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前提条件,那就是第11舰队与第31舰队分开行动,没有聚集在一起。
因为斯普鲁恩斯对战场情况还不是很了解,所以他才放慢了前进的速度。
从此来看,斯普鲁恩斯的处境也很尴尬。即便第51舰队能够晚十多个小时到达,只要迟迟不出现,对方就有可能下狠手。最要命的是,第11舰队与第31舰队一直没有出现,其行踪非常隐秘。如果对手不出现,第51舰队贸然进入战场,结果将不堪设想。
如果真要让斯普鲁恩斯选择,他肯定会离开战场,返回珍珠港。
问题是,他没有权利做出这样地决定。
无奈之下,斯普鲁恩斯只能硬着头皮南下。
八日夜间十点的时候,第5舰队已经到了斐济群岛东北二十度方向上,大概一百八十海里处,距离威利斯与蒂里特地舰队大概有一百二十海里。
此时,白佑彬指挥的第11舰队已经到达了斐济群岛北面大概五十海里处,并且转向到了九十度,以二十四节地速度向东前进。郑恩博指挥的第11舰队则在斐济群岛东面,航向为三十度,航速为十六节。
很明显,首先与威利斯、蒂里特遭遇地不是郑恩博,而是白佑彬指挥的第11舰队。
在设定航向地时候,白佑彬就考虑到了这种情况。考虑到第31舰队无论遇到哪种情况,此时都在战场的南面,所以白佑彬没有刻意避开美英舰队。
换句话说,白佑彬准备亲自做饵,引诱第51舰队前来决战。
只是,从第31舰队的航向与航行速度来看,即便第11舰队首先与美英舰队遭遇,第31舰队也将在一个小时之内到达。
到此,斯普鲁恩斯肯定收到了消息,如果他还不出现,威利斯与蒂里特将在劫难逃。如果他赶来支援,则将首先与第11舰队交火。
不管出现哪种情况,第51舰队的处境都不容乐观。
正文 第十二卷 胜利之途 第四十七章 主动做饵(第二更)
更新时间:2009…8…25 11:15:45 本章字数:3825
不到十一点,白佑彬就收到了一份重要的情报。
一艘在东北方向上执行侦察任务的“功臣”级轻巡洋舰发现了一支规模庞大的舰队,并且用雷达探测到了大型战舰。因为不敢贸然靠近,所以无法判断其具体规模,以及大型战舰的准确数量。另外,该轻巡洋舰上的电子信号接收器没有收到从舰队里发出的电子信号,表明该舰队处于无线电静默状态。
可以说,这个发现极为关键。
“肯定是第51舰队,除了第51舰队的战列舰之外,东北方向上没有美军的其他大型战舰,我们也没有舰队在那边活动。”稍微停顿了一下,庞晋元又说道,“除非郑恩博想抢在我们前面对付第51舰队,不然第31舰队不会到那边去。”
白佑彬微微点了点头,他还在迅速思索着。
侦察舰发出的雷达信号不会引起美军的怀疑,主要是这一还于聚集了十多艘袭击舰,且其中部分袭击舰已经与美英舰队遭遇,而美军的电子探测设备还无法对巡洋舰上的搜索雷达与袭击舰上的搜索雷达进行辨别。另外,侦察舰发出的电报也不会有多大的麻烦。为了伪装到位,第11舰队的十二艘轻巡洋舰上的电台使用的都是袭击舰发送消息的频道,即便被美军截获,也很有可能将其判断成一艘袭击舰。
只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那确实是第51舰队,斯普鲁恩斯就知道其行踪已经暴露了。
“最快也要在十二点之后与其遭遇。另外。美英舰队就在我们东南面不远处,如果再不改变航向,恐怕半个小时之后,我们就将与美英舰队进入到交战距离之内。”
朝肖定邦看了一眼后,白佑彬长吸了口气,说道:“立即联系郑恩博,让他们加速追击美英舰队,与我们一起对付美英舰队。同时做好与美军第51舰队交战的准备。”
“我们去对付美英舰队?”
