人拿些米汤来,给皇上服下。再熬了昨晚开的药来。”夏衿又道。
杏姑姑吩咐人去做了。
夏衿见安鸿熙躺上阖上了眼,屋里没有什么她可做的,便对杏姑姑点了一下头,转身想要到偏殿去。却不想在门口遇上了太后,只得陪着她又折了回来。
安鸿熙见母亲进来,便重又坐了起来。
太后眼睛里全是血丝,满脸疲惫,显是整夜都没有睡。但看到皇帝醒了,精神似乎还不错,她顿时疲惫全消,连声嘱咐儿子好好歇息,一切有她。
如此,夏衿在宫里又呆了一天一夜,隔半天去给安鸿熙请一次脉,看着宫人给他慢慢增加饮食,直到第二天傍晚,太后才着人将她送出宫来。
宣平候已在宫门口等候多时了。除了他,等在那里的竟然还有刚刚下值的苏慕闲。
“走吧,先回家。”宫门口不宜交谈,宣平候说了一声,便让丫鬟扶着夏衿上了车,他则和苏慕闲骑马,直奔宣平候府。
进了府,宣平候并未让夏衿回后院去,而领着她进了前厅,对她道:“武安候有话要跟你说。”
夏衿转头向苏慕闲看去。
苏慕闲的立体分明的俊颜此时极为严肃,说话直奔主题:“你治好了皇上的病,立下大功一件。如果太后和皇上问你要什么赏赐,你便要求他们重审邵家一案。”
夏衿心里“咯噔”一下,嘴里没有说话,只用她那双大眼睛茫然地望着苏慕闲。
别是她猜想的那样吧?
苏慕闲见状,解释道:“你不是说你那师父姓邵,而且当年是因为家里被抄,才被卖身为奴的吗?我这段时间一直在查防此事。邵姓并不多见,所以线索虽不多,却也查出了一些事情来。三十七年前,曾有一个将军叫邵文广,骁勇善战极为了得。结果有人告密,说他里通外国。先皇命人查探,从他书房夹缝里搜出了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