虽然开口的只是肖定邦,但是其他几个参谋都露出了惊疑地神色。
“如果第31舰队按照计划行动。最快也只能在一个小时之后与美英舰队接触。知道。斯普鲁恩斯绕道地原因吗?”扫了众多参谋一眼之后。白佑彬又说道。“只要我们不出现。斯普鲁恩斯就不会急着与美英舰队会合。也就不会进入交战海域。半个小时之后。我们就能与美英舰队交火。到时候我们地行踪就将暴露。如果不出所料。在我们向东航行地情况下。美英舰队将转为向东航行。同时第51舰队将加速南下。争取尽快与美英舰队会合。或者在我们前面抢占有利位置。首先干掉我们。如果把握好机会。第31舰队将在此时到达。到时候。我们转为向南航行。第31舰队从东面插入。不管斯普鲁恩斯怎么选择。他都不可能与美英舰队夹击我们。也不可能夹击第31舰队。”
“可是这样一来。就换成我们对付美英舰队。郑恩博对付第51舰队了。”
“是吗?”笑着摇了摇头之后。白佑彬说道。“就算如此。我们也能完成此次地作战行动。关键不是谁立下头等功。而是我们能不能击败敌人。如果郑恩博有能力击败斯普鲁恩斯。我们应该为此感到高兴。当然。对我们来说。如果能够干掉那七艘老式战列舰。也算是一次不小地胜利吧?”
很明显。大部分参谋并不赞同白佑彬地“大度”。
“好了。都别罗嗦了。立即去联系郑恩博。马上下达战斗动员令。”
不管情愿还是不情愿。参谋军官们都忙碌了起来。
似乎预感到夜间的战斗不会迅速结束,白佑彬让李明博去泡上了一大壶咖啡,并且准备好了一些糕点。当然,为了不影响大家地工作,饮料、零食与夜宵都放在了舰桥后方的军官休息室内。
仅仅过了五分钟,第11…1主力编队里的四艘战列舰就进入了战斗状态。
虽然四艘战列舰上的雷达都没有启动,但是炮手们已经开始做“热身运动”了。主要就是转动炮塔,测试炮塔侍服机构地可靠性。另外,枪炮军官还要趁此机会用专用工具测量一下炮管膛线的磨损程度,以便在战斗开始的时候,对弹道计算机的常数进行调整,以提高炮击命中率。
实际上,一般情况下,枪炮军官不会经常检测火炮。
只是,第11舰队在此之前参加了炮击布里斯班的作战行动,用掉了大量地增程炮弹,主炮身管的磨损程度已经比较严重了。如果不是赶着前来对付第51舰队,第11舰队很有可能在回到港口之后就立即更换主炮炮管。
当时,为了确保作战舰队的战斗力,几乎没有一艘战列舰的主炮身管在达到了寿命极限的时候才进行更换。另外,因为陆战队的火力支援舰也采用了与战列舰同样的舰炮,所以那些还没有达到寿命极限地炮管在更换下来之后都会提供给陆战队。
十一点十五分,郑恩博发来了电报。
第31舰队已经加速前进,正在逼近美英联合舰队。同时,第31舰队也收到了消息,得知第51舰队即将到达战场。
只是,郑恩博在电报中提到,第51舰队很有可能攻击第1舰队。
这算是好意的提醒,只是在白佑彬看来,郑恩博不是在担心第11舰队地安危,而是在怀疑白佑彬的战局判断能力。
也就在这个时候,“松江府”号战列舰出了一点小问题。
在电子军官检查雷达地时候,发现“松江府”号的搜索雷达地一个关键零件出了问题。而战舰上没有可以替换的备用零件。也就是说,“松江府”号地搜索雷达无法正常工作。
权衡利弊之后,白佑彬对编队秩序做了调整。
“松江府”号与“辽省”号调换了位置。主要是排在最前面的领舰必须用搜索雷达来监视敌舰队的行踪。如果“松江府”号排在前面,很有可能对“辽省”号的搜索雷达产生干扰,使其难以发挥作用。
此时,谁也没有意识到这个小小的调整最终会带来多大的影响。
十一点二十五分,“辽省”号超过了“松江府”号,同时该舰上地搜索雷达开机运转。
二分钟后。“辽省”号就拉响了战斗警报。
随即白佑彬就收到了报告:美英联合舰队就在南面大概二万五千米处!
十一点半之前,四艘“省”级战列舰上的火控雷达全部启动,并且迅速捕捉到了南面那几艘大型战舰。
随着白佑彬下达了开火命令,十一点半刚过。四艘战列舰几乎同时开火。
战斗打响了!
在第二轮齐射之后,庞晋元才判断出首先与第11舰队遭遇的是由英国海军上将蒂里特指挥的英国太平洋舰队。
也就是说,四艘“省”级战列舰首先炮击地是四艘“复仇”级战列舰。
此时,威利斯•;李指挥的美军第31舰队还在英国太平洋舰队南面大概一万米处,距离第11舰队大概三万五千米。已经超出了四百毫米舰炮的有效射程。
直到四艘“省”级战列舰打出第三轮齐射的时候,了望员才发现了南面的炮口闪光。
英国太平洋舰队地还击很微弱,而且零零散散,没有一点规律。
在四艘战列舰打出第五轮齐射的时候,了望员发来了收获战果的报告。
等到白佑彬走到了舰桥右侧的舷窗旁的时候,南方海面上腾起的火球已经照亮了夜空,火球下方。一艘身影模糊的战舰正在缓缓转向。
“二号目标舰,是我们打中地!”
被击中的确实是英国太平洋舰队主力编队中地二号目标舰。即“决心”号战列舰。
从时间上推算,应该是“松江府”号打出的第四轮齐射收获了这个战果。
显然。这个命中率有点不够理想,可也在情理之中。
前二轮齐射。因为没有搞明白对手到底是美国地战列舰,还是英国的战列舰。所以炮手选择了复合穿甲弹。在确定对付地是英国的“复仇”级战列舰之后,炮手重新选择了重型穿甲弹。
按照海军情报局提供地数据,即便在三万米的距离上,四百毫米重型穿甲弹也能干掉“复仇”级战列舰。可是,在二万五千米开外,就很难对付美国海军的“科罗拉多”级战列舰了。主要是美军的老式战列舰在这几年中都进行过改进,重点强化了水平装甲,以提高远程交战时的防护能力。而英国海军的四艘“复仇”级战列舰在到达太平洋之后就没有进行过任何改进,甚至连正常维护都很艰难。
炮手更换弹种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节约使用昂贵的复合穿甲弹。当时,四艘“省”级战列舰的主炮弹药舱内,只有四成是复合穿甲弹,另外有二成重型穿甲弹,二成标准穿甲弹,以及一成半穿甲弹,一成高爆弹。这一弹药配制让炮手不得不考虑尽量少用复合穿甲弹,以便在与美军的快速战列舰交战的时候有足够的弹药。
结果,前后更换了弹种之后,命中率自然得不到保障。
换句话说,在换用重型穿甲弹之后,能在第二轮齐射的时候就击中对手,这已经算得上是非常出色的成绩了。
当然,白佑彬并不知道,这枚穿甲弹创造了一个至今都未被打破的海战纪录。
正文 第十二卷 胜利之途 第四十八章 速度纪录(第三更)
更新时间:2009…8…25 11:55:31 本章字数:3757
从英国太平洋舰队拉响战斗警报,到“决心”号中弹,前后仅仅三分钟。
可以说,“决心”号的运气糟糕到了极点。
当时,该舰仅仅进行了一轮还击,还因为D炮塔没有来得及转向敌舰所在的方向,所以只有前面三座炮塔的六门主炮开火。没等“决心”号的主炮炮手准备好第二轮齐射,穿甲弹就呼啸而至,而且被击中的正是D炮塔。
据后来的考察,四百毫米重型穿甲弹以接近五十度的着角落在了D炮塔的顶部,然后毫不费力的穿透了厚度不到一百毫米的装甲,随后由穿透了炮塔的底板,以及下方的水平装甲,直到撕开了弹药舱上方的装甲甲板之后,才发生爆炸。
结果可想而知,对一艘老式战列舰来说,这绝对是致命的打击。
穿甲弹爆炸之后,首先杀死了弹药舱内的官兵,随后震开了弹药舱的通海阀门。这是战舰上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防护措施。只要弹药舱内的压力超过一个数值,通海阀门就将自动碎裂,以便用海水淹没弹药舱,避免发生大爆炸。问题是,“决心”号的弹药舱没有采用炮弹与发射药隔离存放的方式,结果在海水涌入之前,发射药首先发生爆炸,然后引爆了弹药舱内的高爆弹,大部分穿甲弹却没有发生爆炸。
后来的考察人员就在该舰沉没海域附近的海底找到了很多十五英寸穿甲弹。
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高爆弹地装药量较多,且弹体薄弱,因此热量传导较快。弹体也容易碎裂,结果使装填的炸药暴露在了火药气体之下,从而被引爆。穿甲弹的装药量较少,且弹体坚固,很难碎裂,其装填的炸药就不容易引爆。另外,大爆炸发生之后,整个D炮塔的旋转部分(即狭义上的炮塔)被彻底炸飞。高温高压气体迅速涌出,弹药舱内温度与压力急剧降低,加上海水迅速涌入,所以大部分穿甲弹都安然无恙。
当时。白佑彬看到的那团火球,正是从“决心”号的D炮塔处腾起来地。
待在旗舰“复仇”号上的蒂里特也目睹了“决心”号上发生的爆炸。
可以说,这次爆炸对这位英国海军名将产生了难以用语言形容的打击。
当初。蒂里特率领舰队进入太平洋地时候。就遭到了白佑彬率领地第11舰队与破交舰队地截击。虽然在威利斯•;李地帮助下。英国太平洋舰队仅仅损失了二艘战列巡洋舰。四艘战列舰都在损伤不大地情况下到达了惠灵顿。随后编入了美军第三舰队地作战序列。但是在接下来地一年之中。蒂里特并没有获得想像中地胜利。
一年内。英国太平洋舰队几乎没有参加过一次像样地海战。
一方面是郑恩博率领地第三舰队过于强大。且没有犯什么错误。没有给蒂里特与威利斯•;李任何机会。另外一方面是麦克阿瑟指挥无方。哈尔西又听命于尼米兹。所以美军第三舰队主要进行战略防御。很少主动进攻。
可以说。一年之中。蒂里特执行得最多地就是护航任务。
最初地时候是为前往所罗门群岛。以及莫尔兹比地船队护航。随着所罗门群岛与莫尔兹比沦陷。英国太平洋舰队又开始为前往新赫布里底群岛地船队护航。在麦克阿瑟调整了战略之后。新赫布里底群岛地地位逐渐被新喀里多尼亚取代。当时明帝国海军地破交舰队已经深入塔斯曼海。频繁袭击美军船队。蒂里特又再次担负起了为在塔斯曼海航行地协约国船队提供护航掩护地任务。
可以说。绝大部分时候。英国太平洋舰队都在做一些鸡毛蒜皮地小事。
至少,在蒂里特,以及众多英国海军军官看来,护航任务确实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直到明帝国海军开始进攻新赫布里底群岛与新喀里多尼亚,英国太平洋舰队才获得了主战地机会。可是,当时美国海军已经在第三舰队部署了四艘快速战列舰,加上六艘老式战列舰,蒂里特的英国太平洋舰队就显得无足轻重了。
最终,蒂里特只参加了在新喀里多尼亚西南部海域与第三舰队决战的那场海战。
结果也因为到达时间太晚,没有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同样的,四艘“复仇”级战列舰也避开了灭顶之灾,没有像另外几艘美军战列舰那样,要么被击沉,要么遭到重创。当然,让蒂里特怎